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通水管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水管是供水的管道,现代装修水管都是采用埋墙式施工,水管的分类有三种,第一类是金属管,如内搪塑料的热镀铸铁管、铜管、不锈钢管等。第二类是塑复金属管,如塑复钢管,铝塑复合管等,过去,用于供水的管道主要是铸铁管。室外主要用砂模铸铁管,室内用的是镀锌铸铁管。但是由于使用几年之后容易产生大量锈垢,滋生细菌,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国家已规定在2000年6月1日起淘汰砂模铸造管件和冷镀锌铸铁管,逐步限制热镀铸铁管的使用,推广使用铝塑复合管、新型塑料管等。
水管在安装的时候为了保持水管的水平,不至于发生扭曲变形,需要在水管的下方加设支撑装置,现有的支撑装置的规格都是固定的,而有时需要铺设不同直径的水管,如果水管不能架设在两个支撑座上的话,就无法对水管起到有效的支撑,很容易导致水管发生扭曲变形,造成水管破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通水管支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支撑装置的规格都是固定的,而有时需要铺设不同直径的水管,如果水管不能架设在两个支撑座上的话,就无法对水管起到有效的支撑,很容易导致水管发生扭曲变形,造成水管破裂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通水管支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通水管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底座的一侧内壁通过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蜗杆,且蜗杆远离第一转动件的一端贯穿底座的侧壁设置,所述底座的下端内壁通过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轴,且转轴的侧壁套设有与蜗杆匹配的蜗轮,所述转轴远离蜗轮的侧壁还套设有第一斜齿轮,所述底座的两侧内壁均通过第三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螺纹杆,且两个螺纹杆分别位于转轴的两侧,两个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三转动件的一端均设有与第一斜齿轮匹配的第二斜齿轮,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侧壁均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且螺母的上端侧壁竖直设有连接块,所述底座的上端侧壁开设有开口槽,且连接块贯穿开口槽设置,位于底座外部的所述连接块一端设有支撑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滑腔,且滑腔位于蜗杆的上方,所述滑腔的一侧横向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通过滑杆与滑腔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下端侧壁竖直设有卡杆,且蜗杆的侧壁环绕设有多个与卡杆匹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上端侧壁竖直设有拉杆。
优选的,位于底座外部的所述蜗杆一端还设有手柄。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均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表面涂覆有防腐蚀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1、通过调节两个支撑座之间的距离,以便能对不同直径的水管起到支撑作用,确保水管的底部能架设在支撑座上,提高支撑的稳定性,防止水管发生扭曲变形,提高水管使用的稳定性和寿命;
2、通过转动蜗杆使螺母带动支撑座移动,从而实现对两个支撑座距离的调节,以便能支撑住不同直径的水管,操作方便,而且利用开口槽对连接块的限制作用,间接限制螺母的轴向转动,以便螺母能在螺纹杆上移动,另外利用卡杆与卡槽的卡接对蜗杆的转动进行限制,防止蜗杆随意转动而造成支撑座的位置不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通水管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转动件、3蜗杆、4第二转动件、5转轴、6蜗轮、7第一斜齿轮、8第三转动件、9螺纹杆、10第二斜齿轮、11螺母、12连接块、13开口槽、14支撑座、15滑腔、16安装板、17滑杆、18卡杆、19卡槽、20拉杆、21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新型通水管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外表面涂覆有防腐蚀材料,防止底座1被腐蚀,底座1的侧壁设有滑腔15,且滑腔15位于蜗杆3的上方,滑腔15的一侧横向设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的上端侧壁竖直设有拉杆20,方便向上提拉卡杆18,且安装板16通过滑杆17与滑腔15滑动连接,安装板16的下端侧壁竖直设有卡杆18,且蜗杆3的侧壁环绕设有多个与卡杆18匹配的卡槽19,卡杆18与卡槽19卡接时,蜗杆3被固定住,可防止蜗杆3随意转动而造成支撑座14的位置不固定,在转动蜗杆3前,向上提拉卡杆18,卡杆18与卡槽19分离,此时蜗杆3可转动;
底座1为中空结构,底座1的一侧内壁通过第一转动件2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蜗杆3,位于底座1外部的蜗杆3一端还设有手柄21,方便转动蜗杆3,且蜗杆3远离第一转动件2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侧壁设置,底座1的下端内壁通过第二转动件4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轴5,且转轴5的侧壁套设有与蜗杆3匹配的蜗轮6,蜗轮6与蜗杆6啮合,转轴5远离蜗轮6的侧壁还套设有第一斜齿轮7,底座1的两侧内壁均通过第三转动件8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螺纹杆9,且两个螺纹杆9分别位于转轴5的两侧,两个螺纹杆9远离第三转动件8的一端均设有与第一斜齿轮7匹配的第二斜齿轮10,第二斜齿轮10与第一斜齿轮7啮合;
两个螺纹杆9的侧壁均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11,且螺母11的上端侧壁竖直设有连接块12,底座1的上端侧壁开设有开口槽13,且连接块12贯穿开口槽13设置,开口槽13的侧壁可限制连接块12的轴向转动,从而间接限制螺母11的轴向转动,位于底座1外部的连接块12一端设有支撑座14,两个支撑座14的上表面均为弧形结构,为了能使水管的底部能与支撑座14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将水管放在两个支撑座14上,由于两个支撑座14的上表面为弧形结构,因此与水管外形相似,从而对水管起到支撑作用,当水管的直径有变化时,可根据水管的直径来调节两个支撑座14之间的距离,以便水管能架设在两个支撑座14上,从而对水管起到支撑作用,调节时转动蜗杆3,蜗杆3开始与蜗轮6啮合,蜗轮6带动转轴5旋转,转轴5上的第一斜齿轮7开始与第二斜齿轮10啮合,第二斜齿轮10带动螺纹杆9旋转,由于连接块12贯穿开口槽13设置,因此开口槽13的侧壁限制了连接块12的轴向转动,从而间接的限制了螺母11的轴向转动,这样当螺纹杆9旋转的时候螺母11通过连接块12带动支撑座14移动,从而实现了对两个支撑座14之间距离的调节,以便不同直径的水管都能架设在两个支撑座14上;
为了防止蜗杆3的随意转动而造成支撑座14的位置不固定,因此利用卡杆18与卡槽19的卡接对蜗杆3进行固定,转动蜗杆3前先向上提拉拉杆20,卡杆18向上移动与卡槽19分离,此时蜗杆3可旋转,而当松开拉杆20后,卡杆18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到卡槽19中,此时蜗杆3被固定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