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松功能的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4104发布日期:2019-05-03 19:4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松功能的闸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阀,特别是一种具有防松功能的闸阀。



背景技术:

闸阀是一种通过旋转手轮使阀杆带动启闭件实现启闭的阀门,用于流量的调节与控制,而明杆闸阀是闸阀的一种,暗杆闸阀能够通过旋转阀杆使启闭件上下移动,而阀杆不进行上下移动,闸阀在完全打开时,启闭件才会完全缩入至容纳腔内,不受进入到阀体内的水流的影响,若是闸阀处于半开启或是部分开启时,启闭件的一部分则会位于阀体内,当水流流经阀体时,则会对启闭件进行冲击,受到冲击的启闭件极易导致阀杆松动,使阀杆出现旋转的情况,当阀杆旋转时,启闭件随之会上下移动,使水流的流量出现改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闸阀的手轮都是直接暴露在外界,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极有可能不小心碰触到手轮,导致手轮发生旋转,从而影响闸阀的工作状态,致使意外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闸阀,它能够在闸阀流量调控完成后,将手轮锁死,使阀杆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保证启闭件的稳固性。

能够在闸阀的启闭件确定好位置后,保证阀杆不会出现旋转的情况,从而保证闸阀调控水流时的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防松功能的闸阀,包括阀体以及设于阀体左右端的出水口、进水口,阀体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启闭件,阀体上设有中孔,中孔通过容纳腔与阀体内部空间相贯通,启闭件连接有阀杆,阀杆依次穿出容纳腔、中孔并连接有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部设有一固定板,固定板位于手轮正下方;所述手轮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活动孔;所述活动孔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端穿出活动孔的上端孔口,限位杆上端之间通过一连接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一拉环;所述限位杆下端穿出活动孔的下端孔口并连接有一吸盘;所述限位杆下部外壁设有一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螺接有一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外壁设有一旋柄;所述排气孔通过一排气管路与吸盘的内部空间相贯通;所述连接板右侧下表面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内左侧铰接有一支撑板;所述手轮上表面右侧设有与支撑板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连接板下表面与手轮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限位杆下端底面与固定板上表面之间的间距。

所述手轮下表面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右侧内壁设有一辅助管;所述辅助管管口与其中一根限位杆的外壁相贴合,辅助管设有一与该根限位杆的外壁相贴合的紧压板;所述紧压板与安装槽右侧内壁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手轮外壁上设有一与辅助管相贯通的穿线孔;所述紧压板右侧侧壁中心连接有一拉绳;所述拉绳右端穿过穿线孔并连接有一卡环,卡环卡于穿线孔的左端孔口上。

所述手轮外壁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导向孔,导向孔与辅助管相贯通;所述紧压板右侧侧壁上设有若干与导向孔相对应的导向杆,导向杆穿入与其相对应的导向孔内。

所述紧压板与限位杆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橡胶垫。

所述缺口上侧内壁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撑板右侧侧壁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正极磁板,第二安装孔内设有与正极磁板相吸的负极磁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具有防松功能的闸阀的限位杆可通过吸盘与固定板进行紧固连接,在手轮不使用时,随着限位杆的位置被固定,手轮的位置随之被限位杆固定,从而有效避免手轮发生旋转,即使启闭件被水流冲击或者有人不小心碰触到手轮,在手轮被限位卡死的情况下,手轮也不会发生旋转,令阀杆能够始终不会出现旋转,保证启闭件的稳定性,使闸阀调控后的水流流量不会出现改变,避免水流流量不正常改变导致意外发生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松功能的闸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C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松功能的闸阀,包括阀体1以及设于阀体1左右端的出水口2、进水口3,阀体1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启闭件4,阀体1上设有中孔5,中孔5通过容纳腔6与阀体1内部空间相贯通,启闭件4连接有阀杆7,阀杆7依次穿出容纳腔6、中孔5并连接有手轮8,所述阀体1上部设有一固定板9,固定板9位于手轮8正下方;所述手轮8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活动孔10;所述活动孔10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上端穿出活动孔10的上端孔口,限位杆11上端之间通过一连接板12相连接;所述连接板12上表面中心设有一拉环13;所述限位杆11下端穿出活动孔10的下端孔口并连接有一吸盘14;所述限位杆11下部外壁设有一排气孔15;所述排气孔15螺接有一密封塞16;所述密封塞16外壁设有一旋柄17;所述排气孔15通过一排气管路18与吸盘14的内部空间相贯通;所述连接板12右侧下表面设有一缺口19;所述缺口19内左侧铰接有一支撑板20;所述手轮8上表面右侧设有与支撑板20相匹配的定位孔21;所述连接板12下表面与手轮8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限位杆11下端底面与固定板9上表面之间的间距。

所述手轮8下表面设有一安装槽22;所述安装槽22右侧内壁设有一辅助管23;所述辅助管23管口与其中一根限位杆11的外壁相贴合,辅助管23设有一与该根限位杆11的外壁相贴合的紧压板24;所述紧压板24与安装槽22右侧内壁之间设有弹簧25;所述手轮8外壁上设有一与辅助管23相贯通的穿线孔26;所述紧压板24右侧侧壁中心连接有一拉绳27;所述拉绳27右端穿过穿线孔并连接有一卡环28,卡环28卡于穿线孔26的左端孔口上。

所述手轮8外壁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导向孔29,导向孔29与辅助管23相贯通;所述紧压板24右侧侧壁上设有若干与导向孔29相对应的导向杆30,导向杆30穿入与其相对应的导向孔29内。

所述紧压板24与限位杆11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橡胶垫31。

所述缺口19上侧内壁设有第一安装孔32;所述支撑板20右侧侧壁设有与第一安装孔32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33;所述第一安装孔32内设有正极磁板34,第二安装孔33内设有与正极磁板34相吸的负极磁板3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手轮8需进行旋转时,连接板12可在支撑板20的支撑下远离手轮8,同时使限位杆11下端以及吸盘14不会与固定板9上表面发生接触,从而有效避免连接板12以及限位杆11对手轮8的旋转造成干扰,使手轮8可顺畅的旋转。

当工作人员通过手轮8调节好启闭件的位置后,便可通过拉环13上提连接板12,将支撑板20从定位孔21内拔出,然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支撑板20的铰接点对支撑板20进行向上翻转,使其右侧侧壁逐渐靠近缺口,失去支撑板20的限制后,连接板12可控制限位杆11顺着活动孔10的轨迹下移,此时吸盘14首先与固定板9上表面,然后便可旋开密封塞16,紧接着将吸盘14与固定板9上表面围合形成的空间的气体挤入排气管路18内,最终从排气孔15处排出,此刻便可再次在排气孔15处旋入密封塞16,使吸盘14保持真空状态,从而利用压差使限位杆11紧紧的被吸附于固定板9上,而限位杆11下端底面与固定板9上表面处于贴合的状态,两者则会存在摩擦力,能够进一步提高限位杆11与固定板9连接时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杆11可通过吸盘14与固定板9进行紧固连接,在手轮8不使用时,随着限位杆11的位置被固定,手轮8的位置随之被限位杆11固定,从而有效避免手轮8发生旋转,即使启闭件4被水流冲击或者有人不小心碰触到手轮8,在手轮8被限位卡死的情况下,手轮8也不会发生旋转,令阀杆7能够始终不会出现旋转,保证启闭件4的稳定性,使闸阀调控后的水流流量不会出现改变,避免水流流量不正常改变导致意外发生的情况。

手轮8下表面设有安装槽22,安装槽22右侧内壁设有辅助管23,辅助管23管口与其中一根限位杆11的外壁相贴合,辅助管23设有与该根限位杆11的外壁相贴合的紧压板24,紧压板24与安装槽22右侧内壁之间设有弹簧25,手轮8外壁上设有与辅助管23相贯通的穿线孔26,紧压板24右侧侧壁中心连接有拉绳27,拉绳27右端穿过穿线孔26并连接有卡环28,卡环28卡于穿线孔26的左端孔口上,在限位杆11进行上下移动时,工作人员可一手拉动卡环28,一手握住拉环13,随之卡环28被向右拉扯,紧压板24在拉绳27的牵引下向右移动,此时紧压板24不再紧压于限位杆11外壁上,限位杆11能够进行自由活动,当限位杆11通过吸盘14固定于固定板9上后,松开卡环28,紧压板24在会在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紧压于限位杆11外壁上,形成另一道限制,使限位杆11的移动进一步被限制,从而提高限位杆11与固定板9连接时的稳固性,最大程度上避免手轮8出现不正常旋转的情况。

手轮8外壁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导向孔29,导向孔29与辅助管23相贯通,紧压板24右侧侧壁上设有若干与导向孔29相对应的导向杆30,导向杆30穿入与其相对应的导向孔29内,导向杆30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提高紧压板24移动时的稳定性,避免紧压板24移动时出现侧倾导致卡死的情况。

紧压板24与限位杆11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橡胶垫31,橡胶垫31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提高紧压板24与限位杆11之间的摩擦度,从而提高紧压板24能够实现的限制效果。

缺口19上侧内壁设有第一安装孔32,支撑板20右侧侧壁设有与第一安装孔32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33,第一安装孔32内设有正极磁板34,第二安装孔33内设有与正极磁板34相吸的负极磁板35,当支撑板20向右上方翻转后,支撑板20便能通过正极磁板34与负极磁板35之间的吸力固定于缺口19上,避免支撑板20在限位杆11下移时对连接板12的移动造成干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