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化橡胶内外卡箍式渐变汽车板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5411发布日期:2019-12-31 16:3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硫化橡胶内外卡箍式渐变汽车板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硫化橡胶内外卡箍式渐变汽车板簧。



背景技术:

汽车板簧是汽车悬架系统中最传统的弹性元件,汽车工业使用板簧用于车体减震,汽车板簧的主要构件为主簧、下副簧、板簧卡箍,中心螺栓和板簧卡箍将主簧、下副簧连接为一整体,主簧、下副簧的长度呈阶梯状递减,最上层的主簧簧片长度最长,其两端弯折出主簧卷耳,主簧卷耳用于将汽车板簧定位安装于车体下方,当汽车板簧受力时,利用汽车板簧自身的弹力,达到缓冲压力的作用,目前汽车工业多采用少片簧结构,利用板簧卡箍防止主簧、下副簧发生相对位移,但现有的板簧卡箍结构组件多,装配效率低,板簧卡箍连接相对不牢固,且容易发生划胎和装配干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免划胎及装配干涉的硫化橡胶内外卡箍式渐变汽车板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硫化橡胶内外卡箍式渐变汽车板簧,其包括主簧、下副簧、板簧卡箍,主簧、下副簧通过中心螺栓固定连接,主簧的两端设有主簧卷耳,下副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设有板簧卡箍,板簧卡箍包括外卡箍和内卡箍,外卡箍和内卡箍均呈u形,内卡箍设于外卡箍内,外卡箍的开口两端与内卡箍的开口两端分别通过卡箍螺栓固定连接,主簧、下副簧设于外卡箍内、内卡箍外,外卡箍设有外卡箍侧板、外卡箍底板,外卡箍底板通过铆钉与下副簧固定连接,外卡箍侧板的内壁设有硫化橡胶层。

优选的,其还包括末片,主簧、下副簧、末片自上而下依次叠放,末片的一端设有末片卷耳。

优选的,下副簧的两端呈弧形,弧形的末端向下倾斜。

优选的,主簧、下副簧均由两端薄、中间厚的钢片构成。

优选的,板簧卡箍对称设置在下副簧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硫化橡胶内外卡箍式渐变汽车板簧,有如下有益效果:

⑴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卡箍、外卡箍结合起来固定主簧和下副簧,结构简单、紧凑,装配容易,卡箍螺栓长度减少,而且取消了在卡箍螺栓上使用套管固定板簧卡箍,减少了零部件的加工使用,提升了装配效率;

⑵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卡箍螺栓固定内外卡箍,板簧卡箍连接更加牢固,性能更加可靠,卡箍螺栓连接螺母的一端均设于内卡箍内侧,保证了装配时板簧卡箍不与车架发生装配干涉,可以有效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卡箍螺栓划伤车胎,防止意外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板簧卡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主簧,2.下副簧,3.板簧卡箍,4.中心螺栓,5.主簧卷耳,6.外卡箍,7.内卡箍,8.卡箍螺栓,9.铆钉,10.硫化橡胶层,11.末片,12.末片卷耳,13.外卡箍侧板,14.外卡箍底板,15.内卡箍底板,16.板簧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由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硫化橡胶内外卡箍式渐变汽车板簧,其包括主簧1、下副簧2、板簧卡箍3,主簧1、下副簧2自上而下依次叠放且通过中心螺栓4固定连接在一起,主簧1的两端设有主簧卷耳5,主簧卷耳5用于将汽车板簧定位安装于汽车车体下方,下副簧2的两端分别连接设有板簧卡箍3,板簧卡箍3对称设置在靠近下副簧2两端的位置,板簧卡箍3包括外卡箍6和内卡箍7,外卡箍6和内卡箍7均呈u形,内卡箍7设于外卡箍6内,外卡箍6的开口两端与内卡箍7的开口两端分别通过卡箍螺栓8固定连接,即外卡箍6的一端与内卡箍7的一端通过卡箍螺栓8固定连接,外卡箍6的另一端与内卡箍7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卡箍螺栓8固定连接,采用内、外卡箍结构,板簧卡箍3连接的更加牢固,性能更加可靠,且卡箍螺栓8连接螺母的一端均设于内卡箍7的内侧,防止装配时板簧卡箍3与汽车车架发生装配干涉,有效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卡箍螺栓8划伤车胎;外卡箍6设有外卡箍侧板13、外卡箍底板14,内卡箍7设有内卡箍底板15,外卡箍侧板13、外卡箍底板14、内卡箍底板15围成板簧通道16,主簧1、下副簧2设于板簧通道16内(即外卡箍6内、内卡箍7外)并伸出,外卡箍6和内卡箍7结合防止主簧1、下副簧2发生位移错位,外卡箍底板14通过铆钉9与下副簧2固定连接,外卡箍侧板13内壁设有硫化橡胶层10,硫化橡胶层10有效防止主簧1、下副簧2与外卡箍侧板13碰撞接触时产生摩擦及异响,降低汽车噪音,延长主簧1、下副簧2、板簧卡箍3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末片11,主簧1、下副簧2、末片11自上而下依次叠放通过中心螺栓4固定连接,末片11设于下副簧2的下侧,末片11的一端弯曲设有末片卷耳12,当汽车板簧承重压力发生变化时末片卷耳12起缓冲应力作用。

下副簧2的两端呈弧形,弧形的末端向下倾斜,下副簧2的两端与主簧1不接触,避免下副簧2端部的锐角划伤主簧1,提高主簧1的寿命。

主簧1长度最长,主簧1、下副簧2、末片11的长度呈阶梯递减,主簧1、下副簧2均由两端薄、中间厚的钢片构成,下副簧2的两端与主簧1之间有间隙,减少整车自重的同时,能有效减少主簧1、下副簧2间的摩擦及振动,增加行驶的平顺性及乘坐的舒适性,在相同刚度(即相同承载能力)的情况下,空载时,下副簧2的两端与主簧1不接触,仅主簧1起作用,下副簧2处于无载荷状态,满载时主簧1和下副簧2一起承受满载载荷,有效解决汽车的疲劳寿命及在空、满载平顺性不一致的问题,提高整车行驶过程的平顺性和整车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用主簧1、下副簧2均采用等宽的钢片叠加组成,所用钢片采用60si2mn合金弹簧钢制成,制作成本低,汽车板簧性能优,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到轻卡、微卡、重卡,适应性广,根据应用车型载重的不同,增加主簧1、下副簧2的钢片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用卡箍螺栓8固定内卡箍6和外卡箍7时,卡箍螺栓8还可以采用沉头螺栓,进一步降低与汽车车架干涉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所用中心螺栓4、卡箍螺栓8均包括螺栓和螺母,由于螺栓和螺母均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构及工作原理不再一一累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顶”、“底”、“前”、“后”、“内”、“外”、“背”、“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