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机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压机立柱的自润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高速液压机工作时,当滑动横梁在立柱上、下移动时候,需要润滑油保持润滑状态,现有保持润滑状态的方式为人工加油,而人工加油往往到比较缺乏润滑油的时候才能发现需要加油,不能及时地对立柱进行润滑。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压机立柱的自润装置以实现及时对立柱进行加油润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机立柱的自润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机立柱自润装置:包括设于压机顶部的上横梁和设于压机立柱的滑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上设有油箱,所述滑动横梁的前端或一侧上设有加油装置,所述加油装置包括油仓、活塞、活塞杆和弹簧,所述活塞设于油仓内,将油仓分隔为注油腔和伸缩腔,所述注油腔的顶部通过导油管连接油箱,所述活塞杆一端连接活塞,另一端贯穿伸缩腔后在其端部设有触片,所述注油腔的两侧设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连接喷油嘴,所述喷油嘴固定于滑动横梁的顶部和底部,且所述喷油嘴正对压机立柱。
优选地、所述导油管和注油管均采用耐油胶管。
优选地、所述导油管和注油管上均设有流量调节阀,其中所述导油管上还设有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喷油嘴采用雾化喷油嘴。
优选地、所述加油装置的触片向滑动横梁的内侧延伸,保证滑动横梁下行时所述触片与压机的工作台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滑动横梁向下移动触发支杆顶端连接的触片,从而推动油箱内设置的活塞运动,通过活塞的运动推动加油仓内的润滑油进入油管,通过油管上设置的流量控制阀来控制流量的大小,进入油管内的油经过出油管从出油管两端设置有的出油孔流出,通过上述实现压机立柱的自润,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简单,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省去人工加油的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压机立柱的自润装置,包括设于压机顶部的上横梁1和设于压机立柱3的滑动横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 上设有油箱11,所述滑动横梁2的前端或一侧上设有加油装置21,所述加油装置21包括油仓211、活塞212、活塞杆215和弹簧216,所述活塞212设于油仓213内,将油仓211分隔为注油腔213和伸缩腔214,所述注油腔213的顶部通过导油管12连接油箱11,所述活塞杆215一端连接活塞212,另一端贯穿伸缩腔214后在其端部设有触片217,所述注油腔213的两侧设有注油管218,所述注油管218 连接喷油嘴221,所述喷油嘴221固定于滑动横梁2的顶部和底部,且所述喷油嘴221正对压机立柱3。
所述导油管12和注油管218均采用耐油胶管。
所述导油管12和注油管218上均设有流量调节阀13,其中所述导油管12上还设有单向阀131。
所述喷油嘴221采用雾化喷油嘴。
所述加油装置21的触片217向滑动横梁2的内侧延伸,保证滑动横梁2下行时所述触片217与压机的工作台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一种压机立柱的自润装置,油箱11内的润滑油顺着导油管12进入油腔213,通过压机立柱3上设置的滑动横梁2上下移动来触发加油装置21的运行,通过滑动横梁2向下移动,设置在滑动横梁2上的触片217与下横梁接触,触片217推动活塞杆 215向上移动,从而推动与活塞杆215连接活塞212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活塞212推动油腔213内的润滑油,使其润滑油进入油管218 内,通过设置在油管218上的喷油嘴221喷射在压机立柱上,油管 218上设置的流量控制阀13起到了控制出润滑油流量的大小;滑动横梁2向上移动时,设置在伸缩腔214内的弹簧216将活塞杆215回到初始位置,通过压机的滑动横梁2上下移动触发加油装置21运作实现压机立柱的自润,通过上述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压机立柱的自润,降低了人力物力,通过该结构的作用实现了及时加油,降低了设备损耗,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