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所有热控设备校验的万能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7560发布日期:2019-12-06 16:3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所有热控设备校验的万能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就位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适合所有热控设备校验的万能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变送器、压力表、压力开关等众多设备受生产厂家、安装位置、测量介质等因素影响取样连接处多选用自身特有的连接头,而校验设备通常使用通用接头。

热控设备校验时必须寻找配套的接头转换连接在标准接头上才能校验,需要准备众多不同接头,随时更换,增加了校验人员的工作量,大量的接头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所有热控设备校验的万能接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合所有热控设备校验的万能接头,包括:若干个不同型号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至少包括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连接所述螺母,所述丝杠为内部中空的容纳腔体,所述丝杠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丝杠外壁设有螺纹,所述丝杠内壁设有螺纹,若干个所述丝杠横截面直径均不同,所述螺母横截面的环形结构,所述螺母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若干个所述螺母的横截面直径均不同。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丝杠贯穿固定连接所述螺母。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丝杠一端连接所述螺母。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丝杠两端均连接所述螺母。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螺母内壁连接所述丝杠外壁。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丝杠套接所述螺母,所述丝杠内壁连接所述螺母外壁。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接头能够相互旋转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的若干个所述螺母,多边形结构边的数量均不同。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的所述螺母可以是五边形结构或六边形结构或八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丝杠和所述螺母的连接位置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不同,能够连接成不同型号的接头,其中至少包括一号接头、二号接头、三号接头、四号接头、五号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万能接头能够适用所有热控设备的校验,结构简单多样化,方便携带,便于快速选取接头,保持工具的整洁,降低丢失接头的概率,节省成本,减少校验人员的工作量。

(2)本实用新型中的接头种类多样,组合方式多样化,每一接头的两端均能互相旋转连接,能够快速拆卸以及组装,使用灵活方便。

(3)本实用新型解决设备接头不同频繁更换的问题,满足变送器、压力表、压力开关等所有热控设备的校验、连接等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一号接头1;二号接头2;三号接头3;四号接头4;五号接头5;螺母6;丝杠7。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适合所有热控设备校验的万能接头,包括:若干个不同型号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至少包括丝杠7、螺母6,丝杠7连接螺母6,丝杠7为内部中空的容纳腔体,丝杠7两端均设有开口,丝杠7外壁设有螺纹,丝杠7内壁设有螺纹,若干个丝杠7横截面直径均不同,螺母6横截面的环形结构,螺母6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若干个螺母6的横截面直径均不同。

丝杠7贯穿固定连接螺母6,丝杠7一端连接螺母6,丝杠7两端均连接螺母6,螺母6内壁连接丝杠7外壁,丝杠7套接螺母6,丝杠7内壁连接螺母6外壁,丝杠7和螺母6的连接位置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不同,能够连接成不同型号的接头,其中至少包括一号接头1、二号接头2、三号接头3、四号接头4、五号接头5;多种连接方式,形成不同型号的接头,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的若干个螺母6,多边形结构边的数量均不同,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的螺母6可以是五边形结构或六边形结构或八边形结构,若干个接头能够相互旋转连接,能够快速拆卸和组装,灵活调节所需要的型号的接头位于端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