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4574发布日期:2019-11-27 19:3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圆弧锥齿轮机构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



背景技术:

齿轮作为机械传动中的基本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国防军事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现代工业装备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对齿轮传动零部件质量和性能的要求,出现了多样化的齿轮啮合形式及其与之对应的多样化齿形结构。

现有的中央传动齿轮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中央传动齿轮渐开线锥齿轮机构的啮合原理遵循曲面啮合理论,因此不能避免因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和齿面塑性变形等齿轮传动的普遍失效形式,严重影响了齿轮副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同时其承载能力也有限的问题。另外还急需寻求一种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生产流水线以及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中央传动齿轮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和齿面塑性变形等齿轮传动的普遍失效形式,并且承载能力也有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包括大轮螺旋齿、大轮、齿片连接端、大轮轴孔、小轮螺旋圆弧齿、小轮轴孔、过渡圆角、凹槽、本体、卡块、连接轴和小轮,所述大轮的外部表面连接有大轮螺旋齿,所述大轮的外部通过大轮螺旋齿啮合传动连接有小轮,所述小轮的表面设置有小轮螺旋圆弧齿,且小轮通过小轮螺旋圆弧齿与大轮上的大轮螺旋齿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小轮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部一周设置有过渡圆角,所述连接轴的内部设置有小轮轴孔。

优选的,所述大轮包括大轮轴孔和齿片连接端,所述大轮轴孔的外部连接有齿片连接端,所述大轮通过齿片连接端与大轮螺旋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大轮与小轮均为圆锥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过渡圆角的组成包括凹槽、本体和卡块,所述本体的右端下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右端设置有卡块,所述过渡圆角通过卡块与小轮轴孔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小轮轴孔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小轮轴孔的长度为三厘米。

优选的,所述大轮与小轮均采用12cr1mov型号金属材质构成。

优选的,所述小轮轴孔的内壁为光滑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中通过在螺旋圆弧齿相比传统平面正交轴传动的直齿锥齿轮、斜齿锥齿轮等机构可设计更大的齿厚,从而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具备更大的承载能力,并且适合在微小、微机械和常规机械领域推广应用,而且该螺旋圆弧齿的啮合为点接触的无相对滑动啮合传动,因此可避免齿轮传动中齿面磨损、胶合和齿面塑性变形,传动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中央传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小轮螺旋圆弧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过渡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生产流水线的示意图。

图6为抛丸装置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

图8为研齿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角度调节架的示意图。

图中:1、大轮螺旋齿;2、大轮;21、齿片连接端;22、大轮轴孔;3、小轮螺旋圆弧齿;4、小轮轴孔;5、过渡圆角;51、凹槽;52、本体;53、卡块;6、连接轴;7、小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包括大轮螺旋齿1、大轮2、齿片连接端21、大轮轴孔22、小轮螺旋圆弧齿3、小轮轴孔4、过渡圆角5、凹槽51、本体52、卡块53、连接轴6和小轮7,大轮2的外部表面连接有大轮螺旋齿1,大轮2的外部通过大轮螺旋齿1啮合传动连接有小轮7,小轮7的表面设置有小轮螺旋圆弧齿3,且小轮7通过小轮螺旋圆弧齿3与大轮2上的大轮螺旋齿1啮合传动连接,小轮7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轴6,连接轴6的外部一周设置有过渡圆角5,连接轴6的内部设置有小轮轴孔4。

进一步,大轮2包括大轮轴孔22和齿片连接端21,大轮轴孔22的外部连接有齿片连接端21,大轮2通过齿片连接端21与大轮螺旋齿1固定连接。

进一步,大轮2与小轮7均为圆锥状结构。

进一步,过渡圆角5的组成包括凹槽51、本体52和卡块53,本体52的右端下侧设置有凹槽51,凹槽51的右端设置有卡块53,过渡圆角5通过卡块53与小轮轴孔4固定连接。

进一步,小轮轴孔4为圆柱体结构,小轮轴孔4的长度为三厘米。

进一步,大轮2与小轮7均采用12cr1mov型号金属材质构成。

进一步,小轮轴孔4的内壁为光滑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要进行该中央传动齿轮的使用时,将外部设备的连接轴分别插入大轮2中的大轮轴孔22和小轮7中的小轮轴孔4的内部进行连接,连接之后的设备可以开始工作,工作的时候由于大轮2外部的大轮螺旋齿1与小轮7外部的小轮螺旋圆弧齿3相互啮合传动连接,这时外部设备带动大轮2进行转动,大轮2利用外部的大轮螺旋齿1带动小轮螺旋圆弧齿3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小轮7进行运动,进而带动小轮轴孔4内部的连接设备进行转动,且由于小轮螺旋圆弧齿3相比传统平面正交轴传动的直齿锥齿轮、斜齿锥齿轮等机构可设计更大的齿厚,从而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具备更大的承载能力,并且适合在微小、微机械和常规机械领域推广应用,而且该小轮螺旋圆弧齿3的啮合为点接触的无相对滑动啮合传动,因此可避免齿轮传动中齿面磨损、胶合和齿面塑性变形,传动效率高。

所述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的大轮和小轮均是由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生产流水线生产而成,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生产流水线从前至后依次包括正火装置100、高温回火装置200、粗车装置300、超声波探伤装置400、半精车齿坯装置500、粗磨基准装置600、铣齿装置700、倒棱去毛刺装置800、涂防渗涂料装置900、渗碳装置1000、第一回火装置1100、喷丸装置1200、第一半精磨基准装置1300、镀铜装置1400、插齿装置1500、碳氮共渗装置1600、淬火装置1700、冷处理装置1800、第二回火装置1900、抛丸装置2000、除铜装置2100、研齿装置2200、第二半精磨基准装置2300、精车装置2400、钻孔装置2500、去应力回火装置2600、第三半精磨基准装置2700、磨弧齿装置2800、精磨外圆、内孔装置2900、倒圆抛光装置3000、磁粉探伤装置3100、酸蚀检验装置3200、成品检验装置3300以及清洗装置3400。

上述的耐高温高转速中央传动齿轮的加工工艺如下:

锻件→正火+高温回火→粗车→超声波探伤→半精车齿坯→粗磨基准→铣齿→倒棱去毛刺→涂防渗涂料→渗碳、回火→喷丸→半精磨基准→镀铜→插齿→碳氮共渗→淬火、冷处理、回火→抛丸→除铜→研齿→半精磨基准→精车→钻孔→去应力回火→半精磨基准→磨弧齿→精磨外圆、内孔→倒圆抛光→磁粉探伤→酸蚀检验→成品检验→清洗→组装→包装入库。

其中:

抛丸装置2000包括抛丸室2001,抛丸室2001的上下左右前后均设置有抛丸口2002,所述抛丸室2001内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浮动座2003,两个挂杆支撑座2003之间假设有挂杆2004,挂杆2004上挂装有待抛丸的半成品2005,所述挂杆支撑座2003包括固定座2003.1,所述固定座2003.1内设有一个向上的升降座2003.2,所述升降座2003.2的左右两侧均控制基座2003.3,控制基座2003.3内侧边缘设置有控制齿轮2003.5,升降座2003.2的左右两侧边设置有升降齿条2003.6,控制齿轮2003.5和升降齿条2003.6相互配合,升降座2003.2的顶部连接有一个浮动座2003.7,浮动座2003.7的底面的左段和右段分别与升降座2003.2顶面的左段和右段之间连接有导向套,导向套内设置有升降浮动弹簧2003.8,浮动座2003.7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一个顶面为凹弧面的支撑座2003.9,支撑座2003.9上用于搁置挂杆2004,浮动座2003.7的顶部左段和右段分别设置有一个油缸安装座2003.10,油缸安装座2003.10上安装有横向指向支撑座2003.9上方的浮动油缸2003.11,油缸安装座2003.10内位于浮动油缸2003.11上下方设置有横向的浮动油缸导向槽2003.12,浮动油缸2003.11的缸体与油缸安装座2003.10之间设置有横向的横移浮动弹簧2003.13,浮动油缸2003.11的伸缩端设置有滚轮2003.4,滚轮2003.4紧靠挂杆2004的上半段,抛丸装置2000在进行抛丸作业时,由于抛丸的作用力击打半成品2005,从而会对半成品2005造成四面八方的各种大小不一、方向不一的力,然后再由于半成品在挂杆上进行上下左右方向的搁置浮动,使得其受力的复杂程度加剧,提高了抛丸的质量。

研齿装置2200包括研齿动力输出头,研齿动力输出头向左伸出转动芯棒2201,转动芯棒2201的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个球型的转动芯轴2203,转动芯轴2203上套装有一个向右的连接芯棒2204,转动芯轴2203与连接芯棒2204的左端开口处球面配合,从连接芯棒2204的左端向右旋置有一个螺母2202,螺母2202的左段内壁与转动芯棒2201的右段螺纹配合,螺母2202的右段外壁与连接芯棒2204的左端开口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芯棒2204的右端通过连接螺钉2205以及连接螺母2207固定连接有一根研磨芯棒2206;研齿装置2200在进行研磨作业时,需要使得被研磨工件需要有一定的负载;实现原理:转动芯棒2201有轴向前后运动功能;转动芯轴2203与连接芯棒2204为球面连接有一定的自由度;被加工工件与设备主轴连接,能使用双向旋转,零件旋转后会带动磨削主轴旋转,这样会产生一定的负载。

钻孔装置2500包括位于钻孔机台上的角度调节架以及角度调节架上方的钻头,角度调节架包括固定基板2501,所述固定基板2501的右端通过调节转轴2502铰接有一块斜向左上方的调节板2503,所述调节板2503上设置有一根斜向左上方的指针杆2504,指针杆2504与调节板2503的板面斜向平行,所述固定基板2501的左端向上设置有一根对位杆2505,对位杆2505上设置有竖向的刻度,另外对位杆2505上设置有一个角度指示器2506,角度指示器2506能够沿着对位杆2505上下升降,所述固定基板2501上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横移槽2507,所述横移槽2507上向上连接有一根竖向的调节支撑架2508,调节支撑架2508的下端与横移槽2507通过第一螺母2509锁紧,调节支撑架2508的上端与调节板2503上纵向伸出的调节杆2511通过第二螺母2510锁紧。钻孔装置2500进行钻斜孔作业时,松开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调节竖向的调节支撑架,观察指针杆与对位杆的位置关系以及角度指示器的角度指示,调节板指定要求的斜度后,锁紧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然后在调节板上固定零件进行钻孔加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