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807发布日期:2019-06-26 01:1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支撑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设备,电子设备一般通过支撑装置来支撑。然而,现有技术的支撑装置只能简单支撑电子设备,无法改变电子设备的角度,使用受到限制。

实现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支撑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体;

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一旋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体铰接;

转动体,与所述第一旋转臂的第二端铰接;

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体铰接,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体铰接;

第三旋转臂,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体铰接,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体铰接;

所述转动体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绕所述支撑体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均随着所述转动体绕所述支撑体旋转而绕所述支撑体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均绕所述转动体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旋转。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三旋转臂和所述转动体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二端的部分在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互不干涉。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体包括转动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臂的第二端铰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转动部的同侧、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近所述转动部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远所述转动部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二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二端之间的厚度;

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

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

所述转动体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绕所述支撑体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均随着所述转动体绕所述支撑体旋转而绕所述支撑体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二端绕所述第一连接部旋转,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二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互不干涉。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旋转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孔,

所述第一旋转孔套设于所述转动部,所述第一旋转臂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孔套设于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转动体铰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孔外;

所述转动体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绕所述支撑体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均随着所述转动体绕所述支撑体旋转而绕所述支撑体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二端绕所述第一连接部旋转,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二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部在所述第一旋转孔内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互不干涉。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部为圆柱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沿所述转动部的轴向延伸的半圆柱体,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位于近所述转动部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位于远所述转动部端,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二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第一旋转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二端之间的厚度;

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

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旋转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转动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在所述转动部的转动方向上存在旋转空间;

所述转动部在所述第一旋转孔内旋转时,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且当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抵接时,所述转动部停止在所述第一旋转孔内旋转。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旋转臂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形成一个平面;或,

所述第一旋转臂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关于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对称。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三旋转臂和所述转动体旋转的过程中;

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一端的部分在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互不干涉。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臂的第一端铰接;

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均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同侧、所述支撑部的转动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近所述支撑部端,所述第四连接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远所述支撑部端,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一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一端之间的厚度;

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铰接;

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铰接;

所述转动体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绕所述支撑部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一端随着所述转动体绕所述支撑部旋转而绕所述第三连接部旋转,所述第三旋转臂的第一端随着所述转动体绕所述支撑部旋转而绕所述第四连接部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均绕所述转动体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互不干涉。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均为一字型结构;或,

所述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均为V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臂的弯折位置、所述第二旋转臂的弯折位置和所述第三旋转臂的弯折位置相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体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绕所述支撑体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均随着所述转动体绕所述支撑体旋转而绕所述支撑体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和所述第三旋转臂均绕所述转动体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体绕所述第一旋转臂旋转,当将其他设备固定在转动体上,所述第一旋转臂绕所述支撑体旋转时,其他设备随着所述转动体既绕所述支撑体旋转,又绕所述第一旋转臂旋转,既能够改变了其他设备的位置,又能够改变其他设备的角度,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另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另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另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另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第一旋转臂;111、第一旋转孔;112、第一凸起;113、第二旋转孔;114、第二凸起;120、第二旋转臂;121、第一通孔;122、第三通孔;130、第三旋转臂;131、第二通孔;132、第四通孔;140、支撑体;141、第三连接部;142、第四连接部;143、支撑部;144、第二凹槽;145、第三螺纹孔;146、第四螺纹孔;150、转动体;151、第一连接部;152、第二连接部;153、转动部;154、第一凹槽;155、第一螺纹孔;156、第二螺纹孔;161、第一螺钉;162、第二螺钉;163、第三螺钉;164、第四螺钉;170、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9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支撑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体140;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体140铰接;转动体150,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旋转臂12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体140铰接,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体150铰接;第三旋转臂130,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体140铰接,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体150铰接;所述转动体150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随着所述转动体15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而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绕所述转动体150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体150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体140、转动体150、第二旋转臂120和第三旋转臂130形成四杆结构;当所述第一旋转臂110受力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时,所述转动体150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随着所述转动体15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而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绕所述转动体150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体150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当将其他设备固定在转动体150上,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时,其他设备随着所述转动体150既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又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从而既改变了其他设备的位置,又改变了其他设备的角度,使用灵活。

这里,其他设备可以为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170。当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时,既能够改变电子设备170的位置,又能够改变电子设备170的显示器的显示角度;使用灵活。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转动体150的旋转轴线、第一旋转臂110的旋转轴线、第二旋转臂120的旋转轴线、以及第三旋转臂130的旋转轴线平行;转动体150的旋转轴线方向、第一旋转臂110的旋转轴线方向、第二旋转臂120的旋转轴线方向、以及第三旋转臂130的旋转轴线方向相同,为如图1所示的A向,本申请实施例中直接使用旋转轴线方向来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体140与支承面接触,用于支承支撑装置。支撑体14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铰接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体150的结构不作限定。转动体150能够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所述转动体150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时,同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臂11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旋转臂110为V形结构。这里,第一旋转臂110的弯折位置靠近转动体150。又例如,如图6至图9所示,第一旋转臂110为一字型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旋转臂12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至图5所示,第二旋转臂120为V形结构。这里,第二旋转臂120的弯折位置靠近转动体150。又例如,如图6至图9所示,第二旋转臂120为一字型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旋转臂1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三旋转臂130为V形结构。这里,第三旋转臂130的弯折位置靠近转动体150。又例如,如图6至图9所示,第三旋转臂130为一字型结构。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为一字型结构。这里,如图3至图5所示,通过一字型结构的支撑装置支撑电子设备170,并能够改变电子设备170的相对位置和旋转角度。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为V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弯折位置、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弯折位置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弯折位置相对应;V形结构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旋转臂110能够旋转的角度范围更大。当所述第一旋转臂110实现旋转相同角度范围时,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长度、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长度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长度能够设置的更短,从而能够减小支撑装置的整体体积,结构更紧凑。这里,如图8和图9所示,通过V形结构的支撑装置支撑电子设备170,也能够改变电子设备170的相对位置和旋转角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相对位置不用限定。例如,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形成一个平面。又例如,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关于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的旋转轴线对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和所述转动体150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的部分在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互不干涉。

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使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的部分在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之间,能够减小支撑装置的设置空间。

作为一示例,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转动体150包括转动部153、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2;所述转动部153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位于所述转动部153的同侧、所述转动部153的转动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近所述转动部153端,所述第二连接部152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远所述转动部153端,所述第一连接部15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之间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之间的厚度;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51铰接;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2铰接;所述转动体150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随着所述转动体15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而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绕所述第一连接部151旋转,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152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部153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互不干涉。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5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之间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之间的厚度,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和所述转动体150旋转的过程中,能够使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完全在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之间,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支撑装置的设置空间。

在本示例中,转动部153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铰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孔111,所述第一旋转孔111套设于所述转动部153,所述第一旋转臂110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孔111套设于所述转动部153与所述转动体150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孔111外;所述转动体150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随着所述转动体15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而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绕所述第一连接部151旋转,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152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部153在所述第一旋转孔111内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互不干涉。

这里,通过将转动部153设置在第一旋转孔111内,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孔111外,能够有效地限制转动部153、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52绕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的角度范围,以及限制转动部153、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52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孔111旋转的角度范围;从而实现利用结构控制转动体150的相对位置和旋转角度。

为了进一步限制转动部153在所述第一旋转孔111旋转的角度范围,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旋转孔11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起112,所述转动部153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112匹配的第一凹槽154,所述第一凸起112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54内,且所述第一凸起112与所述第一凹槽154之间在转动方向上存在旋转空间;所述转动部153在所述第一旋转孔111内旋转时,所述第一凸起112在所述第一凹槽154内旋转,且当所述第一凸起112与所述第一凹槽154的侧壁抵接时,所述转动部153停止在所述第一旋转孔111内旋转。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转动体150停止旋转的位置来设置所述第一凸起112在所述第一旋转孔111内的位置。例如,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凸起112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孔111的内壁近所述支撑体140侧。

在本示例中,转动部153、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2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转动部153为圆柱形,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52均为沿所述转动部153的轴向延伸的半圆柱体,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端面位于近所述转动部153端,所述第二连接部152的端面位于远所述转动部153端,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2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之间的厚度;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端面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51铰接;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52的端面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2铰接。

这里,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端面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可以通过第一螺钉161实现铰接,此时,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55;第一螺钉161末端的螺纹部穿过第一通孔121与第一螺纹孔155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端面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51铰接的其他实现方式。

这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52的端面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2可以通过第二螺钉162实现铰接,此时,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通孔131,所述第二连接部152的端面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6;第二螺钉162末端的螺纹部穿过第二通孔131与第二螺纹孔156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52的端面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2铰接的其他实现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和所述转动体150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的部分在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互不干涉。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的部分在旋转轴线方向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之间,能够减小支撑装置的设置空间。

当然,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在旋转轴线方向也可以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的部分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的部分在旋转轴线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重叠。

作为一示例,所述支撑体140包括支撑部143、第三连接部141和第四连接部142;所述支撑部143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接部141和所述第四连接部142均位于所述支撑部143的同侧、所述支撑部143的转动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部141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近所述支撑部143端,所述第四连接部142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远所述支撑部143端,所述第三连接部141与所述第四连接部142之间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之间的厚度;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41铰接;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142铰接;所述转动体150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绕所述支撑部143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随着所述转动体150绕所述支撑部143旋转而绕所述第三连接部141旋转,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随着所述转动体150绕所述支撑部143旋转而绕所述第四连接部142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绕所述转动体150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体150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互不干涉。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141与所述第四连接部142之间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之间的厚度,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和所述转动体150旋转的过程中,能够使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完全在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之间,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支撑装置的设置空间。

在本示例中,支撑部143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铰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孔113,所述第二旋转孔113套设于所述支撑部143,所述第一旋转臂110通过所述第二旋转孔113套设于所述支撑部143与所述转动体150铰接;所述第三连接部141和所述第四连接部142位于所述第二旋转孔113外;所述转动体150随着所述第二旋转孔113绕所述支撑部143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随着所述转动体150绕所述支撑部143旋转而绕所述第三连接部141旋转,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随着所述转动体150绕所述支撑部143旋转而绕所述第四连接部142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绕所述转动体150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体150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互不干涉。

这里,通过将支撑部143设置在第二旋转孔113内,所述第三连接部141和所述第四连接部142位于所述第二旋转孔113外,能够有效地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的角度范围;从而实现利用本申请支撑装置的结构控制第一旋转臂110的旋转角度。

为了进一步限制所述第二旋转孔113绕支撑部143旋转的角度范围,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旋转孔113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凸起114,所述支撑部143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114匹配的第二凹槽144,所述第二凸起114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44内,且所述第二凸起114与所述第二凹槽144之间在所述第二旋转孔113的转动方向上存在旋转空间;所述第二旋转孔113绕所述支撑部143旋转时,所述第二凹槽144在所述第二凸起114外旋转,且当所述第二凹槽144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凸起114抵接时,所述第二旋转孔113停止绕支撑部143旋转。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旋转臂110停止旋转的位置来设置所述第二凸起114在所述第二旋转孔113内的位置。例如,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凸起114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孔113的顶侧的内壁上。

在本示例中,支撑部143、第三连接部141和第四连接部142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所述支撑部143为圆柱形,所述第三连接部141和所述第四连接部142均为沿所述支撑部143的轴向延伸的半圆柱体,所述第三连接部141的端面位于近所述支撑部143端,所述第四连接部142的端面位于远所述支撑部143端,所述第三连接部141的端面与所述第四连接部142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位于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之间的厚度;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三连接部141的端面处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41铰接;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在所述第四连接部142的端面处与所述第四连接部142铰接。

这里,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三连接部141的端面处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41可以通过第三螺钉163实现铰接,此时,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122,所述第三连接部141的端面设置有第三螺纹孔145;第三螺钉163末端的螺纹部穿过第三通孔122与第三螺纹孔145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三连接部141的端面处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41铰接的其他实现方式。

这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在所述第四连接部142的端面处与所述第四连接部142可以通过第四螺钉164实现铰接,此时,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132,所述第四连接部142的端面设置有第四螺纹孔146;第四螺钉164末端的螺纹部穿过第四通孔132与第四螺纹孔146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在所述第四连接部142的端面处与所述第四连接部142铰接的其他实现方式。

当然,为了减小支撑装置的设置空间,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和所述转动体150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的部分在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的部分在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互不干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体150随着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随着所述转动体15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而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120和所述第三旋转臂130均绕所述转动体150旋转,且带动所述转动体150绕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当将其他设备固定在转动体150上,所述第一旋转臂110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时,其他设备随着所述转动体150既绕所述支撑体140旋转,又绕所述第一旋转臂110旋转,既能够改变了其他设备的位置,又能够改变其他设备的角度,使用灵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