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0698发布日期:2019-06-15 00:05阅读:3017来源:国知局
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施工现场及生活中,为了保证连接管可以任何方向旋转、弯折,需在在硬材质管端头或任意方向弯折部位设置柔性软材质管。一般是将钢丝多层缠绕从而把软管拧紧在硬管上,这种做法不但不能保证钢丝的紧固性,而且因为管内具有很大压力,使铁丝难以拧紧导致软管与硬管连接处出现渗漏甚至脱落的现象,造成需重复修复工作;严重的渗漏,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紧固效果好的紧固装置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可调节钢丝对软管的勒紧程度,从而可方便地将套接在硬管上的软管勒紧,以避免软管与硬管的连接处出现渗漏甚至脱落的现象。同时所述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直径管件紧固,满足软管与硬管连接处气密性、水密性要求,还具有便于携带、制作成本低、可周转使用、适用性强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包括软管;硬管,所述硬管插入所述软管内侧;钢丝,所述钢丝弯折成几字型,并形成封闭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封闭段两端的二延伸段,定义所述封闭段与所述二延伸段相连接的一部分通过所述二延伸段末段绕设穿过而形成所述钢丝的束紧部,另定义所述二延伸段的其余部分为所述钢丝的拉紧部;所述钢丝的束紧部缠绕在所述软管与所述硬管的连接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为条形片状结构,所述限位片前段抵压于所述钢丝的封闭段上,所述限位片设有圆形孔;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为L型结构,所述转动手柄上设有紧固部与手柄部,所述紧固部为柱形结构且穿插于所述限位片的圆形孔中,所述钢丝的拉紧部的末端缠绕紧固于所述转动手柄的紧固部上,所述紧固部通过所述手柄部带动旋转,以卷绕张紧所述钢丝的拉紧部并紧缩所述钢丝的束紧部。

本实用新型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片前端设有凹槽,所述钢丝的封闭段卡入所述限位片的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圆形孔设于所述限位片的居中位置。

本实用新型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手柄的紧固部设有条形洞,所述钢丝的拉紧部分别穿过所述限位片两侧的所述条形洞中并缠绕在所述紧固部。

本实用新型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条形洞设于所述紧固部的居中位置。

本实用新型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条形洞的长度大于所述钢丝封闭段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紧固部通过穿置于所述圆形孔内与所述限位片连接呈十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丝的二延伸段从所述钢丝的束紧部到所述转动手柄的紧固部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所述转动手柄可以实现各种直径管件的紧固,实现调节钢丝对管件的勒紧程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限位片从而实现钢丝对应管件的紧固作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有效减少制造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工地现场软管的连接,解决软管与硬管连接的问题,方便现场施工,并可以保证在软管与硬管对接过程中由于特殊情况导致紧固力不足时,及时进行补偿,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限位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转动手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硬管1;软管2;钢丝3;束紧部31;拉紧部32;转动手柄4;紧固部41;手柄部42;条形洞43;限位片5;圆形孔51;凹槽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包括软管1以及插入所述软管1内侧的硬管2、钢丝3、转动手柄4以及限位片5。所述钢丝3弯折成几字型,并形成封闭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封闭段两端的二延伸段,所述封闭段与所述二延伸段相连接的一部分通过所述二延伸段末段绕设穿过而形成所述钢丝3的束紧部31,即绕设于所述二管件连接处的部分。所述二延伸段的其余部分即除了所述束紧部31以外的所述钢丝3其他部分为所述钢丝3的拉紧部32。所述限位片5为条形片状结构,所述限位片5前段抵压于所述钢丝3的封闭段上形成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施力支点,所述限位片5设有圆形孔51;所述转动手柄4为L型结构,所述转动手柄上设有紧固部41与手柄部42,所述紧固部41为柱形结构且穿插于所述限位片5的圆形孔51中,所述钢丝3的拉紧部32的末端缠绕紧固于所述转动手柄4的紧固部41上,所述紧固部41通过所述手柄部42带动旋转,以卷绕张紧所述钢丝3的拉紧部并通过所述施力支点压住所述钢丝3的封闭段而实现紧缩所述钢丝3的束紧部31。

参阅图3,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片5前端设有凹槽52,所述钢丝3的封闭段卡入所述限位片5的凹槽52中,以增加所述限位片5压住所述钢丝3的稳定性,避免所述钢丝3在卷绕紧张的过程中脱离限位片5的前端。

参阅图1与图3,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圆形孔51设于所述限位片5的居中位置,所述紧固部41通过穿置于所述圆形孔51内与所述限位片5连接呈十字形结构,所述钢丝3的二延伸段从所述钢丝3的束紧部31到所述转动手柄4的紧固部41距离相同。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手柄4的紧固部41设有条形洞43,所述条形洞43设于所述紧固部42的居中位置。所述钢丝3的拉紧部分别穿过所述限位片5两侧的所述条形洞43中并缠绕在所述紧固部41,所述条形洞43的长度大于所述钢丝3封闭段的长度。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软管与硬管对接紧固装置的具体结构实施态样,以下请再配合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操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选取内径略大于硬管1外径的软管2套设于所述硬管1上,再选取直径为3mm的钢丝3成弯折成几字型后形成所述钢丝3的束紧部31与拉紧部32。再选取8mm厚镀锌钢板为所述限位片5,且在所述限位片5的一端、居中部位分别设有凹槽52、圆形孔51,所述钢丝3的封闭段卡入所述限位片5的凹槽52中。所述转动手柄4为L型结构且设有紧固部41与手柄部42,所述紧固部41上设有条形洞43并穿插于所述限位片5的圆形孔51中形成十字形结构。所述钢丝3的拉紧部分别穿过所述限位片5两侧的所述条形洞43中并缠绕在所述紧固部41,通过旋转所述手柄部42以卷绕张紧所述钢丝3的拉紧部从而紧缩所述钢丝3的束紧部31。以所述限位片5的凹槽52端为支点,旋转限位片5成90°即可实现所述钢丝对于管件连接处的紧固作用。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