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井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5574发布日期:2019-01-04 23:48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电缆井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井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井是配合地下管道,作为远距离地埋供电使用,能够作为地埋线路的安装以及检修,操作人员能够进入到电缆井内进行施工操作;一般的电缆井设置在分支线路上,而且井内穿过的电缆并不是很多,电缆井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个室外的过渡作用,用于暗敷时方便穿线。

例如在某些地区的10千伏线路基本是以电缆化为主要供电载体,承载电缆的设施中,有电缆井;根据行业规范可知,电缆井一般都是做在非机动车道上;但是因为受到土地的限制,通常情况下电缆井不能设置在非机动车道上;因为,假如当电缆井设置在机动车道上是,电缆井的盖板是位于机动车道上,可能会造成电缆井压顶的平整度与电缆盖板的平整度不一致,进而当机动车行驶通过时,在机动车的碾压作用下,会发出特别大的碰撞声响,进而形成噪音污染;同时因为平整度不一,机动车驶过时会发生颠簸,对机动车的人员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井减震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电缆井附近盖板与压顶之间冲击性与振动性较大,进而声响较大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缆井减震装置,包括盖板、压顶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减震组件;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与所述盖板搭接的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固接的弹性件;

所述压顶上设置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弹性件固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始终具有推动所述固定板向所述盖板方向运动的趋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采用扁铁,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扁铁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述弹性件的位置逐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压顶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两侧,所述压顶呈长条块结构,且所述长条块上靠近所述盖板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槽,所述承接部设置在所述开口槽处。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槽包括台面和挡面;

所述台面水平设置,所述挡面与所述台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承接部设置在所述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台面与所述挡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压顶的一侧端面与所述挡面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面与所述台面搭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顶的顶部设置有圆角部,所述圆角部设置在远离所述挡面的棱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采用镀锌扁铁。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固定板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采用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缆井减震装置,包括盖板、压顶和减震组件,减震组件设置在盖板与压顶之间,减震组件用于降低盖板与压顶之间的振动性与冲击性,从而能够降低盖板与压顶之间声响的发生。

在实际使用时,减震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多个弹性件,固定板设置在压顶上与盖板搭接的位置处,即设置在压顶上的承接部,承接部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弹性件能够依次安装在安装孔内,且弹性件的顶部与固定板固接,然后将盖板放置在固定板上,弹性件始终具有推动固定板向盖板的方向运动的运动趋势,从而确保盖板与压顶之间存在有弹性,即有弹性件所提供的弹力;当电缆沟、电缆井设置在机动车道上时,当大型车辆通过时,会碾压在盖板上,因为盖板与压顶之间存在有弹性件具有弹力缓冲,进而降低了盖板与压顶之间的振动性和冲击性,进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因盖板与压顶直接接触,而导致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冲击性与振动性,同时在冲击下两者之间会产生巨大的声响,造成市民噪音困扰等问题;另外,通过在压顶与盖板之间设置的减震组件对两者之间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在降低两者冲击力时还能够对压顶和盖板自身结构形成保护,改善因压顶与盖板经多次冲击后出现裂纹、甚至坍塌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缆井减震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缆井减震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减震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压顶的示意图。

图标:10-盖板;20-压顶;30-固定板;40-弹性件;201-承接部;202-安装孔;203-挡面;204-圆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缆井减震装置包括盖板10、压顶20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与盖板10搭接的固定板30、以及固定板30固接的弹性件40;压顶20上设置有承接部201,承接部20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02,弹性件40固设在安装孔202内,且始终具有推动固定板30向盖板10方向运动的趋势。

具体的,该电缆井减震装置包括盖板10、压顶20和减震组件,在设置电缆井是会设置有电缆沟,电缆沟即为两侧均设置有边沿的用于水平通过、安装线路沟渠,压顶20即为安装在沟渠两侧边沿处,盖板10搭接在压顶20上,且处于两侧边沿之间,从而使得电缆沟的顶部与道路面水平,且形成路面的一部分,可以用于人们通过或者机动车、非机动车等通过。

其中,在盖板10与压顶20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用于降低盖板10与压顶20之间的振动性与冲击性,从而能够降低盖板10与压顶20之间声响的发生。

在实际使用时,减震组件包括固定板30和多个弹性件40,固定板30设置在压顶20上与盖板10搭接的位置处,即设置在压顶20上的承接部201,承接部20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02,弹性件40能够依次安装在安装孔202内,且弹性件40的顶部与固定板30固接,然后将盖板10放置在固定板30上,从而确保盖板10与压顶20之间存在有弹性,即有弹性件40所提供的弹力;当电缆沟、电缆井设置在机动车道上时,当大型车辆通过时,会碾压在盖板10上,因为盖板10与压顶20之间存在有弹性件40具有弹力缓冲,进而降低了盖板10与压顶20之间的振动性和冲击性,进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因盖板10与压顶20直接接触,而导致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冲击性与振动性,同时在冲击下两者之间会产生巨大的声响,造成市民噪音困扰等问题;另外,通过在压顶20与盖板10之间设置的减震组件对两者之间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在降低两者冲击力时还能够对压顶20和盖板10自身结构形成保护,改善因压顶20与盖板10经多次冲击后出现裂纹、甚至坍塌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固定板30采用扁铁,弹性件40沿扁铁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安装孔202的位置与弹性件40的位置逐一对应。

具体的,固定板30采用扁铁,扁铁的截面为长方形,且稍稍带有钝边的钢材,扁铁设置在压顶20与盖板10之间,弹性件40的顶部与扁铁固定连接,弹性件40的下端伸入至压顶20的承接部201上的安装孔202内,从而实现减震组件与压顶20的固定连接,然后在将盖板10搭接在减震组件的固定板30上。

其中,弹性件40沿着固定板3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因为一个弹性件40对应一个安装孔202,因此,设置在压顶20的承接部201上的安装孔202沿对弹性件40相对应的位置沿承接部201依次间隔设置,从而确保减震组件与压顶20之间的受力均匀。

在实际使用时,弹性件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件40沿固定板3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安装孔202也沿承接部201的长度方向与弹性件40的位置一一对应的设置。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压顶20设置在盖板10的两侧,压顶20呈长条块结构,且长条块上靠近盖板10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槽,承接部201设置在开口槽处。

进一步的,开口槽包括台面和挡面203;台面水平设置,挡面203与台面之间具有夹角,承接部201设置在台面上。

具体的,压顶20即设置在电缆沟两侧边沿处的部件,主要用于对电缆沟的边沿处形成保护作用,以降低覆盖在电缆沟上的盖板10对电缆沟边沿造成冲击、对边沿平整度以及结构的造成破坏的概率,以延长电缆沟边沿的使用寿命,压顶20避免了盖板10与电缆沟边沿的直接接触;同时,设置在盖板10两侧的压顶20对盖板10具有水平方向的限位作用,以限制盖板10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的位移。

其中,压顶20呈长条块结构,长条块的地面与电缆沟边沿上的水平面接触,长条块的后侧面与边沿的侧面接触;同时,在压顶20与盖板10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开口槽,通过开口槽使得压顶20上形成一个台阶结构用于与盖板10抵接。

其中,开口槽包括台面和挡面203,台面水平设置,形成压顶20上的承接部201,安装孔202沿垂直于台面的方向设置,挡面203与台面之间具有夹角,减震部件设置在台面处。

在实际使用时,台面与挡面203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进一步的,盖板10朝向压顶20的一侧端面与挡面203抵接。

进一步的,固定板30的底面与台面搭接。

具体的,台面与挡面203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即呈90度夹角,盖板10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在安装盖板10时,台面上设置有固定板30,然后将盖板10放置在固定板30上,且使得盖板10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与压顶20上的挡面203抵接,进而将盖板10安装在电缆沟的两侧边沿之间。

其中,台面与挡面203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是锐角,对应的盖板10上与挡面203抵接的一侧的侧面应当设置为倾斜面,以与挡面203互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压顶20的顶部设置有圆角部204,圆角部204设置在远离挡面203的棱边上。

一般的,在压顶20上还需要设置圆角部204,即与电缆沟的边沿相接触的一侧面的顶部以及与压顶20的顶面相连接形成的夹角处,即远离挡面203的顶部的一条棱边处,通过圆角设置呈圆角部204。

其中,当电缆沟设置在道路边缘时,压顶20上的圆角部204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改善了如若压顶20上为直角时,如若路人摔倒极易因为直接边沿磕破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弹性件40与固定板30焊接。

具体的,弹性件40与固定板30焊接固定,固定板30采用扁铁成本较低,同时焊接的方式也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且操作便捷。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弹性件40采用弹簧。

具体的,弹簧能够产生弹性力,即在收到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除去外力还能够恢复原状,弹簧是一种蓄能器,但盖板10在机动车的压力下向下压迫固定板30,固定板30上的压力一部分传递至压顶20上,另一部分传递至弹簧上,当机动车离开该处,盖板10不再受力,此时,因弹簧所受压力逐渐减小,由弹簧存储的弹性势能释放,进而对盖板10与压顶20之间的冲击性进行缓冲,进而降低了两者之间的冲击性,降低冲击形成的声响。

其中,此处所用的弹簧为压缩弹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