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706发布日期:2019-01-13 16:5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免震平台的定位结构,尤其是指一种采用线性滑动装置所组成的精密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所造成的震动,它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旦地震的震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其造成财产损失主因是建筑物倒塌及商品货架倾倒,即使建筑物没有倒塌,一旦商品货架倾倒时,许多商品将受损或发生瑕疵。已知应用在货架、机具或设备的防震装置,例如中国台湾公告I395860号专利名称为防震装置及其中所用的支承物、公告M444897号专利名称为具有水平调整的防震脚座结构、公告M419636号专利名称为防震脚的水平调整结构,以及公告M409916号专利名称为防震脚等。

经统计可以发现,多数地震发生时,只有明显的横向摇晃的情况。但是,已知的防震装置并不能够对轻微的摇动做出反应,其主要原因在于抵消摇动的机构不是相当精密,往往因为组件之间的摩擦力过大,导致摇晃力仍被传递到上述的货架、机具或设备,因而仍然影响到较精密的仪器设备。再者,已知的防震装置多采用球体或球面作为支撑组件,因此它与被支撑的组件或物体将形成多个点支撑结构,而点支撑结构的结构强度容易不足,能够负载的压力也有限,并不如线支撑结构。

由于上述原因,本案创作人曾提出一种三维防震平台及应用其的隔震机柜的设计(如中国台湾公告M555427号所示),该三维防震平台当中设计有一锁定装置,能够在地震未发生时,限制住三维防震平台,以防止其任意滑动,而当地震发生时,该锁定装置会自动解除锁定,使三维防震平台能够开始滑动,用以抵消地震时的摇晃力。本案则根据先前技术再改良,提出一种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其通过免震平台中的一磁吸定位装置设计,使该磁吸定位装置在地震未发生时,能够限制住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进而达到地震发生时自动解除定位并启动防震功能的目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其包含:一用于水平设置的第一平台;一组以上X向直线滑动机构,该X向直线滑动机构设置在该第一平台的上面;一第二平台,该第二平台水平设置在该第一平台上方;及一组以上Y向直线滑动机构,该Y向直线滑动机构设置在该第二平台的下面;该X向直线滑动机构与该Y向直线滑动机构呈垂直交错并相互结合致使该第二平台能够在该第一平台上以水平任意方向滑动;以及一磁吸定位装置,该磁吸定位装置设置在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之间,该磁吸定位装置包含一固定于该第二平台下面的导引组件,该导引组件具有一垂直于该第二平台下面的通孔;一固定于该第一平台上面的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的上端具有一定位凹孔,该定位凹孔对齐于该导引组件的通孔;一可垂直活动地穿设在该通孔中的定位杆,该定位杆的下端穿出该通孔并抵靠在该定位凹孔中;一磁性组件,该磁性组件结合在该定位杆下端,并吸附于该定位组件;及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设置在该导引组件中,该弹性组件一端以弹力抵靠并向上顶推该定位杆。

上述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中,该导引组件为一圆形的套筒,该套筒中心设有该通孔;该定位杆为一圆杆,该定位杆可垂直活动地穿设在该套筒中心的通孔;及该弹性组件设置在该通孔中,该弹性组件一端抵靠在该通孔的内壁,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在该定位杆。

上述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中,该套筒的通孔内壁具有一内环部,该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靠在该内环部;该定位杆的杆身设有一外环部,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在该外环部。

上述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中,该弹性组件为套在该定位杆杆身并位于该通孔中的螺旋弹簧。

上述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中,该磁性组件为一环形磁性组件,该环形磁性组件套合在该定位杆的下端。

上述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还包含一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将该环形磁性组件固定在该定位杆上。

上述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中,该固定组件为径向穿设于该定位杆与该环形磁性组件的插销。

上述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中,该X向直线滑动机构包括一结合在该第一平台上面的第一滑轨,一设置在该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该Y向直线滑动机构包括一结合在该第二平台下面的第二滑轨,一设置在该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该第二滑轨与该X向直线滑动机构的第一滑轨呈垂直交错,该第二滑块结合于该X向直线滑动机构的第一滑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通过设置在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之间的该磁吸定位装置设计,使该磁吸定位装置在地震未发生时,能够限制住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使该第二平台不会在该第一平台上任意滑动,当地震发生时则自动解除定位并启动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的防震功能。

附图说明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免震平台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磁吸定位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磁吸定位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磁吸定位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磁吸定位装置较佳实施例的解除定位状态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0 免震平台;11 第一平台;12 X向直线滑动机构;13 第二平台;14 Y向直线滑动机构;20 磁吸定位装置;21 导引组件;211 通孔;212 套筒;213 内环部;22 定位组件;221 定位凹孔;23 定位杆;231 圆头端;232 外环部;233 顶部;24 磁性组件;25 弹性组件;26 固定组件;261 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震平台的磁吸定位结构,其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包含一免震平台10及一磁吸定位装置20,其中:

该免震平台10与先前提出的中国台湾公告M555427号专利所示的三维防震平台相同,如图1与图2所示,其主要的构造具有一用于水平设置的第一平台11。一组以上X向直线滑动机构12,该X向直线滑动机构12设置在该第一平台11的上面。一第二平台13,其水平设置在该第一平台11的上方。以及一组以上Y向直线滑动机构14,该Y向直线滑动机构14设置在该第二平台13的下面。借此,使该X向直线滑动机构12与该Y向直线滑动机构14呈垂直交错并相互结合,使该第二平台13能够在该第一平台11上以水平任意方向滑动。

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该磁吸定位装置20是设置在该第一平台11与该第二平台13之间,该磁吸定位装置20较佳的实施有一固定于该第二平台13下面的导引组件21,该导引组件21具有一垂直于该第二平台13下面的通孔211,该通孔211的下端垂直朝向该第一平台11。一固定于该第一平台11上面的定位组件22,该定位组件22的上端具有一定位凹孔221,该定位凹孔221可为断面呈V形的凹孔,并对齐于该导引组件21的通孔211。一可垂直活动地穿设在该导引组件21的通孔211中的定位杆23,该定位杆23的下端穿出该通孔211并抵靠在该定位组件22的定位凹孔221中。一磁性组件24,其结合在该定位杆23的近下端并位于该导引组件21的下方,该磁性组件24可为强力永久磁铁,进而吸附于该定位组件22的上面。以及一弹性组件25,该弹性组件25设置在该导引组件21的通孔211中或其他位置,使该弹性组件25的上端以弹力抵靠并向上顶推该定位杆23,但是其弹力还不足以使该磁性组件24与该定位组件22脱离,因此保持该定位杆23下端抵靠在该定位凹孔221中的定位(锁定)状态(如图5所示)。

再参阅图4及图5所示,该导引组件21可实施为一圆形的套筒212,该套筒212中心设有该通孔211。而该定位杆23为一圆杆,该定位杆23可垂直活动地穿设在该套筒212中心的通孔211,该定位杆23的下端较佳的实施成一圆头端231,使该圆头端231抵靠在该定位凹孔221中呈定位(锁定)状态。该弹性组件25具体的是设置在该通孔211中,使该弹性组件25一端抵靠在该通孔211的内壁,该弹性组件25的另一端抵靠在该定位杆23。其中,该套筒212的通孔211内壁具有一内环部213,使该弹性组件25的一端(下端)抵靠在该内环部213;该定位杆23的杆身设有一外环部232,使该弹性组件25的另一端(上端)抵靠在该外环部232。该弹性组件25较佳的实施为套在该定位杆23杆身并位于该通孔211中的螺旋弹簧。该磁性组件24为一环形磁性组件,该环形磁性组件套合在该定位杆23的近下端,并可实施有一固定组件26,通过该固定组件26将该磁性组件24(环形磁性组件)固定在该定位杆23上。该固定组件26的构造不限于此,较佳的为径向穿设于该定位杆23与该磁性组件24的插销261。

通过上述磁吸定位装置20的设计,参阅图5及图6所示,将该导引组件21固定在该第二平台13的下面,该定位组件22则固定在该第一平台11的上面,如此通过该磁性组件24吸附于该定位组件22的动作,带动该定位杆23的下端(圆头端231)卡掣在该定位组件22的定位凹孔221,使该磁吸定位装置在地震未发生时,能够限制住该第一平台11与该第二平台13,进而防止该第二平台13在该第一平台11上任意滑动。再参阅图6所示,当地震发生时,该第一平台11与定位组件22会发生滑移,此时可通过该定位凹孔221的V形构造,产生的横向推动力,使该定位杆23上升脱离该定位凹孔221,当该定位杆23被推高至圆头端231脱出定位凹孔221时,该磁性组件24与定位组件22之间的磁力会小于弹性组件25的作用力,使该弹性组件25可顺利推升该定位杆23向上而保持不落下的状态,同时该定位杆23的顶部233会凸伸出第二平台13表面(如图6所示),如此形成该第二平台13可任意滑动以抵消地震的横向动能。

当地震结束时,可再通过人工的方式,先将第二平台13与第一平台11彼此对位,使该定位杆23底部与定位凹孔221呈准确对准同轴,再按压凸出该第二平台13顶端面的该定位杆23的顶部233,使定位杆23底缘的磁性组件24下降到原先可磁吸到该定位组件22的高度,致使该定位杆23回复成下端抵靠在该定位凹孔221中的定位(锁定)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