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的防止错误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4291发布日期:2019-10-14 17:1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管道的防止错误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适用于对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冷却管等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对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冷却管中,为了将从在冷却管上设置的吐出孔吐出的冷却液供给到所希望的位置,需要将冷却管正确地固定到旋转电机的壳体上。另外,有时也存在在壳体内固定有两根以上的冷却管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也需要将规定的管道组装到规定的位置,而不会误取两根以上的冷却管。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用于防止相互连接的管道的端部彼此脱出的止动器上设置有防止错误安装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00578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的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仅适用于使用有止动器的管道彼此的连接部,而无法用作将管道固定到壳体时的防止错误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壳体与管道的错误安装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

本发明为一种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其具备:

管道;以及

壳体,其在壳体壁面上设置有供所述管道插入的管道插入孔,其中,

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中支架侧抵接部与支架爪部交叉成l字状,所述支架侧抵接部在相对于该管道的轴心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支架爪部从该支架侧抵接部沿插入方向延伸,

在该壳体上设置有:

孔形成部,其围绕在所述管道插入孔的周围;

第一突起部,其设置于该孔形成部;

壳体侧抵接部,其凹陷设置于该第一突起部,且供所述支架的所述支架侧抵接部抵接;以及

第二突起部,其从所述壳体壁面突出,且在所述孔形成部的外侧并设置在与所述壳体侧抵接部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

若将所述支架爪部的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s,将从所述壳体壁面到所述壳体侧抵接部的距离设为lg,将从所述壳体壁面到所述第二突起部的距离设为lp,则满足lg-lp<ls≤lg。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ls≤lg,当管道被正确地插入到壳体的管道插入孔中时,支架爪部的前端不与壳体壁面干涉,而支架侧抵接部与壳体侧抵接部抵接。另一方面,在支架侧抵接部与壳体侧抵接部的相位偏移的情况下,支架侧抵接部与壳体的第一突起部干涉,因此能够检测出错误插入的情况。另外,在支架侧抵接部与壳体侧抵接部的相位偏移程度大到支架侧抵接部不与第一突起部干涉的情况下,支架爪部的前端与以满足lg-lp<ls的方式设置于孔形成部的外侧的第二突起部干涉,因此能够检测出错误插入的情况,且能够适当地防止壳体与管道的错误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的管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管道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的壳体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a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正确地插入有管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b是图4a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错误安装有另一管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a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以错误的角度错误安装有管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b是图6a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的管道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管道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9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的壳体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0a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正确地插入有管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0b是图10a的c-c线剖视图。

图11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错误安装有另一管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2a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以错误的角度错误安装有管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2b是图12a的d-d线剖视图。

图13是能够采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

2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

10管道;

11第一支架;

12第二支架;

14支架侧抵接部;

15支架爪部;

20壳体;

20a壳体壁面;

21管道插入孔;

22凸台部(孔形成部);

23第一突起部;

24第一壳体侧抵接部(壳体侧抵接部);

25第二壳体侧抵接部(壳体侧抵接部);

26第二突起部;

30管道;

40壳体;

42凸台部(孔形成部);

43壳体侧抵接部;

44第三突起部;

45第四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1具备管道10及壳体20。

如图1及图2所示,在管道10上,在前端部设置有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具有相互相同的形状且相同的尺寸。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的角度为α°(例如90°)。

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分别具有基部13、支架侧抵接部14及支架爪部15。基部13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于管道10的外周面10a。支架侧抵接部14从基部13沿相对于管道10的轴心直交的方向延伸。支架爪部15从支架侧抵接部14沿着作为管道10的延伸方向即插入方向(箭头a方向)延伸。支架侧抵接部14及支架爪部15交叉成l字状。

如图3所示,在壳体20上设置有供管道10插入的管道插入孔21、以及围绕管道插入孔21的周围的凸台部22。换句话说,在壳体20中,在凸台部22设置有管道插入孔21。

凸台部22为从壳体壁面20a突出的圆环形状的突起部,在凸台部22上设置有大致半圆状的第一突起部23、以及在该第一突起部23上凹陷设置的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及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第一突起部23从凸台部22进一步突出,且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及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凹陷设置于第一突起部23。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与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之间的角度为90°。第一突起部23通过设置有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及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而被分割为突起部23a~23c这三者。

更具体地说明,在凸台部22中,在突起部23a与突起部23b之间设置有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且在突起部23a与突起部23c之间设置有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为供第一支架11的支架侧抵接部14抵接的部分,且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为供第二支架12的支架侧抵接部14抵接的部分。

在凸台部22的外侧附近设置有第二突起部26。第二突起部26从壳体壁面20a突出。第二突起部26设置于在管道插入孔21的周向上与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及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起部26以围绕凸台部22的方式隔着管道插入孔21而设置在与第一突起部23相反的一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如上述构成的管道10及壳体20中,若将支架爪部15的插入方向(箭头a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s,将从壳体壁面20a到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及到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的距离设为lg,将从壳体壁面20a到第二突起部26的距离设为lp,则以满足lg-lp<ls≤lg的方式选定各部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lg-lp也可以为零或负值(0以下)。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如图4a及图4b所示,当管道10被正确地插入到壳体20的管道插入孔21中时,通过ls≤lg,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的支架爪部15的前端15a不与壳体壁面20a干涉,因此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的支架侧抵接部14分别与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及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抵接。由此,管道10被正确地组装到壳体20。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的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管道10不同的管道(例如,第二实施方式的管道30)被插入到管道插入孔21中的情况下,即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的支架侧抵接部14与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及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的相位偏移的情况下,支架侧抵接部14与壳体20的突起部23b或突起部23c干涉,因此能够检测出无法将管道30插入到正确的位置而被错误插入的情况。

另外,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处于相反的状态(配置在与第一突起部23相反的一侧的状态),即在支架侧抵接部14与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及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的相位偏移大到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的支架侧抵接部14不与突起部23b或突起部23c干涉的状态下,管道10被插入到管道插入孔21中的情况下,通过lg-lp<ls,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的支架爪部15的前端15a与第二突起部26干涉,因此能够检测出无法将管道10插入到正确的位置而被错误插入的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2具备管道30、及壳体20。

如图7及图8所示,在管道30上,在前端部设置有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具有相互相同的形状且相同的尺寸。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的角度为β(例如120°)。管道3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管道10相同。

如图9所示,在壳体20上设置有供管道30插入的管道插入孔21、以及围绕管道插入孔21的周围的凸台部42。换句话说,在壳体20中,在凸台部42设置有管道插入孔21。

凸台部42为从壳体壁面20a突出的圆环形状的突起部,在凸台部42上设置有壳体侧抵接部43、以及从凸台部42进一步突出的大致扇状的第三突起部44。壳体侧抵接部43为供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的支架侧抵接部14抵接的部分。第三突起部44为夹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的部分。

在凸台部42的外侧附近设置有第四突起部45。第四突起部45从壳体壁面20a突出。第四突起部45设置于在管道插入孔21的周向上与壳体侧抵接部43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突起部45以围绕凸台部42的方式隔着管道插入孔21而设置在与第三突起部44相反的一侧。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如上述构成的管道30及壳体20中,若将支架爪部15的插入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s,将从壳体壁面20a到壳体侧抵接部43的距离设为lg,将从壳体壁面20a到第四突起部45的距离设为lp,则以满足lg-lp<ls≤lg的方式选定各部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lg-lp也可以为零或负值(0以下)。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如图10a及图10b所示,当管道30被正确地插入到壳体20的管道插入孔21中时,通过ls≤lg,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的支架爪部15的前端15a不与壳体壁面20a干涉,因此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的支架侧抵接部14与壳体侧抵接部43抵接,并且第三突起部44成为夹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的状态。由此,管道30被正确地组装到壳体20。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的角度比第二实施方式的管道30小的管道(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管道10)被插入到管道插入孔21中的情况下,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中的至少一个(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支架12)的支架侧抵接部14与壳体20的第三突起部44干涉,因此能够检测出无法将管道10插入到正确的位置而被错误插入的情况。

另外,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在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处于相反的状态(配置在与第三突起部44相反的一侧的状态)下,管道30被插入到管道插入孔21中的情况下,通过lg-lp<ls,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的支架爪部15的前端15a与第四突起部45干涉,因此能够检测出无法将管道30插入到正确的位置而被错误插入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进行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管道10(30)上设置有两个支架(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但在仅一根管道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在管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架即可。另外,在两根以上的管道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中,在管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架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1(2)例如在图13所示的旋转电机100中,能够适用于向电动机mot滴入制冷剂的管道10(30)与壳体20的防止错误安装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了以下事项。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括号内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相应构成要素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1)一种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1),其具备:

管道(管道10);以及

壳体(壳体20),其在壳体壁面(壳体壁面20a)上设置有供所述管道插入的管道插入孔(管道插入孔21),其中,

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支架(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所述支架中支架侧抵接部(支架侧抵接部14)与支架爪部(支架爪部15)交叉成l字状,所述支架侧抵接部(支架侧抵接部14)在相对于该管道的轴心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支架爪部(支架爪部15)从该支架侧抵接部沿插入方向延伸,

在该壳体上设置有:

孔形成部(凸台部22),其围绕在所述管道插入孔的周围;

第一突起部(第一突起部23),其设置于该孔形成部;

壳体侧抵接部(第一壳体侧抵接部24、第二壳体侧抵接部25),其凹陷设置于该第一突起部,且供所述支架的所述支架侧抵接部抵接;以及

第二突起部(第二突起部26),其从所述壳体壁面突出,且在所述孔形成部的外侧并设置在与所述壳体侧抵接部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

若将所述支架爪部的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s,将从所述壳体壁面到所述壳体侧抵接部的距离设为lg,将从所述壳体壁面到所述第二突起部的距离设为lp,则满足lg-lp<ls≤lg。

根据(1),通过ls≤lg,当管道被正确地插入到壳体的管道插入孔中时,支架爪部的前端不与壳体壁面干涉,而支架侧抵接部与壳体侧抵接部抵接。由此,管道被正确地组装到壳体。另一方面,在支架侧抵接部与壳体侧抵接部的相位偏移的情况下,支架侧抵接部与壳体的第一突起部干涉,因此能够检测出错误插入的情况。另外,在支架侧抵接部与壳体侧抵接部的相位偏移到支架侧抵接部不与第一突起部干涉的情况下,通过lg-lp<ls,支架爪部的前端与第二突起部干涉,因此能够检测出错误插入的情况,且能够适当地防止壳体与管道的错误安装。

(2)根据(1)所述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其中,

所述管道具备至少两个所述支架,

在所述第一突起部上凹陷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壳体侧抵接部。

根据(2),通过改变管道的支架之间的角度,也能够防止壳体与多根管道之间的错误安装。

(3)一种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管道防止错误安装结构2),其具备:

管道(管道30);以及

壳体(壳体20),其在壳体壁面上设置有供所述管道插入的管道插入孔,其中,

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架(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所述支架中支架侧抵接部(支架侧抵接部14)与支架爪部(支架爪部15)交叉成l字状,所述支架侧抵接部相在对于该管道的轴心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支架爪部从该支架侧抵接部沿插入方向延伸,

在该壳体上设置有:

孔形成部(凸台部42),其从所述壳体壁面突出,且围绕在所述管道插入孔的周围;

壳体侧抵接部(壳体侧抵接部43),其设置于该孔形成部,且供至少两个所述支架的所述支架侧抵接部抵接;

第三突起部(第三突起部44),其设置于所述孔形成部,且被夹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架之间;

第四突起部(第四突起部45),其从所述壳体壁面突出,且在所述孔形成部的外侧并设置在与所述壳体侧抵接部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

若将所述支架爪部的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s,将从所述壳体壁面到所述壳体侧抵接部的距离设为lg,将从所述壳体壁面到所述第四突起部的距离设为lp,则满足lg-lp<ls≤lg。

根据(3),通过ls≤lg,当管道被正确地插入到壳体的管道插入孔中时,支架的支架爪部的前端不与壳体壁面干涉,因此支架侧抵接部与壳体侧抵接部抵接。由此,管道被正确地组装到壳体。另一方面,在支架之间的角度较小的管道被插入到管道插入孔中的情况下,支架侧抵接部与壳体的第三突起部干涉,因此能够检测出错误插入的情况。另外,在支架处于相反方向的状态下,管道被插入到管道插入孔中的情况下,通过lg-lp<ls,支架爪部的前端与第四突起部干涉,因此能够检测出错误插入的情况,且能够适当地防止壳体与管道的错误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