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5484发布日期:2019-12-31 16:35阅读:8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一种防丢绳,尤其涉及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拥有1-2个小孩,家长在带小孩到室外活动或者出去游玩的过程中,由于小孩体型小、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又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在人多事杂的室外经常会走到远离家长的地方,从而与家长失去联系,这样不但使小孩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且使家长遭受严重的心理打击,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现有儿童防丢绳通过将儿童与家长的手相连,使儿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活动,以达到防止孩子意外走失的目的。然而现有儿童防丢绳上未设置任何自锁结构,家长难以快速解开束缚而与孩子相分离,这就导致孩子在上下车或者乘坐电梯过程中意外走动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存在一定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未设置任何自锁结构,家长难以快速解开束缚而与孩子相分离,这就导致孩子在上下车或者乘坐电梯过程中意外走动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存在一定局限性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防丢绳自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包括牵引绳、连接组件、连接座,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牵引绳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还包括自锁组件,所述连接座套接在所述自锁组件上,所述牵引绳设置在所述自锁组件上,所述自锁组件与所述连接座相配合使所述牵引绳形成锁止状态、打开状态。

设置有牵引绳是为了与连接座相配合,将儿童与家长的手相连,使儿童与家长间建立联系,保证儿童在家长可以控制的区域范围内活动,以达到防止孩子意外走失的目的。设置有连接组件是为了使牵引绳更好的发挥作用,防止牵引绳在使用过程中扭转不顺畅,而导致缠绕、打结的情况出现。在连接座上设置有自锁组件是为了与连接座相配合,从而调整自锁组件与牵引绳之间的压紧力,进而实现快速打开、锁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锁止状态、打开状态间的快速切换,家长能够快速解开牵引绳而与孩子相分离,有效的避免了孩子在上下车或者乘坐电梯过程中意外走动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限位夹紧件,所述牵引绳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弯曲限位部,所述限位夹紧件一端与所述限位槽配合,所述限位夹紧件另一端与所述弯曲限位部抵触,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座移动连接。

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是为了与连接座上设置的弯曲限位部相配合,两者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改变限位夹紧件受到的紧压力,从而改变牵引绳受到的压力大小,最终实现锁止状态、打开状态间的快速切换。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限位槽一方面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限位夹紧件意外脱落,另一方面限位夹紧件通过限位槽与牵引绳相配合,从而调整牵引绳受到的压力。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所述连接座上还设置有配合连接件,所述配合连接件与所述弯曲限位部螺纹连接。

连接座上设置有配合连接件并与弯曲限位部螺纹连接是为了安装、拆卸限位夹紧件等部件,便于日常的清洁和维护,且螺纹连接的连接方式简单,加工方便,符合现代生产的需要。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一端与所述配合连接件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为所述第一连接件提供向外的弹性回复力。

设置有弹性连接件一方面是为了将配合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相连,起到连接作用,防止第一连接件意外丢失而无法实现自锁功能,另一方面弹性连接件为第一连接件提供向外的弹性回复力,使牵引绳重新放置于第一连接件中时,第一连接件能够快速向外移动形成锁止状态。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还包括固定限位件,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固定限位件与所述连接座连接。

设置有固定限位件是为了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能够很好的将连接组件与连接座连接,避免连接组件与连接座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座连接。

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是为了与第三连接件形成转动连接,避免牵引绳在使用过程中扭转不顺畅,而出现缠绕、打结的情况出现,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t型限位凸台,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置有t型限位凹槽,所述t型限位凸台与所述t型限位凹槽转动连接。

在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t型限位凸台是为了与第三连接件上设置的t型限位凹槽相配合,使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间能够实现转动连接的目的,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通孔。

在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通孔是为了方便与固定手环等部件连接,使防丢绳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方便。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为三个并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限位夹紧件的数量与所述限位槽的数量相同。

将限位槽的数量设置成三个并周向均匀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并与之匹配设置数量相同的限位夹紧件是为了提高限位夹紧件对牵引绳的压紧力,提高牵引绳在形成锁止状态下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形成锁止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形成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防丢绳自锁结构,包括牵引绳6、连接组件2、连接座4,所述连接组件2与所述连接座4连接,所述牵引绳6设置在所述连接座4上,还包括自锁组件1,所述连接座4套接在所述自锁组件1上,所述牵引绳6设置在所述自锁组件1上,所述自锁组件1与所述连接座4相配合使所述牵引绳6形成锁止状态、打开状态。

当家长陪同儿童出游过程中,如图3所示,此时自锁组件1与连接座4相配合使牵引绳6形成锁止状态,牵引绳6被自锁组件1固定限位,连接座4通过连接组件2与家长手腕连接,牵引绳6则与儿童手腕连接,从而使儿童与家长间建立联系,保证儿童在家长可以控制的区域范围内活动,以达到防止孩子意外走失的目的。

当儿童在上下车或者乘坐电梯过程中意外进出,家长需要快速解开牵引绳6而与孩子相分离时,如图2所示,移动自锁组件1使自锁组件1与连接座4相配合使牵引绳6形成打开状态,此时家长就可以快速抽离解开牵引绳6与儿童分离,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自锁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件12、限位夹紧件11,所述牵引绳6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上,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上设置有限位槽121,所述连接座4上设置有弯曲限位部42,所述限位夹紧件11一端与所述限位槽121配合,所述限位夹紧件11另一端与所述弯曲限位部42抵触,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与所述连接座4移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4上还设置有配合连接件41,所述配合连接件41与所述弯曲限位部42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弹性连接件5,所述弹性连接件5一端与所述配合连接件41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2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5为所述第一连接件12提供向外的弹性回复力。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限位件3,所述连接组件2通过所述固定限位件3与所述连接座4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二连接件21、第三连接件22,所述第二连接件21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22与所述连接座4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21上设置有t型限位凸台212,所述第三连接件22上设置有t型限位凹槽221,所述t型限位凸台212与所述t型限位凹槽221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21上设置有连接通孔211。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121的数量为三个并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上,所述限位夹紧件11的数量与所述限位槽121的数量相同。

当家长陪同儿童出游过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12在弹性连接件5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到如图3所示的锁止状态,此时第一连接件12与弯曲限位部42相配合,使限位夹紧件11在弯曲限位部42的压力作用下,通过第一连接件12上设置的限位槽121与牵引绳6相抵触压紧,从而使牵引绳6被限位夹紧件11固定限位。连接座4通过连接组件2与家长手腕连接,牵引绳6则与儿童手腕连接,从而使儿童与家长间建立联系,保证儿童在家长可以控制的区域范围内活动,以达到防止孩子意外走失的目的。儿童在运动过程中,t型限位凸台212与t型限位凹槽221相配合使第二连接件21与第三连接件22转动连接,防止牵引绳6在使用过程中因扭转不顺畅而出现缠绕、打结的情况。

当儿童在上下车或者乘坐电梯过程中意外进出,家长需要快速解开牵引绳6而与孩子相分离时,如图2所示,向内移动第一连接件12,限位夹紧件11在限位槽121的作用下与第一连接件12一同向内移动,限位夹紧件11在移动过程中受到来自弯曲限位部42的压力逐渐变小,因而牵引绳6受到来自限位夹紧件11的压力也逐渐变小,当第一连接件12移动到如图2所示位置时,此时牵引绳6形成打开状态,此时家长就可以快速抽离解开牵引绳6与儿童分离,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