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3043发布日期:2020-02-21 18:1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型面结构。



背景技术:

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的运行工况比较复杂,金属膜盘会受到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状态。金属挠性膜盘联轴器是一个回转结构,工作转速可达到上万转,膜盘循环运转受到交变载荷,当交变应力小于强度极限或屈服极限时,疲劳破坏就可能发生,这种拉压应力差的状态对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甚至会造成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的失稳。

现有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的膜盘型面分为两种,其中一种如图1所示,金属膜盘6的横截面(轴向截面)两侧采用两条对称的双曲线曲面1的结构形式;另外一种如图2所示,金属膜盘6的横截面(轴向截面)采用一侧为单侧平面2、另一侧为单侧盘面曲线3的结构形式。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通过金属膜盘6(金属膜盘6的形式包括单膜盘、双膜盘及多膜盘等,图1、图2以单膜盘为例)来作为主动传动机构,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传递扭矩的同时,还能够吸收轴段间的各项误差(如轴各误差、径向误差、角位移等)。图2中金属膜盘6的膜盘型面的一侧是一条单侧盘面曲线3,其上各点的曲率各不相同,金属膜盘6的盘面受到拉压应力差会达到所受载荷的6%~7%左右。因此,为了降低金属膜盘6的盘面拉压应力差,对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型面结构的调整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的金属膜盘盘面的拉压应力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型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的金属膜盘的横截面,一侧为单侧盘面曲线,另一侧为单侧斜面,该单侧斜面靠近所述金属膜盘边缘的一端及靠近金属膜盘中部的一端均设有过渡圆角;

其中:所述单侧斜面由靠近金属膜盘中部的一端向靠近金属膜盘边缘的一端沿轴向向金属膜盘内部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膜盘的型面,一侧采用具有斜率的直线(即单侧斜面),另一侧采用单侧盘面曲线,能够减小曲面的切线转角,从而降低曲面的曲率,降低整体盘面的曲率差。

2.本实用新型通过降低金属膜盘盘面曲率,可使整个金属膜盘的拉压应力差降低到所受载荷的2%~4%,这样整个金属膜盘所受的交变载荷强度将大幅度减少,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的疲劳寿命得到延长,提高了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的膜盘型面;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的膜盘型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双曲线曲面,2为单侧平面,3为单侧盘面曲线,4为单侧斜面,5为过渡圆角,6为金属膜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3所示,以单膜盘为例,本实用新型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的金属膜盘6的横截面(轴向截面),一侧为单侧盘面曲线3,另一侧为单侧斜面4,该单侧斜面4靠近金属膜盘6边缘的一端及靠近金属膜盘6中部的一端均设有过渡圆角5。这种结构设计达到降低整个金属膜盘6的盘面的拉压应力差的目的(金属膜盘6膜盘面受到拉压应力差能够降低至所受载荷的4%)。单侧斜面4由靠近金属膜盘6中部的一端向靠近金属膜盘6边缘的一端沿轴向向金属膜盘6内部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将现有技术中金属膜盘6型面的单侧平面2替换成具有斜率的单侧斜面4,从而减小金属膜盘6的拉压应力差,降低金属膜盘6的交变载荷,增加金属膜盘挠性联轴器的疲劳寿命,提高了整个传动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