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及其工具传动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1292发布日期:2019-08-03 16:1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动力工具及其工具传动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工具;特别是指一种动力工具及其具特殊注油流道的工具传动轴的创新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工具的传动轴结构设计上,以气动工具为例,其传动轴的驱动区段与气动工具锤打室对应位置处,通常必须注入润滑油进行锤击构件的润滑,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随着气动工具的使用时间拉长,所述润滑油会逐渐流失损耗,因此气动工具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必须进行内部润滑油的补充作业。

然而,气动工具欲进行内部润滑油补充作业时相当费时不便,因为必须先进行外部构件的拆解,才能将润滑油填充至气动工具锤打室内部,如此一来不仅费时费工,且相关构件在拆解、重组过程中,也容易因为人员疏失而提高其损坏风险。

针对前述问题,后续虽有相关业界研发出另一种于其传动轴设有注油孔的另一结构,此种结构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与缺弊,举例而言,所述结构的传动轴所设注油孔,其注油孔通常都是由工具传动轴的端部,向内且沿工具传动轴的轴线开设至传动轴的锤打段后;而出油孔则沿工具传动轴的径向设置,再延伸至工具传动轴的外壁。这样的注油流道设置,虽可在不用拆解构件的状况下,达到外部直接注油提供工具传动轴运转时润滑的功效。此习用工具传动轴的注油孔与出油孔两者之间均存在一夹角,通常为垂直,因此当润滑油油注油孔进入出油孔时,会产生相当的反压,不仅较不容易将润滑油送进打击块与工具传动轴间的空间,且当注油嘴与注油孔的开口间若施压不够或贴合不完全时,注油孔开口端的外缘容易被因反压而渗漏的润滑油所沾污,当然就容易沾染灰尘、杂物,甚至容易造成注油孔阻塞,且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并降低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具传动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具传动轴,供轴向装设于一动力工具的捶打装置中,其中捶打装置包含有一旋转座,旋转座横向形成有一透孔,并轴向形成一穿置孔,其中穿置孔与透孔互相连通,透孔中装设有至少一捶打块;工具传动轴依其功能依序定义为一捶打段、一穿置段以及一出力段;捶打段凸设有至少一捶打部以及至少一弧凹部,至少一捶打部与至少一弧凹部的数量依捶打块的数量设置,且至少一捶打部对应于至少一捶打块设置;穿置部贯穿动力工具前端所设置的端盖;工具传动轴中形成有一呈直线状的注油信道,注油信道的两端分别定义为注油口和出油口,其中注油口位于出力段而出油口位于捶打段并与对应于至少一捶打块;呈直线状的注油信道的轴线并与工具传动轴的轴线形成有一夹角。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一壳体,壳体依其功能区分为一握持部以及一容置部,容置部中装设有一马达,马达供连接至一动力源;容置部前端内部装设有一供输出动力的捶打装置,捶打装置连设于马达,并由马达所驱动;以及一装设于捶打装置中并供输出动力的工具传动轴;其特征在于:

捶打装置包含有一旋转座,旋转座横向形成有一透孔,并轴向形成一穿置孔,其中穿置孔与透孔互相连通,透孔中装设有至少一捶打块;以及

工具传动轴依序定义为一捶打段、一穿置段以及一出力段;捶打段凸设有至少一捶打部以及至少一弧凹部,至少一捶打部与至少一弧凹部的数量依捶打块的数量设置,且至少一捶打部对应于至少一捶打块设置;出力部贯穿动力工具前端;工具传动轴中形成有一呈直线状的注油信道,注油信道的两端分别为注油口以及一出油口,其中注油口位于出力段,出油口位于捶打段并对应于至少一捶打块;呈直线状的注油信道的轴线并与工具传动轴的轴线形成有一夹角。

附图说明

图1是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工具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前列图1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中所示动力工具的捶打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设捶打装置中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注油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力工具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动力工具A包含有一壳体10,壳体10依其功能区分为一握持部11以及一容置部12,容置部12中装设有一马达13,马达13供连接至一动力源(图中未示),动力源可为一般电源或是高压气体源。容置部12前端内部装设有一供输出动力的捶打装置20,捶打装置20连设于马达13,并由马达13所驱动;一装设于捶打装置20中并供输出动力的工具传动轴30。

请进一步参阅如图3所示,捶打装置20包含有一旋转座21,旋转座21横向形成有一透孔211,并轴向形成一穿置孔212,其中穿置孔212与透孔211互相连通。透孔211中装设有至少一捶打块22。

请再进一步参阅如图1、4、5所示,工具传动轴30依其功能依序定义为一捶打段301、一穿置段302以及一出力段303。捶打段301凸设有至少一捶打部31以及至少一弧凹部32,至少一捶打部31与至少一弧凹部32的数量依至少一捶打块22的数量设置,且至少一捶打部31水平对应于至少一捶打块22设置。出力段303与穿置部302依序贯穿动力工具A前端,并供输出动力。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为使工具传动轴30能相对于动力工具A顺畅运转,穿置段302设置为圆柱状,又为方便于出力段303上套设一般市售的套筒(图中未示),出力段303设置有一多边形柱,且穿置段302为出力段303的外接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出力段303的多边形柱为一四边形柱。出力段303与穿置段302的连接处并设置有一倾斜的连接面304。工具传动轴30中形成有一呈直线状的注油信道33,注油通道33的两端分别定义为注油口331以及一出油口332,其中注油口331位于出力段303而出油口332位于捶打段301并对应于至少一捶打块22;注油通道33的轴线并与工具传动轴30的轴线形成有一夹角。而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夹角为一锐角;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注油口331位于连接面304上,且注油口331的孔径由外部向内渐缩,而具有一锥状的断面结构。当然,注油口331亦可设置于出力段303的多边形柱的棱线上。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请进一步参阅如图1、6所示,当使用者欲将润滑油打入捶打装置20时,可先将润滑油装填于一注油器40中,再将注油器40前端所延伸的注油管41的自由端部顶抵于注油口331,再将润滑油透过注油口331注入注油通道33中,并缓缓向前推挤直到润滑油注入捶打块22与弧凹槽32间所形成的空间中,而可于动力工具A使用时提供润滑效果,有效降低工具传动轴30与捶打装置20间的磨耗现象,延长动力工具A的使用寿命。由图6中可清楚看出,在注油的过程中,润滑油自进入工具传动轴30至到达欲润滑的部位(捶打块22与弧凹槽32间所形成的空间)中,仅通过一呈直线设置的注油信道33,因此在注油过程中不会因转弯的通道而造成反压,不仅省时省力,同时可避免润滑油回挤,造成注油口331附近的污染问题,可克服现有工具传动轴注油口容易沾染杂物,更甚者造成注油口阻塞的问题,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并降低效率。

出力段303与穿置段302的连接处并设置有一倾斜的连接面304,连接面304除强化出力段303与穿置段302间的结构强度外,更可避免钻孔作业时因钻孔轴线与传动轴轴线具夹角而致使钻头容易折断。另外,为避免过度弱化工具传动轴30的结构强度,故其上所钻设注油通道33的直径尺寸通常都不超过3.0mm。更可于钻设注油通道33前,预先加工钻孔的中心点,避免钻设注油通道33时折断。而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方式先在连接面304上以直径大于注油通道33直径的钻头钻设一锥状浅孔,再以较小径的钻头,以浅孔最凹部的圆心作为注油通道33的加工中心钻设注油通道33,并使注油口331具有一锥状的加工断面。如此,不仅可准确加工注油通道33,维持注油通道33的轴线并与工具传动轴30的轴线间的夹角关系,确保出油口332的开设位置,同时亦可降低钻头的耗损。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锥状断面的注油口331,在注油的过程中,可通过环状斜面的导引作用,迫使注油管41的自由端缘与注油口331的端面完全贴合,降低润滑油外漏的机率,同时外扩的锥状断面,亦使得注油口331可与具不同直径的注油管41搭配使用,扩大工具传动轴30润滑作业时的适用范围。

功效说明:

本实用新型「工具传动轴」主要通过所述等创新独特结构型态与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对照[背景技术]所提结构而言,可利用相对于工具传动轴的轴线斜向贯穿的直线注油信道、注油信道具锥状断面的注油口以及出力段上所设的连接面,达到直线注油省力顺畅、无反压不渗漏、加工方便节省耗材以及扩大工具传动轴润滑作业时的适用范围、且提高效率的实用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