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介质压力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3418发布日期:2019-09-03 19:3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介质压力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容器领域,具体为一种热介质压力容器。



背景技术:

对于温度较高的流体热介质,当其进入压力容器进行存储或者流经压力容器时,由于压力容器内部为常温甚至低于常温,在流体进入压力容器的过程中以及流体进入压力容器后内部温度达到均匀之前,压力容器内部各处的温度不同,甚至相差较大,导致压力容器内部受到热应力冲击,影响压力容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在热介质流入压力容器的过程中,附图1中的入口M处所受到的热应力最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缓冲热介质形成的热应力、保护设备安全、有效解决了热介质入口处热应力最大的问题、根据热介质流向和热应力的变化合理布置应力槽的个数和位置的热介质压力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介质压力容器,包括本体、入口端和尾部,本体为两端连通的圆筒状,本体一端连接尾部,尾部盖合本体的一端形成盲端,另一端连接入口端,本体的外侧壁面上设有多个应力槽,入口端包括入口和裙边,入口为一前后两端贯通的圆筒,裙边为一孔径变化的圆管,裙边套接于入口一端外部,裙边的一端固定连接入口的外壁,另一端远离入口外壁延伸至连接本体,入口一端位于裙边外部,另一端悬伸于裙边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裙边两端部分别为小端和大端,小端的内径等于入口的外径,大端的内径等于本体的内径。

入口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应力槽。

入口的另一端悬伸至本体和裙边连接处所在的横截面。

应力槽为长条形的腰形凹槽,应力槽的长度方向和本体的轴向平行,多个应力槽平行间隔设置。

本体的外侧壁面沿本体的轴向分为多段,从入口端朝向尾部,各段外侧壁面上的应力槽的个数逐渐减小。

各段的多个应力槽对称布置。

多个应力槽在本体的端面的投影均匀分布。

多个应力槽在本体的端面的投影为个,相邻投影相对对应端面中心的夹角为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作为热介质压力容器,可以有效缓冲热介质形成的热应力,保护设备安全;介质入口端为悬伸设置,入口外壁设有应力槽,有效解决了热介质入口处热应力最大的问题;容器外壁设置了应力槽,根据热介质流向和热应力的变化合理布置应力槽的个数和位置,满足消除热应力的同时降低加工难度;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压力容器入口热应力最大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本体第一段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本体第二段B-B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本体第三段C-C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本体第四段D-D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介质压力容器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热介质压力容器,如图2所示,包括本体1、入口端2和尾部3,本体1为两端连通的圆筒状,本体1一端连接尾部3,尾部3盖合本体1的一端形成盲端,另一端连接入口端2,使入口端2和本体1内部的空腔连通。热介质通过入口端2进入本体1内部。本体1的外侧壁面上设有多个应力槽4,应力槽4为长条形的腰形凹槽,应力槽4的长度方向和本体1的轴向平行,多个应力槽4平行间隔设置。本体1的外侧壁面沿本体1的轴向平均分为四段,从入口端2朝向尾部3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各段的多个应力槽4对称布置,从第一段至第四段,本体1的外侧壁面上的应力槽4的个数逐渐减小,具体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外侧壁面上分别设有应力槽4的个数为10个、6个、4个和4个。应力槽4的作用为留出间隙,给本体1释放热应力,实现热应力缓冲,保持本体1的装置完好性和性能有效性,热介质从入口端2流至尾部3的过程中,热介质和本体1内部的温差逐渐减小,需要克服的热应力逐渐降低,所以从入口端2朝向尾部3布置的应力槽4个数减小。如图3~图6所示分别为第一段至第四段的横截面,以图示横截面的水平轴为界,第一段的水平轴上方的应力槽4和下方的应力槽4分别为5个,且第一段的水平轴上方的相邻应力槽4相对横截面中心的夹角等于水平轴下方的相邻应力槽4相对横截面中心的夹角,均为30°,水平轴两侧相邻的两个应力槽4相对横截面中心的夹角为60°。第二段的水平轴上有两个应力槽4,第二段的水平轴上方和下方分别有两个应力槽4,第二段的相邻应力槽4相对横截面中心的夹角均为60°。第三段的4个应力槽4均匀布置,且第二段的水平轴上有两个应力槽4,与水平轴垂直的垂直轴上有两个应力槽4。第四段的4个应力槽4均匀布置,且第四段的水平轴上方的相邻应力槽4相对横截面中心的夹角等于水平轴下方的相邻应力槽4相对横截面中心的夹角,均为90°,第四段的水平轴和应力槽4的夹角为60°或30°。多个应力槽4在本体1的两个端面的投影为12个,相邻投影相对对应端面中心的夹角为30°。如此均匀布置使本体1受到的热应力沿其横截面向外均匀释放。

入口端2包括入口21和裙边22,入口21为一前后两端贯通的圆筒,入口21的外径小于本体1的内径,裙边22为一孔径变化的圆管,其两端部分别为小端和大端,裙边22小端的内径等于入口21的外径,大端的内径等于本体1的内径。裙边22套接于入口21一端外部,裙边22的小端固定连接入口21的外壁,大端远离入口21外壁延伸至连接本体1。入口21一端位于裙边22外部,另一端悬伸于裙边22内部,此端悬伸的设计可以使热应力自由释放,悬伸至本体1和裙边22连接处所在的横截面,即本体1的一端面。入口21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应力槽211,裙边22壁厚大于入口21的壁厚。第二应力槽211的作用也是释放热介质的应力。

热介质从外部通过入口21进入本体1的内部,依次经过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热介质在入口处形成的热应力经过入口21的第二应力槽211和悬伸端进行释放,通过入口21进入本体1内部的热介质对流经本体形成的热应力分别经过各段的应力槽4进行释放,入口21和裙边22之间的空间在入口21的阻挡下被延时灌满,延时后的本体1内部温度更均匀,减小了热应力对裙边22的损害。综合上述热应力缓冲结构,高温热介质形成的热应力能够进行有效消除,保护了设备的安全。

最后有必要在此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