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元件用的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6059发布日期:2019-05-11 01:0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元件用的弯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动元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动元件用的弯头。



背景技术:

如气缸、气动夹等由压缩气体作为驱动力的气动元件,其在与通有压缩气体的通气管中间常设置有连接件,另外通气管与通气管之间的连接也是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现有的有弯头、双通、三通等。

现有一种气动元件用的弯头,如附图5所示,弯头包括与气动元件连接的接头2和与通气管连接的弯插件1,弯插件1呈“L”形,其包括垂直连接的接通段11和插入段12,弯头的两端均开口,且接通段11和插入段12内部连通。插入段12背向接通段11的端部同轴设置有内接环121。接头2呈管状,包括插接端22和第二接通端21,其中插入段12远离第一接通端21的一端插入插接端22内。

如附图6所示,同时插接端22内还设置有挂钩221’和密封圈221’。挂钩221’与插接端22内侧一体且同轴设置,挂钩221’的内径与内接环121的外径相等,当插入段12插入插接端22内时,挂钩221’套在内接环121的外侧面上且过渡配合。密封圈221’位于插接端22内且与插接端22同轴放置,当插入段12插入插接端22内时,密封圈221’套在内接环121外,且密封圈221’的内侧与内接环121外侧面相贴抵接,密封圈221’的外侧与插接端22的内侧面相贴抵接,通过密封圈221’实现密封。

其不足之处在于气动元件由于启停时压缩空气的接通或者阻断,其使用过程常伴持续的间歇性振动,使弯插件1晃动,内接环121与挂钩221’之间配合松动,导致弯插件1自接头2上脱落,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元件用的弯头,加强内接环和挂钩的固定,进而防止弯插件随气动元件振动而松动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气动元件用的弯头,包括接头和弯插件,所述弯插件包括插入段,所述插入段的端部同轴设置有内接环;所述接头包括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内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挂钩,所述挂钩围绕插接端轴心均匀分布,且所述内接环沿插接端轴心插入至挂钩背向插接端一侧,所述挂钩朝向插接端轴心的一面或挂钩靠近轴心的一边到轴心的垂直距离小于内接环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插沿插接端轴心插入至挂钩背向插接端一侧时,挂钩朝向插接端轴心的一面或挂钩靠近轴心的一边抵压内接环的外侧面并嵌入其中,继而形成过盈配合,加强内接环和挂钩的固定,进而防止弯插件随气动元件振动而松动脱离。

作为优选的,所述挂钩数量为一且为与插接端同轴的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数量为一且呈环形,故内接环与挂钩过盈配合时,内接环插入挂钩内,内接环与挂钩的抵接处为环形的周面或环形的边沿,进而在抵接处形成密封,提高弯插件和接头之间连接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挂钩内侧沿其轴向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内设置有与挂钩同轴的卡合边,且一所述抵接部卡合边唯一,所述卡合边到挂钩轴心的距离为挂钩上任意一点到挂钩轴心距离中的最小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与内接环过盈配合时,挂钩与内接环的抵接处为卡合边,由于环形的边沿抵压内接环外侧面的抵接面积小于环形的周面抵压内接环外侧面的抵接面积,抵压压强更大,故以卡合边为抵接处时,卡合边直径设计可较环形的周面的直径小,挂钩可更深地嵌入内接环,加强挂钩对内接环的卡合,进一步提高弯插件和接头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挂钩朝向插接端端面的一侧面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朝向插接端端面方向向外扩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内接环插入起到导向作用,消除挂钩朝向插接端轴心的一面或挂钩靠近轴心的一边到轴心的垂直距离小于内接环的外径造成内接环插入不易的影响。

作为优选的,所述插入段外侧还同轴设置有外径大于内接环的抵压环;所述插接端端口内侧同轴设置有容置环槽,所述容置环槽内同轴放置有密封圈,且所述内接环沿插接端轴心插入至挂钩背向插接端一侧,所述抵压环插入容置环槽内且抵压密封圈朝向插接端端口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挂钩部分嵌入内接环外表面形成过盈配合,内接环插入插接端后不易脱出,故当抵压环抵压密封圈朝向插接端口的一侧时,随内接环进一步插入,抵压环继续抵压密封圈,使密封圈的外侧向外扩张进一步抵压容置环槽的槽壁,密封圈内侧向内进一步抵压内接环外侧面,同时挂钩部分嵌入内接环,防止抵压环受密封圈弹力而被顶出容置环槽,由此加强了密封圈的密封作用,提高弯插件和接头之间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或长轴平行密封圈轴心的椭圆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受到抵压环抵压时,密封圈更易发生外侧向外扩张和内侧向内抵压,密封圈的密封作用加强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的,所述抵压环的外径小于容置环槽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环的外侧面与容置环槽的槽壁之间留有缝隙;在密封圈在受压变形的过程中,抵压环和密封圈均会挤压容置环槽的其余空白空间,缝隙可供受挤压的空白空间内的空气从容置环槽外排出,便于抵压环插入容置环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容置环槽在槽口边沿同轴设置有导向环槽,所述导向环槽呈向插接端外扩张的喇叭口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环槽起导向作用,便于内接环和抵压环对准插接端插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内插沿插接端轴心插入至挂钩背向插接端一侧时,挂钩朝向插接端轴心的一面或挂钩靠近轴心的一边抵压内接环的外侧面并嵌入其中,继而形成过盈配合,加强内接环和挂钩的固定,进而防止弯插件随气动元件振动而松动脱离;

2.,挂钩数量为一且呈环形,故内接环与挂钩过盈配合时,内接环插入挂钩内,内接环与挂钩的抵接处为环形的周面或环形的边沿,进而在抵接处形成密封,提高弯插件和接头之间连接的密封效果;

3.挂钩与内接环过盈配合时,挂钩与内接环的抵接处为卡合边,由于环形的边沿抵压内接环外侧面的抵接面积小于环形的周面抵压内接环外侧面的抵接面积,抵压压强更大,故以卡合边为抵接处时,卡合边直径设计可较环形的周面的直径小,挂钩可更深地嵌入内接环,加强挂钩对内接环的卡合,进一步提高弯插件和接头的连接稳定性;

3.由于挂钩部分嵌入内接环外表面形成过盈配合,内接环插入插接端后不易脱出,故当抵压环抵压密封圈朝向插接端口的一侧时,随内接环进一步插入,抵压环继续抵压密封圈,使密封圈外侧向外扩张进一步抵压容置环槽的槽壁,密封圈内侧向内进一步抵压内接环外侧面,同时挂钩部分嵌入内接环,防止抵压环受密封圈弹力而被顶出容置环槽,由此加强了密封圈的密封作用,提高弯插件和接头之间的密封性;

4.抵压环的外径小于容置环槽的直径,使抵压环的外侧面与容置环槽的槽壁之间留有缝隙;在密封圈在受压变形的过程中,抵压环和密封圈均会挤压容置环槽的其余空白空间,缝隙可供受挤压的空白空间内的空气从容置环槽外排出,便于抵压环插入容置环槽。

附图说明

图1为弯头的剖视图;

图2为接头的剖视图;

图3为图2在A处体现插接端内侧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在B处体现插接端内侧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现有弯头的剖视图;

图6为图5在C处体现现有弯头的插接端内侧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弯插件;11、接通段;12、插入段;121、内接环;122、抵压环;2、接头;21、接通端;22、插接端;221、挂钩;2211、定位部;2212、抵接部;2212-1、卡合边;2212-2、导向面;211’、挂钩(现有技术);222、容置环槽;2221、导向环槽;223、密封圈;223’、密封圈(现有技术);23、旋拧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气动元件用的弯头,其包括与气动元件连接的接头2和与通气管连接的弯插件1。

弯插件1呈“L”形,其包括垂直连接的接通段11和插入段12,弯插件1的两端均开口,且接通段11和插入段12内部连通。其中接通段11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且非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处,故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插入段12呈管状,其包括内接环121和抵压环122,内接环121和抵压环122同轴设置,其中抵压环122位于内接环121靠近接通段11的一侧,且抵压环122的外径大于内接环121的外径。

接头2呈管状,其包括插接端22、第二接通端21和位于插接端22外侧的旋拧环23,插接端22、第二接通段11以及旋拧环23同轴设置。第二接通段11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和气动元件连接用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处)。旋拧环23的外侧由六个平行旋拧环23的轴向的平面组成,且平面两两相平行,方便扳手配合固定并带动旋拧环23转动,方便接头2和气动元件安装。

如附图2所示,插接端22在其端口的内侧同轴设置有容置环槽222,容置环槽222的直径大于抵压环122的外径。容置槽的槽口边沿还设置有导向环槽2221,导向环槽2221与容置同轴,导向环槽2221呈喇叭口状且其背向容置环槽222一端向外扩张。

容置环槽222内还容置有一密封圈223。密封圈223在容置环槽222内同轴放置,密封圈223的外侧与容置环槽222竖直的环面相贴。密封圈223沿径向的截面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优选为圆形或长轴平行密封圈223轴心的椭圆形。

同时插接端22内侧在容置环槽222靠近第二接通端21的一侧设置有挂钩221,挂钩221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挂钩221数量为一,挂钩221为与插接端22同轴的环形;若挂钩221数量大于一,挂钩221为弧形的条状且围插接端22的轴向均匀分布插接端22的内侧面上。此处挂钩221数量优选为一,挂钩221朝向插接端22一侧的侧面为容置环槽222的槽底。

如附图3所示,挂钩221沿轴向分为定位部2211和抵接部2212。定位部2211与容置环槽222相邻,其任意一横截面均相同。定位部2211的内径大于内接环121的外径,当内接环121插入定位部2211时,定位部2211对内接环121进行限位。

抵接部2212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抵接部2212数量为一。挂钩221在抵接部2212内侧向内凸起,抵接部2212朝向挂轴轴心的一侧设置有环形的卡合边2212-1,卡合边2212-1与挂钩221的轴向同轴,且每一抵接部2212内卡合边2212-1数量为一。卡合边2212-1的直径为卡合边2212-1到挂钩221轴心的垂直距离,其为挂钩221上任意一点到挂钩221轴心的最小垂直距离,且卡合边2212-1的直径小于内接环121在外径。同时卡合边2212-1靠近定位部2211一侧设置有导向面2212-2,导向面2212-2朝向插接端22端面方向向外扩张,此次导向面2212-2与定位部2211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参见附图2和附图3,插入段12可插入插接端22内,且当内接环121沿插接端22轴心插入至挂钩221背向插接端22一侧时,卡合边2212-1抵压内接环121的外侧面并嵌入其中,继而形成过盈配合,加强内接环121和挂钩221的固定,进而防止弯插件1随气动元件振动而松动脱离,并且由于卡合边2212-1呈环形,卡合边2212-1和内接环121的抵接处形成密封,提高弯插件1和接头2之间连接的密封效果。

参见附图4所示,由于挂钩221部分嵌入内接环121外表面形成过盈配合,内接环121插入插接端22后不易脱出。当内接环121与卡合边2212-1过盈配合时,抵压环122插入容置环槽222内;当抵压环122抵压密封圈223朝向插接端22端口的一侧时,随内接环121进一步插入,抵压环122继续抵压密封圈223,使密封圈223外侧向外扩张进一步抵压容置环槽222的槽壁,密封圈223内侧向内进一步抵压内接环121外侧面,同时挂钩221部分嵌入内接环121,防止抵压环122受密封圈223弹力而被顶出容置环槽222,由此加强了密封圈223的密封作用,提高弯插件1和接头2之间的密封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