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定轴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装配线中,包含底盘翻转工序,传动轴在底盘翻转之前安装,翻转之后再与变速箱输出轴连接,因此在底盘翻转工序中,需要对传动轴进行固定,以避免传动轴晃动导致的轴体损坏,但是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固定轴方式是通过挂钩和吊带进行固定,在底盘翻转工序中容易出现挂钩松动脱落的情况,进而造成传动轴的掉落,同时专利技术中,为了保证伸缩杆伸缩撑紧的效果,长度较长,难以有效收缩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通过挂钩和吊带进行固定,在底盘翻转工序中容易出现挂钩松动脱落的情况,进而造成传动轴的掉落,同时专利技术中,为了保证伸缩杆伸缩撑紧的效果,长度较长,难以有效收缩携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定轴机构,包括U型杆,所述U型杆内侧表面中部安装有夹紧弹簧,所述夹紧弹簧一端安装有夹紧垫片,所述U型杆一端部焊接有第一套管,所述U型杆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前端面中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套管的滑槽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一端面中部焊接有固定塞,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杆、推块、固定孔、减震弹簧和减震板;
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前端面对应第一套管的滑槽位置处焊接有推块,所述滑动杆前端面对应第二套管的滑槽位置处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滑动杆后端面等距离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滑动杆后端面通过减震弹簧安装有减震板。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厚度和推块的厚度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内直径和固定塞的外直径相契合,且固定塞中部套接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前端面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中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第一套管底端端部和第二套管顶端端部均通过合页铰接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内螺纹套管、螺栓、锁紧螺母、螺杆、旋拧柱和U型插板;
所述第一套管底端端部和第二套管顶端端部均通过合页铰接有内螺纹套管,所述内螺纹套管前端面端部焊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中部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内螺纹套管一端中部焊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焊接有旋拧柱,所述旋拧柱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U型插板。
优选的,所述螺栓放置在调节槽内部,且调节板放置于锁紧螺母和内螺纹套管之间。
优选的,所述旋拧柱外侧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滑动杆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的滑动,通过翻转板一端的固定塞塞入到固定孔内实现滑动杆的固定,能有效将传动轴放置在U型杆内侧,减少传动轴从装置内脱离的情况,进而避免了传动轴在底盘翻转工序中的晃动损坏,同时设置了推块和滑槽,便于使用者有效的推动滑动杆。
2、设置了夹紧弹簧、夹紧垫片、减震弹簧和减震板,通过两个弹簧对传动轴的挤压,有效降低底盘翻转工序进行时产生的晃动,避免U型杆和滑动杆两者直接和传动轴碰撞导致的损坏。
3、设置了伸缩机构,转动旋拧柱,通过螺杆在内螺纹套管内的啮合作用,使得螺杆能稳定的从内螺纹套管内伸出,通过螺纹自锁保证了螺杆伸出后的稳定,同时旋拧柱一端通过轴承安装的U型插板能有效卡在车架上。
4、设置了合页、调节板、调节槽、螺栓和锁紧螺母,通过摆动内螺纹管,使得调节板摆动,螺栓在调节槽内移动,将两个内螺纹套管分别放置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转动锁紧螺母,将调节板挤压到内螺纹套管外表面,实现固定,便于伸缩机构的收纳,方便装置的整体携带和搬运。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U型杆;2、夹紧弹簧;3、夹紧垫片;4、第一套管;5、第二套管;6、滑槽;7、翻转板;8、固定塞;9、滑动组件;901、滑动杆;902、推块;903、固定孔;904、减震弹簧;905、减震板;10、调节板;11、调节槽;12、伸缩机构;1201、内螺纹套管;1202、螺栓;1203、锁紧螺母;1204、螺杆;1205、旋拧柱;1206、U型插板;13、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固定轴机构,包括U型杆1,U型杆1内侧表面中部安装有夹紧弹簧2,夹紧弹簧2一端安装有夹紧垫片3,U型杆1一端部焊接有第一套管4,U型杆1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套管5,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5前端面中部均开设有滑槽6,第二套管5的滑槽6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翻转板7,翻转板7一端面中部焊接有固定塞8,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5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动组件9,滑动组件9包括滑动杆901、推块902、固定孔903、减震弹簧904和减震板905,
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5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901,滑动杆901前端面对应第一套管4的滑槽6位置处焊接有推块902,为了保证推块902能稳定在滑槽6内滑动,滑槽6的厚度和推块902的厚度相契合,滑动杆901前端面对应第二套管5的滑槽6位置处开设有固定孔903,为了保证固定塞8能有效的插入到固定孔903内,提高固定的稳定程度,固定孔903的内直径和固定塞8的外直径相契合,且固定塞8中部套接有密封圈,滑动杆901后端面等距离安装有减震弹簧904,滑动杆901后端面通过减震弹簧904安装有减震板905。
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5前端面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板10,调节板10中部开设有调节槽11,第一套管4底端端部和第二套管5顶端端部均通过合页13铰接有伸缩机构12,伸缩机构12包括内螺纹套管1201、螺栓1202、锁紧螺母1203、螺杆1204、旋拧柱1205和U型插板1206,
第一套管4底端端部和第二套管5顶端端部均通过合页13铰接有内螺纹套管1201,为了保证转动锁紧螺母1203能有效锁紧调节板10,使得调节板10起到支撑内螺纹套管1201的作用,螺栓1202放置在调节槽11内部,且调节板10放置于锁紧螺母1203和内螺纹套管1201之间,内螺纹套管1201前端面端部焊接有螺栓1202,螺栓1202中部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锁紧螺母1203,内螺纹套管1201一端中部焊接有螺杆1204,螺杆1204一端焊接有旋拧柱1205,为了便于旋拧柱1205的转动,旋拧柱1205外侧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旋拧柱1205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U型插板120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时,通过合页13摆动内螺纹套管1201,将内螺纹套管1201、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5三者摆放平行,接着转动锁紧螺母1203,通过锁紧螺母1203在螺栓1202上的移动,挤压调节板10,并使得调节板10与内螺纹套管1201外表面贴合,达到对调节板10的固定,使得调节板10配合合页13的连接,保证内螺纹套管1201使用时的稳定,接着推动推块902,使得滑动杆901在第一套管4内部滑动,将U型杆1开口露出,将传动轴外表面与夹紧垫片3表面贴合,并挤压夹紧垫片3使得夹紧弹簧2收缩,保证传动轴不会干扰滑动杆901的滑出,接着推动推块902,将滑动杆901一端滑入到第二套管5内部,转动翻转板7,将固定塞8插入到滑动杆901一端面开设有的固定孔903内,对滑动杆901形成固定,达到了对传动轴的固定作用,通过夹紧弹簧2和减震弹簧904的作用,使得夹紧垫片3和减震板905使用挤压传动轴,保证传动轴在底盘翻转工序时的稳定,接着转动旋拧柱1205,使得螺杆1204在内螺纹套管1201内部的螺纹作用下伸出,使得U型插板1206能有效的卡入车架内,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实现对传动轴的固定;
在装置需要收纳时,转动1205旋拧柱,使得螺杆1204在内螺纹套管1201的螺纹作用收缩,接着转动锁紧螺母1203,使得调节板10松动,然后以合页13为轴心摆动内螺纹套管1201,使得螺栓1202在调节槽11内滑动,将两侧的内螺纹套管1201分别放置到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5的上方和下方,接着再次转动锁紧螺母1203,使得锁紧螺母1203挤压调节板10靠近内螺纹套管1201,形成锁紧,便于整个固定轴机构的携带,避免携带过程中内螺纹套管1201的摆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