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供热、供暖管道上的温度控制阀结构,即自动温控阀。
背景技术:
目前供热、供暖系统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热力失调的难题,影响着供热、供暖的生产。在冬季,由于用户无法自行控制室温,当室内温度偏高时,室内燥热,用户只有开窗放热,从而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而处于管网不利端的用户因为热力失调的原因导致室内温度又达不到要求;因此,可通过安装于供热、供暖管道上的自动温控阀给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也节约了能源。而这些自动温控阀的结构大都是由阀体、密封安装在阀体顶部的阀盖和升降活动安装在阀盖内的阀杆等构成,阀杆上端设有温控元件,该温控元件采用了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的膨胀感温材料制成,故当室温产生温差变化时,可通过温控元件来自动控制阀杆的升降移动,进而带动阀杆下端的阀瓣密封启闭阀体内的通断,也就是自动控制室内温度始终处于舒适的使用状态。
虽然上述自动温控阀具有非常明显的使用优点,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温控元件都是直接连接在阀杆上端的,故当温控元件因温差产生变化时,即通过膨胀或缩小体积来适应温差变化时,该变化往往很难完全精确的传递至阀杆的升降移动上,从而造成阀门启闭和开度大小难以与室温变化产生同步。另外,现有使用的自动温控阀都是无法根据使用温度进行调整的,也就是无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重新调整和设定温度,并且对于当前设定温度的检视也相当不便,在检视时必须拆除一部分零件,检视过程相当麻烦,给使用也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温控启闭和开度控制精确、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重新调整和设定温度、设定温度的检视过程非常方便的自动温控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温控阀,包括阀体、密封安装在阀体顶部的阀盖和升降活动安装在阀盖内的阀杆,该阀杆上端设有自动控制所述阀杆升降移动的温控元件,阀杆下端设有密封启闭所述阀体内通断的阀瓣,所述的温控元件下端内嵌安装在支撑盘内,该支撑盘下方设有顶推其向上移动的弹性元件,温控元件上端接触在连接杆内,该连接杆密封连接在阀盖内,且连接杆上端伸出阀盖设有温度指示盘。
所述的支撑盘上端设有供所述温控元件作内嵌安装的安装槽,所述的阀杆上端伸入支撑盘并作铆合固定。
所述的阀盖下方设有密封安装在阀体内的阀芯,所述的阀杆下端穿过阀芯设有阀瓣,所述的弹性元件套装在阀杆外,且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弹性顶推在阀芯与支撑盘之间。
所述的阀芯内设有嵌装固定的、并与所述阀杆作动密封接触的密封圈。
所述的阀盖上端设有顶盖,所述的温度指示盘安装在顶盖顶部,并穿过顶盖固定在连接杆的上端内。
所述的阀盖外设有套装安装的保护盖,该保护盖将所述温度指示盘和顶盖完全封闭在内,在保护盖顶部设有正对温度指示盘的放大镜。
所述的保护盖下部与阀盖之间设有止脱部件,保护盖的外壁设有轴向延伸开设的安装槽。
所述的温度指示盘顶面设有设定温度的调节槽。
所述的连接杆上端与阀盖之间作螺纹连接,连接杆下端与阀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阀盖内设有嵌装固定的、并位于连接杆下方的限位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温控元件下端内嵌安装在一增设的支撑盘内,该支撑盘下方设有配合顶推其向上移动的弹性元件;因此,当温控元件因温差产生变化时,其膨胀或缩小的体积变化就能经支撑盘和弹性元件的配合而完全精确的传递至阀杆的升降移动上,进而使得阀门启闭和开度大小与室温变化产生同步。同时,温控元件上端还设有连接杆和温度指示盘,而温控元件上端接触在连接杆内,则通过温度指示盘就能根据温控阀的实际使用情况而重新调整和设定温度,在温度指示盘上方还设有放大镜,可在不拆除一部分零件的情况下就能方便设定温度的检视,从而也给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1.阀体、2.阀芯、3.阀杆、31.阀瓣、4弹性元件、5.阀盖、6.支撑盘、7.温控元件、8.连接杆、9.保护盖、91.放大镜、92.安装槽、93.止脱部件、10.温度指示盘、11.通水孔、12.调节槽、13.限位环、14.顶盖。
自动温控阀,如图1所示,涉及一种安装于供热、供暖管道上的温度控制阀门,其结构主要是由阀体1、阀盖5、阀杆3、温控元件7和保护盖9等构成。
其中,阀体1内设有左、右水平贯通的阀腔,在阀腔中部设有通水孔11;所述的阀盖5螺纹旋紧安装在阀体1顶部,该阀盖5与阀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以作安装密封;所述的阀盖5下方设有螺纹旋紧安装在阀体1内的阀芯2,该阀芯与阀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以作安装密封。
所述的阀杆3安装在阀盖5内,在阀杆3上端设有自动控制阀杆升降移动的温控元件7,该温控元件采用了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的膨胀感温材料制成,其安装结构为:温控元件7下端内嵌安装在支撑盘6上端的安装槽内,阀杆3上端伸入支撑盘6并作铆合固定,阀杆3下端穿过阀芯2设有阀瓣31,在阀杆3外设有套装的弹性元件4,该弹性元件采用压缩弹簧,其两端分别弹性顶推在阀芯2与支撑盘6之间,并在常态下始终顶推支撑盘6向上移动。
因此,当温控元件7因室内温差产生变化时,其膨胀或缩小的体积变化就能经支撑盘6和弹性元件4的配合而完全精确的传递至阀杆3的升降移动上,进而使得阀瓣31与阀体1内的通水孔11之间形成启闭和开度大小的调节,也就是保证了自动温控阀的自动调节能够始终精确的与室温变化产生同步。
所述的阀芯2内设有嵌装固定的、并与阀杆3作动密封接触的密封圈,以保证温控元件7不会接触水源,保持干燥。
所述的温控元件7上端接触在连接杆8内,该连接杆上端与阀盖5之间作螺纹连接,连接杆8下端与阀盖5之间设有密封圈,也是用于保持温控元件7的干燥;并且,连接杆8上端又伸出阀盖5设有温度指示盘10,该温度指示盘的安装结构为:先在阀盖5上端设有固定安装的顶盖14,再将温度指示盘10安装在顶盖14顶部,并且温度指示盘10下端还需穿过顶盖14而经花键结构固定在连接杆8的上端内;阀盖5内设有嵌装固定的、并位于连接杆8下方的限位环13。
所述的温度指示盘10顶面设有调节槽12,该调节槽呈一字型,则可通过一字型螺丝刀来旋拧温度指示盘10,就能调整和设定温度,使之适用于温控阀的实际使用情况。
同时,阀盖5外还设有套装安装的保护盖9,该保护盖将温度指示盘10和顶盖14完全封闭在内,在保护盖9顶部设有正对温度指示盘10的放大镜91,则通过放大镜就能直接检视温度指示盘10上设定温度的数值。
所述的保护盖9下部与阀盖5之间设有止脱部件93,以防止安装后的保护盖9从阀盖5上脱落,保护盖9的外壁设有轴向延伸开设的安装槽92,用于方便保护盖9与阀盖5之间的扣合收缩。
本实用新型主要借助于温控元件7和弹性元件4的配合来实现阀杆3的升降移动工作,即利用温控元件7从固态扩展到液态、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从而推动阀杆3的升降移动。当温度上升时,温控元件7体积膨胀而变长,推动阀杆3带动阀瓣31关闭通水孔11或减少通水孔的开度;当温度下降,温控元件7体积收缩而变小,就能通过弹性元件4复位至初始状态,进而推动阀杆3带动阀瓣31打开通水孔11或增加通水孔的开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与该实施例等同的结构设计,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