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6393发布日期:2019-09-21 02:2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变速箱润滑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适用于实现滤清器与大功率冷却器的匹配,降低制造成本,同时结构紧凑,需要较小的布置空间。



背景技术:

变速箱匹配重型车时,随着整车GVW增加、扭矩提升、变速箱换油里程要求的提高,重载商用车变速箱总成增加了润滑油冷却和过滤系统。油泵将润滑油泵入变速箱油道中,通过设置在油道中的过滤装置对油道中的润滑油进行过滤,并通过冷却器对润滑油进行冷却。

目前,变速箱机冷却器有两种结构:小功率冷却器和大功率冷却器。整车匹配冷却器时有三种配置:不匹配冷却器、匹配小功率冷却器、匹配大功率冷却器。变速箱机油过滤装置匹配不同冷却器时,为了降低机油过滤装置的制造成本,会对过滤装置进行通用化设计。现有的机油过滤装置多通过增加冷却过渡模块来实现不同冷却器的匹配,即在匹配大功率冷却器时,采用匹配小功率冷却器的机油过滤装置,取消小冷却器,并增设冷却过渡模块使润滑油经由变速箱滤清器过滤后通过该模块进入大功率冷却器内部进行冷却。上述不仅使得制造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占用较多的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制造成本高、布置空间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减少布置空间的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包括滤清器、大功率冷却器,所述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壳体及其内部开设的滤芯腔;

所述滤清器壳体的内部还开设有一号油道、二号油道、三号油道、四号油道、一号油腔,所述一号油道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上的出油口相通,一号油道的另一端通过二号油道与大功率冷却器的进油口相通,所述三号油道的进油端与大功率冷却器的出油口相通,三号油道的出油端依次通过滤芯腔、四号油道、一号油腔与滤清器壳体的外部相通。

所述滤清器壳体的内部还开设有五号油道、限压阀安装腔,所述限压阀安装腔与滤清器壳体的内壁、四号油道围合形成二号油腔,所述限压阀安装腔的第一进油端与四号油道的出油端相通,限压阀安装腔的第二进油端依次通过溢流孔、二号油腔与滤芯腔相通,限压阀安装腔的出油端通过五号油道与一号油腔相通;

所述限压阀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限压阀总成,所述限压阀总成包括限压阀体、限压阀座,所述限压阀座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限压阀体的头部与溢流孔相配合,限压阀体的杆部通过弹簧与限压阀阀座的内壁相抵接。

所述滤芯腔为底部开口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底座、滤芯支撑架以及套设在滤芯支撑架外部的滤芯,所述底座的外壁与滤芯腔的开口端内壁密封配合,底座的顶部与滤芯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滤清器、大功率冷却器并排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

所述五号油道、限压阀安装腔、一号油腔、二号油腔均位于滤芯腔的上方,所述二号油道、三号油道位于滤清器壳体的同一侧。

所述滤清器壳体的内部还开设有五号油道,所述滤清器壳体由滤清器壳体毛坯加工得到,其中,

所述滤清器壳体毛坯的内部开设有滤芯腔、一号油道、四号油道、一号油腔,所述一号油道的进油端与变速箱壳体上的出油口相通,所述四号油道的进油端与滤芯腔相通,所述一号油腔与滤清器壳体毛坯的外部相通,所述滤清器壳体毛坯上设置有二号油道的预留底孔、三号油道的预留底孔;

所述加工是指:由滤清器壳体毛坯的顶部朝向其内部开设五号油道,使五号油道与四号油道、一号油腔、滤清器壳体毛坯的外部均相通,并通过二号油道的预留底孔、三号油道的预留底孔分别加工形成二号油道、三号油道,使二号油道的进、出油端分别与一号油道、大功率冷却器的进油口相通,三号油道的进、出油端分别与大功率冷却器的出油口、滤芯腔相通,且在五号油道与滤清器壳体毛坯外部连通的端部设置堵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中滤清器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一号油道、二号油道、三号油道、四号油道、一号油腔,一号油道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上的出油口相通,一号油道的另一端通过二号油道与大功率冷却器的进油口相通,三号油道的进油端与大功率冷却器的出油口相通,三号油道的出油端依次通过滤芯腔、四号油道、一号油腔与滤清器壳体的外部相通,本设计通过改变滤清器壳体的内部油路走向,使得该滤清器壳体匹配大功率冷却器时,机油能够通过滤清器壳体直接进入大功率冷却器内部冷却,随后再回到滤清器中过滤,无需增设过渡模块,不仅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还能减少布置空间。因此,本发明不仅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减少了布置空间。

2、本发明一种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中滤清器外壳的内部还开设有五号油道、限压阀安装腔,限压阀安装腔与滤清器壳体的内壁、四号油道围合形成二号油腔,限压阀安装腔的第一进油端与四号油道的出油端相通,第二进油端依次通过溢流孔、二号油腔与滤芯腔相通,出油端通过五号油道与一号油腔相通,当滤芯腔的机油压力正常时,机油会经过滤芯过滤后依次通过四号油道、限压阀进入五号油道,当由于滤芯堵塞导致滤芯腔的机油压力超过限定值时,限压阀下移,溢流孔打开,二号油腔中的润滑油会通过溢流孔进入五号油道,实现对油路的泄压保护。因此,本发明集成了定压溢流的功能。

3、本发明一种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中滤清器壳体由滤清器壳体毛坯通过特定的加工方法加工得到,该滤清器壳体毛坯可通过不同的机加工方式改变其接口以及内部的油道走向,从而使得同一种滤清器壳体毛坯能够配置不同类型的冷却器,显著提高了其通用化率。因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滤清器壳体毛坯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机油冷却过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滤清器壳体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滤清器壳体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滤清器壳体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向视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中,滤清器1、滤清器壳体11、滤芯腔12、一号油道13、二号油道14、三号油道15、四号油道16、五号油道17、限压阀安装腔18、溢流孔181、一号油腔19、二号油腔21、大功率冷却器2、变速箱壳体3、限压阀总成4、限压阀体41、限压阀座42、弹簧43、底座5、滤芯支撑架6、滤芯7、堵头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包括滤清器1、大功率冷却器2,所述滤清器1包括滤清器壳体11及其内部开设的滤芯腔12;

所述滤清器壳体11的内部还开设有一号油道13、二号油道14、三号油道15、四号油道16、一号油腔19,所述一号油道13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3上的出油口相通,一号油道13的另一端通过二号油道14与大功率冷却器2的进油口相通,所述三号油道15的进油端与大功率冷却器2的出油口相通,三号油道15的出油端依次通过滤芯腔12、四号油道16、一号油腔19与滤清器壳体11的外部相通。

所述滤清器壳体11的内部还开设有五号油道17、限压阀安装腔18,所述限压阀安装腔18与滤清器壳体11的内壁、四号油道16围合形成二号油腔21,所述限压阀安装腔18的第一进油端与四号油道16的出油端相通,限压阀安装腔18的第二进油端依次通过溢流孔181、二号油腔21与滤芯腔12相通,限压阀安装腔18的出油端通过五号油道17与一号油腔19相通;

所述限压阀安装腔18的内部设置有限压阀总成4,所述限压阀总成4包括限压阀体41、限压阀座42,所述限压阀座42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弹簧43,所述限压阀体41的头部与溢流孔181相配合,限压阀体41的杆部通过弹簧43与限压阀阀座42的内壁相抵接。

所述滤芯腔12为底部开口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底座5、滤芯支撑架6以及套设在滤芯支撑架6外部的滤芯7,所述底座5的外壁与滤芯腔12的开口端内壁密封配合,底座5的顶部与滤芯支撑架6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滤清器1、大功率冷却器2并排固定在变速箱壳体3上。

所述五号油道17、限压阀安装腔18、一号油腔19、二号油腔21均位于滤芯腔12的上方,所述二号油道14、三号油道15位于滤清器壳体11的同一侧。

参见图4至图7,所述滤清器壳体11的内部还开设有五号油道17,所述滤清器壳体11由滤清器壳体毛坯加工得到,其中,

所述滤清器壳体毛坯的内部开设有滤芯腔12、一号油道13、四号油道16、一号油腔19,所述一号油道13的进油端与变速箱壳体3上的出油口相通,所述四号油道16的进油端与滤芯腔12相通,所述一号油腔19与滤清器壳体毛坯的外部相通,所述滤清器壳体毛坯上设置有二号油道的预留底孔141、三号油道的预留底孔151;

所述加工是指:由滤清器壳体毛坯的顶部朝向其内部开设五号油道17,使五号油道17与四号油道16、一号油腔19、滤清器壳体毛坯的外部均相通,并通过二号油道的预留底孔141、三号油道的预留底孔151分别加工形成二号油道14、三号油道15,使二号油道14的进、出油端分别与一号油道13、大功率冷却器2的进油口相通,三号油道15的进、出油端分别与大功率冷却器2的出油口、滤芯腔12相通,且在五号油道17与滤清器壳体毛坯外部连通的端部设置堵头8。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发明所述滤清器壳体11由特定的滤清器壳体毛坯加工得到,该滤清器壳体毛坯可通过不同的机加工方式改变其接口以及内部的油道走向,从而使得同一种滤清器壳体毛坯能够配置不同类型的冷却器,具体为:

1、当滤清器壳体匹配小功率冷却器时,

滤清器壳体毛坯的加工方法为:由滤清器壳体毛坯的顶部朝向其内部分别开设出油油道和进油油道,使出油油道的进、出油端分别与四号油道16、冷却器的进油口相通,进油油道的进、出油端分别与冷却器的回油出口、一号油腔19相通,并通过二号油道的预留底孔141加工形成二号油道,使二号油道与滤清器壳体的外部、一号油道13、滤芯腔12均相通,且在二号油道与滤清器壳体外部连通的端部设置堵头即可;

油路走向为:机油先依次通过一号油道13、二号油道14进入滤芯腔12,经过滤芯腔12内的滤芯过滤后依次经由四号油道16、五号油道17、出油油道进入小功率冷却器的内部进行冷却,随后由小功率冷却器的回油出口流入进油油道中,再通过一号油腔19流出滤清器壳体,即机油先进入滤清器壳体内部过滤,再进入小功率冷却器冷却,最后回到滤清器壳体。

2、当滤清器壳体匹配大功率冷却器时,采用本发明所述加工方法,油路走向为:机油先依次通过一号油道13、二号油道14进入大功率冷却器2的内部,经大功率冷却器2冷却后其出油口进入三号油道15,再流入滤芯腔12进行过滤,随后依次经由四号油道16、五号油道17、一号油腔19流出滤清器壳体11,即机油先进入大功率冷却器2中冷却,再进入滤清器壳体11内部过滤。

3、当滤清器壳体不匹配冷却器时,

滤清器壳体毛坯的加工方法为:由滤清器壳体毛坯的顶部朝向其内部开设五号油道17,使五号油道17与四号油道16、一号油腔19、滤清器壳体的外部相通,并通过二号油道的预留底孔141加工形成二号油道,使二号油道与滤清器壳体的外部、一号油道13、滤芯腔12均相通,且在二号油道与滤清器壳体外部连通的端部、五号油道17与滤清器壳体外部连通的端部均设置堵头即可;

油路走向为:机油先依次通过一号油道13、二号油道进入滤芯腔12,经过滤芯腔12内的滤芯过滤后依次经由四号油道16、五号油道17、一号油腔19流出滤清器壳体。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包括滤清器1、大功率冷却器2,所述滤清器1、大功率冷却器2并排固定在变速箱壳体3上,所述滤清器1包括滤清器壳体11,所述滤清器壳体11的内部开设有滤芯腔12、一号油道13、二号油道14、三号油道15、四号油道16、五号油道17、限压阀安装腔18、一号油腔19,所述滤芯腔12为底部开口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底座5、滤芯支撑架6以及套设在滤芯支撑架6外部的滤芯7,所述底座5的外壁与滤芯腔12的开口端内壁密封配合,底座5的顶部与滤芯支撑架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油道14、三号油道15位于滤清器壳体11的同一侧,所述五号油道17、限压阀安装腔18、一号油腔19、二号油腔21均位于滤芯腔12的上方,所述一号油道13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3上的出油口相通,一号油道13的另一端通过二号油道14与大功率冷却器2的进油口相通,所述三号油道15的进油端与大功率冷却器2的出油口相通,三号油道15的出油端通过滤芯腔12与四号油道16的进油端、相通,所述限压阀安装腔18与滤清器壳体11的内壁、四号油道16围合形成二号油腔21,所述限压阀安装腔18的第一进油端与四号油道16的出油端相通,限压阀安装腔18的第二进油端依次通过溢流孔181、二号油腔21与滤芯腔12相通,限压阀安装腔18的出油端依次通过五号油道17、一号油腔19与滤清器壳体11的外部相通,所述限压阀安装腔18的内部设置有限压阀总成4,所述限压阀总成4包括限压阀体41、限压阀座42,所述限压阀座42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弹簧43,所述限压阀体41的头部与溢流孔181相配合,限压阀体41的杆部通过弹簧43与限压阀阀座42的内壁相抵接。

实施例2:

与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4至图7,所述滤清器壳体11由滤清器壳体毛坯加工得到,其中,

所述滤清器壳体毛坯的内部开设有滤芯腔12、一号油道13、四号油道16、一号油腔19,所述一号油道13的进油端与变速箱壳体3上的出油口相通,所述四号油道16的进油端与滤芯腔12相通,所述一号油腔19与滤清器壳体11的外部相通,所述滤清器壳体毛坯上设置有二号油道的预留底孔141、三号油道的预留底孔151;

所述加工的方法为:由滤清器壳体毛坯的顶部朝向其内部开设五号油道17,使五号油道17与四号油道16、一号油腔19、滤清器壳体毛坯的外部均相通,并通过二号油道的预留底孔141、三号油道的预留底孔151分别加工形成二号油道14、三号油道15,使二号油道14的进、出油端分别与一号油道13、大功率冷却器2的进油口相通,三号油道15的进、出油端分别与大功率冷却器2的出油口、滤芯腔12相通,且在五号油道17与滤清器壳体毛坯外部连通的端部设置堵头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