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座及其滑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4056发布日期:2019-03-27 11:06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滑座及其滑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滑座及其滑轨系统,特别是一种可滑动的滑座及其滑轨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的滑轨系统是利用多个滚珠设置于滑座以及轨条之间,让滑座可沿着轨条自由滑动,然而,发明人认识到,在滑轨系统中设置多个滚珠所需要的设计空间及生产成本似乎不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提供一种滑座,其无需设置滚珠即可自由滑动于轨条上,以形成一滑轨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滑轨系统包含一轨条以及一滑座。滑座包含一滑块、一第一滑片以及一第二滑片。滑块包含具有一第一斜面以及一第二斜面的一V型凹面。第一滑片设置于第一斜面,且第一滑片包含用于储存润滑油的之至少一第一穿孔。其中第一滑片设于第斜面,第一滑片的表面具有一第一接触区域用于抵接轨条,且第一穿孔设于第一接触区域。第二滑片设置于第二斜面,且第二滑片包含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至少一第二穿孔。其中第二滑片设于第二斜面,第二滑片的表面具有一第二接触区域用于抵接轨条,且第二穿孔设于第二接触区域。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滑座适于滑动于轨条,且滑座包含一滑块、一第一滑片以及一第二滑片。滑块包含具有一第一斜面以及一第二斜面的一V型凹面。第一滑片设置于第一斜面,且第一滑片包含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至少一第一穿孔。其中第一滑片设于第一斜面,第一滑片的表面具有一第一接触区域用于抵接轨条,且第一穿孔设于第一接触区域。第二滑片设置于第二斜面,且第二滑片包含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至少一第二穿孔。其中第二滑片设于第二斜面,第二滑片的表面具有一第二接触区域用于抵接轨条,且第二穿孔设于第二接触区域。

以下藉由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滑轨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滑轨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滑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滑片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滑座

10 滑块

100 底面

101 第一斜面

102 第二斜面

103 第三斜面

104 第四斜面

11 第一滑片

111 第一结合件

111a、111b 螺孔元件

111c、111d 卡扣元件

110 表面

12 第二滑片

121 第二结合件

13 第三滑片

14 第四滑片

2 轨条

A1 第一接触区域

T1 第一穿孔

T2 第二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为例示。除了这些详细说明之外,本实用新型亦可广泛地施行于其它的实施例中,任何所述实施例的轻易替代、修改、等效变化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在说明书的描述中,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有较完整的了解,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然而,本实用新型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特定细节的前提下,仍可实施。此外,众所周知的步骤或元件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不必要的限制。图式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以相同或类似符号来表示。特别注意的是,附图仅为示意之用,并非代表元件实际的尺寸或数量,有些细节可能未完全绘出,以求附图的简洁。

请一并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滑轨系统包含一滑座1以及一轨条2。于一实施例中,轨条2为一线性轨条,且滑座1跨设于轨条2上,因此构成线性滑轨系统。举例而言,轨条2为圆柱状的轴棒,但不以此为限。

于一实施例中,滑座1包含一滑块10、一第一滑片11以及一第二滑片12。滑块10具有一V型凹面与轨条2相对,其中,V型凹面具有一第一斜面101以及一第二斜面102,且第一滑片11以及第二滑片12分别设置于V型凹面上。祥言之,第一滑片11设置于第一斜面101,且第二滑片12设置于第二斜面102。于其他实施例中,V型凹面更包含一底面100,如图2所示。底面100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一斜面101以及第二斜面102,此际,底面100、第一斜面101、第二斜面102所连接形成之表面仍可视为V型凹面,且底面103不影响滑座1的滑动。

请继续参照图1,于部分实施例中,滑块10还包含另一V型凹面与轨条2相对,其中,另一V型凹面具有一第三斜面103以及一第四斜面104,且第三滑片13以及第四滑片14分别设置于另一V型凹面上。详言之,第三滑片13设置于第三斜面103,且第四滑片14设置于第四斜面104。有关第三斜面103、第四斜面104、第三滑片13以及第四滑片14的构件特征、构件间的连结关系及其变化实施例,请参照第一斜面101、第二斜面102、第一滑片11以及第二滑片12的例示说明,详述如后。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滑片11包含一第一结合件111,且第一结合件111固持第一滑片11于第一斜面101;第二滑片12包含一第二结合件121,且第二结合件121固持第二滑片12于第二斜面102。举例而言,请参照图3,结合件111可为但不限于多个螺孔元件111a、111b;或,请参照图4,结合件111可为但不限于多个卡扣元件111c、111d。

需说明的是,上述滑片为耐磨耗且低摩擦系数的材质,于一实施例中,上述滑片为高分子聚乙烯(UPE)、聚甲醛(POM)或聚四氟乙烯(Teflon),但不限于此。

于部分实施例中,滑座1利用第一滑片11以及第二滑片12跨设于线性轨条2上,相较于一般的滑轨系统,滑座1无需搭配滚珠结构、无需设置滚动沟,且轨条2亦无需设置对应的滚动槽,透过上述低摩擦系数的滑片11、12便可供滑座1滑动于轨条2上。

然而,创作人认识到,上述干式滑轨系统可能需要定期拆开保养,并在轨条2上补充润滑油,以确保滑座1滑动的顺畅度。因此,本申请揭示部分实施例的多个滑片具有内储润滑油的结构,藉此提供有效的润滑,其中,有关穿孔(即储油槽)的实施态样容后说明。相较于一般的滑轨系统,本实施例的滑轨系统具有内储润滑油的结构,可有效提升润滑效果,减少拆开滑轨系统保养的频率,同时,无需额外设置滚珠结构,从而实现总体结构轻薄简便、生产成本低廉的优点及功效。

请参照图3,第一滑片11包含至少一第一穿孔T1,且第一穿孔T1储存润滑油。其中,第一滑片11的表面110具有一第一接触区域A1抵接于轨条2,亦即,滑座1利用第一滑片11的第一接触区域A1与轨条2相互摩擦而滑动,同时,第一穿孔T1设于第一接触区域A1内,因此,第一穿孔T1所储存的润滑油也会抵接于轨条2,藉此润滑第一接触区域A1与轨条2。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穿孔T1的截面例如为长条状、圆状或椭圆状的穿孔,且具有适当宽度,以容纳充足的润滑油。其中,第一穿孔T1的截面长轴系平行于轨条2,呈一条状开口,藉此预先储存润滑由于第一穿孔T1内,预存的润滑油在线性滑动过程中,将持续提供滑片11与轴棒2之间有效的润滑接触。

请参照图4,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穿孔T1设于第一接触区域A1上,且第一穿孔T1的数量为多个,藉此容纳充足的润滑油,在线性滑动过程中,增加润滑面积,持续提供滑片11与轴棒2之间有效的润滑接触;举例而言,第一穿孔T1数量为2个,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二个条状的第一穿孔T1平行于轨条2以及第一接触区域A1,且抵接轨条2的两侧,因此,可以有效润滑轨条2以及第一接触区域A1,在滑动过程中持续提供滑座1与轴棒2之间有效的润滑接触。

相对应地,于部分实施例中,第二滑片12包含至少一第二穿孔T2,且第二穿孔T2用于储存润滑油,以有效润滑轨条2与第二滑片12之间的接触区域,在滑动过程中持续提供滑座1与轴棒2之间有效的润滑接触。其中,有关第二滑片12的构件特征、连结关系及其变化实施例,请参照有关第一滑片11的例示说明,在此不再冗述。

请一并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滑座1适于滑动于一轨条2。滑座1包含一滑块10、一第一滑片11以及一第二滑片12。其中,有关滑块10、第一滑片11以及第二滑片12的构件特征、连结关系、优点功效及变化实施例已如前述。于部分实施例中,滑座1包含滑块10、第一滑片11、第二滑片12、第三滑片13以及第四滑片14,其中各构件的结构特征、功效及其相关实施例,请详参前述。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提供一种滑座及其滑轨系统,主要是利用滑片上的穿孔容置润滑油,且穿孔抵接轨条,使润滑油直接接触并润滑轨条与滑座之间的接触区域。因此,预先储存润滑油的穿孔在滑动过程中将持续提供有效的润滑效果,可供滑座在轨条上顺利滑动,减少需要拆开滑轨系统进行保养的频率,此外,无需额外设置滚珠结构,从而实现总体结构轻薄简便、生产成本低廉的优点及功效。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熟悉本技术领域者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