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装支座及一种掘进设备。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建设中,采用盾构法的比例越来越高,其隧道成型是由管片有序拼装形成的,施工过程中掘进机所需的配套设施(如电缆、水管、连续皮带机机架等)需固定在隧道两侧,以避免影响机车编组正常通行。由于管片自身不便于进行打锚杆等作业,实际施工中往往选择管片间的连接螺栓作为配套设备的悬挂受力点。
相关技术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安装支座:第一种是在安装支座一端开圆孔,将完全拆卸后的管片螺栓穿过圆孔,拧紧螺栓,使安装支座连接在管片上,另一端与所悬挂的结构连接(栓接或焊接);第二种是在安装支座一端开半圆槽孔,通过螺柱与另外一块槽孔板连接,形成与管片螺栓连接的孔,另一端与所悬挂的结构连接(栓接或焊接),使用此支座不需要将管片螺栓完全拆卸,但增加了螺柱连接的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支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掘进设备。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支座,包括:连接板,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一限位部;压板,设置有第二开口和与第一限位部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在安装过程中,连接板通过第一开口套设于紧固件上,压板通过第二开口套设于紧固件上,转动连接板或压板以使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卡接。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安装支座包括相互配合的连接板及压板,其中,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一限位部,压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和与第一限位部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在装配的过程中,首先将紧固件拧出一定距离,然后通过第一开口将连接板插至紧固件相应位置,通过第二开口将压板插至紧固件相应位置,待连接板与压板安装完毕后,旋转连接板或压板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互卡合,最后拧紧紧固件,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互咬合。在紧固件预紧力的作用下,可抵抗外界的拉力或压力,保证安装支座的稳定安装,同时连接板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用于连接其他结构,具体地,可以采用焊接或栓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地,将压板整体呈“U”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支座通过两个限位部的配合,无需其他额外的连接措施,只依靠紧固件的预紧力就可以实现相互咬合、传递外力的效果;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无需完全拆卸紧固件,就可以完成整体安装工作。安装支座结构简单,牢固可靠,安装快捷,减少了在狭小空间的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最大限度减小对既有紧固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安装支座,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板还包括:第一弧面,第一弧面为第一开口的侧壁与紧固件相接触的部分,第一弧面与紧固件的侧壁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保证连接板与紧固件的紧密贴合,在第一开口的侧壁与紧固件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弧面,且第一弧面与紧固件的侧壁相适配,从而保证连接板与紧固件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板还包括:第二弧面,第二弧面为第二开口的侧壁与紧固件相接触的部分,第二弧面与紧固件的侧壁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压板直接与紧固件相接触,在安装支座使用过程中,压板与紧固件之间是需要承载压力的,因此在第二开口的侧壁与紧固件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弧面,以保证压板与紧固件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两者之间的压强,且第二弧面与紧固件的侧壁相适配,保证压板与紧固件之间的紧密贴合,从而保证连接板与紧固件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为相互适配的半圆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选用管片螺栓作为紧固件,因此,为保证连接板及压板与管片螺栓的紧密贴合,将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为相互适配的半圆面。在安装连接板及压板的过程中,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共同限定出圆形的安装孔,且安装孔与管片螺栓相适配,保证连接板及压板与管片螺栓的紧密贴合,进而保证安装支座的稳定安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开口的两侧;第二限位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二开口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限位部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开口的两侧,第二限位部同样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二开口的两侧。在装配安装支座时,使连接板与压板之间通过两个限位部的相互配合实现连接,一方面保证两者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保证安装支座的承载能力,使得连接板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可以连接更重的质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为相互适配的凸台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设置为相互适配的凸台结构。在安装支座使用过程中,依靠两个凸台结构相互卡合,保证其他连接结构的稳定安装,凸台结构简单,可以一体成型,便于加工、连接强度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为凸台结构,另一个为与凸台结构相适配的凹槽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设置为相互适配的凸台结构及凹槽结构。在安装支座使用过程中,将凸台结构陷入到凹槽结构内部,依靠凸台结构及凹槽结构的相互卡合,保证其他连接结构的稳定安装,凸台结构及凹槽结构的结构简单,可以一体成型,便于加工、连接强度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板与压板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压板与连接板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避免在安装的过程中连接板与压板的错位移动,因此在连接板与压板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在压板与连接板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适配。在安装连接板与压板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相互配合,使得连接板与压板的位置相对稳定,避免两者之间的错位,以提升安装支座的装配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为定位凸起,另一个为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定位凹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设置为相互适配的定位凸起及定位凹槽。在安装连接板与压板的过程中,将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相对,并将定位凸起放置于定位凹槽内,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的相互配合,使得连接板与压板的位置相对稳定,避免两者之间的错位,以提升安装支座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掘进设备,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安装支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掘进设备,因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安装支座,因此具有上述安装支座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座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压板侧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座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连接板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座拧紧紧固件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安装支座沿A-A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座拧紧紧固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安装支座沿B-B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安装支座,12压板,122第二限位部,124第二开口,14连接板,142第一限位部,144第一开口,16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座1及掘进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安装支座1,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连接板14,设置有第一开口144和第一限位部142;压板12,设置有第二开口124和与第一限位部142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122;在安装过程中,连接板14通过第一开口144套设于紧固件16上,压板12通过第二开口124套设于紧固件16上,转动连接板14或压板12以使第二限位部122与第一限位部142相卡接。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安装支座1包括相互配合的连接板14及压板12,其中,连接板14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44和第一限位部142,压板12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24和与第一限位部142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122。在装配的过程中,如图5所示,首先将紧固件16拧出一定距离,然后通过第一开口144将连接板14插至紧固件16相应位置,通过第二开口124将压板12插至紧固件16相应位置,待连接板14与压板12安装完毕后,如图6所示,旋转连接板14或压板12使得第一限位部142与第二限位部122相互卡合,最后拧紧紧固件16,如图7和图8所示,使得第一限位部142与第二限位部122相互咬合,在紧固件16预紧力的作用下,可抵抗外界的拉力或压力,保证安装支座1的稳定安装。同时连接板14远离第一开口144的一端用于连接其他结构,具体地,可以采用焊接或栓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支座1应用于隧道施工建设中连接悬挂结构和管片螺栓,紧固件16选用管片螺栓,压板12整体呈“U”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支座1通过两个限位部的配合,无需其他额外的连接措施,只依靠紧固件16的预紧力就可以实现相互咬合、传递外力的效果;第一开口144及第二开口124无需完全拆卸紧固件16,就可以完成整体安装工作。安装支座1结构简单,牢固可靠,安装快捷,减少了在狭小空间的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最大限度减小对既有紧固件16产生的不良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板14还包括:第一弧面,第一弧面为第一开口144的侧壁与紧固件16相接触的部分,第一弧面与紧固件16的侧壁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为保证连接板14与紧固件16的紧密贴合,在第一开口144的侧壁与紧固件16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弧面,且第一弧面与紧固件16的侧壁相适配,从而保证连接板14与紧固件16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压板12还包括:第二弧面,第二弧面为第二开口124的侧壁与紧固件16相接触的部分,第二弧面与紧固件16的侧壁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压板12直接与紧固件16相接触,在安装支座1使用过程中,压板12与紧固件16之间是需要承载压力的,因此在第二开口124的侧壁与紧固件16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弧面,以保证压板12与紧固件16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两者之间的压强,且第二弧面与紧固件16的侧壁相适配,保证压板12与紧固件16之间的紧密贴合,从而保证连接板14与紧固件16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为相互适配的半圆面。
在该实施例中,选用管片螺栓作为紧固件16,因此,为保证连接板14及压板12与管片螺栓的紧密贴合,将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为相互适配的半圆面。在安装连接板14及压板12的过程中,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共同限定出圆形的安装孔,且安装孔与管片螺栓相适配,保证连接板14及压板12与管片螺栓的紧密贴合,进而保证安装支座1的稳定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限位部1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部142位于第一开口144的两侧;第二限位部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部122位于第二开口124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限位部142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限位部142位于第一开口144的两侧,第二限位部122同样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部122位于第二开口124的两侧。在装配安装支座1时,使连接板14与压板12之间通过两个限位部的相互配合实现连接,一方面保证两者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保证安装支座1的承载能力,使得连接板14远离第一开口144的一侧可以连接更重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限位部142及第二限位部122为相互适配的凸台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限位部142与第二限位部122设置为相互适配的凸台结构。在安装支座1使用过程中,依靠两个凸台结构相互卡合,保证其他连接结构的稳定安装,凸台结构简单,可以一体成型,便于加工、连接强度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142及第二限位部122中的一个为凸台结构,另一个为与凸台结构相适配的凹槽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限位部142与第二限位部122设置为相互适配的凸台结构及凹槽结构。在安装支座1使用过程中,将凸台结构陷入到凹槽结构内部,依靠凸台结构及凹槽结构的相互卡合,保证其他连接结构的稳定安装,凸台结构及凹槽结构的结构简单,可以一体成型,便于加工、连接强度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板14与压板12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压板12与连接板14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为避免在安装的过程中连接板14与压板12的错位移动,因此在连接板14与压板12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在压板12与连接板14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适配。在安装连接板14与压板12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相互配合,使得连接板14与压板12的位置相对稳定,避免两者之间的错位,以提升安装支座1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为定位凸起,另一个为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定位凹槽。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设置为相互适配的定位凸起及定位凹槽。在安装连接板14与压板12的过程中,将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相对,并将定位凸起放置于定位凹槽内,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的相互配合,使得连接板14与压板12的位置相对稳定,避免两者之间的错位,以提升安装支座1的装配效率。
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支座1应用于隧道施工建设中连接悬挂结构和管片螺栓。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板14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44和位于第一开口144两侧的第一凸台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压板12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24和位于第二开口124两侧的第二凸台结构。在装配的过程中,如图5所示,首先将管片螺栓拧出一定距离,然后通过第一开口144将连接板14插至管片螺栓相应位置,通过第二开口124将压板12插至管片螺栓相应位置,待连接板14与压板12安装完毕后,如图6所示,旋转压板12使得第一凸台结构与第二凸台结构相互卡合,最后拧紧管片螺栓,如图7和图8所示,使得第一凸台结构与第二凸台结构相互咬合,在管片螺栓预紧力的作用下,可抵抗外界的拉力或压力,以保证安装支座1的稳定安装,同时连接板14远离第一开口144的一端用于连接其他结构具体地,可以采用焊接或栓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在第一开口144的侧壁与紧固件16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弧面,在第二开口124的侧壁与紧固件16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弧面,而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为相互适配的半圆面,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共同限定出圆形的安装孔,以保证连接板14及压板12与管片螺栓的紧密贴合,进而保证安装支座1的稳定安装。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在安装的过程中连接板14与压板12的错位移动,在连接板14与压板12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在压板12与连接板14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部,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相互配合,使得连接板14与压板12的位置相对稳定,避免两者之间的错位,以提升安装支座1的装配效率,具体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为定位凸起,另一个为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定位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支座1在装通过两个凸台结构的配合,无需其他额外的连接措施,只依靠管片螺栓的预紧力就可以实现相互咬合、传递外力的效果;第一开口144及第二开口124无需完全拆卸管片螺栓,就可以完成整体安装工作。安装支座1结构简单,牢固可靠,安装快捷,减少了在狭小空间的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最大限度减小对既有紧固件16产生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掘进设备,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安装支座1。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掘进设备,因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安装支座1,因此具有上述安装支座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