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孔升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9949发布日期:2019-09-24 23:3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无孔升降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孔升降组件,属于伸缩支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升降台、升降桌等场合都会用到升降立柱,常见的升降立柱是采用扣孔与卡块的形式实现定位:结合图1,在外套管1a上开设扣孔4a,内套管2a上安装卡块5a,通过内套管2a与外套管1a的相对运动,使各卡块5a分别卡入对应的扣孔4a中,即完成升至设定高度时的定位。

这种方式操作简便,控制简单,因此应用较为普遍,然而其存在的缺陷也很明显:(1)扣孔4a作为空槽结构,在卡块5a卡入扣孔4a以外的情况下,都是表露在使用环境中,因此,在放置和使用的过程扣孔4a中经常会出现尘埃、杂质、颗粒等落入扣孔4a或者通过扣孔4a落入到套管内,这影响了扣孔4a以及套管的配合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外套管1a与内套管2a相对运动的无法进行。(2)扣孔4a在其所在的外套管1a上形成孔洞结构,造成外套管1表面出现结构上的缺陷,既影响外套管1a的机械强度,又影响外套管1a表面的光滑性和一体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实现稳定升降、表面光滑无孔的无孔升降立柱。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无孔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配合安装的外管和若干个内管,升降杆位于内管内,并由驱动机构带动其运动,以实现内管相对外管运动;外管、内管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挂槽,与挂槽对应的内管外壁上设置滑片,滑片上设置有与挂槽对应的卡块,外管与内管相对运动至卡块卡入挂槽,即实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定位。

本申请将挂槽设置于内管内壁、外管内壁上,避免了在管件外壁上形成的空洞结构,同时在内管外侧设置滑片,滑片上设置卡块,卡块与对应的挂槽形成卡扣式结构,当外管与内管之间相对运动至设定高度时,卡块卡入挂槽,即实现外管与内管定位在设定高度处。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外管内顺次套装有若干个依次套装的内管,且外管与与之相邻的内管之间、相邻内管之间均设置有滑片,各滑片上分别设置卡块,外管内壁以及内管内壁设置至少一个挂槽,挂槽与卡块配合实现外管与与之相邻的内管、相邻内管之间在相对滑动过程中的定位;升降杆与最内侧的内管连接,升降杆带动最内侧内管运动,进而带动所有内管相对外管的运动,以实现升降组件整体的伸缩。

所述的挂槽是由内壁向外壁方向凹陷形成非贯通式结构。挂槽设置为非贯通式结构,即保证了挂槽与卡块配合实现设定高度的定位,又避免了管件外壁上开孔所形成的对应管件外壁破坏,因此,外界使用和存放环境不会对挂槽和卡块所形成的定位结构造成干扰,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

所述的滑片环绕安装于内管外壁上。更优选的,所述的滑片两端分别设置插片和插槽,插片卡入插槽,使滑片呈封闭环状结构。所述的滑片上设置有若干个卡片和若干个卡槽,卡片、卡槽交错分布在滑片朝向外管的一面,以形成内管、外管相对运动时的轨道。优选的,卡块分别设置在卡片、卡槽上,相邻卡块之间形成上下错位的结构。滑片的设置不仅杜绝了内管与外管的刚性连接,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过渡连接件,还实现了内管与外管相对运动时的运行路径,使内管与外管的相对运动更加稳定。交错设置的卡片、卡槽以及卡块,确保了环绕内管的360°方向上的连接,内管与外管以及相邻内管之间的连接结构更牢固。

所述的内管上还安装有若干个扣片,用于固定内管与外管定位时的位置。更优选的,所述的内管上设置若干个扣孔,扣片通过各扣孔固定在内管上。在运动过程中,为避免相对运动对滑片造成的冲击,可在滑片的下方或上方设置扣片,在起到稳定滑片安装位置的同时,扣片上可设置卡块、挂件,方便其与内管、相邻内管之间甚至升降杆与对应内管/外管的连接。

所述的外管底部设置底座,驱动机构位于该底座内,并由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优选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丝杆动力源、丝杆与拨轮形成的丝杆副,丝杆动力源驱动丝杆转动,拨轮与丝杆相互啮合,拨轮上连接有螺杆,升降杆安装在螺杆上。外管底部设置底座,自底座起向上/内依次为外管和多个内管,并在整个升降组件上升至最高位置时,居上的是内管,居下的是外管;而在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居外的是外管,居内的是内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常见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其中一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其中一种结构的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种结构的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管;11.挂槽一;12.挂槽二;2.中管;21.扣孔一;22.扣孔二;23.扣孔三;3.内管;31.顶盖;32.螺孔;4.底座;41.控制器;5.升降杆;51.拨轮;52.螺杆;53.挂槽三;6.滑片;61.卡块一;62.卡块二;63.插片;64.插槽;65.卡片;66.卡槽;7.扣片一;71.卡块三;72.挂块;8.扣片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无孔升降组件,结合图2和图3,包括升降杆5、配合安装的外管1、中管2(本实施例中,中管2即为靠近外管的内管,下同)和内管3,配合安装的外管1、中管2和内管3构成无孔立柱结构,外管1、中管2、内管3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如图3标示的挂槽一11、挂槽二12等若干个挂槽,中管2、内管3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滑片6,该滑片6上设置有与挂槽对应的如图3标示的卡块一61、卡块二62等若干个卡块,外管1与中管2(即与外管1相邻的内管)、中管2与内管3(即相邻内管之间)相对运动至卡块卡入对应挂槽时,即实现外管1与中管2、中管2与内管3之间的定位。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

结合图3,挂槽(如图3中的挂槽一11、挂槽二12)是由内壁向外壁方向凹陷形成非贯通式结构。挂槽(如图3中的挂槽一11、挂槽二12)设置为非贯通式结构,即保证了挂槽与卡块(如图3中的卡块一61、卡块二62)配合实现设定高度的定位,又避免了管件外壁上开孔所形成的对应管件外壁破坏,因此,外界使用和存放环境不会对挂槽和卡块所形成的定位结构造成干扰,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

结合图3,滑片6沿图3所示弧形箭头(即与滑片6临近的箭头指示方向)环绕安装于中管2、内管3的外壁上。

作为优选,上述方案还可以继续设置插片63和插槽64:插片63和插槽64分居滑片6的两个自由端,插片63卡入插槽64,使滑片6呈封闭环状结构。

作为优选,上述方案还可以继续设置卡片66和卡槽65:卡片66和卡槽65设置在滑片6上,若干个卡片66和若干个卡槽65交错分布在滑片6朝向外管1、中管2的一面,以形成内管、外管相对运动时的轨道。在该种情况下,卡块一61、卡块二62分别设置在卡片66和卡槽65上,相邻卡块之间形成上下错位的结构,卡块一61、卡块二62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如图3所示,卡块一61采用方块结构,卡块二62采用圆柱形结构,且两者的上下边缘均优选设置为圆角边或斜面型结构,以方便其嵌入或移出挂槽。滑片6的设置不仅杜绝了内管3与中管2、中管2与外管1的刚性连接,在内管3与中管2、中管2与外管1之间分别形成过渡连接件,还实现了内管3与中管2、中管2与外管1相对运动时的运行路径,使内管3与中管2、中管2与外管1的相对运动更加稳定。交错设置的卡片、卡槽以及卡块,确保了环绕中管2、内管3的360°方向上的连接,内管3与中管2、中管2与外管1的连接结构更牢固。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

结合图3,中管2、内管3上还安装有若干个扣片(如图3中的扣片一7和扣片二8,下同),用于固定内管3与中管2以及中管2与外管1定位时的位置。

作为优选,上述方案还可以继续设置扣孔(如图3中的扣孔一21、扣孔二22、扣孔三23),扣孔一21、扣孔二22、扣孔三23设置在内管3、中管2上,扣片(如图3中的扣片一7和扣片二8)通过各扣孔(如图3中的扣孔一21、扣孔二22、扣孔三23)固定在中管2或内管3上。在运动过程中,为避免相对运动对滑片6造成的冲击,可在滑片6的下方(如图2、图3)设置扣片,在起到稳定滑片6安装位置的同时,扣片上可设置卡块(图2中的卡块三71)、挂件(如图3中的挂件72),方便其与内管3、中管2的连接。

在上述升降组件中,外管1内顺次套装有中管2,中管2内套装内管3,且外管1与中管2、中管2与内管3之间均设置有滑片6,各滑片6上分别设置卡块,外管1内壁、中管2内壁各至少设置一个挂槽,挂槽与卡块配合实现外管1与中管2、中管2与内管1之间在相对滑动过程中的定位;升降杆5位于内管3内,内管3顶部设置顶盖31,顶盖31上设置螺孔32,升降杆5通过顶盖31上的螺孔32与最内侧的内管3连接,并由驱动机构带动其运动,升降杆5带动最内侧内管3相对中管2运动,当内管3随着升降杆5运动至其上的卡块卡入中管2上的扣槽时,中管2与内管3定位并固定,升降杆5继续上升或下降,即可通过内管3带动中管2相对外管1的运动,以实现升降组件整体的伸缩。

其中,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2和图3,外管1底部设置底座4,驱动机构位于该底座4内,并由控制器41控制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

在该种情况下,作为优选,上述方案还可以继续设置丝杆动力源(图中未显示)、丝杆与拨轮51形成的丝杆副,丝杆动力源驱动丝杆转动,拨轮51与丝杆相互啮合,拨轮51上连接有螺杆52,升降杆5安装在螺杆51上。

外管1底部设置底座4,自底座4起向上/内依次为外管1、中管2和内管3(内管数量并不仅限于本申请的2个),并在整个升降组件上升至最高位置时,居上的是内管3,居下的是外管1;而在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居外的是外管1,居内的是内管3。

本申请将挂槽设置于内管(不限于附图中标识的内管3,下同)内壁、外管1内壁上,避免了在管件外壁上形成的空洞结构,同时在内管(如图2、图3中的中管2和内管3,下同)外侧设置滑片6,该滑片6可与内管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如图3所示外来件形式安装在中管2、内管3的外壁上,滑片6上设置卡块,卡块与对应的挂槽形成卡扣式结构,当外管1与中管2以及中管2与内管3之间相对运动至设定高度时,卡块卡入挂槽,即实现外管1与中管2以及中管2与内管3之间定位在设定高度处。本申请以不同的管件与底座4的连接,实现外管1与中管2以及中管2与内管3的不同安装方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自动无孔升降组件,结合图4和图5,包括升降杆5和具有上述特征的无孔立柱,无孔立柱结构中,外管1内顺次套装有中管2,中管2内套装内管3,内管3底部设置底座4,驱动机构位于该底座4内,并由控制器41控制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且外管1与中管2、中管2与内管3之间均设置有滑片6,各滑片6上分别设置卡块,外管1内壁、中管2内壁各至少设置一个挂槽,挂槽与卡块配合实现外管1与中管2、中管2与内管1之间在相对滑动过程中的定位;升降杆5位于内管3内,升降杆5与最内侧的内管3连接,并由驱动机构带动其运动,升降杆5带动最内侧内管3相对中管2运动,当内管3随着升降杆5运动至其上的卡块卡入中管2上的扣槽时,中管2与内管3定位并固定,升降杆5继续上升或下降,即可通过内管3带动中管2相对外管1的运动,以实现升降组件整体的伸缩。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

结合图5,挂槽(如图5中的挂槽一11、挂槽二12)是由内壁向外壁方向凹陷形成非贯通式结构。挂槽(如图5中的挂槽一11、挂槽二12)设置为非贯通式结构,即保证了挂槽与卡块(如图5中的卡块一61、卡块二62)配合实现设定高度的定位,又避免了管件外壁上开孔所形成的对应管件外壁破坏,因此,外界使用和存放环境不会对挂槽和卡块所形成的定位结构造成干扰,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

结合图5,滑片6沿图5所示弧形箭头(即与滑片6临近的箭头指示方向)环绕安装于中管2、内管3的外壁上。

作为优选,上述方案还可以继续设置插片63和插槽64:插片63和插槽64分居滑片6的两个自由端,插片63卡入插槽64,使滑片6呈封闭环状结构。

作为优选,上述方案还可以继续设置卡片66和卡槽65:卡片66和卡槽65设置在滑片6上,若干个卡片66和若干个卡槽65交错分布在滑片6朝向外管1、中管2的一面,以形成内管、外管相对运动时的轨道。在该种情况下,卡块一61、卡块二62分别设置在卡片66和卡槽65上,相邻卡块之间形成上下错位的结构,卡块一61、卡块二62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如图5所示,卡块一61采用方块结构,卡块二62采用圆柱形结构,且两者的上下边缘均优选设置为圆角边或斜面型结构,以方便其嵌入或移出挂槽。滑片6的设置不仅杜绝了内管3与中管2、中管2与外管1的刚性连接,在内管3与中管2、中管2与外管1之间分别形成过渡连接件,还实现了内管3与中管2、中管2与外管1相对运动时的运行路径,使内管3与中管2、中管2与外管1的相对运动更加稳定。交错设置的卡片、卡槽以及卡块,确保了环绕中管2、内管3的360°方向上的连接,内管3与中管2、中管2与外管1的连接结构更牢固。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

结合图5,中管2、内管3上还安装有若干个扣片(如图5中的扣片一7和扣片二8,下同),用于固定内管3与中管2以及中管2与外管1定位时的位置。

作为优选,上述方案还可以继续设置扣孔(如图5中的扣孔一21、扣孔二22、扣孔三23),扣孔一21、扣孔二22、扣孔三23设置在内管3、中管2上,扣片(如图5中的扣片一7和扣片二8)通过各扣孔(如图5中的扣孔一21、扣孔二22、扣孔三23)固定在中管2或内管3上。在运动过程中,为避免相对运动对滑片6造成的冲击,可在滑片6的上方(如图4、图5)设置扣片,在起到稳定滑片6安装位置的同时,扣片上可设置卡块(图4中的卡块三71)、挂件(如图5中的挂件72),方便其与内管3、中管2甚至升降杆5(如图4所示)与对应内管3、中管2、外管1的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方案还可以继续设置丝杆动力源(图中未显示)、丝杆与拨轮51形成的丝杆副,丝杆动力源驱动丝杆转动,拨轮51与丝杆相互啮合,拨轮51上连接有螺杆52,升降杆5安装在螺杆51上。

内管3底部设置底座4,自底座4起向上/向外依次为内管3、中管2和外管1,并在整个升降组件上升至最高位置时,居上的是外管1,居下的是内管3;而在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居外的是外管1,居内的是内管3。

本申请将挂槽设置于内管(不限于附图中标识的内管3,下同)内壁、外管1内壁上,避免了在管件外壁上形成的空洞结构,同时在内管(如图4-图5中的中管2和内管3,下同)外侧设置滑片6,该滑片6可与内管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如图5所示外来件形式安装在中管2、内管3的外壁上,滑片6上设置卡块,卡块与对应的挂槽形成卡扣式结构,当外管1与中管2以及中管2与内管3之间相对运动至设定高度时,卡块卡入挂槽,即实现外管1与中管2以及中管2与内管3之间定位在设定高度处。本申请以不同的管件与底座4的连接,实现外管1与中管2以及中管2与内管3的不同安装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