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机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闭式单点压力机电动式黄油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压力机润滑包括轴承、齿轮、导轨和顶尖的润滑,润滑油脂包括液压油、液压导轨油和润滑油(脂),而黄油润滑则属于其中的一种,为便于对压力机中各个不同部位的定时润滑,大多压力机设备上均采用了电动式润滑装置,现有的润滑装置在进行导油的过程中大多通过活塞结构或泵体结构直接将润滑油导出,在完成润滑后关闭活塞结构或泵体结构即可,但是由于驱动装置的关闭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因而常会出现润滑油过量导入或导出的现象,导致过量的润滑油存积与油管或油泵内,容易引起对应结构的堵塞,另外润滑油在导流的过程中由于导流结构密封性的不足,容易出现漏油现象,一方面对工作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式单点压力机电动式黄油润滑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润滑装置中容易出现润滑油过量导入或导出的现象和内部导流结构密封性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闭式单点压力机电动式黄油润滑装置,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储油箱,且驱动箱外壁上位于储油箱一侧的位置处安装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箱远离驱动马达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分配器,且驱动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泵吸盒和偏心轮,所述偏心轮通过转轴与驱动马达转动连接,所述泵吸盒位于第一弹簧和偏心轮之间,且泵吸盒的内部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外壁与泵吸盒内壁之间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压力腔和油腔,所述内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移动套和固定磁板,所述第一移动套位于固定磁板的一侧,且第一移动套外壁与内筒内壁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移动套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导流管,所述固定磁板与油腔之间连接有连管,所述泵吸盒远离第一导流管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贯穿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的一端套设有磁套,所述磁套位于内筒的内部,所述驱动箱与储油箱之间连接有导流阀,所述导流阀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移动套和密封环,所述第二移动套位于密封环的一侧,且第二移动套与导流阀内壁之间焊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移动套的内部贯穿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内部通过之间焊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密封套的一端焊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密封环卡合连接,且密封环靠近第二移动套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密封套卡合连接,所述驱动马达和分配器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配器上安装有若干个分流管。
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底端开设有油孔,且油孔两端分别导通内筒和油腔。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弹簧分别位于第一导流管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与密封环的一侧外壁上均设置有导流斜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导流阀、泵吸盒、偏心轮和分配器,该润滑装置在进行润滑时通过偏心轮与泵吸盒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泵吸盒的往复移动,以此完成泵吸盒的泵吸和泵出操作,并且整体操作中泵吸和泵出的过程分步实现,当各个结构完成润滑后,关闭驱动马达,驱动马达会因延迟作用而使得偏心轮仍产生转动,此时偏心轮带动泵吸盒产生一定的移动,若泵吸盒刚完成泵吸操作,则在延迟作用下向分配器移动一定位置处,此时润滑油则储存在泵吸盒内,有效避免延迟作用下润滑油直接进入分配器内,若泵吸盒刚完成泵出操作,则在延迟作用下向导流阀移动,此时泵吸盒内无润滑油而导流阀也处于关闭状态,同样能避免延迟作用下产生过量导入,另外即使在延迟作用下泵吸盒刚好与导流阀或分配器连接,由于泵吸盒的单向导通或分配器的闭合也能有效实现泵吸盒的关闭,避免润滑油的过量导入。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密封套、密封环和密封槽,在泵吸过程中,通过第二弹簧的反弹实现第一导流管的移动,使得第一导流管插入导流阀,并与第二移动套相互接触,同时推动第二移动套向密封环靠近,在此过程中密封套不仅卡入第一导流管的内部,还逐渐卡入密封槽的内部,使得密封环、密封套和第一导流管之间形成完整的密封连接,在进行导油操作时,润滑能穿过导流阀顺利流向第一导流管内,有效提高了整体装置内部导油结构的密封性,从而避免出现漏油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泵吸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中:1-驱动箱、2-驱动马达、3-储油箱、4-导流阀、5-第一弹簧、6-泵吸盒、7-分配器、8-偏心轮、9-内筒、10-第一导流管、11-第二弹簧、12-压力腔、13-活塞、14-油腔、15-连管、16-第二导流管、17-第一移动套、18-固定磁板、19-磁套、20-密封板、21-连杆、22-第二移动套、23-密封套、24-密封环、25-第三弹簧、26-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闭式单点压力机电动式黄油润滑装置,包括驱动箱1,驱动箱1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储油箱3,且驱动箱1外壁上位于储油箱3一侧的位置处安装有驱动马达2,驱动箱1远离驱动马达2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分配器7,驱动马达2采用采用型号为24HD230V8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其转矩为1.6N.m,额定电流为3.0A,对应驱动器为ASD880R,且驱动箱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5、泵吸盒6和偏心轮8,偏心轮8通过转轴与驱动马达2转动连接,泵吸盒6位于第一弹簧5和偏心轮8之间,且泵吸盒6的内部安装有内筒9,内筒9不仅起到结构的安装作用,还能有效实现润滑油的导通效果,从而实现第一导流管10与第二导流管16之间的有效连通,内筒9外壁与泵吸盒6内壁之间安装有活塞13,活塞13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压力腔12和油腔14,内筒9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移动套17和固定磁板18,第一移动套17位于固定磁板18的一侧,且第一移动套17外壁与内筒9内壁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11,第一移动套17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导流管10,固定磁板18与油腔14之间连接有连管15,泵吸盒6远离第一导流管10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贯穿有第二导流管16,第二导流管16的一端套设有磁套19,磁套19位于内筒9的内部,驱动箱1与储油箱3之间连接有导流阀4,通过导流阀4、泵吸盒6和分配器7之间的连接,有效的将润滑油的导通分离为泵吸和泵出两个过程,并保证两个过程分步操作,以此有效避免关闭延迟所造成的过量导入,导流阀4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移动套22和密封环24,第二移动套22位于密封环24的一侧,且第二移动套22与导流阀4内壁之间焊接有第三弹簧25,第一弹簧5、第二弹簧11和第三弹簧25能分别实现泵吸盒6、第一移动套17和第二移动套22的复位,以保证整体结构的有效连接,第二移动套22的内部贯穿有密封套23,密封套23的内部通过之间焊接有连杆21,连杆21远离密封套23的一端焊接有密封板20,密封板20与密封环24卡合连接,且密封环24靠近第二移动套2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密封槽26,通过第二移动套22、密封环24和密封槽26之间的连接使得导流阀4与第一导流管10之间形成完整的密封结构,有效提高了整体装置内部导油结构的密封性,从而避免出现漏油现象,密封槽26与密封套23卡合连接,驱动马达2和分配器7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为了便于实现压力机内各个部件的同步加油,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分配器7上安装有若干个分流管。
为了保证油腔14与第二导流管16之间的导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筒9的底端开设有油孔,且油孔两端分别导通内筒9和油腔14。
为了保证第一移动套17结构的稳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弹簧1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弹簧11分别位于第一导流管10的两侧。
为了实现导流阀4内的导流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密封板20与密封环24的一侧外壁上均设置有导流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启动该装置的电源开关,使得驱动马达2和分配器7通电开启,驱动马达2通过转轴带动偏心轮8转动,而偏心轮8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一弹簧5相互配合以实现泵吸盒6的往复移动,而泵吸盒6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了泵吸和泵出的操作,从而完成润滑油的导出,实现自动加油,例如在泵吸时,泵吸盒6在偏心轮8的推动向与导流阀4连接,此时第二弹簧11产生反弹,带动第一移动套17上移,从而驱使第一导流管10插入导流阀4的内部,与此同时第一导流管10逐渐与第二移动套22接触,并推动第二移动套22向密封环24靠近,而在此过程中密封套23的一端插入第一导流管10的内部,另一端则逐渐卡入密封槽26的内部,使得导流阀4与第一导流管10之间形成完整的密封结构,而密封套23的移动也通过连杆21推动密封板20远离密封环24,从而使导流阀4形成开启状态,此时储油箱3内储存的润滑油则通过导流阀4流向第一导流管10内,然后通过第一导流管10流向内筒9中,并穿过连管15流向油腔14内,随着油腔14内润滑油含量的升高,活塞13被推动并对压力腔12产生挤压状态,从使压力腔12内部的压力升高,当完成泵吸后,偏心轮8回转,第一弹簧5反弹,使得泵吸盒6向分配器7靠近,同时通过第三弹簧25的回弹使得导流阀4重新处于密封状态,在泵出操作时,分配器7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导流管16在固定磁板18与磁套19相互排斥的作用下被推入分配器7内,此时油腔14被重新导通,润滑油通过油孔导出,同时活塞13在压力腔12高压的作用下对油腔14产生一定挤压,加速润滑油的导出,而导出的润滑油则通过分配器7的分配流向各个分流管,从而对应各个指定位置进行润滑操作,整体过程由驱动马达2的驱动自动实现,并且能有效实现导油过程中泵吸与泵出的分离,避免因润滑油的直通而引起过量导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