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8055发布日期:2019-06-19 01:0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汽车零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



背景技术:

在全球石油资源越益匮乏,环境越益恶劣的情况下,想要降低整车的油耗、减少尾气的排放,从发动机的角度出发基本已达到的极限。因此,在各国相继出台了严格的油耗标准后,研发新能源变速箱已然成为各大车企的必然趋势。而在混合动力变速箱的研发设计过程中,壳体总成设计尤为重要,与传统的MT、AT、AMT不一样的是混合动力变速箱高度集成了电机系统、齿轴系统、液压换挡系统、组成系统。因此,对混合动力变速箱的设计、布局尤为重要,它既需要考虑整车发动机舱的空间,也需要匹配整车的动力性能;因此,对壳体总成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高度集成换挡元件的油路分配、为齿轴系统、各类轴承系统提供润滑油路的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

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包括后端盖、配油衬套、机械油泵驱动轴、油泵壳体、油泵驱动传动轴和盖板,所述后端盖上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圆形凹槽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后端盖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有第二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圆形凹槽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后端盖的第二通孔,所述后端盖的另一面设置有凸起槽,所述后端盖位于凸起槽外的位置上设置有润滑油道、C0离合器高压油道和C1离合器高压油道,所述配油衬套为底部尺寸大、顶部尺寸小的圆柱结构,所述配油衬套上开设有输入轴安装孔,所述输入轴安装孔与第一通孔相正对连通,所述配油衬套外间隙套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C1离合器高压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侧视呈矩形且可膨胀收缩,所述配油衬套的底部配套安装在后端盖的第一圆形凹槽内,所述机械油泵驱动轴的上端配套套在机械油泵齿轮组件内,所述油泵壳体配套罩住机械油泵齿轮组件,所述油泵壳体配套安装在后端盖的第二圆形凹槽内,所述机械油泵驱动轴的下端配套穿过后端盖的第二通孔,所述机械油泵驱动轴的靠下端位置上配套套有第一深沟球轴承且第一深沟球轴承配套固定在后端盖第二通孔的下端,所述机械油泵驱动轴的下端连接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油泵驱动传动轴上配套套有第二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配套固定在后端盖第一通孔的下端且油泵驱动传动轴的上端穿过第一通孔并部分置于配油衬套的输入轴安装孔内,所述油泵驱动传动轴的下端连接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通过链条链接传动,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均置于后端盖的凸起槽内,所述盖板配套封闭盖住后端盖的凸起槽,所述后端盖的润滑油道、C0离合器高压油道分别与配油衬套的输入轴安装孔相连通,所述后端盖的C1离合器高压油道与配油衬套的C1离合器高压油槽相连通。安装使用时,油泵驱动传动轴的上端与相对应变速箱的输入轴相连接。后端盖上的润滑油道、C0离合器高压油道和C1离合器高压油道的位置设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设计。

还包括张紧导轨,所述张紧导轨的一端固定在后端盖上且张紧导轨的一侧压紧链条,张紧弹簧的一端卡在张紧导轨的另一侧上,张紧弹簧的另一端卡在后端盖的凸起槽上,张紧弹簧的中间部分压紧在张紧弹簧与后端盖的凸起槽内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油泵驱动轴的靠下端位置上配套套有第一弹性挡圈组件,所述第一弹性挡圈组件紧靠第一深沟球轴承朝外端面且第一弹性挡圈组件配套固定在后端盖第二通孔的下端;所述油泵驱动传动轴靠下端位置上配套套有第二弹性挡圈组件,所述第二弹性挡圈组件紧靠第二深沟球轴承朝外端面且第二弹性挡圈组件固定在后端盖的底部。第一弹性挡圈组件用于第一深沟球轴承的限位,第二弹性挡圈组件用于第二深沟球轴承的限位。一般情况下,第一弹性挡圈组件、第二弹性挡圈组件可由多个挡圈组成,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配油衬套的输入轴安装孔与相对应变速箱的输入轴相配套形成封闭润滑油腔,所述输入轴安装孔与相对应变速箱的输入轴的高压油道相连通形成C0离合器工作油道;所述配油衬套的C1离合器高压油槽与C1离合器的油腔配套合并形成C1离合器工作油道。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盖与配油衬套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定位,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下端过盈安装在后端盖的第一圆形凹槽内,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上端间隙安装在配油衬套内;所述后端盖与油泵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定位销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下端过盈安装在后端盖的第二凸台上,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上端间隙安装在油泵壳体上。实际制作时,一般会在后端盖、配油衬套、油泵壳体相应位置上分别设置定位销孔,用于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的安装。

一般情况下,会在后端盖、配油衬套相应位置上设置一些油路、油孔等,使得后端盖的润滑油道与配油衬套的输入轴安装孔的底部相连通、后端盖的C0离合器高压油道与配油衬套的C0离合器高压油槽相连通、后端盖的C1离合器高压油道与配油衬套的C1离合器高压油槽相连通。

为了避免高压油泄漏,所述后端盖的C0离合器高压油道与配油衬套的输入轴安装孔相连通的油路位于后端盖与配油衬套相连接位置上、后端盖的C1离合器高压油道与配油衬套的C1离合器高压油槽相连通的油路位于后端盖与配油衬套相连接位置上均设置有O型圈。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将配油衬套集成在了后端盖上,可以作为载体承载C0、C1离合器,同时可为C0、C1离合器提供高压油路,以及为整个混合动力变速箱提供齿轴系统润滑油路,保证了各类轴承的寿命;另外油泵驱动传动轴与相对应变速箱的输入轴相连接,通过输入轴的转动带动油泵驱动传动轴的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的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转动带动机械油泵驱动轴的转动,从而带动机械油泵转动,为整个动力分流变速箱的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提供了另一层保障。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通过辅助约束C1离合器、输入轴,从而为整个混合动力变速箱提供功能模块。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可减小齿轴系统传递到混合动力变速箱外的噪声,从而提高变速箱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1中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实施例1中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的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c)为实施例1中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不含盖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d)为图1(a)中A-A剖视图;

图2(a)为实施例1中后端盖的正面示意图;

图2(b)为实施例1中后端盖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配油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性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动力分流变速箱后端盖总成,如图1(a)、图1(b)、图1(c)、图1(d)所示,包括后端盖1、配油衬套2、机械油泵驱动轴3、油泵壳体4、油泵驱动传动轴5、盖板6和张紧导轨7;

如图2(a)、图2(b)所示,后端盖1上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凸台101、第二凸台102,第一凸台101上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103,第一圆形凹槽103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后端盖1的第一通孔104,第二凸台102上设置有第二圆形凹槽105,第二圆形凹槽105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后端盖1的第二通孔106,后端盖1的另一面设置有凸起槽107,后端盖1位于凸起槽107外的位置上设置有润滑油道108、C0离合器高压油道109和C1离合器高压油道110;

如图3所示,配油衬套2为底部尺寸大、顶部尺寸小的圆柱结构,配油衬套2上开设有输入轴安装孔201,输入轴安装孔201与第一通孔104相正对连通,配油衬套2外间隙套有第一密封圈202和第二密封圈203,第一密封圈202与第二密封圈203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C1离合器高压油槽204,第一密封圈202和第二密封圈203均侧视呈矩形且可膨胀收缩;

如图1(a)、图1(b)、图1(c)、图1(d)所示,配油衬套2的底部配套安装在后端盖1的第一圆形凹槽103内,后端盖1与配油衬套2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定位18,第一定位销18的下端过盈安装在后端盖1的第一圆形凹槽103内,第一定位销18的上端间隙安装在配油衬套2内,机械油泵驱动轴3的上端配套套在机械油泵齿轮组件8内,油泵壳体4配套罩住机械油泵齿轮组件8,油泵壳体4配套安装在后端盖1的第二圆形凹槽105内,后端盖1与油泵壳体4之间通过第二定位销17定位,第二定位销17的下端过盈安装在后端盖1的第二凸台102上,第二定位销17的上端间隙安装在油泵壳体4上,机械油泵驱动轴3的下端配套穿过后端盖1的第二通孔106,机械油泵驱动轴3的靠下端位置上配套套有第一深沟球轴承9且第一深沟球轴承9配套固定在后端盖1第二通孔106的下端,机械油泵驱动轴3的靠下端位置上配套套有第一弹性挡圈组件10,第一弹性挡圈组件10紧靠第一深沟球轴承9朝外端面且第一弹性挡圈组件10配套固定在后端盖1第二通孔106的下端,机械油泵驱动轴3的下端连接固定有从动齿轮11,油泵驱动传动轴5上配套套有第二深沟球轴承12,第二深沟球轴承12配套固定在后端盖1第一通孔104的下端且油泵驱动传动轴5的上端穿过第一通孔104并部分置于配油衬套2的输入轴安装孔201内,油泵驱动传动轴5靠下端位置上配套套有第二弹性挡圈组件15,第二弹性挡圈组件15紧靠第二深沟球轴承12朝外端面且第二弹性挡圈组件15固定在后端盖1的底部,油泵驱动传动轴5的下端连接固定有主动齿轮13,主动齿轮13与从动齿轮11通过链条14链接传动,主动齿轮13与从动齿轮11均置于后端盖1的凸起槽107内,张紧导轨7的一端固定在后端盖1上且张紧导轨7的一侧压紧链条14,张紧弹簧16的一端卡在张紧导轨7的另一侧上,张紧弹簧16的另一端卡在后端盖1的凸起槽107上,张紧弹簧16的中间部分压紧在张紧弹簧7与后端盖1的凸起槽107内壁之间,盖板6配套封闭盖住后端盖1的凸起槽107,后端盖1的润滑油道108、C0离合器高压油道109分别与配油衬套2的输入轴安装孔201相连通,后端盖1的C1离合器高压油道110与配油衬套2的C1离合器高压油槽204相连通,配油衬套2的输入轴安装孔201与相对应变速箱的输入轴相配套形成封闭润滑油腔,输入轴安装孔201与相对应变速箱的输入轴的高压油道相连通形成C0离合器工作油道,配油衬套2的C1离合器高压油槽204与C1离合器的油腔配套合并形成C1离合器工作油道;后端盖1的C0离合器高压油道109与配油衬套2的输入轴安装孔201相连通的油路位于后端盖1与配油衬套2相连接位置上、后端盖1的C1离合器高压油道110与配油衬套2的C1离合器高压油槽204相连通的油路位于后端盖1与配油衬套2相连接位置上均设置有O型圈(图中未示意出O型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