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振动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2059发布日期:2020-02-28 12:0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扭转振动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转振动减振器,其尤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多种扭转振动减振器,例如作为双质量飞轮、作为双离合器减振器或离合器盘减振器。扭转振动减振器通常具有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其中,在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之间的扭矩流中通常设置弹簧减振装置,弹簧减振装置在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之间传递扭矩。弹簧减振装置在此例如衰减来自驱动机的、在输入侧存在的扭转振动。为了使扭转振动减振器的内部空间相对于外部空间密封,必要时在此设置盘形弹簧膜片,盘形弹簧膜片在径向内部固定在输出部件上并且沿轴向有弹性地贴靠在输入部件上。

在运输或在安装或拆卸扭转振动减振器时会发生,输入部件相对于输出部件不期望地快速移动并且由此损伤盘形弹簧膜片,例如在扭转振动减振器掉落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扭转振动减振器,相对于现有技术该扭转振动减振器得到改进并且更好地保护盘形弹簧膜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涉及扭转振动减振器,扭转振动减振器具有输入部件、输出部件以及包括弹簧元件的弹簧减振装置,其中,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可相对彼此转动地布置,其中,输入部件可克服弹簧减振装置的弹簧元件的复位力、相对于输出部件、在限定的转角范围中转动,其中,设有盘形弹簧膜片,盘形弹簧膜片在径向内部密封地连接在输出部件上,并且盘形弹簧膜片在径向外部沿轴向贴靠在输入部件上,其中,输入部件具有第一罩壳,第一罩壳朝径向内部直达输出部件,并且盘形弹簧膜片沿轴向贴靠在输入部件的第一罩壳上,其中,输入部件的第一罩壳在径向内部朝输出部件沿轴向盆状地(getopft)构造。通过盆形形状可实现,能够限定在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之间的可用路径。由此可防止,例如在扭转振动减振器掉落时,输入部件相对于输出部件沿轴向和沿径向的、比期望更多地移动。由此可防止就此方面引起的损坏。

在一种实施例中也适宜的是,输入部件的第一罩壳的盆状区域与输出部件沿轴向相对,并且在输入部件的第一罩壳的盆状区域与输出部件之间保留轴向间隙。由此限定的轴向间隙限制了从输入部件相对输出部件或者说输出部件相对输入部件的允许的轴向位移,以避免损伤。

在另一实施例中也有利的是,输出部件具有第二罩壳,第二罩壳沿径向向外延伸,其中,输入部件的第一罩壳的盆状区域的径向内部端部与输出部件的径向外部相对,并且在输入部件的第一罩壳的盆状区域与输出部件之间保留径向间隙。由此限定的径向间隙限制了从输入部件相对输出部件或者说输出部件相对输入部件的允许的径向位移,以避免损伤。

此外也有利的是,输出部件具有盘毂和法兰,其中,输出部件可选地也具有第二罩壳,第二罩壳与盘毂和/或与法兰连接并且沿径向向外延伸。由此可提供简单的且在结构空间方面优化的输出部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也有利的是,输入部件的第一罩壳的盆状区域与输出部件的法兰、盘毂和/或第二罩壳沿轴向相对,并且在输入部件的第一罩壳的盆状区域与输出部件的法兰、盘毂和/或第二罩壳之间保留轴向间隙。由此限定的轴向间隙限制了从输入部件相对输出部件或者说输出部件相对输入部件的允许的轴向位移,以避免损伤。

也为有利的是,输入部件的第一罩壳的盆状区域的径向内部端部与输出部件的法兰、盘毂和/或第二罩壳的径向外部相对,并且在输入部件的第一罩壳的盆状区域与输出部件的法兰、盘毂和/或第二罩壳之间保留径向间隙。由此限定的径向间隙限制了从输入部件相对输出部件或者说输出部件相对输入部件的允许的轴向位移,以避免损伤。

特别有利的是,轴向间隙小于第一罩壳的壁厚。由此确定尺寸的轴向间隙限制了从输入部件相对输出部件或者说输出部件相对输入部件的允许的轴向位移,以避免损伤。

也有利的是,径向间隙小于第一罩壳的壁厚和/或第二罩壳的壁厚。由此确定尺寸的径向间隙限制了从输入部件相对输出部件或者说输出部件相对输入部件的允许的径向位移,以避免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

对此示出:

图1的子图(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扭转振动减振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的半剖视图,以及

图1的子图(b)示出了根据图1的子图(a)的扭转振动减振器的示意性的部分剖视图的放大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的子图(a)在半剖视图中示出了扭转振动减振器1,其例如可构造成双质量飞轮。在此,扭转振动减振器1构造成可围绕轴线x-x转动。扭转振动减振器1具有输入部件2和输出部件3。输入部件2例如可构造成初级飞轮质量件并且输出部件3在此可构造成次级飞轮质量件。图1的子图(b)示出了扭转振动减振器1的放大细节。

输入部件2例如可与内燃机或变速器等的轴连接,例如螺纹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输入部件2可在径向内部具有螺纹孔4,螺栓5可穿过螺纹孔,以能够将输入部件3旋拧在轴上。

为了支撑螺栓5的螺栓头,可选地布置盖片6,盖片同样具有用于穿过螺栓5的开口。

扭转振动减振器1及其输入部件2和其输出部件3有利地构造成,使得输入部件2和输出部件3可相对彼此转动地布置。

在这种情况下,输入部件2具有板件7,板件构造有径向定向的支臂8和轴向定向的支臂9,其中,在轴向定向的支臂9上还布置有第一罩壳10并且轴向定向的支臂和第一罩壳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一罩壳基本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第一罩壳10在径向外部与支臂9连接。支臂8、9和第一罩壳10形成用于弹簧减振装置12的凹部11,弹簧减振装置具有弹簧元件13,弹簧元件布置在凹部11中。在此,弹簧元件13在周向方向并且可选地在径向方向上支撑在凹部11或者说支臂8、9和/或第一罩壳10的突出部上。

基于具有弹簧元件13的弹簧减振装置12的构造,输入部件2构造成可克服弹簧减振装置12的弹簧元件13的复位力相对于输入部件3在限定的转角范围中转动。在此,法兰14接合到凹部11的径向内部中并且加载弹簧减振装置12的弹簧元件13。在此,法兰14是输出部件3的一部分。

为了密封凹部11的内部空间设置盘形弹簧膜片15,盘形弹簧膜片在径向内部、尤其密封地连接在输出部件3上,并且盘形弹簧膜片在径向外部沿轴向贴靠在输入部件2上。扭转振动减振器1优选在凹部11的区域中填充润滑剂,例如填充润滑油或润滑脂。为了密封对此设置盘形弹簧膜片15。

根据图1的子图(a),盘形弹簧膜片15在径向内部与盘毂16连接,盘毂与法兰14至少部分地形成输出部件3。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输出部件具有盘毂16、法兰14以及可选的第二罩壳17,第二罩壳与盘毂16和/或与法兰14连接并且本身沿径向向外延伸。在此,盘毂16、法兰14以及必要时第二罩壳17的连接例如是铆接,参见示出的铆接元件18。

依照根据本发明的思想有利的是,第一罩壳10朝径向内部直达输出部件3,参见图1的子图(a)。盘形弹簧膜片15沿轴向贴靠在输入部件2的第一罩壳10上。

图1的子图(a)也示出,输入部件2的第一罩壳10在径向内部朝输出部件3沿轴向构造成盆状。这在图1的子图(b)中可清楚看出。在此,在径向内部看出第一罩壳10的朝输出部件3向前弯曲的盆状的区域20。

在此,输入部件2的第一罩壳10的盆状区域20沿轴向与输出部件3相对,并且在输入部件2的第一罩壳10的盆状区域20和输出部件3之间保留轴向间隙19。

在图1的子图(a)中也可看出,输出部件3具有第二罩壳17,第二罩壳沿径向向外延伸,其中,输入部件2的第一罩壳10的盆状区域20的径向内部端部与输出部件3在径向外部相对,并且在输入部件2的第一罩壳10的盆状区域20和输出部件3之间保留径向间隙21。由此在输入部件2和输出部件3之间在盆状区域20的区域中总共形成轴向间隙19和径向间隙21。

也有利的是,输入部件2的第一罩壳10的盆状区域20与输出部件3的法兰14、盘毂16和/或第二罩壳17沿轴向相对,并且在输入部件2的第一罩壳10的盆状区域20与输出部件3的法兰14、盘毂16和/或第二罩壳17之间留有轴向间隙19。

也有利的是,输入部件2的第一罩壳10的盆状区域20的径向内部端部与输出部件3的法兰14、盘毂16和/或第二罩壳17在径向外部相对,并且在输入部件2的第一罩壳10的盆状区域20与输出部件3的法兰14、盘毂16和/或第二罩壳17之间留有径向间隙21。

轴向间隙19优选小于第一罩壳10的壁厚d。径向间隙21优选小于第一罩壳10的壁厚d和/或第二罩壳17的壁厚d。

输出部件3在径向内部具有齿部22,例如用于容纳轴。

附图标记列表

1扭转振动减振器

2输入部件

3输出部件

4螺纹孔

5螺栓

6盖片

7板件

8径向定向的支臂

9轴向定向的支臂

10第一罩壳

11凹部

12弹簧减振装置

13弹簧元件

14法兰

15盘形弹簧膜片

16盘毂

17第二罩壳

18铆接元件

19轴向间隙

20盆状区域

21径向间隙

22齿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