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摇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1773发布日期:2019-11-29 18:32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挡摇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挡位操作机构,具体是涉及一种换挡摇臂。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过程中,操纵系统的操纵感对驾驶人员的操纵舒适度有重要的影响,故在追求品质至上的当今,车辆驾驶人员对车辆操纵感的要求也日益增强。在车辆的日常驾驶过程中,挡位控制和切换是频繁使用到的操作,特别是手动挡汽车,使用的频率更高。

目前,据驾驶人员反应的情况来看,存在换挡手感不好,换挡有卡滞感,换挡到位感和吸入感不强的问题,换挡舒适性低。

换挡机构主要部件有换挡手柄、换挡拉丝、换挡摇臂、换挡轴,换挡摇臂通过换挡轴与变速器内部连接,在整车换挡时,换挡手柄操纵换挡拉丝,换挡拉丝操纵换挡摇臂,所述换挡摇臂的结构直接影响着换挡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挡摇臂,以增加换挡时的换挡吸入感,改善了换挡手感,使得换挡更加顺畅。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挡摇臂,包括摇臂本体,所述摇臂本体上具有拉丝连接销孔,所述拉丝连接销孔用于摇臂本体与换挡拉丝实现孔销式连接;所述摇臂本体上还具有配重部,所述配重部处于摇臂本体的一端,所述配重部呈扇形,所述配重部与摇臂本体一体成型,所述配重部的中部设有通孔,其中,所述配重部相对于摇臂本体向下偏置,并且沿通孔轴向方向的壁厚大于摇臂本体的壁厚。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部的上端与拉丝连接销孔上端的高度一致,所述配重部的下端低于拉丝连接销孔下端的所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拉丝连接销孔与配重部处于摇臂本体的同一侧,且临近所述配重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换挡摇臂与换挡拉丝的连接方式为孔销式连接,结构简单,拆卸维修方便,旋转阻力小,能够减小换挡阻力,使得换挡更加顺畅,所述配重部设计为扇形与摇臂本体一体成型,且中部开设有通孔,这样一来不仅换挡时更加平稳,还便于将配重分配至摇臂两侧,使得左右旋转换挡时能够提高换挡惯量,增加了换挡吸入感,这均有利于换挡手感的改善以及换挡舒适性的提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挡摇臂的主视结构;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挡摇臂的俯视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摇臂本体;11、拉丝连接销孔;

12、配重部;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换挡摇臂包括摇臂本体1,所述摇臂本体1上具有拉丝连接销孔11,所述拉丝连接销孔11用于连接换挡拉丝,具体为所述拉丝连接销孔11处固接换挡摇臂销,所述换挡摇臂销与换挡拉丝固连,从而使得摇臂本体1与换挡拉丝孔销式连接。

所述摇臂本体1上还具有配重部12,所述配重部12与摇臂本体1一体成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摇臂本体1的一端与换挡轴连接,所述配重部12处于摇臂本体1的远离换挡轴的另一端,所述配重部12呈扇形构造,并且所述配重部12的中心部设有通孔13,其中,所述配重部12相对于摇臂本体1向下偏置,并且沿通孔13轴向方向的壁厚大于摇臂本体1的壁厚,以使所述配重部12的重心处于所述拉丝连接销孔11中心的斜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换挡摇臂与换挡拉丝的连接方式为孔销式连接,结构简单,拆卸维修方便,旋转阻力小,能够减小换挡阻力,使得换挡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配重部12与摇臂本体1一体成型,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一来使得换挡时更加平稳,所述配重部12设计为扇形且中心部开设有通孔13,能够将配重分配至摇臂两侧,使得左右旋转换挡时能够提高换挡惯量,增加了换挡吸入感,所述配重部12的重心靠下,也提高了配重部的配重效果。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换挡摇臂有利于换挡手感的改善以及换挡舒适性的提高。

如图1所示,所述配重部12的上端与拉丝连接销孔11的上端位置平齐,所述配重部12的下端低于拉丝连接销孔11下端的所处高度,这样一来既保证了配重效果,还能起到便于安装的作用。

如图1、2所示,所述拉丝连接销孔11在摇臂本体1上的所处位置与配重部12位于摇臂本体1的同一侧,并且所述拉丝连接销孔11临近所述配重部12设置,这降低了配重部12相对拉丝连接销孔11的旋转半径,在换挡拉丝操纵换挡摇臂时提高了换挡惯量,能够进一步增加换挡吸入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