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后减震设备用缓冲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8205发布日期:2019-07-31 22:31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电动自行车后减震设备用缓冲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减震设备用缓冲垫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通常在后方都安装有后减震器,现有技术中的后减震器,通常采用分体式结构的缓冲结构,分为防尘套和缓冲垫两个部件,在减震器工作时,防尘套与缓冲垫发生碰撞,长期使用,防尘套与缓冲垫频繁的接触下,防尘盖在频繁受力的情况下容易变形破损,如果出现严重破损会对油封影响,导致漏油现象,降低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影响电动自行车的正常行驶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电动自行车后减震设备用缓冲垫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使用可靠性,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减震设备用缓冲垫结构,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中部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部通过六角螺母与支座固定,所述支座的顶部为上吊环,所述阻尼器的底部安装有下吊环;所述阻尼器的顶面套置有缓冲防尘垫,所述缓冲防尘垫为一体式结构,成“凸”字形,所述缓冲防尘垫中部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同样成“凸”字形结构,安装孔的上半部分与活塞杆外壁配合,下半部分与阻尼器外壁精密配合,下半部分的安装孔的内壁面设置有多条凹槽;所述缓冲防尘垫的顶面为接触面,接触面外圈向下延伸有斜面,所述斜面下方为台阶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凹槽间隔设置有两条。

所述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9度。

所述安装孔的上半部分的壁厚等于下半部分的壁厚。

上吊环内部安装有减震套和铁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在阻尼器和活塞杆之间安装一个一体式的缓冲防尘垫,其安装简便,一次性轻松到位,同时可以起到缓冲和防尘的功效,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零部件来组装操作麻烦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冲防尘垫上斜面的设计,使得接触面的宽度较好,在刚开始工作时,受力较小的时候,首先缓冲防尘垫与六角螺母接触的是较窄的接触面,在随着力的逐渐变大的过程,通过这个斜面的设计慢慢的增加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使用可靠性,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延伸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冲防尘垫下半部分的安装孔内设置有凹槽,可以保证缓冲防尘垫与阻尼器配合精密,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跑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冲防尘垫外观丰满美观,形成一个整体,采用橡胶材质,加工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防尘垫的主视图(全剖视图)。

其中:1、减震套;2、铁芯;3、上吊环;4、支座;5、六角螺母;6、活塞杆;7、缓冲防尘垫;701、接触面;702、安装孔;703、斜面;704、台阶面;705、凹槽;8、阻尼器;9、下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自行车后减震设备用缓冲垫结构,包括阻尼器8,阻尼器8的中部安装有活塞杆6,活塞杆6的顶部通过六角螺母5与支座4固定,支座4的顶部为上吊环3,阻尼器8的底部安装有下吊环9;阻尼器8的顶面套置有缓冲防尘垫7,缓冲防尘垫7为一体式结构,成“凸”字形,缓冲防尘垫7中部开有安装孔702,安装孔702同样成“凸”字形结构,安装孔702的上半部分与活塞杆6外壁配合,下半部分与阻尼器8外壁精密配合,下半部分的安装孔702的内壁面设置有多条凹槽705;缓冲防尘垫7的顶面为接触面701,接触面701外圈向下延伸有斜面703,斜面703下方为台阶面704。

凹槽705间隔设置有两条。

斜面70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9度。

安装孔702的上半部分的壁厚等于下半部分的壁厚。

上吊环3内部安装有减震套1和铁芯2。

实际安装过程中,首先将阻尼器8和活塞杆6装配完毕,然后从活塞杆6的顶部向下套置缓冲防尘垫7,使缓冲防尘垫7安装孔702的下半部分与阻尼器8精密配合,安装孔702的上半部分与活塞杆6精密配合,然后通过六角螺母5将活塞杆6与上吊环3连接,阻尼器8的底部与下吊环9连接,通过上吊环3和下吊环9安装至电动自行车上。整个转配简便,缓冲防尘垫7一体式结构设计,安装快速简便,且缓冲效果好。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