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6105发布日期:2019-07-13 10:1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阻尼器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



背景技术:

针对带有气室的一类液压阻尼器,由于这一类液压阻尼器长期在冲击振动较大的环境中工作,其性能和寿命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当气室出现漏气时,这类液压阻尼器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重新使用,需要经常对液压阻尼器进行充气以及密封,现有技术在对阻尼器充气时,一般采用螺纹连接的密封方式,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造成所充气体的浪费以及工作效率不高的情况,工序的繁杂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还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采用螺纹连接的密封方式在长期的工作循环中易于出现磨损,导致装置无法形成密闭空间,即出现漏气现象;传统的阻尼器充气工装中的安装腔并不利于阻尼器或阻尼拉杆等待充气部件的装夹与拆卸,在充气和密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气现象,从而降低充气工作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实现不更换工作平台的情况下完成充气、密封两个工作过程,简化工作步骤,使得装夹和拆卸方便可靠,提高了充气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包括充气密封机构、装夹机构;

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呈上下设置的夹持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呈横向设置的底座;

所述夹持部包括呈左右设置的固定夹持件和可动夹持件;

所述固定夹持件包括下固定夹块、设置在下固定夹块上方的上固定夹块、呈竖向设置在上固定夹块与下固定夹块之间的固定连接块,所述上固定夹块通过固定连接块与下固定夹块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夹块的下壁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可动夹持件包括下可动夹块、设置在下可动夹块上方的上可动夹块、呈竖向设置在上可动夹块与下可动夹块之间的可动连接块,所述上可动夹块通过可动连接块与下可动夹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可动夹块的后部与下固定夹块的后部之间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铰接件,所述下固定夹块的后部通过第一铰接件与下可动夹块的后部铰接,在所述下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固定槽口,在所述下可动夹块的左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可动槽口,在所述上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上固定槽口,在所述上可动夹块的左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上可动槽口,当所述下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与下可动夹块的左侧面抵接时,所述上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与上可动夹块的左侧面抵接,并所述上固定槽口与上可动槽口对接形成圆形的上夹持通孔,所述下固定槽口与下可动槽口对接形成圆形的下夹持通孔,所述上夹持通孔与下夹持通孔同轴设置,所述上夹持通孔与下夹持通孔的轴线均呈竖向设置;

所述充气密封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充气座和导向座,所述充气座和导向座设置在夹持部的上方;

所述充气座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充气阶梯孔,所述充气阶梯孔贯通充气座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充气阶梯孔与上夹持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充气阶梯孔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上孔段、中孔段、下孔段,所述上孔段、中孔段与下孔段同轴设置,所述上孔段的内径小于中孔段的内径,所述中孔段的内径小于下孔段的内径,在所述充气座的侧面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底部连通有与下孔段相通的气道,在所述上孔段内设置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下端的边沿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一轴肩,所述第一轴肩的外径大于上孔段的内径,所述第一顶杆的上端从下往上穿过上孔段后往外伸出,在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面设有圆柱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第一顶杆同轴设置,所述容纳槽套有密封针,在所述充气座的底面设有与下孔段同轴设置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设置在下孔段下端的边沿处,在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套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导向座与充气座的侧面连接,所述导向座设置在上固定夹块的上方,所述导向座设有两个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导向孔,对应地在所述上固定夹块上设有两个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二导向孔,两个第一导向孔的位置与两个第二导向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所述第一导向孔与第二导向孔之间设有呈竖向设置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连接有抵接头,所述抵接头的外径大于第一导向孔的内径,所述导向杆的下端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在所述导向杆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挡圈,所述固定挡圈大外径大于第二导向孔的内径,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与第一导向孔的下端抵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与第二导向孔的上端抵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夹持通孔呈阶梯孔状,所述下夹持通孔上端口的内径大于下夹持通孔下端口的内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下可动夹块的右侧设有固定手柄,所述固定手柄的一端连接有轴线呈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铰接件,所述固定手柄通过第二铰接件与下可动夹块前部的右侧面铰接,所述固定手柄另一端往前侧延伸,在所述固定手柄中部的下侧面设有定位凸起,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与定位凸起匹配的定位凹槽,当所述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卡紧时,所述下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与下可动夹块的左侧面抵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下夹持通孔正下方的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贯通底座的上侧和下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下侧的基座,所述基座横向设置,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与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横向上设有贯通基座的上侧和下侧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设置在第一通槽的正下方。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顶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环形槽,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套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顶杆通过第一密封圈与上孔段的内壁滑动密封接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充气密封机构包括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出口端的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充气管与进气孔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铰接件为轴线呈竖向设置的转动轴,在所述下固定夹块后部和上固定夹块的后部均设有固定铰接孔,在所述上可动夹块的后部和下可动夹块的后部均设有可动铰接孔,所述固定铰接孔与可动铰接孔同轴设置,所述转动轴的上端穿过处于夹持部上方的可动铰接孔和固定铰接孔,所述转动轴的下端穿过处于夹持部下方的可动铰接孔和固定铰接孔,所述可动夹持件通过转动轴与固定夹持件铰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密封机构还包括预紧组件,所述预紧组件设置在充气座的上方,所述预紧组件包括预紧座、预紧筒、预紧弹簧和第二顶杆,所述预紧筒设置在预紧座的下方,在所述预紧筒内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预紧阶梯孔,所述预紧阶梯孔贯通预紧筒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预紧阶梯孔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滑动段、预紧段,所述滑动段与预紧段同轴设置,所述预紧段的内径大于第一顶杆的外径,所述滑动段的内径小于预紧段的内径,所述第二顶杆设置在预紧座与预紧筒之间,所述第二顶杆与第一顶杆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顶杆下端的边沿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二轴肩,所述第二轴肩的外径大于滑动段的内径,所述第二轴肩的外径小于预紧段的内径,所述第二顶杆的上端从下往上依次穿过预紧段、滑动段后与预紧座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顶杆套于预紧弹簧内,所述预紧弹簧的上端与预紧座的底面抵接,所述预紧弹簧的下端与预紧筒的顶面抵接,当所述第二轴肩与预紧段上端的台阶面抵接,所述第一轴肩与中孔段上端的台阶面抵接,以及所述预紧筒的底面与充气座的顶面抵接时,所述第二顶杆的下端至预紧筒底面的距离大于第一顶杆的上端面至充气座顶面的距离。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预紧座顶面的中心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沉孔,在所述预紧座底面连接有与第一沉孔同轴设置圆柱状的凸台,在所述凸台的底面同轴设置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与第一沉孔贯通,所述第二顶杆的上端套进第二沉孔内,在所述第二顶杆的上端面同轴设置有螺纹孔,在所述第一沉孔内设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从上往下穿过第一沉孔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对阻尼拉杆进行充气密封时,首先通过装夹机构把阻尼拉杆夹紧定位好,阻尼拉杆的下端被夹紧固定在下夹持通孔内,阻尼拉杆的上部被夹紧固定在上夹持通孔内,把与阻尼拉杆的充气口匹配的密封针安装于第一顶杆下端面的容纳槽内,再把第一顶杆从下往上依次穿过上孔段、中孔段、下孔段后往外伸出,在对阻尼拉杆进行充气时,充气阶梯孔的下端口与阻尼拉杆上端的充气口对齐,对充气座施加向下的压力,同时充气座通过导向座沿导向杆向下移动,充气座底面上的第二密封圈与阻尼拉杆的上端面密封接触,使得下孔段与阻尼拉杆的上端面形成充气腔室,供气设备与充气座侧面的进气孔连通,气体通过进气孔底部的气道进入到充气腔室内,从而实现对阻尼拉杆的充气,当阻尼拉杆内的气压达到设定值后,对第一顶杆的上端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一顶杆沿上孔段向下移动,把密封针插入到阻尼拉杆的充气口内,进而实现阻尼拉杆的密封,当充气密封完成后,撤除施加的压力,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充气座可自动恢复到原来位置,从而提高对阻尼拉杆充气密封的效率,然后重新把新的密封针安装于容纳槽内,转动可动夹持件,使得上固定槽口与上可动槽口、下固定槽口与下可动槽口分开,把充气好的阻尼拉杆拆卸出来,再重新把新的阻尼拉杆装夹上,如此循环工作,对阻尼拉杆的装夹和拆卸方便可靠,提高了效率,实现不更换工作平台的情况下完成充气、密封两个工序,且更好地保持了充气密封过程的气密性,避免气体泄漏问题,简化工作步骤,节约了成本。

本发明用于对阻尼拉杆进行充气和密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夹机构、充气座与导向座的主视剖面图;

图3是图2中充气座与导向座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夹机构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紧组件的主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5,这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地:

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包括充气密封机构、装夹机构;

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呈上下设置的夹持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呈横向设置的底座100;

如图1所示,所述夹持部包括呈左右设置的固定夹持件200和可动夹持件300;

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夹持件200包括下固定夹块210、设置在下固定夹块210上方的上固定夹块220、呈竖向设置在上固定夹块220与下固定夹块210之间的固定连接块230,所述上固定夹块220通过固定连接块230与下固定夹块210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夹块210的下壁面与底座10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可动夹持件300包括下可动夹块310、设置在下可动夹块310上方的上可动夹块320、呈竖向设置在上可动夹块320与下可动夹块310之间的可动连接块330,所述上可动夹块320通过可动连接块330与下可动夹块310固定连接,零部件之间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在所述下可动夹块310的后部与下固定夹块210的后部之间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铰接件,第一铰接件主要实现固定夹持件200与可动夹持件300之间可转动,所述下固定夹块210的后部通过第一铰接件与下可动夹块310的后部铰接,在所述下固定夹块210前部的右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固定槽口211,在所述下可动夹块310的左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可动槽口311,在所述上固定夹块220前部的右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上固定槽口221,在所述上可动夹块320的左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上可动槽口321,当所述下固定夹块210前部的右侧面与下可动夹块310的左侧面抵接时,所述上固定夹块220前部的右侧面与上可动夹块320的左侧面抵接,并所述上固定槽口221与上可动槽口321对接形成圆形的上夹持通孔240,所述下固定槽口211与下可动槽口311对接形成圆形的下夹持通孔250,所述上夹持通孔240与下夹持通孔250同轴设置,所述上夹持通孔240与下夹持通孔250的轴线均呈竖向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充气密封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充气座500和导向座400,所述充气座500和导向座400设置在夹持部的上方,导向座400起到导向的功能;

如图3所示,所述充气座500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充气阶梯孔510,所述充气阶梯孔510贯通充气座500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充气阶梯孔510与上夹持通孔240同轴设置,所述充气阶梯孔510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上孔段511、中孔段512、下孔段513,所述上孔段511、中孔段512与下孔段513同轴设置,所述上孔段511的内径小于中孔段512的内径,所述中孔段512的内径小于下孔段513的内径,在所述充气座500的侧面设有进气孔520,所述进气孔520的底部连通有与下孔段513相通的气道521,在所述上孔段511内设置有第一顶杆530,所述第一顶杆530下端的边沿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一轴肩531,所述第一轴肩531的外径大于上孔段511的内径,所述第一顶杆530的上端从下往上穿过上孔段511后往外伸出,第一顶杆530与上孔段511过渡配合,第一轴肩531与中孔段512也是过渡配合,一来可起到密封作用,二来可起导向作用,第一轴肩531可与上孔段511的上台阶面抵接,在所述第一顶杆530的下端面设有圆柱形的容纳槽534,所述容纳槽534与第一顶杆530同轴设置,所述容纳槽534套有密封针540,密封针540与阻尼拉杆的充气口匹配,密封针540一般用来堵住阻尼拉杆的充气口,在所述充气座500的底面设有与下孔段513同轴设置的第二环形槽550,所述第二环形槽550设置在下孔段513下端的边沿处,在所述第二环形槽550内套有第二密封圈551;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导向座400与充气座500的侧面连接,所述导向座400设置在上固定夹块220的上方,所述导向座400设有两个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导向孔410,对应地在所述上固定夹块220上设有两个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二导向孔222,两个第一导向孔410的位置与两个第二导向孔222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所述第一导向孔410与第二导向孔222之间设有呈竖向设置导向杆420,所述导向杆420的上端连接有抵接头421,所述抵接头421的外径大于第一导向孔410的内径,所述导向杆420的下端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第一导向孔410、第二导向孔222,在所述导向杆420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挡圈422,所述固定挡圈422大外径大于第二导向孔222的内径,所述导向杆420的外侧套装有复位弹簧430,所述复位弹簧430的上端与第一导向孔410的下端抵接,所述复位弹簧430的下端与第二导向孔222的上端抵接。

在对阻尼拉杆进行充气密封时,首先通过装夹机构把阻尼拉杆夹紧定位好,阻尼拉杆的下端被夹紧固定在下夹持通孔250内,阻尼拉杆的上部被夹紧固定在上夹持通孔240内,把与阻尼拉杆的充气口匹配的密封针540安装于第一顶杆530下端面的容纳槽534内,再把第一顶杆530从下往上依次穿过上孔段511、中孔段512、下孔段513后往外伸出,在对阻尼拉杆进行充气时,充气阶梯孔510的下端口与阻尼拉杆上端的充气口对齐,对充气座500施加向下的压力,同时充气座500通过导向座400沿导向杆420向下移动,充气座500底面上的第二密封圈551与阻尼拉杆的上端面密封接触,使得下孔段513与阻尼拉杆的上端面形成充气腔室,供气设备与充气座500侧面的进气孔520连通,气体通过进气孔520底部的气道521进入到充气腔室内,从而实现对阻尼拉杆的充气,当阻尼拉杆内的气压达到设定值后,对第一顶杆530的上端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一顶杆530沿上孔段511向下移动,把密封针540插入到阻尼拉杆的充气口内,进而实现阻尼拉杆的密封,当充气密封完成后,撤除施加的压力,在复位弹簧430的作用下充气座500可自动恢复到原来位置,从而提高对阻尼拉杆充气密封的效率,然后重新把新的密封针540安装于容纳槽534内,转动可动夹持件300,使得上固定槽口221与上可动槽口321、下固定槽口211与下可动槽口311分开,把充气好的阻尼拉杆拆卸出来,再重新把新的阻尼拉杆装夹上,如此循环工作,对阻尼拉杆的装夹和拆卸方便可靠,提高了效率,实现不更换工作平台的情况下完成充气、密封两个工序,且更好地保持了充气密封过程的气密性,避免气体泄漏问题,简化工作步骤,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下夹持通孔250呈阶梯孔状,所述下夹持通孔250上端口的内径大于下夹持通孔250下端口的内径。下夹持通孔250为两段式的阶梯孔,阻尼拉杆的下端与下夹持通孔250内的台阶面抵接,对阻尼拉杆起到夹紧的同时也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在所述下可动夹块310的右侧设有固定手柄340,所述固定手柄340的一端连接有轴线呈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铰接件,第二铰接件可为转动螺栓或者转轴,所述固定手柄340通过第二铰接件与下可动夹块310前部的右侧面铰接,所述固定手柄340另一端往前侧延伸,在所述固定手柄340中部的下侧面设有定位凸起341,在所述底座100的上表面设有与定位凸起341匹配的定位凹槽110,当所述定位凸起341与定位凹槽110卡紧时,所述下固定夹块210前部的右侧面与下可动夹块310的左侧面抵接。固定手柄340可便捷地控制夹持部的开合状态,在拆卸阻尼拉杆时,拉起固定手柄340,令定位凸起341与定位凹槽110分离,拉动固定手柄340使得下可动夹块310绕第一铰接件转动,从而带动整个可动夹持件300转动,上固定槽口221与上可动槽口321、下固定槽口211与下可动槽口311相互分开;在装夹阻尼拉杆时,反方向拉动固定手柄340,使得上固定槽口221与上可动槽口321、下固定槽口211与下可动槽口311相互闭合,再摇下固定手柄340,令定位凸起341与定位凹槽110卡紧,从而锁紧固定手柄340,操作方便。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4所示,在所述下夹持通孔250正下方的底座100上开设有第一通槽120,所述第一通槽120贯通底座100的上侧和下侧。第一通槽120用于阻尼拉杆装夹时为阻尼拉杆的衬套提供空间,避免干涉。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00下侧的基座130,所述基座130横向设置,所述基座130的上表面与底座10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130横向上设有贯通基座130的上侧和下侧的第二通槽131,所述第二通槽131设置在第一通槽120的正下方。第二通槽131扩大衬套的放置空间,从而可满足不同的阻尼拉杆。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顶杆53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环形槽532,在所述第一环形槽532内套有第一密封圈533,所述第一顶杆530通过第一密封圈533与上孔段511的内壁滑动密封接触。可提高第一顶杆530与充气阶梯孔510之间的密封性,以确保充气腔室内的气密性,根据需要可设置多个第一环形槽532,本实施方式设置两个第一环形槽532,两个第一环形槽532呈上下间隔排列设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进气孔520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充气密封机构包括充气管522,所述充气管522出口端的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充气管522与进气孔520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提高充气管522与进气孔520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在充气管522上可安装压力表,在充气时,可通过压力表来检测阻尼器充气的压力,便于工人的操作和观察。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铰接件为轴线呈竖向设置的转动轴350,在所述下固定夹块210后部和上固定夹块220的后部均设有固定铰接孔260,在所述上可动夹块320的后部和下可动夹块310的后部均设有可动铰接孔360,所述固定铰接孔260与可动铰接孔360同轴设置,所述转动轴350的上端穿过处于夹持部上方的可动铰接孔360和固定铰接孔260,所述转动轴350的下端穿过处于夹持部下方的可动铰接孔360和固定铰接孔260,所述可动夹持件300通过转动轴350与固定夹持件200铰接。这可使得结构更加简单,减少零部件,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上可动夹块320的后部和下可动夹块310的后部同步地绕转动轴350转动,提高上可动夹块320与下可动夹块310的夹紧力。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充气密封机构还包括预紧组件600,所述预紧组件600设置在充气座500的上方,所述预紧组件600包括预紧座610、预紧筒620、预紧弹簧630和第二顶杆640,所述预紧筒620设置在预紧座610的下方,在所述预紧筒620内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预紧阶梯孔621,所述预紧阶梯孔621贯通预紧筒620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预紧阶梯孔621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滑动段622、预紧段623,所述滑动段622与预紧段623同轴设置,所述预紧段623的内径大于第一顶杆530的外径,所述滑动段622的内径小于预紧段623的内径,所述第二顶杆640设置在预紧座610与预紧筒620之间,所述第二顶杆640与第一顶杆530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顶杆640下端的边沿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二轴肩641,所述第二轴肩641的外径大于滑动段622的内径,所述第二轴肩641的外径小于预紧段623的内径,所述第二顶杆640的上端从下往上依次穿过预紧段623、滑动段622后与预紧座610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顶杆640套于预紧弹簧630内,所述预紧弹簧630的上端与预紧座610的底面抵接,所述预紧弹簧630的下端与预紧筒620的顶面抵接,当所述第二轴肩641与预紧段623上端的台阶面抵接,所述第一轴肩531与中孔段512上端的台阶面抵接,以及所述预紧筒620的底面与充气座500的顶面抵接时,所述第二顶杆640的下端至预紧筒620底面的距离大于第一顶杆530的上端面至充气座500顶面的距离。外部施力动力源通过预紧组件600对充气座500进行施力,在使用时,第一顶杆530上端伸出的部位套入预紧筒620内,预紧筒620的下端面与充气座500的顶面抵接,外部施力动力源对预紧座610施加向下的压力,这时预紧弹簧630的弹力大于复位弹簧430的弹力,预紧座610通过预紧弹簧630和预紧筒620对充气座500往下压,复位弹簧430被压缩,充气座500通过导向座400沿导向杆420向下移动,充气座500的底面与阻尼拉杆的上端面密封接触,这时对阻尼拉杆进行充气,当密封时,预紧座610再被往下压,预紧弹簧630被压缩,第二顶杆640往下移动,第二顶杆640顶动第一顶杆530向下移动,从而把密封针540插入到阻尼拉杆的充气口内,进而实现阻尼拉杆的密封。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预紧座610顶面的中心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沉孔611,在所述预紧座610底面连接有与第一沉孔611同轴设置圆柱状的凸台612,在所述凸台612的底面同轴设置有第二沉孔613,所述第二沉孔613与第一沉孔611贯通,所述第二顶杆640的上端套进第二沉孔613内,在所述第二顶杆640的上端面同轴设置有螺纹孔642,在所述第一沉孔611内设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从上往下穿过第一沉孔611后与螺纹孔642螺纹连接。提高第二顶杆640与预紧座610连接的牢固性,防止第二顶杆640在被压下的过程中,出现倾斜的现象。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