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散热润滑电控制动于一体的电驱动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3840发布日期:2019-04-29 15:0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散热润滑电控制动于一体的电驱动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传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散热润滑电控制动于一体的电驱动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的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电力传动技术是目前车辆传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力传动装置是电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电力传动装置在静音效果、能量回收、减少车辆发热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现有大部分电力传动装置中电机、变速机构、制动机构、冷却系统、电控系统、液压系统及润滑系统等均为单独匹配、分散布置,未进行整体一体化、集成式的设计规划,目前进行的一体化的研究也只是偏向于简单电机与变速机构的集成。因此现有电力传动装置具有集成性差、布置分散、连接接口多、占用体积大、质重、不能实现一体化吊装,安装困难、维护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集散热润滑电控制动于一体的电驱动变速装置,该装置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拆装维护方便、控制特性好、工作安全可靠等优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散热润滑电控制动于一体的电驱动变速装置,包括电机、变速机构、制动机构、散热器、电控系统、液压系统及润滑系统,所述制动机构设置在电机末端,所述制动机构上的制动机构传动轴与电机尾轴传动连接,所述制动机构端部的制动机构输出端壳体与电机末端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电机上的电机输出轴与变速机构上的变速机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上的电机输出端壳体与变速机构输入端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电控系统用于控制电机、变速机构、制动机构、散热器、液压系统及润滑系统启动与停止;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泵和油箱,所述油箱设置于变速机构底部;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散热器;所述泵包括大泵和小泵,所述大泵的输出口分别与变速机构的工作进油口、制动机构的工作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变速机构的工作回油口与油箱相通,所述制动机构的工作回油口通过制动机构回油管与油箱相通;所述小泵的输出口与散热器的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油口通过电机散热进油管与电机冷却结构的进口管路连接,所述电机冷却结构的出口通过电机冷却回油管与油箱管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油口通过制动机构润滑进油管进入制动机构内,所述制动机构上的制动机构回油管与油箱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油口通过变速机构润滑进油管进入到变速机构内部,所述变速机构内部与油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机构为行星轮减速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侧面设有第一支撑点,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支撑点。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中设有粗滤器,所述粗滤器的进油口设置于油箱内底部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泵为双联齿轮泵。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冷却结构包括冷却水槽和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槽开设在电机定子外侧壁上,所述冷却水管铺设在冷却水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阀组,所述泵上的大泵为控制阀组提供工作油压。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上方还设有油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装置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拆装维护方便、控制特性好、工作安全可靠等优点。

2、制动机构端部的制动机构输出端壳体与电机末端壳体一体成型;实现了制动机构与电机一体化,极大减少了整体占用空间。

3、电机上的电机输出端壳体与变速机构输入端壳体一体成型;极大减少了整体占用空间,实现了电机与变速机构一体化。

4、大泵为变速机构及制动机构提供工作油压,变速机构工作油液直接回油箱,制动机构工作油液通过制动机构回油管回油箱,从而使工作油液形成自循环。

5、本发明中利用系统工作油液作为电机冷却介质,将电机、制动机构、变速机构冷却一体化,大大简化了冷却结构,减少了故障点,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通过合理的采取共体、共冷却结构、共液压控制系统等方式实现了一种集电机、变速机构、制动机构、冷却系统、电控系统、液压系统及润滑系统等具有高集成度的电力传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制动机构;2、制动机构润滑进油管;3、制动机构输出端壳体;4、电机冷却结构;5、第一支撑点;6、电机;7、电机散热进油管;8、电机输出端壳体;9、变速机构润滑进油管;10、变速机构;11、电控系统;12、控制阀组;14、第二支撑点;13、散热器出油管;15、散热器;16、油标;17、散热器进油管;18、粗滤器;19、泵;20、变速机构输入轴;21、油箱;22、电机输出轴;23、电机冷却回油管;24、电机尾轴;25、制动机构回油管;26、制动机构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集散热润滑电控制动于一体的电驱动变速装置,包括电机6、变速机构10、制动机构1、散热器15、电控系统11、液压系统及润滑系统,所述制动机构1设置在电机6末端,所述制动机构1上的制动机构传动轴26与电机尾轴24传动连接,所述制动机构1端部的制动机构输出端壳体3与电机6末端壳体一体成型;实现了制动机构1与电机6一体化,极大减少了整体占用空间。所述电机6上的电机输出轴22与变速机构10上的变速机构输入轴20传动连接,所述电机6上的电机输出端壳体8与变速机构10输入端壳体一体成型;极大减少了整体占用空间,实现了电机6与变速机构10一体化。所述电控系统11用于控制电机6、变速机构10、制动机构1、散热器15、液压系统及润滑系统启动与停止;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泵19和油箱21,所述油箱21设置于变速机构10底部;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散热器15;整个液压系统集成在装置中,极大减少了整体占用空间。所述泵19包括大泵和小泵,所述大泵的输出口分别与变速机构10的工作进油口、制动机构1的工作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变速机构10的工作回油口与油箱21相通,所述制动机构1的工作回油口通过制动机构回油管25与油箱21相通;大泵为变速机构10及制动机构1提供工作油压,变速机构10工作油液直接回油箱21,制动机构1工作油液通过制动机构回油管25回油箱21,从而使工作油液形成自循环。电机6、变速机构10及制动机构1的冷却系统采用并联方式并共用一个散热器15;所述小泵的输出口与散热器15的进油口(即散热器进油管17)管路连接,所述散热器15的出油口(即散热器出油管13)通过电机散热进油管7与电机冷却结构4的进口管路连接,所述电机冷却结构4的出口通过电机冷却回油管23与油箱21管路连接;小泵从油箱中吸油进入散热器15对油箱21中的油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油进入电机冷却结构4,对电机6进行冷却,对电机6冷却后油液从电机冷却回油管23回到油箱21,形成电机冷却油液自循环。所述散热器15的出油口(即散热器出油管13)通过制动机构润滑进油管2进入制动机构1内,所述制动机构1上的制动机构回油管25与油箱21连接;所述散热器15的出油口通过变速机构润滑进油管9进入到变速机构10内部,所述变速机构10内部与油箱21连通;同时从散热器15冷却后的油液通过制动机构润滑进油管2进入制动机构1对其进行润滑,润滑后油液从制动机构回油管25回油箱21,形成制动机构1润滑油液自循环,通过变速机构润滑进油管9进入变速机构对其进行润滑,直接回油箱后形成自循环。这种直接利用系统工作油液作为电机6冷却介质,将电机6、制动机构1、变速机构10冷却一体化,大大简化了冷却结构,减少了故障点,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通过以上合理的采取共体、共冷却结构、共液压控制系统等方式实现了一种集电机、变速机构、制动机构、冷却系统、电控系统、液压系统及润滑系统等具有高集成度的电力传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变速机构10为行星轮减速器。

优选的,所述电机6侧面设有第一支撑点5,所述变速机构10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支撑点14。

优选的,所述油箱21中设有粗滤器18,所述粗滤器18的进油口设置于油箱21内底部中心位置。确保车辆在纵向、侧向倾斜时变速器有效回油,降低了对油箱深度的需求。

优选的,所述泵19为双联齿轮泵。

优选的,所述电机冷却结构4包括冷却水槽和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槽开设在电机定子外侧壁上,所述冷却水管铺设在冷却水槽内。

优选的,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阀组12,所述泵19上的大泵为控制阀组12提供工作油压。

优选的,所述油箱21上方还设有油标1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