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水质监测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2706发布日期:2019-09-29 17:0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车载水质监测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水质监测仪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水质监测系统的结构一般包含监测站房(或监测箱体)、水质监测仪表、采水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等;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征地、站房建设、仪器安装、辅助设施建设,整个过程施工时间久,费用大,且灵活性不足。而传统的水质监测系统多为固定站房或者固定测试箱体类,实际占地面积大,对场地有严格的要求,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应用场地无法满足安放条件或者需要占用较大的使用空间,安装使用非常麻烦;同时,传统水质检测站均需要现场人工配合,如打开进水管和观测检测数据等以判断水质是否达标,无法实现自动检测和远程判断。

于是便出现了申请号为“201720261100 .9”、 申请日为“2017 .03 .17”和专利名称为“一种车载移动水质监测系统”的车载水质监测仪装置。

该车载移动水质监测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移动式箱体10、水质监测仪20、数据盒30以及采水装置;所述移动式箱体10的底部设有滚轮101,所述水质监测仪20、数据盒30和采水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移动式箱体10内;所述采水装置包括流通池401、进水管路402和出水管路403,所述进水管路402的一端设于所述流通池401的进水口处,所述出水管路403的一端设于所述流通池401的出水口处;所述水质监测仪20的一端设于所述流通池401内,水质监测仪2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据盒30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工作时,被检测水通过进水管路402进入流通池401内,水质监测仪20对流通池401内的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发送至数据盒30中存储;整个检测站进行小型化的设计,将分析仪器、给排水管路、供电、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系统高度集中于一个移动式箱体10中,用车载电源供电,实现整个检测站的安装,省时省力,占用空间小,降低了成本低,免去了征地土建等繁琐及高成本的工作,增加了水站的机动性以及拓展应用区域,降低设备闲置率;适用于现场空间狭小的工况环境。

所述数据盒30内置存储器301、控制器302和无线通信模块303,所述水质监测仪20、存储器301和无线通信模块303均与所述控制器302通信连接。

水质监测仪20的检测数据存储于存储器301中,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303发送于远程终端60,控制器302可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水质监测仪20的工作和采水装置处的水泵的工作,远程终端60接收水质监测仪20的检测数据后即可判断水质是否达标,且远程终端60可发送控制指令至控制器302,以实现对水质检测的远程控制。

所述进水管路402上设有电磁阀404,所述电磁阀404与所述控制器302通信连接。

控制器302控制电磁阀404的开关,打开电磁阀404,即可通过进水管路402将水采集至流通池401中,关闭电磁阀404,即停止对水的采集,自动化控制,使非常方便。

所述进水管路402和出水管路403之间还设有溢水管405,所述溢水管405的一端与进水管路402连通,溢水管405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路403连通。

而为了安装的灵活性,溢水管405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路403连通不光采用直接一体化连通结构,也会采用管道连接件来把溢水管405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路403连通,具体而言就是出水管路403包括一体化连通的第一竖直管段和第一水平管段,溢水管405包括一体化连通的第二竖直管段和第二水平管段,所述第二竖直管段的一端和第二水平管段的一端一体化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段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溢水管405的一端与进水管路402连通,所述第二水平管段的另一端作为溢水管40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件与第一水平管段的一端连通来实现与出水管路403连通,而现有的管道连接件不适合在车移动发生的颠簸中运用,在车移动发生的颠簸中常常使得管道连接件同第二水平管段的另一端和第一水平管段的一端连接处不牢靠而发生相对晃动,使得密封性不好甚至出现管道连接件同第二水平管段的另一端或第一水平管段的一端发生脱落的问题;这样就要克服这样的问题,就要对现有的管道连接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水质监测仪装置及其方法,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管道连接件不适合在车移动发生的颠簸中运用、在车移动发生的颠簸中常常使得管道连接件同第二水平管段的另一端和第一水平管段的一端连接处不牢靠而发生相对晃动还使得密封性不好甚至出现管道连接件同第二水平管段的另一端或第一水平管段的一端发生脱落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水质监测仪装置及其方法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车载水质监测仪装置,包括采水装置;所述采水装置包括进水管路402和出水管路403,所述进水管路402的一端设于所述流通池401的进水口处,所述出水管路403的一端设于所述流通池401的出水口处;

所述进水管路402和出水管路403之间还设有溢水管405,所述溢水管405的一端与进水管路402连通,溢水管405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路403连通;

所述第二水平管段的另一端作为溢水管40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件与第一水平管段的一端连通来实现与出水管路403连通;

所述第一水平管段4032的一端的柱面上设置着第一FRP层502,所述第一水平管段4032的该端的柱面上还设置着第一插口503,第一插口503内的底壁上设置着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口504,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口504表面设置着第一橡胶层505;

所述管道连接件包括两头贯通的套筒,第一水平管段4032的一端伸进套筒506的一端,套筒506的该端内的上壁上设置着第一突起507,第一突起507的底端相连着第一连接块508,第一连接块508的底端设置着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头部509,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头部509的壁面上设置着第一高锰钢层510;第一插口503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口504的内壁分别同第一连接块508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头部509的外壁一一对应的达到整体贴合。

所述第二水平管段4052的另一端的柱面上设置着第二FRP层,所述第二水平管段4052的该端的柱面上还设置着第二插口,第二插口内的底壁上设置着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口,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口表面设置着第二橡胶层。

所述第二水平管段4052的另一端伸进套筒506的另一端,套筒506的该端内的上壁上设置着第二突起,第二突起的底端相连着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的底端设置着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头部,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头部的壁面上设置着第二高锰钢层;第二插口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口的内壁分别同第二连接块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头部的外壁一一对应的达到整体贴合。

所述套筒506的外壁上设置着第三FRP层511,第三FRP层511的外壁上设置着生漆层5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插口503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口504的内壁分别同第一连接块508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头部509的外壁一一对应的达到整体贴合。此结构让第一水平管段4032的第一插口与套筒的第一突起贴合的更为牢靠,不容易在车移动发生的颠簸中使得管道连接件同第一水平管段的一端连接处不牢靠而发生相对晃动,密封性好并降低了出现管道连接件同第一水平管段的一端发生脱落的问题。所述第一连接块508和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头部509冲压成型,冲压成型能够防止第一连接块508和第一V型头部509之间发生分离,可以增大运用时长。第二插口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口的内壁分别同第二连接块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头部的外壁一一对应的达到整体贴合。此结构让第二水平管段4052的第一插口与套筒的第二突起贴合的更为牢靠,不容易在车移动发生的颠簸中使得管道连接件同第二水平管段的另一端连接处不牢靠而发生相对晃动,密封性好并降低了出现管道连接件同第二水平管段的另一端发生脱落的问题。所述第二连接块和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头部冲压成型,冲压成型能够防止第二连接块和第二V型头部之间发生分离,可以增大运用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载移动水质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车载移动水质监测系统的各电子元器件的控制原理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件连接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水平管段与管道连接件连接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图5所示,车载水质监测仪装置,包括移动式箱体10、水质监测仪20、数据盒30以及采水装置;移动式箱体10的底部设有滚轮101,水质监测仪20、数据盒30和采水装置均设置于移动式箱体10内;采水装置包括流通池401、进水管路402和出水管路403,进水管路402的一端设于流通池401的进水口处,出水管路403的一端设于流通池401的出水口处;水质监测仪20的一端设于流通池401内,水质监测仪20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盒30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工作时,被检测水通过进水管路402进入流通池401内,水质监测仪20对流通池401内的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发送至数据盒30中存储;整个检测站进行小型化的设计,将分析仪器、给排水管路、供电、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系统高度集中于一个移动式箱体10中,用车载电源供电,实现整个检测站的安装,省时省力,占用空间小,降低了成本低,免去了征地土建等繁琐及高成本的工作,增加了水站的机动性以及拓展应用区域,降低设备闲置率;适用于现场空间狭小的工况环境。数据盒30内置存储器301、控制器302和无线通信模块303,水质监测仪20、存储器301和无线通信模块303均与控制器302通信连接。水质监测仪20的检测数据存储于存储器301中,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303发送于远程终端60,控制器302可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水质监测仪20的工作和采水装置处的水泵的工作,远程终端60接收水质监测仪20的检测数据后即可判断水质是否达标,且远程终端60可发送控制指令至控制器302,以实现对水质检测的远程控制。进水管路402上设有电磁阀404,电磁阀404与控制器302通信连接。控制器302控制电磁阀404的开关,打开电磁阀404,即可通过进水管路402将水采集至流通池401中,关闭电磁阀404,即停止对水的采集,自动化控制,使非常方便。进水管路402和出水管路403之间还设有溢水管405,溢水管405的一端与进水管路402连通,溢水管405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路403连通;出水管路403包括一体化连通的圆柱状第一竖直管段4031和圆柱状第一水平管段4032,溢水管405包括一体化连通的圆柱状第二竖直管段4051和圆柱状第二水平管段4052,第二竖直管段的一端和第二水平管段的一端一体化连通,第二竖直管段的另一端作为溢水管405的一端与进水管路402连通,第二水平管段的另一端作为溢水管40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件与第一水平管段的一端连通来实现与出水管路403连通;第一水平管段4032的一端的柱面上设置着第一FRP层502,起到增强强度的性能,第一水平管段4032的该端的柱面上还设置着条状第一插口503,第一插口503内的底壁上设置着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口504,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口504表面设置着第一橡胶层505,该橡胶层用来减振;管道连接件包括两头贯通的圆柱状套筒,圆柱状套筒的两头贯通的结构为圆柱状贯通孔,第一水平管段4032的一端伸进套筒506的一端,套筒506的该端内的上壁上设置着块状第一突起507,第一突起507的底端相连着第一连接块508,第一连接块508的底端设置着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头部509,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头部509的壁面上设置着第一高锰钢层510,该高锰钢层510抗磨损性能好;第一V型口504的个数与第一V型头部509的个数相同,第一插口503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口504的内壁分别同第一连接块508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头部509的外壁一一对应的达到整体贴合。此结构让第一水平管段4032的第一插口与套筒的第一突起贴合的更为牢靠,不容易在车移动发生的颠簸中使得管道连接件同第一水平管段的一端连接处不牢靠而发生相对晃动,密封性好并降低了出现管道连接件同第一水平管段的一端发生脱落的问题。第一连接块508和若干连续的第一V型头部509冲压成型,冲压成型能够防止第一连接块508和第一V型头部509之间发生分离,可以增大运用时长。第二水平管段4052的另一端的柱面上设置着第二FRP层,第二水平管段4052的该端的柱面上还设置着条状第二插口,第二插口内的底壁上设置着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口,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口表面设置着第二橡胶层,该橡胶层用来减振。第二水平管段4052的另一端伸进套筒506的另一端,套筒506的该端内的上壁上设置着块状第二突起,第二突起的底端相连着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的底端设置着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头部,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头部的壁面上设置着第二高锰钢层,该高锰钢层抗磨损性能好;第二V型口的个数与第二V型头部的个数相同,第二插口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口的内壁分别同第二连接块上的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头部的外壁一一对应的达到整体贴合。此结构让第二水平管段4052的第一插口与套筒的第二突起贴合的更为牢靠,不容易在车移动发生的颠簸中使得管道连接件同第二水平管段的另一端连接处不牢靠而发生相对晃动,密封性好并降低了出现管道连接件同第二水平管段的另一端发生脱落的问题。第二连接块和若干连续的第二V型头部冲压成型,冲压成型能够防止第二连接块和第二V型头部之间发生分离,可以增大运用时长。第一水平管段与套筒之间的空隙和第二水平管段与套筒之间的空隙由密封橡胶环密封。密封性能好。套筒506的外壁上设置着第三FRP层511,起到增强强度的性能,第三FRP层511的外壁上设置着生漆层512,起到防腐蚀的效果。

以上以用实施例说明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