单轴输入双轴输出三速比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830发布日期:2019-03-30 09:2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单轴输入双轴输出三速比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变速箱领域,特别是一种单轴输入双轴输出三速比减速机。



背景技术:

常规的减速机大多只有双速比且单轴输入单轴输出,这种减速机调速范围较窄,且遇到两种工况需求时,需要配备两台减速机,配备两台减速机不仅占用空间较大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轴输入双轴输出三速比减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轴输入双轴输出三速比减速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一输入轴、一左中间轴、一左输出轴、一右中间轴、一右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上设有传动齿轮;所述左中间轴上依次设有左从动齿轮和三个左中间齿轮,所述左从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常啮合,所述左输出轴上依次设有三个左输出齿轮,所述三个左中间齿轮和三个左输出齿轮分别啮合;所述右中间轴上依次设有右从动齿轮和三个右中间齿轮,所述右从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常啮合,所述右输出轴上依次设有三个右输出齿轮,所述三个右中间齿轮和三个右输出齿轮分别啮合;所述减速机还包括拨两个左拨叉机构和两个右拨叉机构,所述两个左拨叉机构设于左中间轴上和/或左输出轴上,相邻的两个左中间齿轮或相邻两个左输出齿轮之间设有一个左拨叉机构;所述两个右拨叉机构设于右中间轴上和/或右输出轴上,相邻的两个右中间齿轮或相邻两个右输出齿轮之间设有一个右拨叉机构;一个所述左拨叉机构能够至少与一个相邻的左中间齿轮或一个相邻的左个输出齿轮相啮合,一个所述右拨叉机构能够至少与一个相邻的右中间齿轮或一个相邻的右个输出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三个左中间齿轮依次为第一左中间齿轮、第二左中间齿轮、第三左中间齿轮,所述三个左输出齿轮依次为第一左输出齿轮、第二左输出齿轮、第三左输出齿轮,所述第一左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左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左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二左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左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三左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三个右中间齿轮依次为第一右中间齿轮、第二右中间齿轮、第三右中间齿轮,所述三个右输出齿轮依次为第一右输出齿轮、第二右输出齿轮、第三右输出齿轮,所述第一右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右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右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二右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右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三右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两个左拨叉机构为第一左拨叉机构和第二左拨叉机构,所述第一左拨叉机构设于左输出轴上,所述第一左拨叉机构位于第一左输出齿轮和第二左输出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左拨叉机构设于左中间轴上,所述第二左拨叉机构位于第二左中间齿轮和第三左中间齿轮之间;所述两个右拨叉机构为第一右拨叉机构和第二右拨叉机构,所述第一右拨叉机构设于右输出轴上,所述第一右拨叉机构位于第一右输出齿轮和第二右输出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右拨叉机构设于右中间轴上,所述第二右拨叉机构位于第二右中间齿轮和第三右中间齿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中间齿轮和第二左中间齿轮均与左中间轴键连接或过盈连接,所述第三左中间齿轮通过轴承与左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三左中间齿轮靠近第二左中间齿轮的侧面设有外花键;所述第一左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均通过轴承与左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三左输出齿轮与左输出轴键连接或过盈连接,所述第一左输出齿轮和第二左输出齿轮相向的侧面均设有外花键;所述第一左拨叉机构包括第一左拨叉轴、第一左拨叉轴一端设置的第一左拨叉、与第一左拨叉配合的第一左换挡轮,所述第一左换挡轮与所述左输出轴跟转,所述第一左换挡轮可沿所述左输出轴轴向滑动,所述第二左拨叉机构包括第二左拨叉轴、第二左拨叉轴一端设置的第二左拨叉、与第二左拨叉配合的第二左换挡轮,所述第二左换挡轮与所述中间轴跟转,所述第二左换挡轮可沿所述左中间轴轴向滑动;所述第一左换挡轮设有与所述第一左输出齿轮和第二左输出齿轮上的外花键相适配的内花键,所述第二左换挡轮设有与第三左中间齿轮上的外花键相适配的内花键;所述第一右中间齿轮和第二右中间齿轮均与右中间轴键连接或过盈连接,所述第三右中间齿轮通过轴承与右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三右中间齿轮靠近第二右中间齿轮的侧面设有外花键;所述第一右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均通过轴承与右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三右输出齿轮与右输出轴键连接或过盈连接,所述第一右输出齿轮和第二右输出齿轮相向的侧面均设有外花键;所述第一右拨叉机构包括第一右拨叉轴、第一右拨叉轴一端设置的第一右拨叉、与第一右拨叉配合的第一右换挡轮,所述第一右换挡轮与所述右输出轴跟转,所述第一右换挡轮可沿所述右输出轴轴向滑动,所述第二右拨叉机构包括第二右拨叉轴、第二右拨叉轴一端设置的第二右拨叉、与第二右拨叉配合的第二右换挡轮,所述第二右换挡轮与所述中间轴跟转,所述第二右换挡轮可沿所述右中间轴轴向滑动;所述第一右换挡轮设有与所述第一右输出齿轮和第二右输出齿轮上的外花键相适配的内花键,所述第二右换挡轮设有与第三右中间齿轮上的外花键相适配的内花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中间齿轮和第一左输出齿轮的速比为A、第二左中间齿轮和第二左输出齿轮的速比为B、第三左中间齿轮和第三左输出齿轮的速比为C,A、B和C互不相等;所述第一右中间齿轮和第一右输出齿轮的速比为E、第二右中间齿轮和第二右输出齿轮的速比为F、第三右中间齿轮和第三右输出齿轮的速比为G,E、F和G互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输入轴、左中间轴、左输出轴形成一个传动体系,输入轴、右中间轴、右输出轴形成另一个传动体系,且两个传动体系互不干扰,实现了单轴输入双轴输出的减速系统,器结构紧凑、占用面积小。

2.每一个传动体系设置有三种速比的齿轮组个,使输出轴输出三个不动的转速。

3.一个传动体系的三种速比和另一个传动体系的三种速比可设计为相同,能够使该减速机形成两个相同的传动体系,同时带动两种相同型号的设备。

4.一个传动体系的三种速比和另一个传动体系的三种速比可设计为互相同,能够使该减速机形成六中不同速比的传动体系,大大提高了减速机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单轴输入双轴输出三速比减速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附图1,一种单轴输入双轴输出三速比减速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一输入轴100、一左中间轴200、一左输出轴300、一右中间轴400、一右输出轴500,所述输入轴100上键连接有传动齿轮110;

所述左中间轴200上依次设有左从动齿轮210、第一左中间齿轮220、第二左中间齿轮230、第三左中间齿轮240,所述左从动齿轮210和所述传动齿轮110常啮合,所述左输出轴300上依次设有第一左输出齿轮310、第二左输出齿轮320、第三左输出齿轮330,所述第一左中间齿轮220与所述第一左输出齿轮310相啮合,所述第二左中间齿轮230与所述第二左输出齿轮320相啮合,所述第三左中间齿轮240与所述第三左输出齿轮330相啮合;所述左从动齿轮210与左中间轴200键连接,所述第一左中间齿轮220和第二左中间齿轮230均与左中间轴200键连接,所述第三左中间齿轮240通过轴承与左中间轴200连接,所述第三左中间齿轮240靠近第二左中间齿轮230的侧面设有外花键;所述第一左输出齿轮310和第二输出齿轮320均通过轴承与左输出轴300连接,所述第三左输出齿轮330与左输出轴300键连接,所述第一左输出齿轮310和第二左输出齿轮320相向的侧面均设有外花键;

所述右中间轴上依次设有右从动齿轮410、第一右中间齿轮420、第二右中间齿轮430、第三右中间齿轮440,所述右从动齿轮410和所述传动齿轮110常啮合,所述右输出轴500上依次设有第一右输出齿轮510、第二右输出齿轮520、第三右输出齿轮530,所述第一右中间齿轮420与所述第一右输出齿轮510相啮合,所述第二右中间齿轮430与所述第二右输出齿轮520相啮合,所述第三右中间齿轮440与所述第三右输出齿轮530相啮合;所述右从动齿轮410与右中间轴400键连接,所述第一右中间齿轮420和第二右中间齿轮430均与右中间轴键400连接,所述第三右中间齿轮440通过轴承与右中间轴440连接,所述第三右中间齿轮440靠近第二右中间齿轮430的侧面设有外花键;所述第一右输出齿轮510和第二输出齿轮520均通过轴承与右输出轴500连接,所述第三右输出齿轮530与右输出轴500键连接,所述第一右输出齿轮510和第二右输出齿轮520相向的侧面均设有外花键;

所述减速机还包括拨第一左拨叉机构340、第二左拨叉机构250、第一右拨叉机构540和第二右拨叉机构450;

所述第一左拨叉机构340包括第一左拨叉轴、第一左拨叉轴一端设置的第一左拨叉、与第一左拨叉配合的第一左换挡轮341,所述第一左换挡轮341与所述左输出轴300跟转,所述第一左换挡轮341可沿所述左输出轴300轴向滑动,所述第二左拨叉机构250包括第二左拨叉轴、第二左拨叉轴一端设置的第二左拨叉、与第二左拨叉配合的第二左换挡轮251,所述第二左换挡轮251与所述中间轴200跟转,所述第二左换挡轮251可沿所述左中间轴200轴向滑动;所述第一左换挡轮341设有与所述第一左输出齿轮310和第二左输出齿轮320上的外花键相适配的内花键,所述第二左换挡轮251设有与第三左中间齿轮240上的外花键相适配的内花键;

所述第一右拨叉机构540包括第一右拨叉轴、第一右拨叉轴一端设置的第一右拨叉、与第一右拨叉配合的第一右换挡轮541,所述第一右换挡轮541与所述右输出轴500跟转,所述第一右换挡轮541可沿所述右输出轴500轴向滑动,所述第二右拨叉机构450包括第二右拨叉轴、第二右拨叉轴一端设置的第二右拨叉、与第二右拨叉配合的第二右换挡轮451,所述第二右换挡轮451与所述中间轴400跟转,所述第二右换挡轮451可沿所述右中间轴400轴向滑动;所述第一右换挡轮541设有与所述第一右输出齿轮510和第二右输出齿轮520上的外花键相适配的内花键,所述第二右换挡轮451设有与第三右中间齿轮440上的外花键相适配的内花键。

优选的,所述第一左中间齿轮220和第一左输出齿轮310的速比为A、第二左中间齿轮230和第二左输出齿轮320的速比为B、第三左中间齿轮240和第三左输出齿轮330的速比为C,A、B和C互不相等;所述第一右中间齿轮420和第一右输出齿轮510的速比为E、第二右中间齿轮430和第二右输出齿轮520的速比为F、第三右中间齿轮440和第三右输出齿轮530的速比为G,E、F和G互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减速机工作原理为:

输入轴、左中间轴、左输出轴为一个传动体系,输入轴、右中间轴、右输出轴为另一个传动体系,两个传动体系互不干扰。

1、左传动系:

第一换挡轮与左输出轴键连接,所以第一换挡轮与左输出轴跟转;第二换挡轮与左中间轴键连接,所以第二换挡轮与左中间轴跟转;第一左输出齿轮和第二左输出齿轮均与左输出轴通过轴承连接,所以第一左输出齿轮和第二左输出齿轮均不与左输出轴跟转;第三左输出齿轮与左输出轴键连接,所以第三左输出齿轮与左输出轴跟转;第一左中间齿轮和第二左中间齿轮均与左中间轴键连接,所以第一左中间齿轮和第二左中间齿轮均与左中间轴跟转;第三中间齿轮通过轴承与中间轴连接,所以第三左中间齿轮不与左中间轴跟转。

(1)电动机驱动输入轴,传动齿轮带动左从动齿轮转动,将动力传输至中间轴;

(2)向下拨动第一左拨叉轴,通过第一左拨叉控制第一左换挡轮与第一左输出齿轮啮合,此时第一左中间齿轮通过第一左输出齿轮将动力传输至左输出轴;

(3)向上拨动第一左拨叉轴,通过第一左拨叉控制第一左换挡轮与第二左输出齿轮啮合,此时第二左中间齿轮通过第二左输出齿轮将动力传输至左输出轴;

(4)向上拨动第二左拨叉轴,通过第二左拨叉控制第二左换挡轮与第三左中间齿轮啮合,此时第三左中间齿轮通过第三左输出齿轮将动力传输至左输出轴;

减速机运转时,第一左换挡轮或第二右换挡轮至少有一个不与齿轮啮合。

1、右传动系:

第一换挡轮与右输出轴键连接,所以第一换挡轮与右输出轴跟转;第二换挡轮与右中间轴键连接,所以第二换挡轮与右中间轴跟转;第一右输出齿轮和第二右输出齿轮均与右输出轴通过轴承连接,所以第一右输出齿轮和第二右输出齿轮均不与右输出轴跟转;第三右输出齿轮与右输出轴键连接,所以第三右输出齿轮与右输出轴跟转;第一右中间齿轮和第二右中间齿轮均与右中间轴键连接,所以第一右中间齿轮和第二右中间齿轮均与右中间轴跟转;第三中间齿轮通过轴承与中间轴连接,所以第三右中间齿轮不与右中间轴跟转。

(1)电动机驱动输入轴,传动齿轮带动右从动齿轮转动,将动力传输至中间轴;

(2)向下拨动第一右拨叉轴,通过第一右拨叉控制第一右换挡轮与第一右输出齿轮啮合,此时第一右中间齿轮通过第一右输出齿轮将动力传输至右输出轴;

(3)向上拨动第一右拨叉轴,通过第一右拨叉控制第一右换挡轮与第二右输出齿轮啮合,此时第二右中间齿轮通过第二右输出齿轮将动力传输至右输出轴;

(4)向上拨动第二右拨叉轴,通过第二右拨叉控制第二右换挡轮与第三右中间齿轮啮合,此时第三右中间齿轮通过第三右输出齿轮将动力传输至右输出轴;

减速机运转时,第一右换挡轮或第二右换挡轮至少有一个不与齿轮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