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轴承结构、电机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3390发布日期:2020-08-14 19:1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电机的轴承结构、电机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一种电机的轴承结构,特别是支撑传动轴的电机的轴承结构,以及具备该轴承结构的电机和具备该电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相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支撑传动轴并使其自由旋转的多个轴承,一般都是沿传动轴的轴向配置的电机的轴承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特开2011-89533号公报)公开的电机的轴承结构,具有通过轴承保持部件保持的2个轴承,和夹在该2个轴承之间的弹性体。由于该弹性体的弹力,轴承会被压向轴承保持部件,相对于轴承保持部件轴承可以自由倾斜。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特开2011-89533号公报)公开的轴承结构的组装工序中,对弹性体在传动轴的径向上的对位要求高精度。这是因为,如果对弹性体的径向位置管理不到位,则轴承在径向上无法均等的承受弹性体的弹力,有可能妨碍轴承的倾斜。但是,轴承结构的组装工序中弹性体的位置管理,是需要时间的工序,会导致增加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组装工时的电机的轴承结构,以及具备该轴承结构的电机和具备该电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是支撑传动轴的轴承结构,具备多个轴承和轴承保持部件与弹性体。多个轴承沿传动轴的轴向配置,且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传动轴。轴承保持部件用于保持轴承。弹性体夹在沿着传动轴的轴向相邻的轴承之间。弹性体由轴承保持部件包围。弹性体将轴承压向轴承保持部件。弹性体具有在传动轴的径向上距离传动轴最近的最内部,和在传动轴径向上距轴承保持部件最近的最外部。弹性体的最外部和轴承保持部件之间的径向距离即第1长度,比弹性体的最外部和传动轴之间的径向距离即第2长度短。第1长度,比弹性体的最内部与传动轴之间的径向距离即第3长度短。

第1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夹在多个轴承之间支撑弹性体的传动轴,由轴承保持部件包围。弹性体与轴承保持部件之间的缝隙比弹性体与传动轴之间的缝隙小。因此,在组装轴承结构时,在将弹性体插入轴承保持部件时,无需严格管理弹性体径向的位置。由此,可以省略所需的弹性体位置管理工序,从而可以削减轴承结构的组装工时。因此,第1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可以抑制组装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为第1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轴承由第1轴承和第2轴承组成。轴承保持部件由仅保持第1轴承的第1保持部和仅保持第2轴承的第2保持部件组成。

第2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通过夹在第1轴承与第2轴承之间的弹性体的弹力,可以很容易实现第1轴承被压向第1保持部件,第2轴承被压向第2保持部件的构成。因此,第2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组装工序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为第2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第2保持部件具有包围第1轴承、第2轴承以及弹性体的、并与第2轴承接触的内周面。第2保持部件的内周面径向周长,在轴向上从第2轴承侧向第1轴承侧至少有部分增加。

第3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在组装轴承结构时,第2保持部件具有便于第1轴承、第2轴承以及弹性体插入形状的内周面。因此,第3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组装工序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第4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为第3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第2保持部件为树脂制。

第4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第2保持部件由不易因载荷变形的轻质树脂成型,可通过与水平方向的传动轴相连的部件重量,抑制第2保持部件的变形。因此,第4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可以防止传动轴的轴心错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5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为第4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第1保持部件为金属制,并压入第2保持部件。

第5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在组装轴承结构时,第1保持部件牢固地固定在第2保持部件上。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弹性体的弹力,导致第1保持部件从第2保持部件上脱落,第1轴承以及第2轴承无法正常保持的情况。因此,第5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可以期待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第6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为第1至第5的任意一项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第1长度为零。

第6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在组装轴承结构时,在将弹性体插入轴承保持部件时,无需对弹性体的径向进行定位。因此,第6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组装工序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第7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为第1至第6的任意一项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轴承为自动调心滑轴。

第7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轴承与轴承保持部件的接触部的径向即便有错位,由于轴承的自动调心作用,可以缓和径向的部件尺寸,并且分散轴承内周面的载荷。因此,第7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可以期待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第8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为第1至第7的任意一项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弹性体为沿轴向伸缩的盘簧。

第8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由于弹性体在轴向伸缩,因此,缓和了轴向部件尺寸的公差。由此,第8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组装工序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第9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为第8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轴承通过接受盘簧沿轴向的伸力,被压向轴承保持部件。

第9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其中,由于弹性体的弹力,轴承被压向保持部件来保持轴承。因此,第9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组装工序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第10方面的电机,其中,具备定子、相对于定子可旋转支撑的转子和固定于转子上的传动轴。传动轴由第1至第9方面的任意一项的电机轴承结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第10方面的电机可以抑制组装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第11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中,具备热交换器,和使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并送出室内的风扇,和驱动风扇的电机。电机为第10方面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11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可以抑制组装工时。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可以抑制组装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组装工序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组装工序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第4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可以防止传动轴的轴心错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5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可以期待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第6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组装工序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第7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可以期待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第8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组装工序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第9方面的电机轴承结构,组装工序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第10方面的电机可以抑制组装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第11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可以抑制组装工时。

附图说明:

【图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1的外观图。

【图2】空调机101的冷媒回路概略图。

【图3】从右侧看到的室内机102的剖面图。

【图4】送风单元18的概略平面图。

【图5】沿着图4的线段v-v的、横流扇22以及室内风扇81的详细剖面图。

【图6】图5的第1轴承结构91的近旁放大图。

【图7】构成第1轴承结构91的各部件立体图。

【图8】图6的弹性体93近旁的放大图。

【图9】与图6相同的剖面图,变体示例d的第1轴承结构91的近旁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具备电机轴承结构的空调机101进行说明。

(1)空调机的构成

图1为空调机101的外观图。空调机101主要由安装于室内墙面等上的室内机102,和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103构成。空调机101对设置室内机102的室内进行制冷运行以及送暖运行。以下,设于室内的室内机102的上侧u、下侧d、左侧l、右侧r、前侧f以及后侧b为图1等箭头表示的一侧。前侧为设置排出口71(后述)的一侧。左侧为从前侧观察室内机102时的左侧。

室内机102以及室外机103通过冷媒管104相互连接,由此,构成空调机101的冷媒回路。图2是空调机101的冷媒回路概略图。冷媒回路主要由室内热交换器21,和横流扇22、压缩机31、四路切换阀32、蓄压器33、室外热交换器34、膨胀阀35、过滤器36、液体侧隔离阀37、气体侧隔离阀38、叶片风扇39构成。室内热交换器21以及横流扇22设置于室内机102的内部。压缩机31、四路切换阀32、蓄压器33、室外热交换器34、膨胀阀35、过滤器36、液体侧隔离阀37、气体侧隔离阀38以及叶片风扇39设置于室外机103的内部。图2中实线箭头表示制冷运行时冷媒的流动,虚线表示送暖运行时的冷媒流动。

室内热交换器21由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回折多次的传热管和安装于传热管上的鳍片构成。室内热交换器21在流经传热管内部的冷媒和通过鳍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21在制冷运行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冷却通过鳍片的空气。室内热交换器21在送暖运行时作为凝缩器发挥作用,加热通过鳍片的空气。

横流扇22将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完成热交换的空气排出至室内。横流扇22由室内风扇电机81驱动。

压缩机31压缩来自蓄压器33的气体状冷媒。经压缩机31压缩的冷媒,在制冷运行时被送至室外热交换器34,送暖运行时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21。

四路切换阀32是用于切换制冷运行时的冷媒回路和送暖运行时的冷媒回路的机构。

蓄压器33连接至压缩机31的吸入侧,对吸入压缩机31前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蓄压器33用于防止向压缩机31送入液态冷媒。

室外热交换器34由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回折多次的传热管和安装于传热管上的鳍片构成。室外热交换器34在流经传热管内部的冷媒和通过鳍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34在制冷运行时作为凝缩器发挥作用,送暖运行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

膨胀阀35设于从凝缩器排出,吸入蒸发器前的冷媒通过的位置。膨胀阀35将从凝缩器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在蒸发器中减压至易蒸发状态。

过滤器36设于膨胀阀35与液体侧隔离阀37之间,捕捉在冷媒回路中流动的冷媒中包含的异物。

液体侧隔离阀37以及气体侧隔离阀38,在对冷媒回路中的冷媒进行更换等维护作业时使用。液体侧隔离阀37设于从凝缩器排出,吸入蒸发器前的冷媒通过的位置。气体侧隔离阀38设于从蒸发器排出,吸入凝缩器前的冷媒通过的位置。

叶片风扇39将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完成热交换的空气从室外机103排出。叶片风扇39由室外风扇电机40驱动。

(2)室内机的构成

以下对室内机102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从右侧看到的室内机102的剖面图。室内机102如图1所示,从前侧观察时,在横向上(朝向左右两侧的方向)具有长的形状。室内机102主要具有上部壳体16、下部壳体17、送风单元18和上述室内交换器21。

(2-1)上部壳体

上部壳体16覆盖室内机102的上部。上部壳体16上形成吸入口61。吸入口61形成于室内机102的上侧以及室内机102的前侧上部。吸入口61是沿着室内机102的长度方向(横向)的开口。上部壳体16的吸入口61的下侧,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1。室内空气通过吸入口61被吸入室内机102的内部。

(2-2)下部壳体

下部壳体17覆盖室内机102的下部。下部壳体17上形成排出口71。排出口71形成于室内机102的前侧下部。排出口71是沿着室内机102的长度方向的开口。在室内机102的内部完成热交换的空气,通过排出口71排出至室内。

排出口71上装有水平边翼73。水平边翼73用于引导排出至室内的空气流动。水平边翼73通过边翼电机(未图示),在室内机102的长度方向上以平行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驱动。水平边翼73可以开闭排出口71,可以改变排出至室内的空气流向。

(2-3)送风单元

送风单元18设于室内机102的内部,安装于下部壳体17。送风单元18在室内机102的内部生成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的空气流。

图4为送风单元18的概略平面图。送风单元18主要具有横流扇22、室内风扇电机81和电子元件箱75。如图4所示,电子元件箱75设于室内机102的右侧,室内风扇电机81设于横流扇22与电子元件箱75之间。电子元件箱75中收容有控制室内机102的各构成部件的微电脑等。横流扇22以及室内风扇81的详细构成将于后面详述。

(2-4)室内热交换器

室内热交换器21在室内机102的内部与横流扇22对向设置。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室内热交换器21包围横流扇22的前侧、后侧以及上侧而配置。室内热交换器21通过送风单元18的作用,与从吸入口61吸入的空气和在冷媒回路循环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在室内热交换器21完成热交换的空气,通过送风单元18从排出口71排出至室内。

(3)横流扇以及室内风扇电机的详细构成。

以下对构成送风单元18的横流扇22以及室内风扇81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5表示沿着图4的线段v-v的、横流扇22以及室内风扇81的详细剖面图。

(3-1)横流扇

横流扇22设于室内机102的内部,为细长型圆筒状部件。横流扇22由as树脂等树脂成形。横流扇22如图4以及图5所示,其圆筒形状的中心轴即旋转轴a1为水平而配置。也就是说,旋转轴a1沿着室内机102的长度方向。横流扇22通过以旋转轴a1为中心转转,在和旋转轴a1的交叉方向上生成空气流。通过横流扇22生成的空气流,从吸入口61吸入空气,从排出口71排出空气。

横流扇22主要具有第1终板22a、第2终板22b、第1传动轴22c、第2传动轴22d、羽部22e。

羽部22e为圆筒状的部件。羽部22e的圆筒状的中心轴,为沿着旋转轴a1。在沿着旋转轴a1的方向上,羽部22e配置在第1终板22a与第2终板22b之间。羽部22e通过以旋转轴a1为中心旋转,从而在和旋转轴a1的交叉方向上生成空气流。

第1终板22a安装于羽部22e的右侧端面。第1终板22a上装有室内风扇电机81的转子82(后述)。此外,第1终板22a可与转子82一体形成。第2终板22b安装于羽部22e的左侧端面。

第1传动轴22c与第1终板22a连结,沿旋转轴a1配置。第2传动轴22d与第2终板22b连结,沿旋转轴a1配置。第1传动轴22c通过室内风扇电机81的第1轴承结构91(后述)进行可旋转支撑。第2传动轴22d通过第2轴承结构99进行可旋转支撑。第2轴承结构99具有用于支撑第2传动轴22d的轴承99a。

(3-2)室内风扇电机

室内风扇电机81,支撑第1传动轴22c,同时向横流扇22传递旋转力。具体而言,室内风扇电机81使横流扇22围绕旋转轴a的周边旋转驱动。室内风扇电机81主要具有转子82和定子83。室内风扇电机81为外转子型的电机。也就是说,转子82位于定子83的外侧。转子82的内周面和定子8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转子82由包含微小磁石粒的树脂材料形成。转子82通过定子83产生的磁力旋转。转子82安装于横流扇22的第1终板22a上。因此,通过转子82的旋转,横流扇22以旋转轴a1为中心进行旋转。

定子83具有定子芯83a和定子盖83b。定子芯83a由使转子82产生磁场的铁芯以及线圈等构成,为圆筒状部件。定子盖83b覆盖定子芯83a的一部分外周面,为树脂成型部件。如图5所示,定子芯83a有沿圆筒状中心轴形成的贯通孔,定子盖83b覆盖定子芯83a的贯通孔的内周面。

定子83通过定子壳(未图示)支撑。定子壳具有容纳定子83的形状,并且覆盖定子83的右侧端面。此外,定子83相对于定子壳,也可以通过防震部件进行支撑。此时,防震部件由橡胶等成形,具有吸收室内风扇电机81的振动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风扇电机81具有用于支撑横流扇22的第1传动轴22c的第1轴承结构91。以下对第1轴承结构91进行详细说明。

(3-3)第1轴承结构

图6为图5的第1轴承结构91的近旁放大图。第1轴承结构91主要具有第1轴承91a、第2轴承91b、第1保持部件92a、第2保持部件92b、弹性体93。图7为构成第1轴承结构91的各部件立体图。以下,轴向是指第1传动轴22c的轴向,也就是沿横流扇22的旋转轴a1的方向。同时,径向是指第1传动轴22c的径向,也就是与横流扇22的旋转轴a1垂直相交的方向。

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将第1传动轴22c支撑为可旋转状态。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属于自动调心滑轴的一种的球面轴承。如图6所示,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的侧面具有球面形状。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具有贯通第1传动轴22c的圆筒形贯通孔。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其贯通孔的中心轴沿轴向配置。第1轴承91a位于第2轴承91b的左侧,也就是距离横流扇22较近的一侧。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可以使用同一种部件。弹性体93的左侧端面与第1轴承91a的右侧端面接触,弹性体93的右侧端面与第2轴承91b的左侧端面接触。弹性体93的两端面经过研磨,以便与第1轴承91a与第2轴承91b的端面相接触。由此,弹性体93由于自身的轴向弹力,可以在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上均等地施加轴向载荷。

第1保持部件92a保持第1轴承91a,第2保持部件92b保持第2轴承91b。第1保持部件92a为金属制。第2保持部91b为定子盖83b的一部分,相当于覆盖定子芯83a的贯通孔内周面的部分。也就是说,第2保持部件91b为树脂制。第1保持部件92a压入第2保持部件92b中。第1保持部件92a位于第2保持部件92b的左侧。如图6所示,第1保持部件92a与第1轴承91a的侧面接触,第2保持部件92b与第2轴承91b的侧面接触。

第1保持部件92a,如图6以及图7所示,由环状部94a、壁部94b、倾斜部94c构成。壁部94b是在环状部94a的外周整体上朝向左侧立起的部分。倾斜部94c是在环状部94a的内周整体上朝向左侧立起的部分。如图6所示,倾斜部94c随着远离环状部94a向径向内侧的旋转轴a1附近倾斜。环状部94a的外周部以及壁部94b与第2保持部件92b的阶梯部95c(后述)接触。倾斜部94c与第1轴承91a的侧面接触。环状部94a的内径小于第1轴承91a的外径最大值。

第2保持部件92b具有轴承内周面95。轴承内周面95是包围第1轴承91a、第2轴承91b、弹性体93的面。轴承内周面95由轴承保持部95a、倾斜部95b、阶梯部95c构成。轴承保持部95a与第2轴承91b的侧面接触。轴承保持部95a按照从右侧到左侧的走向,其轴承内周面95的内径逐渐加大。轴承保持部95a的最右侧,其轴承内周面95的内径小于第2轴承91b的外径最大值。倾斜部95b按照从右侧到左侧的走向,其轴承内周面95的内径逐渐加大。倾斜部95b的内侧中有第1轴承91a、第2轴承91b以及弹性体93。阶梯部95c按照从右侧到左侧的走向,其轴承内周面95的内径不连续地加大,之后保持一定。阶梯部95c与第1保持部件92a接触。

弹性体93是通过第1传动轴22c,且沿轴向伸缩的盘簧。弹性体93夹在与轴向相邻的第1轴承91a与第2轴承91b之间。弹性体93由第2保持部件92b包围。

盘簧即弹性体93以被压缩在轴向的状态而配置。因此,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从弹性体93接受沿轴向相互远离的弹力。也就是说,通过弹性体93的弹力,第1轴承91a被压向第1保持部件92a,第2轴承91b被压向第2保持部件92b。

图8为图6的弹性体93近旁的放大图。如图8所示,弹性体93具有最内部93a和最外部93b。最内部93a在径向上是距离第1传动轴22c的外周面最近的部分。最外部93b在径向上是距离第2保持部件92b的轴承内周面95最近的部分。如图6所示,盘簧即弹性体93的轴向中央部的口径比轴向两端部的口径大。因此,最内部93a位于弹性体93的轴向两端部中的内周,最外部93b位于弹性体93的轴向中央部中的外周。

图8中表示了第1长度l1、第2长度l2以及第3长度l3。第1长度l1是弹性体93的最外部93b和第2保持部件92b的轴承内周面95之间的径向距离。第1长度l1使用最外部93b与轴承内周面95之间的径向距离最小值。图8中表示了在弹性体93的轴向中央部,与轴承内周面95近接的3个圆形剖面。轴承内周面95按照从左侧到右侧的走向靠近弹性体93。因此,在图8中,第1长度l1在弹性体93的轴向中央部的3个剖面中,为最右侧的剖面93c和轴承内周面95之间的径向距离。

第2长度l2是弹性体93的最外部93b和第1传动轴22c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距离。第3长度l3是弹性体93的最内部93a和第1传动轴22c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距离。第1轴承结构91中第1长度l1比第2长度l2短,且第1长度l1比第3长度l3短。第1长度l1是越短越好。

第1轴承结构91中,支撑第1传动轴22c的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属于自动调心滑轴的一种即球面轴承。因此,不论何种原因第1传动轴22c倾斜,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可以倾斜到与第1传动轴22c相同的角度,并在倾斜的状态下支撑旋转的第1传动轴22c。由此,可以分散从第1传动轴22c接受到的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的内周面的载荷偏重。

以下参照图6以及图7,对第1轴承结构91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在定子盖83b的第2保持部件92b的轴承内周面95的内侧空间,从左侧插入第2轴承91b。第2轴承91b插入至与轴承内周面95的轴承保持部95a相接触的位置。然后,在轴承内周面95的内侧空间,从左侧插入弹性体93。弹性体93插入至与第2轴承91b的左侧端面相接触的位置。然后,在轴承内周面95的内侧空间,从左侧插入第1轴承91a。第1轴承91a插入至与弹性体93的左侧端面相接触的位置。然后,在轴承内周面95的内侧空间,从左侧插入第1保持部件92a。第1保持部件92a插入至与轴承内周面95的阶梯部95c相接触的位置,相对于第2保持部件92b压入并固定。通过上述工序,第1轴承91a、第2轴承91b以及弹性体93配置在由第1保持部件92a以及第2保持部件92b包围的空间中。此时,弹性体93以被压缩在轴向的状态,配置于第1轴承91a与第2轴承91b之间。

(4)特点

(4-1)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1,其中,用于驱动室内机102的横流扇22的室内风扇电机81,具备第1轴承结构91。第1轴承结构91对传递室内风扇电机81旋转力的横流扇22的第1传动轴22c进行可旋转支撑。在第1轴承结构91中,第1传动轴22c由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支撑。

第1轴承结构91如图6所示,夹在第1轴承91a与第2轴承91b之间的弹性体93,由第2保持部件92b包围。此外,关于弹性体93的径向位置,如图8所示,第1长度l1比第2长度l2短,且第1长度l1比第3长度l3短。第1长度l1相当于弹性体93和第2保持部件92b之间的缝隙尺寸。第2长度l2以及第3长度l3相当于弹性体93和第1传动轴22c之间的缝隙尺寸。也就是说,第1轴承结构91中,弹性体93与第2保持部件92b之间的缝隙比弹性体93与第1传动轴22c之间的缝隙小。

由于弹性体93与第2保持部件92b之间的缝隙足够小,因此,在组装第1轴承结构91时,在向第2保持部件92b的内侧插入弹性体93时,无需对弹性体93的径向位置进行严格管理。由此,可以省略弹性体93位置管理所需的工序,从而可以削减第1轴承结构91的组装工时。因此,可以抑制具备第1轴承结构91的室内风扇电机81的组装工时,并且可以抑制具备室内风扇电机81的室内机102的组装工时。

(4-2)

第1轴承结构91如图6所示,第1轴承91a仅由第1保持部件92a保持,第2轴承91b仅由第2保持部件92b保持。此外,如图7所示,在组装第1轴承结构91时,按照第2轴承91b、弹性体93以及第1轴承91a的顺序,从左侧插入定子盖83b的第2保持部件92b的内部空间,之后第1保持部件92a被固定在第2保持部件92b上。

由于夹在第1轴承91a与第2轴承91b之间的弹性体93的弹力,因此,很容易组装第1轴承结构91,其第1轴承91a仅被压向第1保持部件92a,第2轴承91b仅被压向第2保持部件92b。因此,第1轴承结构91,组装工序简单。

(4-3)

第1轴承结构91如图6所示,第2保持部件92b具有轴承内周面95,其为包围第1轴承91a、第2轴承91b以及弹性体93的面并与第2轴承91b接触。轴承内周面95的径向周长,在轴向上从第2轴承91b侧(右侧)向第1轴承91a侧(左侧)至少有部分增加。具体而言,轴承内周面95按照从右侧至左侧的走向,具有内径逐渐加大的倾斜部95b。第1轴承91a、第2轴承91b以及弹性体93,在轴向上位于倾斜部95b所占的范围。

因此,在组装第1轴承结构91时,第2保持部件92b在轴承内周面95的内侧具有便于插入第1轴承91a、第2轴承91b以及弹性体93的形状。因此,第1轴承结构91,组装工序简单。

(4-4)

第1轴承结构91中,第2保持部件92b为定子盖83b的一部分,为树脂制。在由第1轴承结构91支撑的第1传动轴22c上,横流扇22的羽部22e的载荷朝向径向下方。但是,第2保持部件92b由不易受载荷变形的轻量材质形成。此外,第1保持部件92a为金属制。

因此,与分别支撑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的第1保持部件92a以及第2保持部件92b为橡胶等弹性体的情况相比,第1轴承结构91,可以抑制由于承受第1传动轴22c的径向载荷导致的第1保持部件92a以及第2保持部件92b的变形。因此,第1轴承结构91可以抑制如下的故障,即等同于第1传动轴22c的轴心的横流扇22的旋转轴a1,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下方移动。

(4-5)

第1轴承结构91中,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由于弹性体93的弹力,分别被压向第1保持部件92a以及第2保持部件92b。第1保持部件92a为金属制,被压入第2保持部件92b中。因此,第1轴承结构91在组装时,可以将第1保持部件92a相对于第2保持部件92b牢固地固定。因此,可以抑制以下故障的发生,即由于弹性体93的弹力,导致第1保持部件92a从第2保持部件92b上脱落,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分别无法由第1保持部件92a以及第2保持部件92b正常保持。因此,第1轴承结构91,可以期待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4-6)

第1轴承结构91中,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为自动调心滑轴。因此,受第1轴承91a、第2轴承91b、第1保持部件92a以及第2保持部件92b的径向尺寸的公差影响,即便第1轴承91a与第1保持部件92a的接触部,以及第2轴承91b与第2保持部件92b的接触部发生径向错位,通过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的自动调心作用,也可以缓和径向部件尺寸的公差。因此,第1轴承结构91,可以期待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4-7)

第1轴承结构91中,将第1轴承91a压向第1保持部件92a,且将第2轴承91b压向第2保持部件92b的弹性体93,为沿轴向伸缩的盘簧。

因此,即便第1轴承91a、第2轴承91b、第1保持部件92a以及第2保持部件92b的轴向的尺寸公差有累积,但通过弹性体93在轴向的伸缩,第1保持部件92a以及第2保持部件92b分别不承受来自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的较大载荷,因此,可以保持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由此,可以缓和轴向部件的尺寸公差。因此,第1轴承结构91,可以期待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4-8)

第1轴承结构91中,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分别承受盘簧即弹性体93沿轴向延伸的力,被压向第1保持部件92a以及第2保持部件92b。也就是说,通过弹性体93的弹力,第1轴承91a以及第2轴承91b得以保持。因此,如图7所示,在组装第1轴承结构91时,按照第2轴承91b、弹性体93以及第1轴承91a的顺序,插入定子盖83b的第2保持部件92b的内部空间,然后,通过将第1保持部件92a固定在第2保持部件92b上,从而可以容易组装第1轴承结构91。因此,第1轴承结构91,组装工序简单。

(5)变体示例

以下对可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变体示例进行说明。

(5-1)变体示例a

实施方式的第1轴承结构91,其中,保持第2轴承91b的第2保持部件92b为定子83的定子盖83b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第1轴承结构91与定子83为一体化结构。但是,第1轴承结构91也可以是可从定子83上拆下的单元。也就是说,第2保持部件92b可以不是定子盖83b的一部分,例如,可以是可固定在定子盖83b上的树脂制部件。此时,第1轴承结构91,是可以独立于定子83的单元,因此,便于第1轴承结构91的维护。

(5-2)变体示例b

实施方式的第1轴承结构91,如图8所示,其中,第1长度l1比第2长度l2短,且第1长度l1比第3长度l3短。但是,第1长度l1越短越好,也可以是零。

第1长度l1越短,则在第2保持部件92b的内侧插入弹性体93时,无需对弹性体93的径向位置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是当第1长度l1为零时,在第2保持部件92b的内侧插入弹性体93时的弹性体93的径向定位工序根本不需要。因此,在设计第2保持部件92b以及弹性体93的形状时,通过将第1长度l1设为零,可以省略弹性体93的位置管理所需的工序,简化第1轴承结构91的组装工序。

(5-3)变体示例c

实施方式的第1轴承结构91,其中,第2保持部件92b为树脂制。但是,只要可以抑制因来自第1传动轴22c的径向载荷导致的第2保持部件92b的变形,则第2保持部件92b也可以是树脂以外的材料成形。但是,在实施方式中第2保持部件92b属于树脂制的定子盖83b的一部分,例如,使用金属制的第2保持部件92b时,如变体示例a所示,有必要将第2保持部件92b作为一个单元从定子83上独立出来。

(5-4)变体示例d

实施方式的第1轴承结构91,其中,弹性体93为盘簧,如图8所示,弹性体93的最外部93b和第2保持部件92b的轴承内周面95之间的径向距离即第1长度l1比第2长度l2以及第3长度l3短。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弹性体93的轴向中央部的口径比轴向两端部的口径大。因此,弹性体93的最外部93b位于弹性体93在轴向中央部中的外周。

但是,弹性体93可以具有不同于图6以及图8所示的形状。图9是和图6相同的剖面图,为本变体示例的第1轴承结构91的近旁放大图。图9与图6仅弹性体93的形状不同。如图9所示的弹性体93,其轴向两端部的口径比轴向中央部的口径大。因此,如图9所示,弹性体93的最外部93b位于弹性体93在轴向两端部的外周。此时,第1长度l1比第2长度l2以及第3长度l3短,因此,可以省略弹性体93的位置管理所需的工序,从而可以削减第1轴承结构91的组装工时。

此外,弹性体93只要是可在轴向伸缩的部件,也可以是盘簧以外的部件。

(5-5)变体示例e

实施方式的第1轴承结构91,其中,第2保持部件92b的轴承内周面95由轴承保持部95a、倾斜部95b、阶梯部95c构成。第1轴承91a、第2轴承91b以及弹性体93位于倾斜部95b的内侧。倾斜部95b按照从右侧到左侧的走向,其轴承内周面95的内径逐渐加大。也就是说,在图6中,倾斜部95b相对于横流扇22的旋转轴a1倾斜。

但是,倾斜部95b也可以与横流扇22的旋转轴a1平行。这种情况下,只要第1长度l1比第2长度l2以及第3长度l3短,即可省略弹性体93的位置管理所需的工序,从而可以削减第1轴承结构91的组装工时。

此外,倾斜部95b可以具有平行于旋转轴a1的部分,以及按照从右侧到左侧的走向内径逐渐加大的部分。也就是说,倾斜部95b轴向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按照从右侧到左侧的走向,其轴承内周面95的内径逐渐加大。

(5-6)变体示例f

实施方式的第1轴承结构91属于支撑横流扇22的第1传动轴22c的轴承结构。如图5所示,横流扇22的第2传动轴22d通过第2轴承结构99进行可旋转支撑。第2轴承结构99可以与第1轴承结构91相同。也就是说,第2轴承结构99可以具有等同于第1轴承结构91的第1轴承91a、第2轴承91b、第1保持部件92a、第2保持部件92b以及弹性体93的构成要素。

产业应用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轴承结构,可以抑制组装工时,可用于具备该轴承结构的电机,以及具备该电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符号说明:

21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22横流扇(风扇)

22c第1传动轴(传动轴)

81室内风扇电机(电机)

82转子

83定子

91第1轴承结构(电机的轴承结构)

91a第1轴承(轴承)

91b第2轴承(轴承)

92a第1保持部件(轴承保持部件)

92b第2保持部件(轴承保持部件)

93弹性体

93a最内部

93b最外部

95轴承内周面(内周面)

102室内机(空调机的室内机)

l1第1长度

l2第2长度

l3第3长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89533号公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