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闸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炉排烟筒自动闸阀装置。
背景技术:
保温炉是一类为了克服经高温点火及燃烧的料面,离开点火器后,骤然暴露在大气中,导致赤热的料面急冷,因而在表层烧结矿的矿物组成中,玻璃质明显增多,强度下降,这一弊端的一种仪器,为低压铸造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保温炉排气筒没有可以自动控制的开关,在需要排烟时排烟,不需要时保留烟气,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保温炉排烟筒自动闸阀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保温炉排烟筒自动闸阀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炉排烟筒自动闸阀装置,包括排烟筒,所述排烟筒内壁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等距离开有多个向下贯穿的通孔,所述固定板中部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转轴底端固定有第一封板,所述转轴顶端固定有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顶部外圈固定有齿圈,所述排烟筒内壁固定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内部固定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与齿圈互相啮合,所述第一封板、第二封板顶部均开有向下贯穿的出气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中部开有向下贯穿的圆孔,圆孔内固定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内圈固定有转轴。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第一封板、第二封板均采用保温塑料材料制成,第一封板、第二封板的外径值均小于排烟筒的内径值。
优选的,所述排烟筒外壁设有控制开关,排烟筒内壁设有时间控制器,时间控制器、控制开关、步进电机通过导线构成一条闭合回路。
优选的,所述步进电机型号为57byg350cl-060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
1、通过第一封板、第二封板、固定板的设置,在步进电机工作的时候带动第一、第二封板转动,可以控制烟气的排出,操作简单,效果好。
2、第一封板、第二封板、固定板均为保温材料,可减少烟气中的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保温炉排烟筒自动闸阀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保温炉排烟筒自动闸阀装置的固定板的俯视图。
图中:1排烟筒、2固定板、3转轴、4第一封板、5第二封板、6齿圈、7电机架、8步进电机、9直齿轮、10滚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保温炉排烟筒自动闸阀装置,包括排烟筒1,排烟筒1内壁固定有固定板2,固定板2顶部等距离开有多个向下贯穿的通孔,固定板2中部转动安装有转轴3,转轴3转轴底端固定有第一封板4,转轴3顶端固定有第二封板5,第二封板5顶部外圈固定有齿圈6,排烟筒1内壁固定有电机架7,电机架7内部固定有步进电机8,步进电机8的输出轴端固定有直齿轮9,直齿轮9与齿圈6互相啮合,第一封板4、第二封板5顶部均开有向下贯穿的出气孔,出气孔的数量等于通孔的数量,且出气孔的孔径值等于通孔的孔径值,固定板2中部开有向下贯穿的圆孔,圆孔内固定有滚动轴承10,滚动轴承10内圈固定有转轴3,固定板2、第一封板4、第二封板5均采用保温塑料材料制成,第一封板4、第二封板5的外径值均小于排烟筒1的内径值,排烟筒1外壁设有控制开关,排烟筒1内壁设有时间控制器,时间控制器、控制开关、步进电机8通过导线构成一条闭合回路,步进电机8型号为57byg350cl-060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在需要排烟时,启动控制开关,步进电机8转动,带动直齿轮9转动,可以带动第二封板5转动,第二封板5通过转轴3带动第一封板4转动,当第一封板4、第二封板5的出气孔与通孔重合时停止,此时烟气自由通过通孔被排出,当不需要排烟时,启动控制开关,在时间控制器的控制下,每次转动的幅度是固定的,步进电机8再次转动,带动第一封板4、第二封板5转动将出气孔与通孔错开,此时烟气无法排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