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靠连接的接头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8906发布日期:2019-05-17 19:3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靠连接的接头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头环,尤其是一种可靠连接的接头环。



背景技术:

在种类繁多的汽车部件里面,有一种叫接头环的焊接零件,该零件常规由一个圆环和一跟杆采用电阻焊焊接而成。由于圆管里头需要装一根钢制的拉索,所以杆的管身必须是空心。且空心必须有一定的长度。由于圆环与杆的连接需要一定的焊接强度,如果杆采用空心管进行电阻焊焊接,其强度很难符合使用要求。为了保证足够的焊接强度,在接头环零件的杆的长度要求较短的情况下,杆一般采用实心管作为坯料制造,先将实心管切成规定的长度,然后再用钻床将实心管由一端向另一端钻空。电阻焊的时候用圆管的实心端与圆环焊接,采用这种方法焊接的接头环焊接强度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如果接头环的杆的长度要求较长,采用钻床将实心管钻成空心的方法就很难实现,这时杆就只能采取空心管,为了保证杆与圆环焊接时有足够的焊接面,使接头环的焊接强度提高,焊接时,需在空心管的一端敲入一颗实心的塞子。塞子的材质与圆管一致,其外径与圆管内径尺寸采用过盈配合的尺寸,以保证塞子与圆管能够紧密结合。但采用加塞子的方式进行的杆与圆环的焊接,其整体强度仍不高,稳定性也差,产品的合格率很低。又加上接头环焊接强度的检测为破坏性检测,检测时,将接头环固定在拉力实验机上,拉力机对环和杆施加相反方向的力,直至将环和杆拉脱为止。所以经过检测的产品(不管合格与否)都会报废,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又有可操作性。这样的零件往往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在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进行检测,所抽检的产品合格则视为整批产品合格。如果抽检的零件一件不合格则整批零件视为不合格。所以,采用加塞子焊接空心管的这种方法,风险和成本都很高。急需一种可靠连接的接头环。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空心管与圆环电阻焊焊接强度低,稳定性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靠连接的接头环,使得能够有效地提高接头环的连接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可靠连接的接头环,包括接头环、加强环、连接端、接头杆,加强环作为接头环的一个部分,其二者通过注塑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接头杆靠近接头环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连接端与加强环配合使用,且连接与接头杆一体成型,接头杆背离连接端的一端用于装配拉索等零件。

连接端存在一个末端面,末端面内周圆连接于接头杆的内孔。

连接端外侧设有一个凹入段,与一个与凹入段相连的圆锥段。连接端的凹入段靠近接头杆背离连接端的一端与接头杆的外表面连接,连接端的圆锥段远离背离连接端的一端与连接端的末端面相连。

凹入段具有彼此相反的一个小径端和一个大径端,凹入段的大径端直径大于凹入段的小径端直径。

圆锥段具有一个彼此相反的小径端和一个大径端,圆锥段大径端的直径大于圆锥段的小径端直径。

圆锥段的小径端连接于凹入段,圆锥段的大径端连接于连接端的末端面。圆锥段的大径端朝靠近连接端末端面的方向延伸且径向扩张而使圆锥段截面呈斜线状。圆锥段大径端直径小于凹入段大径端直径。

接头杆连接端的圆锥段与末端面之间还存在一个引导面,引导面连接于圆锥段的大径端与末端面的外周圆之间。引导面与末端面外周圆交接处的直径小于圆锥段的小径端的直径。

加强环为金属材质,且硬度大于接头杆的连接端的硬度,加强环套设于接头杆的连接端。加强环存在一个内周面,加强环的端面抵靠于接头杆连接端的末端面,加强环内周面具有均一的直径而呈圆柱孔状。加强环内周面直径大于引导面与末端面外周圆交接处的直径。

组装时,只要先将加强环开口端朝向接头杆连接端,然后使加强环朝向连接端方向敲入或以机器压入即可轻易完成组装。

由于加强环内周面直径小于圆锥段的大端直径,组装时,圆锥段会被加强环的内周面挤压而弹性内缩,是加强环能够顺利进入圆锥段并抵靠于凹入段。当加强环的端面抵靠于凹入段之后,圆锥段恒存一个弹性扩张力,使加强环的内周面紧密的结合在圆锥段上。

当加强环未套设于连接端时,加强环内周面的直径小于圆锥段的大径端直径,故加强环套设于连接端后能够紧密的结合在接头杆上,不但具有紧配合的效果,更具有防止加强环脱离接头杆的功能。当加强环套设于连接端后,加强环的内周面与连接端的圆锥段相结合处形成一个变形区,变形区具有一个靠近圆锥段小径端的起点与一个靠近圆锥段大径端的终点,变形区的变形量从起点朝向终点逐渐变大,直至圆锥段的大径端处变形区的变形量最大,如此,加强环的内周面越靠近圆锥段的大径段所受到的迫紧压力就越大,故加强环将无法从端面处脱离连接端,有效的达到避免加强环脱离接头杆的功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接头环套接段直径小于接头杆上连接端的圆锥段大径端直径的结合方式,使得变形区的变形量从圆锥段小径端朝向圆锥段大径端逐渐变大,直至圆锥段的大径端处变形区的变形量最大的结合方式,使得接头杆在接头环上的两个方向均可靠连接,且在将加强环敲入接头杆时,只要加强环的端面抵靠接头杆的凹入段,即属于组装完成,需求的精度不高,无需专业人仕也可轻易完成组装,为一相当简便的设计,并确实能够达到接头环接头杆可靠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接头环组合。

图2为本申请接头环组合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接头杆组合细节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可靠连接的接头环,包括接头环1、加强环2、连接端3、接头杆4,加强环2作为接头环1的一个部分,其二者通过注塑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接头杆4靠近接头环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3,连接端3与加强环2配合使用,且连接端3与接头杆4一体成型,接头杆4背离连接端3的一端用于装配拉索等零件。

如图3所示,连接端3存在一个末端面,末端面内周圆连接于接头杆4的内孔。

连接端3外侧设有一个凹入段33,与一个与凹入段33相连的圆锥段32。连接端3的凹入段33靠近接头杆4背离连接端3的一端与接头杆4的外表面连接,连接端3的圆锥段32远离背离连接端3的一端与连接端3的末端面相连。

凹入段33具有彼此相反的一个小径端和一个大径端,凹入段33的大径端直径大于凹入段33的小径端直径。

圆锥段32具有一个彼此相反的小径端和一个大径端,圆锥段32大径端的直径大于圆锥段32的小径端直径。

圆锥段32的小径端连接于凹入段33,圆锥段32的大径端连接于连接端3的末端面。圆锥段32的大径端朝靠近连接端3末端面的方向延伸且径向扩张而使圆锥段32截面呈斜线状。圆锥段32大径端直径小于凹入段33大径端直径。

接头杆4连接端3的圆锥段32与末端面之间还存在一个引导面31,引导面31连接于圆锥段32的大径端与末端面的外周圆之间。引导面31与末端面外周圆交接处的直径小于圆锥段32的小径端的直径。

加强环2为金属材质,且硬度大于接头杆4的连接端3的硬度,加强环2套设于接头杆4的连接端3。加强环2存在一个内周面22,加强环2的端面抵靠于接头杆2连接端32的末端面,加强环2内周面22具有均一的直径而呈圆柱孔状。加强环2内周面22直径大于引导面31与末端面外周圆交接处的直径。

组装时,只要先将加强环2开口端朝向接头杆4连接端3,然后使加强环2朝向连接端3方向敲入或以机器压入即可轻易完成组装。

由于加强环2内周面22直径小于圆锥段32的大端直径,组装时,圆锥段32会被加强环2的内周面22挤压而弹性内缩,是加强环2能够顺利进入圆锥段32并抵靠于凹入段33。当加强环2的端面抵靠于凹入段33之后,圆锥段32恒存一个弹性扩张力,使加强环2的内周面22紧密的结合在圆锥段32上。

当加强环2未套设于连接端3时,加强环2内周面22的直径小于圆锥段32的大径端直径,故加强环2套设于连接端3后能够紧密的结合在接头杆4上,不但具有紧配合的效果,更具有防止加强环2脱离接头杆4的功能。当加强环2套设于连接端3后,加强环2的内周面22与连接端3的圆锥段32相结合处形成一个变形区,变形区具有一个靠近圆锥段32小径端的起点与一个靠近圆锥段32大径端的终点,变形区的变形量从起点朝向终点逐渐变大,直至圆锥段32的大径端处变形区的变形量最大,如此,加强环2的内周面22越靠近圆锥段32的大径段所受到的迫紧压力就越大,故加强环2将无法从端面处脱离连接端3,有效的达到避免加强环2脱离接头杆4的功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类似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加强环2上设有一个滑移面。滑移面连接于端面的内周缘与内周面22之间,且滑移面的截面呈凸弧面状,使滑移面与端面内周圆交接处的直径大于圆锥段32 大径端的直径。

加强环2的滑移面能够让加强环2的内周面22顺利的套设结合于接头杆4的圆锥段32。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