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混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8174发布日期:2019-03-02 03:22阅读:1550来源:国知局
防混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混阀。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双座防混阀是高度的卫生双密封阀门,具有两个独立的阀芯密封件,在正常工作状态时这两个密封件之间就会形成一个与大气相通的泄漏腔,泄漏腔和检漏器可以通过阀座的提升系统进行清洗,这种系统可以在两个阀体中实现同步过程,防止了物料被污染的可能性。该防混阀在食品处理工艺,尤其是在饮料、啤酒、制药、化工、乳制品工业中广泛应用。

目前市场上的防混阀在使用过程中或者清洗过程中存在清洗不干净,残留杂质的情况,造成内部原因的污染,另外在进气口所进入的空气也存在一定杂质对内部结构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混阀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防混阀,包括气缸、阀体、主阀杆与副阀杆,所述主阀杆设置在副阀杆的外侧,所述副阀杆的一端设置有清洗堵头,所述阀体设置在气缸的下方,所述气缸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气缸与阀体之间通过底座连接,所述气缸内设置有上活塞与下活塞,所述上活塞包括主活塞与副活塞,所述主活塞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上活塞和下活塞将气缸内部自上而下分为第一气腔、第二气腔以及第三气腔,所述第一气腔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气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三气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三进气口均设置在同一侧,所述第一进气口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第一进气口的中部,所述第二进气口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的中部,所述第三进气口内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设置在第三进气口的中部,所述阀体内形成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连接流道,所述连接流道设置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所述第一流道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篮,所述第二流道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篮。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三个不同的进气口中均放置了过滤网,避免了压缩空气所携带的杂质以及水汽进入气缸内部,影响气压效果;此外,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中设置了过滤篮,当流体进入流道中时经过过滤篮的过滤,将杂质留在过滤篮内,当杂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将其进行更换、清洗,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篮与第一流道同心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篮与第二流道同心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同心设置能够保证去杂质效果优益,且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主阀杆包括下阀杆、中阀杆、上阀杆,所述下阀杆穿过自上而下穿过连接通道与第二流道,所述中阀杆自下而上穿过第一流道、第三气腔、第二气腔,所述上阀杆穿过第一气腔延伸至气缸外部,所述下阀杆与中阀杆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杆,所述下阀杆内设置有排液通道,所述下阀杆的上端面设置有导通孔,所述导通孔的开口一端朝向连接通道,另外一端朝向排液通道,所述导通孔倾斜设置,所述下阀杆与连接通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下阀杆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主阀杆进行分体设置,减少了主阀杆的径向跳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活塞设置在副活塞的上方,所述主活塞的上端面与第一气腔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气腔中,所述副活塞的下端面与副阀杆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气腔中,所述主活塞与气缸内壁之间设置有主活塞环,所述主活塞与副活塞之间设置有副活塞环。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弹簧来实现主活塞的复位移动,设置第二弹簧来实现副活塞的复位移动,并且通过设置主活塞环和副活塞环保证密封性,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气缸与阀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支架和螺栓来保证气缸与阀体之间的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副阀杆与中间连杆之间设置有滑套。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滑套保证了中间连杆的移动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阀杆的底部的两侧面延伸形成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副阀杆的顶部的侧面延伸形成第二限位凸台。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凸台保证主阀杆的限位,设置第二限位凸台保证副阀杆的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气缸;101-上活塞;1011-主活塞;1011a-透气孔;1012副活塞;102-下活塞;200-阀体;1-主阀杆;11-下阀杆;11a-下阀杆密封圈;111-导通孔;12-中阀杆;13-上阀杆;13a-第一限位凸台;14-中间连杆;141-滑套;2-副阀杆;2a-第二限位凸台;3-清洗堵头;4-底座;41-连接支架;42-螺栓;5-第一过滤网;6-第二过滤网;7-第三过滤网;8-第一过滤篮;9-第二过滤篮;10-第一流道;20-第二流道;30-连接流道;40-排液流道;50-第一弹簧;60-第二弹簧;70-主活塞环;80-副活塞环;A-第一气腔;A1-第一进气口;B-第二气腔;B1-第二进气口;C-第三气腔;C1-第三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混阀,包括气缸100、阀体200、主阀杆1与副阀杆2,所述主阀杆1设置在副阀杆2的外侧,所述副阀杆2的一端设置有清洗堵头3,所述阀体200设置在气缸100的下方,所述气缸100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所述气缸100与阀体200之间通过底座4连接,所述气缸100内设置有上活塞101与下活塞102,所述上活塞101包括主活塞1011与副活塞1012,所述主活塞1011上设置有透气孔1011a,所述上活塞101和下活塞102将气缸100内部自上而下分为第一气腔A、第二气腔B以及第三气腔C,所述第一气腔A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气口A1,所述第二气腔B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气口B1,所述第三气腔C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进气口C1,所述第一进气口A1、第二进气口B1与第三进气口C1均设置在同一侧,所述第一进气口A1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5,所述第一过滤网5设置在第一进气口A1的中部,所述第二进气口B1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6,所述第二过滤网6设置在第二进气口B1的中部,所述第三进气口C1内设置有第三过滤网7,所述第三过滤网7设置在第三进气口C1的中部,所述阀体200内形成第一流道10、第二流道20以及连接流道30,所述连接流道30设置在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20之间,所述第一流道10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篮8,所述第二流道20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篮9。在三个不同的进气口中均放置了过滤网,避免了压缩空气所携带的杂质以及水汽进入气缸100内部,影响气压效果;此外,在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20中设置了过滤篮,当流体进入流道中时经过过滤篮的过滤,将杂质留在过滤篮内,当杂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将其进行更换、清洗,操作方便。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篮8与第一流道10同心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篮9与第二流道20同心设置,采用同心设置能够保证去杂质效果优益,且便于安装。

优选地所述主阀杆1包括下阀杆11、中阀杆12、上阀杆13,所述下阀杆11穿过自上而下穿过连接通道30与第二流道20,所述中阀杆12自下而上穿过第一流道10、第三气腔C、第二气腔B,所述上阀杆13穿过第一气腔A延伸至气缸100外部,所述下阀杆与中阀杆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杆14,所述下阀杆11内设置有排液通道40,所述下阀杆11的上端面设置有导通孔111,所述导通孔111的开口一端朝向连接通道30,另外一端朝向排液通道40,所述导通孔111倾斜设置,所述下阀杆11与连接通道3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下阀杆密封圈11a。将主阀杆1进行分体设置,减少了主阀杆1的径向跳动。

优选地所述主活塞1011设置在副活塞1012的上方,所述主活塞1011的上端面与第一气腔A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50,所述第一弹簧50设置在第一气腔A中,所述副活塞1012的下端面与副阀杆2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60,所述第二弹簧60设置在第二气腔B中,所述主活塞1011与气缸100内壁之间设置有主活塞环70,所述主活塞1011与副活塞1012之间设置有副活塞环80,通过设置第一弹簧50来实现主活塞1011的复位移动,设置第二弹簧60来实现副活塞1012的复位移动,并且通过设置主活塞环70和副活塞环80保证密封性,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优选地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连接支架41,所述连接支架41通过螺栓42连接气缸100与阀体200,通过设置连接支架41和螺栓42来保证气缸100与阀体200之间的紧密连接。

优选地所述副阀杆2与中间连杆14之间设置有滑套141,设置滑套保证了中间连杆的移动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阀杆13的底部的两侧面延伸形成第一限位凸台13a,所述副阀杆2的顶部的侧面延伸形成第二限位凸台2a,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凸台13a保证主阀杆13的限位,设置第二限位凸台2a保证副阀杆2的限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