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水阀领域,尤其是一种水龙头阀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公开的专利号为CN201620427523.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龙头阀芯,包括上阀体、下阀体,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阀体的外侧壁还设置有与水龙头壳体连接的外螺纹,所述下阀体相对于所述上阀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圈;该水龙头阀芯在与水龙头壳体安装时,在上阀体的外螺纹与水龙头上相适配的内螺纹相互旋转连接时,由于下阀体与上阀体也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下阀体会随着上阀体一起旋转,在下阀体上的密封圈与水龙头壳体接触时,下阀体相对水龙头壳体转动,下阀体、密封圈以及水龙头壳体间相互挤压旋转摩擦使密封圈容易偏离所需要密封的位置造成水龙头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阀芯,使水龙头阀芯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对密封圈产生旋转摩擦让密封圈偏离需要密封的位置造成水龙头漏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龙头阀芯,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密封圈,所述下阀体对应所述上阀体的一端设置有上端面,所述上阀体对应所述下阀体的一端设置有下端面,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下阀体相对于所述上阀体的另一端,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相套接,所述下阀体上设置有凸台,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相套接时,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凸台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阀体与下阀体相套接,上阀体与下阀体可以相互作周向转动,在阀芯与水龙头壳体的安装过程中,上阀体通过外螺纹与水龙头壳体的内螺纹相互旋转连接,当下阀体的密封圈与水龙头壳体接触时,由于下阀体、密封圈以及水龙头壳体的摩擦力大于下阀体与上阀体套接部的摩擦力,此时只有上阀体相对水龙头壳体继续旋转,下阀体不再随上阀体做旋转运动,下端面与凸台相抵,上阀体在旋转过程中只会通过下阀体对密封圈产生一个压向水龙头壳体的力,让密封圈与下阀体与水龙头壳体间更加紧密接触,从而不会对密封圈产生旋转摩擦使密封圈偏离需要密封的位置造成水龙头漏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阀体的下端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凸台的上端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紧固组件相互配合使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相套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阀体与下阀体在定位组件和紧固组件的配合下相互连接,使上阀体和下阀体能锁住其内部零部件使之成为一个阀芯整体,在与水龙头壳体安装时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为沿所述上阀体内壁周向延伸的环状槽,所述紧固组件包括沿所述下阀体外壁周向均布的若干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环状槽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卡合进环状槽内就可以让上阀体与下阀体相互连接,且凸块在环状槽内可以随下阀体一起周向转动,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上阀体与下阀体的可以相互转动的套接关系,并使上阀体与下阀体不易分离,保持整个阀芯的一体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环状槽包括下壁面、上壁面,所述上壁面与所述下壁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凸块的厚度,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套接时,所述凸块与所述上壁面相抵,所述凸块与所述下壁面之间设置有橡胶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水流不会通过上阀体与下阀体的套接部溢进容腔内造成阀芯漏水,且橡胶环设置于凸块与下壁面之间,相当于设置在上阀体与下阀体的套接部之间,从而避免橡胶环受水流的冲刷,提高橡胶环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整个阀芯的使用寿命,且阀芯在于水龙头壳体安装时,凸块与上壁面相抵,上端面与限位台相抵,使橡胶圈不会受到上阀体对其朝向下阀体的挤压力,只有小部分上阀体、橡胶圈以及下阀体之间的相对旋转的摩擦力,从而不会影响橡胶圈的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凸块之间设置有贯穿所述下阀体外壁与内壁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与环状槽相互卡接的过程中,使凸块所在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向阀体的中轴线方向进行一定的靠拢,能使凸块更容易的与环状槽卡接,使阀芯装配更轻松,提高装配效率,还可以有效的在卡接过程中保护凸块不被损坏,降低产品的废品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凹槽的深度等于所述上端面到所述凸台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凸块所在部分的弹性张力更大,进一步的使凸块与环状槽的卡接更轻松,同时能更好的保护凸块在卡接过程中不被损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阀体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阀体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1.上阀体11.下端面 2.下阀体 21.上端面3.密封圈 4.环状槽 41.上壁面 42.下壁面 5.凸块 6.橡胶环 7.凸台 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龙头阀芯,包括上阀体1、下阀体2、密封圈3,所述上阀体1内设置有容腔,所述下阀体2对应所述上阀体1的一端设置有上端面21,所述上阀体1对应所述下阀体2的一端设置有下端面11,所述密封圈3设置于所述下阀体2相对于所述上阀体1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1与所述下阀体2相套接,所述下阀体2上设置有凸台7,所述上阀体1与所述下阀体2相套接时,所述下端面11与所述凸台7相抵,上阀体1与下阀体2相套接,上阀体1与下阀体2可以相互作周向转动,在阀芯与水龙头壳体的安装过程中,上阀体1通过外螺纹与水龙头壳体的内螺纹相互旋转连接,当下阀体2的密封圈3与水龙头壳体接触时,由于下阀体2、密封圈3以及水龙头壳体的摩擦力大于下阀体2与上阀体1套接部的摩擦力,此时只有上阀体1相对水龙头壳体继续旋转,下阀体2相对水龙头壳体不做旋转运动,下端面11与凸台7相抵,上阀体1在旋转过程中只会通过下阀体2对密封圈3产生一个靠近水龙头壳体的力,让密封圈3和下阀体2与水龙头壳体间更加紧密接触,从而不会对密封圈3产生旋转摩擦使密封圈3偏离需要密封的位置造成水龙头漏水,本实用新型所述上阀体1与所述下阀体2可以呈不同的套接关系,根据不同的套接关系,所述凸台7可以设置在下阀体2的外壁上或内壁上,如上阀体1可以设置为套接在下阀体2内,所述凸台7设置在下阀体2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优选的设置为所述下阀体2套设在所述上阀体1内,所述凸台7设置于所述下阀体2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阀体1的下端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凸台7的上端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紧固组件相互配合使所述上阀体1与所述下阀体2相套接,上阀体1与下阀体2在定位组件和紧固组件的配合下相互连接,使上阀体1和下阀体2能锁住其内部零部件使之成为一个阀芯整体,在与水龙头壳体安装时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凸块5可以均布在所述上阀体1的内壁上,所述环状槽4可以设置于所述下阀体2的外壁上,本实施例优选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下阀体2套设在所述上阀体1内,下阀体2与上阀体1接触的面为下阀体2的外壁,设置在下阀体2上,与下阀体2的外壁相对应的面为下阀体2的内壁,上阀体1与下阀体2接触的面为上阀体1的内壁,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为沿所述上阀体1内壁周向延伸的环状槽4,所述紧固组件包括沿所述下阀体2外壁周向均布的若干凸块5,所述凸块5与所述环状槽4相卡接,凸块5卡合进环状槽4内就可以让上阀体1与下阀体2相互连接,且凸块5在环状槽4内可以随下阀体2一起周向转动,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上阀体1与下阀体2的套接关系,并使上阀体1与下阀体2不易分离,保持整个阀芯的一体性。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环状槽4包括下壁面42、上壁面41,所述上壁面41与所述下壁面42的距离大于所述凸块5的厚度,所述上阀体1与所述下阀体2套接时,所述凸块5与所述上壁面41相抵,所述凸块5与所述下壁面42之间设置有橡胶环6,使水流不会通过上阀体1与下阀体2的套接部溢进容腔内造成阀芯漏水,且橡胶环6设置于凸块5与下壁面42之间,相当于设置在上阀体1与下阀体2的套接部之间,从而避免橡胶环6受水流的冲刷,提高橡胶环6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整个阀芯的使用寿命,且阀芯在于水龙头壳体安装时,凸块5与上壁面41相抵,上端面21与限位台相抵,使橡胶圈不会受到上阀体1对其朝向下阀体2的挤压力,只有小部分上阀体1、橡胶圈以及下阀体2之间的相对旋转的摩擦力,从而不会影响橡胶圈的密封作用。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凸块5的下方设置有凸台7,所述上阀体1与所述下阀体2套接时,所述上阀体1的下端面11与所述凸台7相抵,在上阀体1与下阀体2套接时,下阀体2的上端面21与上阀体1的定位块相抵的同时上阀体1的下端面11也与下阀体2的凸台7相抵,进一步的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凸块5之间设置有贯穿所述下阀体2外壁与内壁的凹槽8,所述凹槽8的深度等于所述上端面21到所述凸台7的距离,凸块5与环状槽4相互卡接的过程中,凸块5所在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向下阀体2的中轴线方向进行一定的靠拢,能使凸块5更容易的与环状槽4卡接,使阀芯装配更轻松,提高装配效率,还可以有效的在卡接过程中保护凸块5不被损坏,降低产品的废品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凹槽8的深度可以小于所述上端面21到所述凸台7的距离,本实施例优选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凹槽8的深度等于所述上端面21到所述凸台7的距离,使凸块5所在部分的弹性张力更大,进一步的使凸块5与环状槽4的卡接更轻松,同时能更好的保护凸块5在卡接过程中不被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