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140发布日期:2019-06-26 01:0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防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阀。



背景技术:

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工程保障。

人防工程的通风设备主要包括门式悬摆式防爆波活门、防爆超亚排气活门、自动超亚排气活门、手动双连杆密闭阀门和手电动双连杆密闭阀门。门式悬摆式防爆波活门依靠多个悬挂板式活门通风,但不能有效阻挡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比如爆炸后形成的扬尘等。超亚排气活门依赖于重锤,存在安装时重锤不铅直的现象,且无论是平时状态还是战时状态,阀瓣都长时间受到重锤施加的力,存在产生形变失效的可能。密闭阀门多为手动,阀门开闭依赖于人工操作,虽有电动密闭阀门,但依赖于电力也存在停电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爆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防工程通风阀的阀瓣启闭依赖于重锤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爆阀,包括圆柱形壳体2,壳体2位于掩体内的一端与阀瓣9铰接,位于掩体外的一端呈圆锥形向外扩张形成挡尘板21;迎风板1通过螺栓与冲击杆3连接,冲击杆3依次穿过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分别通过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与壳体2连接,冲击杆3上设有缓冲弹簧31;连杆6与自锁支座7铰接,锁舌8与连杆6铰接,锁舌8一端穿过自锁支座7上部的通孔挡住阀瓣9,控制阀瓣9的闭合,另一端通过限位弹簧81与自锁支座7连接。

所述迎风板1呈碗状罩住挡尘板21,在挡尘板21与迎风板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所述壳体2在挡尘板21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平衡口23。

所述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的圆心位于壳体2的轴线上。

所述连杆6的轴线与冲击杆3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缓冲弹簧31位于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之间。

所述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分别是沿安装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的圆筒的外圆周设置的三个间隔120°的型钢支柱,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通过螺栓与壳体2连接。

所述缓冲弹簧31通过紧固螺钉或抱箍固定在冲击杆3上。

所述阀瓣9的密封面上设有密封胶圈91。

还包括固定板22,固定板22为设置在壳体2外侧的多个环形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阀瓣9不受外力影响,且在受到掩体外的冲击波后能自动关闭阀门,防止冲击波进入掩体内;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依靠阀瓣9自身重力及机械自锁实现阀门的开闭,不依赖电力,可靠性高,防爆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能够使空气在进入通风口前受到两次阻拦而使空气中的较大颗粒产生沉降无法进入掩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的导向滑道机构A-A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的自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迎风板;2.壳体;21.挡尘板;22.固定板;23.平衡口;3.冲击杆;31.缓冲弹簧;4.第一支架;41.第一导向滑道;5.第二支架;51.第二导向滑道;6.连杆;7.自锁支座;8.锁舌;81.限位弹簧;9.阀瓣;91.密封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防爆阀,包括圆柱形壳体2,壳体2位于掩体内的一端与阀瓣9铰接,位于掩体外的一端呈圆锥形向外扩张形成挡尘板21,迎风板1呈碗状罩住挡尘板21,在挡尘板21与迎风板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外界混合有固体颗粒的气体因为迎风板1的存在而不能直接通过防爆阀进入掩体内,吹在迎风板1上的气体会被阻挡,吹到墙体上的气体会被墙体反射,发生气体减速及固体沉降现象,即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有一部分会因撞击而掉落,被反射的气体会到达迎风板1的背面,但此时因挡尘板21的存在,气体再次与挡尘板21撞击,气流速度会进一步降低,固体颗粒也被进一步净化,从而进入掩体的空气质量将会得到提高。

迎风板1通过螺栓与冲击杆3连接,冲击杆3的端部有与之配合的螺纹,冲击杆3依次穿过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的圆心位于壳体2的轴线上,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分别通过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与壳体2连接,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分别是沿安装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的圆筒的外圆周设置的三个间隔120°的型钢支柱,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通过螺栓与壳体2连接。冲击杆3上设有缓冲弹簧31,缓冲弹簧31可以通过紧固螺钉或抱箍固定在冲击杆3上,本实施例采用紧固螺钉。冲击杆3与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之间为线接触,减小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冲击杆3的移动更灵活,缓冲弹簧31位于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之间的冲击杆3上,缓冲弹簧31一方面可以对撞击起到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冲击杆3由于反弹作用而退出导向滑道。

如图3所示,连杆6与自锁支座7铰接,锁舌8与连杆6铰接,锁舌8一端穿过自锁支座7上部的通孔挡住阀瓣9,控制阀瓣9的闭合,另一端通过限位弹簧81与自锁支座7连接,本实施例中自锁支座7焊接在壳体2上,自锁支座7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2上。连杆6的轴线与冲击杆3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冲击杆3撞击连杆6,连杆6带动锁舌8退出自锁支座7上部的通孔,释放阀瓣9,阀瓣9在重力作用下闭合。限位弹簧81用于防止锁舌8动作过大而由自锁支座7上的通孔中退出,锁舌8阻止阀瓣9闭合的一面为平面,相反的一面为圆弧形曲面。在冲击消失后,限位弹簧81推动锁舌8恢复到初始位置。阀瓣9的密封面上设有密封胶圈91,阀瓣9闭合时,密封胶圈91起到缓冲作用,阀瓣9闭合后,密封胶圈91起到密封作用。

平时,防爆阀处于图1所示状态,用于掩体内的通风。此时阀瓣9为开启状态,并被锁舌8限制,不能回落;连杆6呈竖直状态,迎风板1与冲击杆3一起位于靠向外侧部位,气流通过迎风板1与挡尘板21之间的通道进入掩体内,掩体内的气体也可沿此通道排出;当外界出现冲击波时,冲击波推动迎风板1向掩体内运动,冲击杆3在迎风板1的推动下沿第一导向滑道41和第二导向滑道51快速冲击连杆6,连杆6带动锁舌8退入自锁支座7的通孔内,此时,阀瓣9被解锁,阀瓣9在重力作用下闭合,从而达到防止冲击波进入掩体的目的,另外,由于迎风板1和挡尘板21的独特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冲击波,以减小阀瓣9受到的冲击力。由于在受到冲击波冲击的瞬间,防爆阀壳体2内部接近于一个封闭的空间,防爆阀内的气体被瞬间压缩而产生的反弹力有可能阻碍迎风板1的运动,导致冲击杆3撞击连杆6的力度不够,使得阀瓣9无法被解锁。为此,在壳体2位于挡尘板21一侧上设有一个或两个平衡口23,用于释放壳体2内部被急速压缩的气体,以提高阀瓣9被解锁的可靠性。当外界冲击波消失后,手动向外推动阀瓣9,阀瓣9绕铰接轴旋转,当接触到锁舌8的曲面时,通过挤压将锁舌8压入通孔内,阀瓣9越过锁舌8后,继续转动推开连杆6,连杆6推动冲击杆3向外运动,迎风板1被推开,气流通道重新形成,此时松开阀瓣9,阀瓣9又处于被锁舌8锁定的状态。当掩体内需要强制排风时,风压可以推开闭合的阀瓣9进行排气,风压足够大时,可以实现上述手动打开阀瓣9的操作过程直至阀瓣9被重新锁定。当外界没有冲击波,又需要关闭防爆阀时,只需在掩体内部敲击锁舌8,即可对阀瓣9解锁,实现防爆阀的闭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爆阀结构简单,依靠阀瓣9自身重力及机械自锁实现阀门的开闭,不依赖电力,阀瓣9本体不受额外的作用力,可靠性高,防爆效果好。平时可用于掩体内的防尘通风,提高掩体内的空气质量。本实用新型所述防爆阀的迎风板1与冲击杆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与壳体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便于维修保养及更换零部件。在壳体2的外侧还设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为设置在壳体2外侧的多个环形钢板,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增加或减少,用于加强防爆阀与钢筋混凝土掩体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