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产品辅料自动化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7707发布日期:2020-01-07 09:5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产品辅料自动化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制造领域,特别指一种电子产品辅料自动化贴合机。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是近年发展迅猛的智能终端设备,随着手机技术发展使其集成了多种电子产品功能,也逐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智能手机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下游配件及其组装等产业的发展;现在的智能手机一般集成了拍摄功能,而手机拍摄摄像头设置于手机的前后两侧;在实际制造过程中,摄像头的外侧需要组装一层玻璃片,以达到保护摄像头及增加摄像头光线效果的目的;手机厂商的玻璃片组装成品由玻璃片、框体、金属座等配件组装成整体后,该整体结构再装配至手机上;玻璃片组装过程包括如下工序:玻璃片表面贴附背胶、背胶撕膜、玻璃片组装至框体上、贴泡棉、框体组装至金属座上、成品下料等,由于玻璃片组装成品由6个配件组成,且各配件的装配、贴合方式不同,如:玻璃片与背胶之间需要向下贴合背胶完成组装;背胶撕膜时前需要进行预热,使胶水熔化,且撕膜时对玻璃片有向上的拉力;贴泡棉时需要向下贴合泡棉等。传统的手工组装方式已无法满足该种多配件组装的产能和质量要求,针对该种玻璃片组装工序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化产线,通过自动化产线的多工站设计完成从贴背胶、撕膜到成品下料全自动化。在针对该种玻璃片组装成品的自动化组装产线设计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难点:1、需要根据自动化组装产线的各组装工站设计一种治具,该治具需要针对产品各配件设置承载平面,以便在配件组装过程中起承载作用,并配合定位和支撑机构完成治具在组装工站处定位,以及定位和支撑机构对产品进行吸附/顶升支撑的作用;2、需要设计一种可通用于配件组装自动化产线各工站中用于定位治具,且在组装过程中可辅助治具向上顶升支撑产品或吸附加热产品的定位和支撑机构;3、需要根据自动化组装产线的各组装工站所需的物料(如背胶、泡棉等物料来料时一般粘附在料带上,经料带卷绕而成,这样可实现集中大量供料)设计一种供料装置,通过该供料装置实现多种物料的供料,即在同一工站处需要能够同时装配多盘料卷;同时,考量到自动化组装整线机构通用性,要求该供料机构能够方便快捷地拆卸,以便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装配至不同的工站处;4、传统的料卷供料机构一般通过收料电机驱动收料卷旋转将料带从料卷上向外拉出,收料卷与料卷之间通过张紧轮张紧;但是,在实际出料过程中,收料电机旋转收料时常出现料带卡死情况,易导致料带被拉断,影响供料,因此还要求供料装置具有辅助送料部件,以减少出料卡死及料带被拉断情况,保证供料持续正常工作;5、需要根据辅料或配件贴合、组装要求设计一种实现将辅料或配件从供料机构取出搬运至工作工位处,并在工作工位处将辅料或配件贴合或组装形成产品构件的机械手;同时,为保证整线各工位的结构构件可替换性,要求该机械手具有较强通用性;另外,为提升机械手取料或贴合的效率,需要该机械手具备单次同时取出或贴装多个辅料或配件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治具与定位和支撑机构配合完成多产品承载、治具定位、产品顶升支撑、吸附加热等功能,通过供料组件实现快捷拆换,减少料带卡死拉断情况,通过贴装机构实现多物料自动取料贴装功能,通用性强,部件可替换性高的电子产品辅料自动化贴合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子产品辅料自动化贴合机,包括传输机构、定位和支撑机构、贴装机构及供料机构,其中,上述传输机构水平设置于机架上,传输机构两端与电子产品辅料自动化组装生产线的传输带对接,装载产品的治具放置于传输机构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支架内侧的同步带上,并经同步带传动而直线运动;上述定位和支撑机构设置于传输机构内的贴合工位处,治具移动至贴合工位处时,经定位和支撑机构定位,治具内的产品经定位和支撑机构向上穿过治具顶升支撑,并向下吸附固定;上述供料机构设置于传输机构的一侧,供料机构向外导出至少二种辅料;上述贴装机构跨设在贴合工位与供料机构之间,并将供料机构导出的辅料吸附固定后移送至贴合工位处,将辅料贴附于产品上;

上述治具上设有至少二个上下贯通的第一通槽,以便定位和支撑机构向上穿过第一通槽顶升第一通槽内的产品;第一通槽内设有至少二层台阶支撑面,以便承载产品的不同辅料或配件;

上述定位和支撑机构的顶升头采用导热硅胶材质,以便顶升头由下而上穿过第一通槽时缓冲,并在贴合产品后对产品加热,使产品内胶水熔化,以便贴合粘附辅料;顶升头顶面上设有至少二个真空吸孔,以便顶升时,向下吸附固定产品。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和支撑机构包括支板、定位组件、吸附支撑组件及导向组件,其中,上述支板水平设置于传输机构下方;上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支板上,且定位组件的输出端朝上方设置;上述吸附支撑组件包括二套,设置于支板上,且两吸附支撑组件分别位于定位组件的两侧;上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部件及第二导向部件,其中,第一导向部件与定位组件连接,第二导向部件与吸附支撑组件连接,以便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时,导向限位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

上述吸附支撑组件包括顶升气缸、顶升座及顶升头,顶升气缸竖直设置在支板上,且输出端朝上设置;上述顶升座水平设置于顶升气缸上方,且与顶升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上述顶升头包括至少二个,顶升头为导热硅胶材质,其上表面设有至少二个真空吸孔,顶升气缸驱动顶升座带动顶升头上升至治具的第一通槽内,以便顶住和/或向下吸附和/或加热第一通槽内放置的产品,以便产品贴装、撕膜或熔化产品内胶水;

上述顶升座内部设有气腔,该气腔与顶升头的真空吸孔连通,且与设置于顶升座侧部的第一气嘴连通,第一气嘴与外部的真空发生装置连接,以便使顶升头的真空吸嘴处产生真空负压,吸附产品;顶升座为导热座体,其内部设有热管,以便产生热量,并传递至顶升头。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气缸、定位座及定位柱,其中,上述定位气缸竖直设置于支板上,且位于两顶升气缸之间;上述定位座水平设置于定位气缸上方,且与定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定位柱包括至少二个,定位柱竖直间隔设置于定位座上;治具带动产品在同步带上移动至定位组件上方时,定位气缸驱动定位座带动定位柱向上插入治具内,以便定位固定治具;

上述第一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杆,导向杆包括至少二根,导向杆竖直间隔连接于定位座的下方,且向下延伸可滑动地插设在支板上,定位座升降运动时,经导向杆导向限位;所述的第二导向部件包括两组,两组第二导向部件分别设置于顶升座的两侧,第二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滑轨及导向滑块,其中,上述导向滑轨竖直连接于支板上,且位于顶升座的下方;上述导向滑块竖直连接于顶升座的下方,且导向滑块的侧部与导向滑轨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顶升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时,经导向滑轨及导向滑块导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的治具包括治具座、第一通槽及定位孔,其中,治具座为板状结构,治具座上设有两列第一通槽,单列第一通槽包括至少二个,第一通槽上下贯通治具座,其内放置产品;上述定位孔包括至少二个,定位孔设置于治具座下方;治具运动至定位和支撑机构处时,定位和支撑机构的定位组件向上插入定位孔内,以使治具定位固定,吸附支撑组件向上伸入第一通槽内,顶升头由第一通槽下方顶住产品,以便支撑和/或向下吸附和/或加热产品;上述第一通槽侧壁上设有至少二层台阶支撑面,以便支撑固定产品的各部件。

优选地,所述的贴装机构包括纵向直线模组、横向直线模组及贴装组件,其中,上述纵向直线模组与纵向支架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机架上,并沿纵向方向设置;上述横向直线模组沿横向方向设置于纵向直线模组与纵向支架之间,横向直线模组的一端与纵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横向直线模组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纵向支架上的滑轨上;纵向直线模组驱动横向直线模组沿纵向方向直线运动;上述贴装组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横向直线模组上,并与横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横向直线模组驱动贴装组件沿横向方向直线运动;贴装组件包括贴装支架、升降驱动部件、旋转驱动部件及贴装嘴,其中,贴装支架的后侧与横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升降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贴装嘴连接,并驱动贴装嘴升降运动,以便靠近辅料或配件,旋转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贴装嘴连接,并驱动贴装嘴旋转运动,以便调整贴装嘴角度或贴装嘴吸附固定的辅料或配件角度;贴装嘴通过真空负压吸附固定辅料或配件。

优选地,所述的升降驱动部件包括至少二套,各升降驱动部件对应地与贴装嘴连接;升降驱动部件包括升降驱动电机、升降传动轮、升降传动带、连接板及升降滑座,其中,上述升降驱动电机设置于贴装支架后侧壁上端,升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贴装支架延伸至贴装支架前侧;上述升降传动轮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二个,其中,上部的升降传动轮设置于升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下部的升降传动轮可转动地连接于贴装支架的前侧壁上,两升降传动轮之间套设有升降传动带;

上述升降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贴装支架前侧壁上竖直设置的滑轨上;升降滑座的侧壁通过连接板与升降传动带固定连接;上述贴装嘴的上端可转动地插设在升降滑座上;升降驱动电机驱动上部的升降传动轮旋转运动时,升降传动带在两升降传动轮之间直线运动,并通过升降滑座带动贴装嘴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旋转驱动部件包括旋转驱动电机,旋转驱动电机包括至少二个,各旋转驱动电机对应各贴装嘴设置;旋转驱动电机设置于贴装支架的后侧壁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其输出端上设有旋转传动轮,该旋转传动轮与套设在贴装嘴上的旋转传动轮之间通过旋转传动带连接,旋转驱动电机通过旋转传动轮及旋转传动带驱动贴装嘴旋转运动,以调整角度;

所述的贴装嘴包括气杆、支套、旋转传动轮、连接座及第二气嘴,其中,上述气杆可转动地固定于升降滑座上,气杆上端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上述支套套设在气杆外部,支套固定于贴装支架上,气杆可活动地插设在支套内;上述旋转传动轮设置于支套下方,且固定套设在气杆上,旋转传动轮带动气杆旋转运动;上述连接座内设有卡珠孔,连接座可拆卸地套设在气杆下端,并通过气杆外侧的弹性卡珠卡入卡珠孔内,以便固定在气杆下端;上述第二气嘴连接于连接座下部,连接座装于气杆上时,第二气嘴内部气路与气杆内部气路连通,以使第二气嘴底部产生真空负压吸附辅料或配件;

贴装组件还包括组件,组件包括支杆、滑杆、支座、镜头及光源,其中,上述支杆沿水平方向连接于贴装支架的前侧;上述滑杆包括至少二根,滑杆竖直连接于支杆下方;上述支座套设在滑杆上,并带动固定于其前侧壁上的镜头沿滑杆自由滑动;支座的上部连接有螺杆,螺杆与支座螺纹连接,并延伸至支杆上方,旋转螺杆时,螺杆带动支座及镜头上下运动,以调整镜头的高度;上述光源通过支板连接于支杆的下方,以便提供镜头拍摄时的光线。

优选地,所述的供料机构包括供料支板、供料扣座及供料组件,其中,上述供料支板水平设置于机架上,供料支板的一侧边处间隔设有至少二个第二通槽;上述供料扣座为条状结构,供料扣座固定连接于供料支板的一侧边处,并延伸至供料支板的上方;供料扣座内侧设有条状的扣槽;上述供料组件包括至少二个,供料组件对应第二通槽设置于供料支板上,并穿过第二通槽可拆卸地扣合在扣槽内,以便固定于供料支板上;

上述供料组件包括出料部件、送带部件及扣合部件,其中,出料部件的输出端朝供料支板方向设置,出料部件在输出端将料带上的辅料剥离,以便机械手夹取至装配工位处,在装配工位处将辅料组装至产品内;送带部件设置于出料部件的出料路径上,并通过凸轮顶升方式压紧料带后,与出料部件同步将料带送出;扣合部件设置于送带部件一侧,扣合部件通过旋转滑移使扣块向下穿过第二通槽,并向外扣入扣槽内,使供料组件固定于供料支板上;

供料组件还包括供料支架,供料支架为盒状结构,其前侧、上侧及左侧为开放面,供料支架的右侧为支板结构;上述出料部件设置于供料支架内,并由供料支架的前侧延伸至后侧,并由前至后传动,在供料支架后侧处,经料带上的辅料剥离;上述送带部件设置于供料支架内,并固定于供料支架支板结构的左侧壁上,出料部件的料带穿过送带部件经送带部件辅助送出;上述扣合部件设置于供料支架支板结构的右侧壁上,并可拆卸地扣合在供料扣座的扣槽内,以使供料组件扣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出料部件包括料卷、收料电机、收料卷及张紧轮,其中,上述料卷设置于供料支架的前侧,并可转动地连接于供料支架支板结构的左侧壁上,料卷上卷绕有贴附有辅料的料带;上述收料电机及收料卷间隔设置于供料支架支板结构的左侧壁上,收料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与收料卷连接,并带动收料卷旋转运动;上述张紧轮包括至少二个,张紧轮沿前后方向间隔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板结构的左侧壁上,料带经料卷导出后,向后延伸穿过张紧轮,经张紧轮张紧固定,料带的外端固定于收料卷上,收料卷旋转运动时,将料带向后拉出,并卷绕回收;

出料部件还包括剥离板及辅料平台,其中,上述辅料平台水平设置于供料支架的后侧,剥离板水平间隔地设置于辅料平台的前侧,且固定于支板结构的左侧壁上,料带经张紧轮张紧后从剥离板上方穿入剥离板与辅料平台之间的间隙,并向前穿过张紧轮连接在收料卷上,料带移动至剥离板与辅料平台之间时,剥离板将料带上粘附的辅料剥离至辅料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的送带部件包括送带支架、旋转块、凸块、送带导杆、送带活动座、下滚轮及上滚轮,其中,上述送带支架为u型结构,其上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空间;送带支架的一侧设有传动轮,该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收料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收料电机通过传动带带动传动轮及收料卷同步旋转运动;上述送带活动座设置于送带支架的安装空间内,并与送带支架的底座之间留有间隙;送带活动座的底部竖直连接有至少二根送带导杆,送带导杆可滑动地插设在送带支架内,以便导向限位送带支架;

所述的凸块可转动地设置于送带支架的底座上开设的安装槽内;上述旋转块设置于送带支架的另一侧,旋转块穿过送带支架的侧板与凸块连接,旋转块旋转时,带动凸块旋转,凸块向上顶升或向下离开送带活动座,以使送带活动座升降运动;

所述的上滚轮设置于送带支架安装空间的上方,上滚轮的一端与送带支架一侧的传动轮连接,上滚轮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送带支架另一侧的侧板上,传动轮带动上滚轮旋转运动;上述下滚轮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送带活动座上,并随送带活动座升降运动;料带从下滚轮与上滚轮之间的间隙穿过时,下滚轮随送带活动座向上运动,将料带与上滚轮压紧,收料电机驱动收料卷旋转的同时,通过传动轮带动上滚轮旋转,以便将上滚轮将压紧的料带向外送出;

扣合部件包括拉杆、滑套及扣块,其中,上述拉杆为l状结构,拉杆的下端l转角处可转动地连接于供料支架支板结构的右侧壁上,且l口朝后侧方向设置;上述滑套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拉杆的下端,滑套中部开设有条状的滑槽,拉杆的下端沿滑槽自由滑动;上述扣块为人字形块状结构,其上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滑套的下端,扣块的下部设有扣合槽,扣合槽的前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供料支架支板结构的右侧壁上;向后侧方向拉动拉杆时,拉杆绕l转角处顺时针转动,拉杆下端通过滑套驱动扣块顺时针旋转,时扣合槽与扣槽相互扣紧,以便组装供料组件;向前侧方向拉动拉杆时,拉杆绕l转角处顺时针旋转,拉杆通过滑套驱动扣块逆时针转动,使扣合槽向上及向后运动,离开扣槽,以便拆下供料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通过治具与定位和支撑机构配合完成多产品承载、治具定位、产品顶升支撑、吸附加热等功能,通过供料组件实现快捷拆换,减少料带卡死拉断情况,通过贴装机构实现多物料自动取料贴装功能,通用性强,部件可替换性高的电子产品辅料自动化贴合机。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手机等电子产品各种辅料的自动导出、搬运及贴装。

针对产品承载及治具定位、产品顶升支撑及产品吸附加热等工艺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治具上设计有两列第一通槽,用于同时承载8个产品,采用上下贯通的第一通槽结构设计,便于定位和支撑机构穿过第一通槽顶升至产品上,便于吸附、支撑或加热产品。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和支撑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吸附支撑组件和导向组件,其中,定位组件设置于支板的中部,吸附支撑组件包括二套,分别设置于定位组件的两侧,导向组件的第一导向部件及第二导向部件分别与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连接;治具运动至装配工位处时,定位组件的定位气缸驱动定位座带动其上的定位柱向上插入治具的定位孔内,将运动中的治具定位固定,定位座通过设置于定位座下方,并可滑动地插设在支板上的导向杆导向定位;治具定位完成后,吸附支撑组件的顶升气缸驱动顶升座带动设置于其上部的四个顶升头向上运动,穿过第一通槽由下而上贴紧第一通槽内的玻璃片,顶升头采用导热硅胶材质制成,其上表面设有多个真空吸孔,以实现与玻璃片柔性接触,通过真空吸孔吸附固定玻璃片,以便撕膜时提供向下的吸附力,通过顶升座传递来的热量加热玻璃片,使胶水熔化,以便贴附辅料或金属座,真空吸孔通过顶升座内部气腔及设置于顶升座一侧的第一气嘴与外部的真空发生装置连接,实现气路导通;顶升座通过连接于其下方的导向滑块与设置于支板上的导向滑轨相互可滑动地嵌合实现升降过程中的导向限位。另外,本实用新型在顶升气缸下部连接有调节帽,调节帽顶部固定于顶升气缸下部,调节帽底部穿过支板,并与支板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节帽即可上下调整顶升气缸的位置,以保证组装过程中的精度要求。

针对自动化产线中各工站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存在单工站组装多物料、或不同工站组装不同物料的应用要求,本实用新型可同时组装多种供料组件于一体,以实现单工站多物料供应;且本实用新型独创性地设计扣合部件,实现供料组件快捷方便的拆装,以在实际组装过程中根据生产要求灵活的更换不同工站处的物料供应,实现物料快捷高效更换;有效提高了换料及产线切换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针对带状料带出料过程中易出现卡死拉断情况,独创性地设计有送带部件,通过送带部件将料带夹紧后,与收料卷共用收料电机提供的一个动力,同步收料卷旋转运动,以在料带的尾端和中端同步驱动料带向外导出,极大地减少了料带卡死拉断情况,有效地保持了供料正常持续工作,保证了供料质量效率及稳定性,降低了因料带卡死拉断损耗的物料及人力成本。本实用新型以盒状结构的供料支架作为供料主要承载架构,料卷设置于供料支架的前侧,水平间隔设置的辅料平台及剥离板位于供料支架的后侧;收料卷间隔设置于料卷的一侧,料卷导出的料带从剥离板上部穿入剥离板与辅料平台之间的间隙后,经剥离板将料带上的辅料剥离至辅料平台上,以便机械手取出,剥离辅料后的料带经张紧轮张紧后连接在收料卷上,收料卷经收料电机驱动而旋转运动时将料带从料卷上拉出,并卷绕在其自身上,实现辅料供料;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在料带的导出路径中还设有送带部件,送带部件的上滚轮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送带支架上,另一端则固定有传动轮,该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收料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收料电机旋转时,同时带动收料卷及上滚轮同步旋转运动,该种结构设计有效地保证了收料卷处产生的料带尾端收料动力与上滚轮处产生的料带中端收料动力的同步性,避免了两收料动力因收料转速不一产生相互干扰,在实现辅助送料的同时,还极好的保证了收料同一性,减少因两动力转速不一出现的送料差时,导致料带不同部位因送料慢或块而产生褶皱或被拉断的情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上滚轮下方还设有下滚轮,通过下滚轮向上贴紧上滚轮,实现将料带压紧在上下滚轮之间的效果,以辅助上滚轮送料;而本实用新型的下滚轮通过其下方的送带活动座可转动地支撑,送带活动至下方送带支架的底座内可转动地设有凸块,凸块通过设置于送带支架外侧壁的旋转块驱动而向上顶升送带活动座,实现对下滚轮的升降驱动;通过该旋转块结构设计实现了上下滚轮快捷方便的压紧料带,且可根据实际是否需要辅助送料而选择松开旋转块使,上滚轮失去送料功能,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强。本实用新型在供料支架的侧壁上独创性地设计有扣合部件,扣合部件的l状拉杆的l口朝后侧设置,且其l转角处可转动地连接在供料支架支板结构的侧壁上,拉杆的下端插设在中部开设有条状滑槽的滑套内,滑套的下端则可转动地与人字形结构的扣块连接,扣块下部设有扣合槽,扣合槽的前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供料支架支板结构的侧壁上;向后侧方向拉动拉杆时,拉杆绕l转角处顺时针转动,拉杆下端通过滑套驱动扣块顺时针旋转,时扣合槽与扣槽相互扣紧,以便组装供料组件;向前侧方向拉动拉杆时,拉杆绕l转角处顺时针旋转,拉杆通过滑套驱动扣块逆时针转动,使扣合槽向上及向后运动,离开扣槽,以便拆下供料组件;通过扣合部件该种结构设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需向前或向后拉动拉杆即可实现扣块的扣合或松离,实现了整个供料组件的快捷式拆装,极大的提高了换料效率,提升了供料组件的整体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以竖直间隔设置的四根气杆作为气路导通中间构件,气杆的上部可转动地插设在升降滑座上,升降滑座则可滑动地嵌设在贴装支架前侧壁上竖直设置的滑轨;同时升降滑座通过连接块固定于其侧部的升降传动带上,升降传动带通过上下间隔设置于贴装支架前侧壁上的升降传动轮带动而沿竖直方向直线运动,其动力通过上部的升降传动轮连接的升降驱动电机提供;升降滑座随升降传动带运动,并带动气杆升降运动,以使气杆下端靠近或远离辅料或配件,以便取出或贴装辅料或配件;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气杆下端分别套设有支套、旋转传动轮,气杆在支套内自由活动,支套导向限位气杆,旋转传动轮将旋转电机的动力传动至气杆,使气杆旋转运动,以便调整气杆、辅料或配件的角度;另外,气杆的下端通过弹性卡珠可拆卸地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下部竖直设有第二气嘴,在实际加工组装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加工工位设计连接座下部连接的结构,如气嘴、夹爪、压块等,根据实际加工需求更换连接座即可;该种结构设计保持了连接座上部结构的通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在贴装支架的前侧还设有ccd组件,通过镜头向下的ccd镜头可实现机械手取料前或贴装前对物料或贴装位置进行拍摄定位,并经工控机对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后控制气嘴旋转,以实现精准组装,ccd组件的ccd镜头通过螺杆完成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的微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件隐藏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件隐藏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和支撑机构与治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和支撑机构与治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和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和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贴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贴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贴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贴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贴装嘴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供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供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飞达供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9为本实用新型飞达供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0为本实用新型送带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1为本实用新型送带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2为本实用新型送带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子产品辅料自动化贴合机,包括传输机构2、定位和支撑机构3、贴装机构及供料机构5,其中,上述传输机构2水平设置于机架1上,传输机构2两端与电子产品辅料自动化组装生产线的传输带对接,装载产品的治具0放置于传输机构2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支架内侧的同步带上,并经同步带传动而直线运动;上述定位和支撑机构3设置于传输机构2内的贴合工位处,治具0移动至贴合工位处时,经定位和支撑机构3定位,治具0内的产品经定位和支撑机构3向上穿过治具0顶升支撑,并向下吸附固定;上述供料机构5设置于传输机构2的一侧,供料机构5向外导出至少二种辅料;上述贴装机构跨设在贴合工位与供料机构5之间,并将供料机构5导出的辅料吸附固定后移送至贴合工位处,将辅料贴附于产品上;

上述治具0上设有至少二个上下贯通的第一通槽02,以便定位和支撑机构3向上穿过第一通槽02顶升第一通槽02内的产品;第一通槽02内设有至少二层台阶支撑面,以便承载产品的不同辅料或配件;

上述定位和支撑机构3的顶升头36采用导热硅胶材质,以便顶升头36由下而上穿过第一通槽02时缓冲,并在贴合产品后对产品加热,使产品内胶水熔化,以便贴合粘附辅料;顶升头36顶面上设有至少二个真空吸孔,以便顶升时,向下吸附固定产品。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和支撑机构3包括支板31、定位组件、吸附支撑组件及导向组件,其中,上述支板31水平设置于传输机构2下方;上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支板31上,且定位组件的输出端朝上方设置;上述吸附支撑组件包括二套,设置于支板31上,且两吸附支撑组件分别位于定位组件的两侧;上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部件及第二导向部件,其中,第一导向部件与定位组件连接,第二导向部件与吸附支撑组件连接,以便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时,导向限位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

上述吸附支撑组件包括顶升气缸32、顶升座33及顶升头36,顶升气缸32竖直设置在支板31上,且输出端朝上设置;上述顶升座33水平设置于顶升气缸32上方,且与顶升气缸32的输出端连接;上述顶升头36包括至少二个,顶升头36为导热硅胶材质,其上表面设有至少二个真空吸孔,顶升气缸32驱动顶升座33带动顶升头36上升至治具0的第一通槽02内,以便顶住和/或向下吸附和/或加热第一通槽02内放置的产品,以便产品贴装、撕膜或熔化产品内胶水;

上述顶升座33内部设有气腔,该气腔与顶升头36的真空吸孔连通,且与设置于顶升座33侧部的第一气嘴311连通,第一气嘴311与外部的真空发生装置连接,以便使顶升头36的真空吸嘴处产生真空负压,吸附产品;顶升座33为导热座体,其内部设有热管,以便产生热量,并传递至顶升头36。

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气缸37、定位座38及定位柱39,其中,上述定位气缸37竖直设置于支板31上,且位于两顶升气缸32之间;上述定位座38水平设置于定位气缸37上方,且与定位气缸37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定位柱39包括至少二个,定位柱39竖直间隔设置于定位座38上;治具0带动产品在同步带上移动至定位组件上方时,定位气缸37驱动定位座38带动定位柱39向上插入治具0内,以便定位固定治具0;

上述第一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杆310,导向杆310包括至少二根,导向杆310竖直间隔连接于定位座38的下方,且向下延伸可滑动地插设在支板31上,定位座38升降运动时,经导向杆310导向限位;所述的第二导向部件包括两组,两组第二导向部件分别设置于顶升座33的两侧,第二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滑轨34及导向滑块35,其中,上述导向滑轨34竖直连接于支板31上,且位于顶升座33的下方;上述导向滑块35竖直连接于顶升座33的下方,且导向滑块35的侧部与导向滑轨34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顶升座33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时,经导向滑轨34及导向滑块35导向限位。

如图9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治具0包括治具座01、第一通槽02及定位孔03,其中,治具座01为板状结构,治具座01上设有两列第一通槽02,单列第一通槽02包括至少二个,第一通槽02上下贯通治具座01,其内放置产品;上述定位孔03包括至少二个,定位孔03设置于治具座01下方;治具0运动至定位和支撑机构处时,定位和支撑机构的定位组件向上插入定位孔03内,以使治具0定位固定,吸附支撑组件向上伸入第一通槽02内,顶升头36由第一通槽02下方顶住产品,以便支撑和/或向下吸附和/或加热产品;上述第一通槽02侧壁上设有至少二层台阶支撑面,以便支撑固定产品的各部件。

如图1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贴装机构包括纵向直线模组6、横向直线模组7及贴装组件4,其中,上述纵向直线模组6与纵向支架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机架上,并沿纵向方向设置;上述横向直线模组7沿横向方向设置于纵向直线模组6与纵向支架之间,横向直线模组7的一端与纵向直线模组6的输出端连接,横向直线模组7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纵向支架上的滑轨上;纵向直线模组6驱动横向直线模组7沿纵向方向直线运动;上述贴装组件4可滑动地连接于横向直线模组7上,并与横向直线模组7的输出端连接,横向直线模组7驱动贴装组件4沿横向方向直线运动;贴装组件4包括贴装支架41、升降驱动部件、旋转驱动部件及贴装嘴,其中,贴装支架41的后侧与横向直线模组7的输出端连接,升降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贴装嘴连接,并驱动贴装嘴升降运动,以便靠近辅料或配件,旋转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贴装嘴连接,并驱动贴装嘴旋转运动,以便调整贴装嘴角度或贴装嘴吸附固定的辅料或配件角度;贴装嘴通过真空负压吸附固定辅料或配件。

升降驱动部件包括至少二套,各升降驱动部件对应地与贴装嘴46连接;升降驱动部件包括升降驱动电机42、升降传动轮43、升降传动带、连接板44及升降滑座45,其中,上述升降驱动电机42设置于贴装支架41后侧壁上端,升降驱动电机42的输出端穿过贴装支架41延伸至贴装支架41前侧;上述升降传动轮43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二个,其中,上部的升降传动轮43设置于升降驱动电机42的输出端上,下部的升降传动轮43可转动地连接于贴装支架41的前侧壁上,两升降传动轮43之间套设有升降传动带;

上述升降滑座45可滑动地嵌设在贴装支架41前侧壁上竖直设置的滑轨上;升降滑座45的侧壁通过连接板44与升降传动带固定连接;上述贴装嘴46的上端可转动地插设在升降滑座45上;升降驱动电机42驱动上部的升降传动轮43旋转运动时,升降传动带在两升降传动轮43之间直线运动,并通过升降滑座45带动贴装嘴46升降运动。

旋转驱动部件包括旋转驱动电机412,旋转驱动电机412包括至少二个,各旋转驱动电机412对应各贴装嘴46设置;旋转驱动电机412设置于贴装支架41的后侧壁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其输出端上设有旋转传动轮,该旋转传动轮与套设在贴装嘴46上的旋转传动轮之间通过旋转传动带连接,旋转驱动电机412通过旋转传动轮及旋转传动带驱动贴装嘴46旋转运动,以调整角度;

贴装嘴46包括气杆461、支套462、旋转传动轮463、连接座464及第二气嘴466,其中,上述气杆461可转动地固定于升降滑座45上,气杆461上端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上述支套462套设在气杆461外部,支套462固定于贴装支架41上,气杆461可活动地插设在支套462内;上述旋转传动轮463设置于支套462下方,且固定套设在气杆461上,旋转传动轮463带动气杆461旋转运动;上述连接座464内设有卡珠孔465,连接座464可拆卸地套设在气杆461下端,并通过气杆461外侧的弹性卡珠卡入卡珠孔465内,以便固定在气杆461下端;上述第二气嘴466连接于连接座464下部,连接座464装于气杆461上时,第二气嘴466内部气路与气杆461内部气路连通,以使第二气嘴466底部产生真空负压吸附辅料或配件;

贴装组件4还包括ccd组件,ccd组件包括ccd支杆47、ccd滑杆48、ccd支座49、ccd镜头410及光源411,其中,上述ccd支杆47沿水平方向连接于贴装支架41的前侧;上述ccd滑杆48包括至少二根,ccd滑杆48竖直连接于ccd支杆47下方;上述ccd支座49套设在ccd滑杆48上,并带动固定于其前侧壁上的ccd镜头410沿ccd滑杆48自由滑动;ccd支座49的上部连接有螺杆,螺杆与ccd支座49螺纹连接,并延伸至ccd支杆47上方,旋转螺杆时,螺杆带动ccd支座49及ccd镜头410上下运动,以调整ccd镜头410的高度;上述光源411通过支板连接于ccd支杆47的下方,以便提供ccd镜头410拍摄时的光线。

如图16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供料机构5包括供料支板51、供料扣座52及供料组件,其中,上述供料支板51水平设置于机架上,供料支板51的一侧边处间隔设有至少二个第二通槽a;上述供料扣座52为条状结构,供料扣座52固定连接于供料支板51的一侧边处,并延伸至供料支板51的上方;供料扣座52内侧设有条状的扣槽b;上述供料组件包括至少二个,供料组件对应第二通槽a设置于供料支板51上,并穿过第二通槽a可拆卸地扣合在扣槽b内,以便固定于供料支板51上;

上述供料组件包括出料部件、送带部件57及扣合部件,其中,出料部件的输出端朝供料支板51方向设置,出料部件在输出端将料带上的辅料剥离,以便机械手夹取至装配工位处,在装配工位处将辅料组装至产品内;送带部件57设置于出料部件的出料路径上,并通过凸轮顶升方式压紧料带后,与出料部件同步将料带送出;扣合部件设置于送带部件57一侧,扣合部件通过旋转滑移使扣块向下穿过第二通槽a,并向外扣入扣槽b内,使供料组件固定于供料支板51上;

供料组件还包括供料支架53,供料支架53为盒状结构,其前侧、上侧及左侧为开放面,供料支架53的右侧为支板结构;上述出料部件设置于供料支架53内,并由供料支架53的前侧延伸至后侧,并由前至后传动,在供料支架53后侧处,经料带上的辅料剥离;上述送带部件57设置于供料支架53内,并固定于供料支架53支板结构的左侧壁上,出料部件的料带穿过送带部件57经送带部件57辅助送出;上述扣合部件设置于供料支架53支板结构的右侧壁上,并可拆卸地扣合在供料扣座52的扣槽b内,以使供料组件扣接固定。

出料部件包括料卷54、收料电机55、收料卷56及张紧轮,其中,上述料卷54设置于供料支架53的前侧,并可转动地连接于供料支架53支板结构的左侧壁上,料卷54上卷绕有贴附有辅料的料带;上述收料电机55及收料卷56间隔设置于供料支架53支板结构的左侧壁上,收料电机55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与收料卷56连接,并带动收料卷56旋转运动;上述张紧轮包括至少二个,张紧轮沿前后方向间隔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板结构的左侧壁上,料带经料卷54导出后,向后延伸穿过张紧轮,经张紧轮张紧固定,料带的外端固定于收料卷56上,收料卷56旋转运动时,将料带向后拉出,并卷绕回收;

出料部件还包括剥离板58及辅料平台59,其中,上述辅料平台59水平设置于供料支架53的后侧,剥离板58水平间隔地设置于辅料平台59的前侧,且固定于支板结构的左侧壁上,料带经张紧轮张紧后从剥离板58上方穿入剥离板58与辅料平台59之间的间隙,并向前穿过张紧轮连接在收料卷56上,料带移动至剥离板58与辅料平台59之间时,剥离板58将料带上粘附的辅料剥离至辅料平台59上。

送带部件57包括送带支架571、旋转块572、凸块573、送带导杆574、送带活动座575、下滚轮576及上滚轮577,其中,上述送带支架571为u型结构,其上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空间;送带支架571的一侧设有传动轮,该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收料电机55的输出端连接,收料电机55通过传动带带动传动轮及收料卷56同步旋转运动;上述送带活动座575设置于送带支架571的安装空间内,并与送带支架571的底座之间留有间隙;送带活动座575的底部竖直连接有至少二根送带导杆574,送带导杆574可滑动地插设在送带支架571内,以便导向限位送带支架571;

凸块573可转动地设置于送带支架571的底座上开设的安装槽内;上述旋转块572设置于送带支架571的另一侧,旋转块572穿过送带支架571的侧板与凸块573连接,旋转块572旋转时,带动凸块573旋转,凸块573向上顶升或向下离开送带活动座575,以使送带活动座575升降运动;

上滚轮577设置于送带支架571安装空间的上方,上滚轮577的一端与送带支架571一侧的传动轮连接,上滚轮577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送带支架571另一侧的侧板上,传动轮带动上滚轮577旋转运动;上述下滚轮576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送带活动座575上,并随送带活动座575升降运动;料带从下滚轮576与上滚轮577之间的间隙穿过时,下滚轮576随送带活动座575向上运动,将料带与上滚轮577压紧,收料电机55驱动收料卷56旋转的同时,通过传动轮带动上滚轮577旋转,以便将上滚轮577将压紧的料带向外送出;

扣合部件包括拉杆511、滑套512及扣块513,其中,上述拉杆511为l状结构,拉杆511的下端l转角处可转动地连接于供料支架53支板结构的右侧壁上,且l口朝后侧方向设置;上述滑套512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拉杆511的下端,滑套512中部开设有条状的滑槽c,拉杆511的下端沿滑槽c自由滑动;上述扣块513为人字形块状结构,其上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滑套512的下端,扣块513的下部设有扣合槽d,扣合槽d的前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供料支架53支板结构的右侧壁上;向后侧方向拉动拉杆511时,拉杆511绕l转角处顺时针转动,拉杆511下端通过滑套512驱动扣块513顺时针旋转,时扣合槽d与扣槽b相互扣紧,以便组装供料组件;向前侧方向拉动拉杆511时,拉杆511绕l转角处顺时针旋转,拉杆511通过滑套512驱动扣块513逆时针转动,使扣合槽d向上及向后运动,离开扣槽b,以便拆下供料组件。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通过治具与定位和支撑机构配合完成多产品承载、治具定位、产品顶升支撑、吸附加热等功能,通过供料组件实现快捷拆换,减少料带卡死拉断情况,通过贴装机构实现多物料自动取料贴装功能,通用性强,部件可替换性高的电子产品辅料自动化贴合机。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手机等电子产品各种辅料的自动导出、搬运及贴装。针对产品承载及治具定位、产品顶升支撑及产品吸附加热等工艺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治具上设计有两列通槽,用于同时承载8个产品,采用上下贯通的通槽结构设计,便于定位和支撑机构穿过通槽顶升至产品上,便于吸附、支撑或加热产品。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和支撑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吸附支撑组件和导向组件,其中,定位组件设置于支板的中部,吸附支撑组件包括二套,分别设置于定位组件的两侧,导向组件的第一导向部件及第二导向部件分别与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连接;治具运动至装配工位处时,定位组件的定位气缸驱动定位座带动其上的定位柱向上插入治具的定位孔内,将运动中的治具定位固定,定位座通过设置于定位座下方,并可滑动地插设在支板上的导向杆导向定位;治具定位完成后,吸附支撑组件的顶升气缸驱动顶升座带动设置于其上部的四个顶升头向上运动,穿过通槽由下而上贴紧通槽内的玻璃片,顶升头采用导热硅胶材质制成,其上表面设有多个真空吸孔,以实现与玻璃片柔性接触,通过真空吸孔吸附固定玻璃片,以便撕膜时提供向下的吸附力,通过顶升座传递来的热量加热玻璃片,使胶水熔化,以便贴附辅料或金属座,真空吸孔通过顶升座内部气腔及设置于顶升座一侧的气嘴与外部的真空发生装置连接,实现气路导通;顶升座通过连接于其下方的导向滑块与设置于支板上的导向滑轨相互可滑动地嵌合实现升降过程中的导向限位。另外,本实用新型在顶升气缸下部连接有调节帽,调节帽顶部固定于顶升气缸下部,调节帽底部穿过支板,并与支板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节帽即可上下调整顶升气缸的位置,以保证组装过程中的精度要求。针对自动化产线中各工站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存在单工站组装多物料、或不同工站组装不同物料的应用要求,本实用新型可同时组装多种供料组件于一体,以实现单工站多物料供应;且本实用新型独创性地设计扣合部件,实现供料组件快捷方便的拆装,以在实际组装过程中根据生产要求灵活的更换不同工站处的物料供应,实现物料快捷高效更换;有效提高了换料及产线切换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针对带状料带出料过程中易出现卡死拉断情况,独创性地设计有送带部件,通过送带部件将料带夹紧后,与收料卷共用收料电机提供的一个动力,同步收料卷旋转运动,以在料带的尾端和中端同步驱动料带向外导出,极大地减少了料带卡死拉断情况,有效地保持了供料正常持续工作,保证了供料质量效率及稳定性,降低了因料带卡死拉断损耗的物料及人力成本。本实用新型以盒状结构的供料支架作为供料主要承载架构,料卷设置于供料支架的前侧,水平间隔设置的辅料平台及剥离板位于供料支架的后侧;收料卷间隔设置于料卷的一侧,料卷导出的料带从剥离板上部穿入剥离板与辅料平台之间的间隙后,经剥离板将料带上的辅料剥离至辅料平台上,以便机械手取出,剥离辅料后的料带经张紧轮张紧后连接在收料卷上,收料卷经收料电机驱动而旋转运动时将料带从料卷上拉出,并卷绕在其自身上,实现辅料供料;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在料带的导出路径中还设有送带部件,送带部件的上滚轮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送带支架上,另一端则固定有传动轮,该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收料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收料电机旋转时,同时带动收料卷及上滚轮同步旋转运动,该种结构设计有效地保证了收料卷处产生的料带尾端收料动力与上滚轮处产生的料带中端收料动力的同步性,避免了两收料动力因收料转速不一产生相互干扰,在实现辅助送料的同时,还极好的保证了收料同一性,减少因两动力转速不一出现的送料差时,导致料带不同部位因送料慢或块而产生褶皱或被拉断的情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上滚轮下方还设有下滚轮,通过下滚轮向上贴紧上滚轮,实现将料带压紧在上下滚轮之间的效果,以辅助上滚轮送料;而本实用新型的下滚轮通过其下方的送带活动座可转动地支撑,送带活动至下方送带支架的底座内可转动地设有凸块,凸块通过设置于送带支架外侧壁的旋转块驱动而向上顶升送带活动座,实现对下滚轮的升降驱动;通过该旋转块结构设计实现了上下滚轮快捷方便的压紧料带,且可根据实际是否需要辅助送料而选择松开旋转块使,上滚轮失去送料功能,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强。本实用新型在供料支架的侧壁上独创性地设计有扣合部件,扣合部件的l状拉杆的l口朝后侧设置,且其l转角处可转动地连接在供料支架支板结构的侧壁上,拉杆的下端插设在中部开设有条状滑槽的滑套内,滑套的下端则可转动地与人字形结构的扣块连接,扣块下部设有扣合槽,扣合槽的前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供料支架支板结构的侧壁上;向后侧方向拉动拉杆时,拉杆绕l转角处顺时针转动,拉杆下端通过滑套驱动扣块顺时针旋转,时扣合槽与扣槽相互扣紧,以便组装供料组件;向前侧方向拉动拉杆时,拉杆绕l转角处顺时针旋转,拉杆通过滑套驱动扣块逆时针转动,使扣合槽向上及向后运动,离开扣槽,以便拆下供料组件;通过扣合部件该种结构设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需向前或向后拉动拉杆即可实现扣块的扣合或松离,实现了整个供料组件的快捷式拆装,极大的提高了换料效率,提升了供料组件的整体通用性。本实用新型以竖直间隔设置的四根气杆作为气路导通中间构件,气杆的上部可转动地插设在升降滑座上,升降滑座则可滑动地嵌设在贴装支架前侧壁上竖直设置的滑轨;同时升降滑座通过连接块固定于其侧部的升降传动带上,升降传动带通过上下间隔设置于贴装支架前侧壁上的升降传动轮带动而沿竖直方向直线运动,其动力通过上部的升降传动轮连接的升降驱动电机提供;升降滑座随升降传动带运动,并带动气杆升降运动,以使气杆下端靠近或远离辅料或配件,以便取出或贴装辅料或配件;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气杆下端分别套设有支套、旋转传动轮,气杆在支套内自由活动,支套导向限位气杆,旋转传动轮将旋转电机的动力传动至气杆,使气杆旋转运动,以便调整气杆、辅料或配件的角度;另外,气杆的下端通过弹性卡珠可拆卸地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下部竖直设有气嘴,在实际加工组装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加工工位设计连接座下部连接的结构,如气嘴、夹爪、压块等,根据实际加工需求更换连接座即可;该种结构设计保持了连接座上部结构的通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在贴装支架的前侧还设有ccd组件,通过镜头向下的ccd镜头可实现机械手取料前或贴装前对物料或贴装位置进行拍摄定位,并经工控机对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后控制气嘴旋转,以实现精准组装,ccd组件的ccd镜头通过螺杆完成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的微调。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