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调整配件以及角度调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6976发布日期:2019-12-10 19:2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角度调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部件数较少且组装工序容易的结构的、采用了浮动楔部件的角度调整配件以及角度调整组件。



背景技术:

在日用品、电器制品、工厂设备等中存在各种部件之间的可动部或关节部,并且存在调整这些可动部的倾斜角度,并以期望的倾斜角使它们固定的多用途目的的角度调整配件。作为展示在例如座椅等的角度调整中的使用例的角度调整配件,存在如下结构,即,在与一侧(座位部侧)连结的部件(第1臂)的壳体部内,枢轴支承另一侧(背部侧等)的部件(第2臂)所具有的齿轮和爪片,并通过该爪片向齿轮的啮合,抑制两部件在展开方向(背部的倾倒方向等)上的摆动(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角度调整配件的情况下,当较大的力作用于第1臂和第2臂时,需要增大爪片、齿轮的齿或者增大齿轮的齿间距,从而无法小型化,因此,存在因爪片、齿轮的收纳壳体部的大型化或者齿轮的齿数较少而导致无法对角度进行微调的问题。

对此,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角度调整配件中,设有沿齿轮部件的外周的移动空间和与齿轮部件相互啮合的浮动楔部件,当齿轮部件沿一个方向旋转时,其齿面在移动空间内越过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从而使得齿轮部件能够旋转,而当齿轮部件要沿反方向旋转时,则通过齿轮部件的齿面与浮动楔部件的齿面相互啮合,从而锁定齿轮部件的旋转,由此使得向一个方向的旋转(摆动)自由进行,而抑制向反方向的旋转(摆动)。在使用该浮动楔部件的角度调整配件中,从能够增加角度的切换级数,实现小型化,进而也能够降低在调整角度时的噪音的方面看来是有利的。

但是,专利文献2中所示的角度调整配件的部件数较多,在其组装工序中每个部件的组装顺序或方向是固定的,从库存管理和组装容易性的观点或随之产生的成本的观点来看,为了实现通用制品化,期望提供一种在维持功能并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的同时,能够减少部件数,并易于组装的结构。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9-201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666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与以往的角度调整配件基本相同的功能,并且能够实现部件数的减少以及组装工序的简易化的、采用了浮动楔部件的新型的角度调整配件以及角度调整组件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安装在相互摆动的部件之间并改变和固定部件之间的摆动角度的角度调整配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角度调整配件10),上述角度调整配件沿轴心方向依次具有:

壳部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壳部件12、将第1臂第2部112作为第1部件时的第1臂第1部111等);

齿轮部(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齿轮部24、124等),其围绕轴心旋转,且在外周具有齿面;

第1部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第1臂11、将第1臂第1部111作为壳部件时的第1臂第2部112等),其与上述壳部件重叠以从轴心方向两侧夹持上述齿轮部,并与齿轮部枢轴连结而围绕轴心旋转;以及

第2部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第2臂13、将第1臂第2部112作为第1部件时的第2臂第2部113(2)等),其在轴心方向外侧与上述齿轮部结合,并与该齿轮部围绕轴心的旋转协同动作而旋转。

在本角度调整配件中,当通过上述壳部件和上述第1部件夹持上述齿轮部时,由上述壳部件和上述第1部件形成移动空间(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由接纳部11d和突出部12a形成的空间等),在该移动空间内配置浮动楔部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浮动楔部件18、118等),该浮动楔部件具有能够与上述齿轮部的外周的齿面啮合的齿面、和能够在相对该齿轮部的径向上的相反侧与移动空间的边缘部侧抵接、分离的抵接面,

该浮动楔部件通过维持其抵接面抵接于移动空间的边缘部侧并且该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与上述齿轮部的齿面啮合的状态,锁定上述齿轮部相对于上述第1部件的旋转的一个方向,而使相反方向的旋转自由进行,

进而,上述齿轮部具备具有上述齿面的主体部(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齿轮部主体24b等)、和从该主体部向轴心方向外侧突出的轴部(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轴部24c等、将第1臂第2部112作为第1部件时的嵌合部124b等),该轴部的前端部具有非圆形的截面形状,

在上述第2部件设有开口,上述开口具有与上述齿轮部的轴部的前端部嵌合的内壁形状,并且在嵌合时限制相对于该轴部的围绕轴心的旋转(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贯通孔13a、将第1臂第2部112作为第1部件时的贯通孔113(2)a等)。

根据本申请的角度调整配件,仅通过在轴心方向上重叠配置壳部件、齿轮部、浮动楔部件、第1部件和第2部件这5种部件便能够组装使用了浮动楔部件的角度调整配件,因而可以实现部件数的削减和组装工序的简易化。另外,根据本角度调整配件,第2部件设有用于与齿轮部的前端嵌合的内壁形状的开口,仅通过将从第1部件突出的轴部插入该开口即可组装。由此无需对第2部件准备专用的臂部件,只要在期望摆动的目标部件上设置与齿轮部的轴部嵌合的开口,便能够使目标部件(摆动对象)直接作为第2部件而发挥作用,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数和进行多种应用。

此外,优选地,本角度调整配件的上述齿轮部的轴部的前端部具有多角星形螺丝形状。

本角度调整配件的齿轮部前端的非圆形截面形状优选为例如如六角(hexalobular)形状等的多角星形螺丝形状,在第2部件上优选具有与它嵌合的贯通孔或者半贯通孔的开口。

此外,优选地,上述齿轮部的轴部在上述齿轮部的主体部侧具有外周由光滑面形成的根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根部24g等),

上述第1部件具有用于插入上述齿轮部的轴部的贯通孔,当上述齿轮部的轴部被插入时,上述第1部件成为上述齿轮部的主体部的锪孔(spotfacing)部,上述齿轮部的根部的光滑面被定位于上述贯通孔的内壁。

根据本角度调整配件的齿轮部,由于使轴部的根部形成为光滑面,且将第1部件作为主体部的锪孔,因此仅仅将轴部插入第1部件的贯通孔,并将突出的六角形状等的前端部插入第2部件的开口,就能够使第1部件平滑地与齿轮部枢轴旋转,而第2部件跟随齿轮部旋转。

此外,具体而言,例示了如下结构:上述壳部件在与第1部件夹持上述齿轮部时,接纳上述齿轮部的主体部,并且设有凸部(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突出部12a、将第1臂第1部111作为壳部件时的刚体部件114等),该凸部形成上述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所抵接的上述移动空间的边缘部,

上述第1部件在与上述壳部件夹持上述齿轮部时,以该第1部件作为锪孔,使上述齿轮部的轴部插入上述贯通孔,并且设有凹部(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接纳部11d、将第1臂第1部111作为第1部件时的锪孔部111n等),该凹部接纳并从径向外侧支承上述壳部件的上述凸部并形成上述移动空间。

根据该角度调整配件,在壳部件侧设有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所接触的凸部,在第1部件侧设有接纳并支承凸部的凹部分。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不仅减少了部件数,由于以壳部件整体来承受来自浮动楔部件的抵接力,并且直接承受抵接力的凸部被第1部件支承,因此即使为了便于组装而采用比第1部件更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来形成壳部件,作为承受来自浮动楔部件的抵接力的部件,在整体上也可以实现近似刚体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具体例的结构中,优选地,上述壳部件的凸部(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突出部12a、12a’等)与上述第1部件的凹部分别成对地设置于相对于轴心在径向上相反的位置,当上述壳部件和上述第1部件重叠结合时,在相对于轴心对称的位置形成移动空间。

根据上述角度调整配件的示例,由于将一对浮动楔部件设置为以轴心中心对称,因此作用于壳部件整体的抵接力被相互抵消,可以平衡良好地进行旋转动作,并且由于抵消的效果而减小对影响壳部件整体的变形的抵接力,即使为树脂等制成的壳部件也能够作为近似刚性的部件而发挥作用。其结果是,将扩大材料选择的范围。

另外,上述凸部也可以由能够从上述壳部件上装卸的基本刚体部件构成。

如果将承受浮动楔部件的抵接力的壳部件的凸部设为能够装卸的大致刚体的其他部件,则可以根据壳部件和第1部件的材料、或者使用本角度调整配件的目标部件(摆动对象),通过替换为其他部件来调整应力。因此,如果准备多个作为凸部而发挥作用的大致刚体部件,则通过对其进行替换可以制造对应各种目标部件的角度调整配件,并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和库存管理件数。

进一步地,作为其他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例,也可以组合上述角度调整配件,例如,也提供一种角度调整组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角度调整组件100等),其为组合第1的角度调整配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壳部件的第1臂第1部111、作为第1部件的第1臂第2部112、作为第2部件的第2臂第2部113(2))、和第2的角度调整配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壳部件的第1臂第2部112、作为第1部件的第1臂第1部111、作为第2部件的第2臂第1部113(1))而成的角度调整组件,

该第1的角度调整配件从轴心方向的一侧开始依次配置有上述壳部件、上述浮动楔部件、上述齿轮部、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以及

该第2的角度调整配件从轴心方向相反侧开始依次配置有上述壳部件、上述齿轮部、上述浮动楔部件、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

在该角度调整组件中,

上述齿轮部的轴部向轴心方向两侧突出,

上述浮动楔部件和上述齿轮部分别为对于上述第1的角度调整配件和上述第2的角度调整配件而言共通的一个部件,

在上述第1的角度调整配件中,其壳部件由上述第2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1部件构成;在上述第2的角度调整配件中,其壳部件由上述第1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1部件构成,

上述第1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1部件与上述第2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1部件在轴心方向上彼此相对地结合,上述第1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2部件与上述第2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2部件在轴心方向上彼此相对地结合。

本角度调整组件为使两个上述角度调整配件从轴心方向两侧重叠连结而成。因此,将提高力的平衡并增大强度和刚性,因此将扩大材料的选择范围。进一步地,在本角度调整组件中,对于各部件而言,使在单独的角度调整配件中的各部件的功能被兼任。具体而言,可以使一个角度调整配件的壳部件作为另一个角度调整配件的第1部件而发挥作用。其结果是,与仅使两个角度调整配件相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并且限定于连结第1部件和第2部件并时常作用较大的旋转力的部件而增强其强度,从而能够得到在材料以上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了浮动楔部件的角度调整配件和角度调整组件,提供一种具有与以往的角度调整配件大致相同的结构、功能,并且能够实现部件数的减少和组装工序的简易化的具体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实施方式的第1臂和第2臂的连结的组装分解图。

图2为图1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立体图。

图3表示显示图1的角度调整配件的浮动楔部件的动作的示意平面图。

图4表示显示图1的角度调整配件的浮动楔部件的动作的示意平面图。

图5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组件的实施方式的第1臂和第2臂的连结的组装分解图。

图6为图5的角度调整组件的立体图。

图7表示图5的角度调整组件的拆下第1臂部件和第2臂部件的状态的分解图。

图8表示图5的角度调整组件的变形例的拆下第1臂部件和第2臂部件的状态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角度调整配件的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了角度调整配件10的组装分解图,图2表示了角度调整配件10的立体图,特别是图1表示了显示角度调整配件10的齿轮部24、第1臂11和第2臂13的配置以及连结的组装分解图。进一步地,图3~图4是表示在角度调整配件10摆动时的浮动楔部件18的移动的示意平面图。

角度调整配件10由7个部件(6个种类)构成,以与以往的角度调整配件相比更少的部件数,沿轴心c1方向依次重叠螺钉22、第1臂11、第2臂13、浮动楔部件14、齿轮部件24和壳部件12而构成。

首先,壳部件12由金属或者硬质树脂材料等大致的刚体形成。此处的刚体是指弹性系数远大于浮动楔部件18、18’或者齿轮部件24、第2臂13、第1臂11,且具有以手力无法弯曲的程度的硬度。

壳部件12是和第1臂11在轴心c1方向上重叠,并在它们之间夹持齿轮部件24、浮动楔部件18、18’的部件。在壳部件12中,在其周围相对于轴心c1上下相对的位置设有卡扣于第1臂11前端周围的切口部11a以卡扣固定的一对突起12e,壳部件12和第1臂11通过该突起12e重叠连接。

壳部件12以其第1臂11侧开放的方式形成由外周框12b包围的凹部分12g。此外,具有以轴心c1为中心的半贯通孔的凹部分12g在其上部设有以轴心c1为中心的锪孔部12c。

齿轮部件24是沿轴心c1具有贯通孔24d,并且围绕轴心c1旋转的旋转体,由以下部件一体构成,即,从壳部件12侧起依次为大致筒状的突出部24a(图1中不可见)、齿轮部主体24b、根部24g和嵌合部24c。突出部24a的外径与壳部件12的锪孔部12c的直径基本相同,锪孔部12c接纳突出部24a并且两者以能够相互旋转的方式抵接。齿轮部主体24b的直径比突出部24a的直径大,其外周面上设有轴线方向(轴向,axialdirection)的齿面24e。进一步地,嵌合部24c的直径比齿轮部主体24b的直径小,截面形状由六角形等多角星形螺丝形状形成(该形状嵌合于后述的第2臂13的贯通孔13a)。

第1臂11是在前端处设有以轴心c1为中心的贯通孔11f、和相对于贯通孔11f相向的一对接纳部11d、11d’的平板部件。接纳部11d、11d’如下文所述,具有接纳突起部12a、12a’的浮动楔部件18、18’的移动空间。

在壳部件12与第1臂11重叠时,齿轮部件24的嵌合部24c贯穿设在第1臂11的端部的贯通孔11f。此时嵌合部24c和齿轮部主体24b之间的根部24g被插入第1臂11的贯通孔11f,齿轮部主体24b的端面抵接第1臂11。此外,由于根部24g的外周是光滑面,内径形成为与贯通孔11f的内径大致相同,因此齿轮部件24在插入贯通孔11f的状态下能够以轴心c1为中心进行旋转。

浮动楔部件18、18’相对轴心c1设置为一对,如后述图3~图4所示,设有在齿轮部件24的齿面24e侧的外周面与齿面24e相互啮合的齿面18a、18a’和切口部18b、18b’。此外,壳部件12在相对轴心c1相向的位置上设有一对突起部12a、12a’,该一对突起部12a、12a’向第1臂11侧突出,并且在壳部件12和第1臂1重叠时,该一对突起部12a、12a’的前端抵接于第1臂11的接纳部11d、11d’的底面和其径向外侧的内壁。浮动楔部件18、18’在与齿轮部件24的齿面24e相反的一侧设有抵接于突起部12a、12a’的抵接部18c、18c’。

第2臂13是在比第1臂11更靠近壳部件12的相反侧重叠,并且在前端处设有以轴心c1为中心的贯通孔13a的平板部件,在贯通孔13a的内壁设有与齿轮部件24的轴部(嵌合部)24c的嵌合槽24f相互啮合的嵌合槽13b。当壳部件12以夹持齿轮部件24和浮动楔部件18、18’的状态与第1臂11重叠时,齿轮部件24的嵌合部24c从第1臂11的贯通孔11f处突出,如果进一步将第2臂13重叠于第1臂11,则从第1臂11突出的嵌合部24c的嵌合槽24f与第2臂13的贯通孔13a的嵌合槽13b相互啮合而固定。其结果是,当使第2臂13围绕轴心c1旋转时,齿轮部件24也与其协同动作而旋转。

此外,通过沿着第2臂13的轴心c1从外侧插入螺钉22,使其轴部件22a贯穿贯通孔13a、11f和24d,并在壳部件12的锪孔部12c将其前端铆合,在被铆合的前端与座部22b之间夹入壳部件12、浮动楔部件14、齿轮部件24、第1臂11、第2臂13,从而完成角度调整配件10的组装。应予说明,在图1~图2的示例中,虽然设有第2臂13,但是本角度调整配件10也可以设有与贯通孔13a同样的孔的部件(摆动目标部件)来代替第2臂13,并使从第1臂11突出的齿轮部24的嵌合部24c直接插入并啮合于该部件。

接下来,对齿轮部件24的旋转与浮动楔部件18、18’的动作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此处用浮动楔部件18来进行说明)。首先图3(a)是浮动楔部件18与齿轮部件24啮合并且抵接于壳部件12的突出部12a的状态,第2臂13沿图1的顺时针方向(图3(a)的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不再摆动(被锁定)。当从该状态开始使第2臂13沿逆时针方向(图3(a)的箭头方向)摆动时,则如图3(b)所示,与齿面24e啮合的浮动楔部件18的抵接面18c离开突出部12a的抵接部14a,并在与抵接部14a之间产生微小的空隙d。然后,如果进一步使第2臂13沿逆时针方向(图3(a)的箭头方向)摆动,则如图3(c)所示,浮动楔部件18的切口部18与接纳部11d的内壁的台阶部11d(3)抵接,并且由于空隙d,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a离开齿轮部件24的齿面24e,因而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a能够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而越过齿轮部件24的齿面24e。

该浮动楔部件18的切口部18b形成于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a的后缘部,接纳部11d的台阶部11d(3)形成为可以在移动空间内侧的圆弧面11d(1)与上述切口部18b抵接。

因此,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a啮合于齿轮部件24,并且浮动楔部件18的抵接面18c抵接于抵接部14a,通过夹持于齿轮部件24与突出部12a之间的浮动楔部件18的楔作用,第2臂13相对于第1臂11的向一个方向的摆动自由进行,而向另一个方向的摆动受到限制。即,能够将第1臂11和第2臂13维持在任意的折叠角度(倾斜角度)。

然后,从图3(c)起进一步摆动第2臂13,如图4(a)所示,如果使第2臂13相对于第1臂11超过指定角度而摆动到极限,则由于设于齿轮部件24(齿形成部)的一端部侧的推回突部24h,浮动楔部件18被抵接压紧于齿轮部件24的前缘部。

然后,如图4(b)所示,当使第2臂13从极限的摆动状态(最大的折叠状态)开始进一步摆动时,被推回突部24h推回的浮动楔部件18(切口部18b)越过台阶部11d(3),被收容至浮动楔部件18的移动空间(由接纳部11d和突出部12a形成)所具有的保存空间11d(2),从而解除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a与齿轮部件24之间的啮合状态。即,被收容至保存空间11d(2)内的浮动楔部件18处于与齿轮部件24分离的状态。

由此,第2臂13相对于第1臂11不受制约,能够沿顺时针方向(图3(a)的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自由地摆动,并返回最大展开状态。然后,如果使第2臂13相对于第1臂11展开摆动至指定角度的最大展开状态,则如图4(c)所示,能够通过推出突部24i将被收容至保存空间11d(2)的浮动楔部件18推出并再次使齿面18a与齿轮部件24形成啮合状态,从而回到图3(a)的状态。

[角度调整组件的实施方式]

此外,对角度调整组件的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组件100、200进行说明,上述角度调整组件具有组合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10的变形例的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功能。图5是角度调整组件100的组装分解图,图6是角度调整组件100、200的立体图,图7是将角度调整组件100的第1臂部件和第2臂部件拆卸后的分解图,图8与图7同样地展示了将角度调整组件200的第1臂部件和第2臂部件拆卸后的分解图。

应予说明,角度调整组件100、200作为通过将前端113(1)d、113(2)d以及前端111j、112g分别插入到期望摆动/固定的两个管状部件(未例示)中从而连结两个管状部件的夹具而被使用。

如图5~7所示,角度调整组件100由7个种类的10个部件构成,大致为螺钉122、123、第2臂第1部113(1)、第1臂第1部111、浮动楔部件118、刚体部件114、弹性部件116、齿轮部件124、第1臂第2部112以及第2臂第2部113(2)。

第1臂第1部111与第1臂第2部112分别具有凹部111i和凹部112d(图中未示出),使得当第1臂第1部111与第1臂第2部112相互重叠时形成一个接纳空间。第1臂第1部111与第1臂第2部112能够使彼此的平面部相互相对而重叠,并通过螺钉123将在重叠的状态下可彼此窥视的贯通孔111i和贯通孔112f连结而结合成一体,从而形成一个第1臂。

当第1臂第1部111与第1臂第2部112重叠结合时,将浮动楔部件118、刚体部件114、弹性部件116、齿轮部件124夹入。齿轮部件124具有贯通孔124d,齿轮部主体124g的嵌合部124b、嵌合部(突出部)124c被一体地连结,齿轮部主体124g的嵌合部(突出部)124c、124b被插入第1臂第1部111和第1臂第2部112各自的贯通孔111m、112c内,并且能够在锪孔部111n、112n中使齿轮部件124围绕轴心c2旋转。

浮动楔部件118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设有与齿轮部件124的齿面124e啮合的齿面118a、和与刚体部件114抵接的抵接部118c。此外,刚体部件114由树脂等弹性材料形成,并被埋入第1臂第1部111和第1臂第2部112的凹部111d、112d内。刚体部件114与图1~图2所示的角度调整配件10同样地由无法以手力弯曲的金属部件或者树脂部件等形成。

在浮动楔部件118的抵接部118c与刚体部件114之间搭载有用于施加弹力以使浮动楔部件118不会掉落的弹性部件116。应予说明,浮动楔部件118、齿轮部件124是金属制或者硬树脂制的,有时也与第2臂和刚体部件114一体成型。

当第1臂第1部111与第1臂第2部112结合时,夹在其中的齿轮部件124由于其两侧都被贯通孔111m和112c支承,因此力的平衡良好,且耐久性也得到提升。此外,在第1臂第1部111和第1臂第2部112结合后,被第2臂第1部113(1)与第2臂第2部113(2)从轴心c2方向两侧夹持,两者通过将螺钉122插入贯通孔113(1)c、113(2)c并对前端进行铆合而结合。此时,齿轮部件124的两侧的嵌合部124c和124b贯穿贯通孔113(1)a和113(2)a,且被嵌合于它们的内壁槽113(1)b、113(2)b。因此,当齿轮部件124旋转时,随着其旋转,第2臂第1部113(1)以及第2臂第2部113(2)也作为一体的第2臂而旋转。

因此,在角度调整配件100中,一体的第1臂111、112和第2臂113(1)、113(2)围绕轴心c2自由地旋转/锁定,它们的前端113(1)d、113(2)d和前端111j、112g被分别插入/固定于作为摆动目标部件的管状部件(图中未示出)。

图8所示的角度调整组件200是上述图5所示的角度调整组件100的变形例,其大体结构和使用事例与角度调整组件100相同,但是在不设有弹性机构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在角度调整组件200中,弹性机构与刚体部件214结合为一体并抵接于浮动楔部件218的抵接面218c的后缘侧。在该角度调整组件200的情况下,与角度调整组件100相比,部件数能够进一步减少一个,从而使组装工序更容易。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配件和角度调整组件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和说明书等记载的主旨或启示的范围内,可以得到其他的变形例和改进例。

符号说明

10角度调整配件

11第1臂

12壳部件

13第2臂

18、118、218浮动楔部件

111第1臂第1部

112第1臂第2部

113(1)第2臂第1部

113(2)第2臂第2部

114、214刚体部件

116弹性部件(弹性机构)

11d(2)保存空间

24、124、224齿轮部件(齿轮部)轴心c1,c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