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物体脱落的连接弹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3890发布日期:2020-01-24 11:20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防物体脱落的连接弹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物体脱落的连接弹簧。



背景技术:

弹簧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是一般机械不可缺少的元件,当其受外力作用时,即产生弹性变形,因而储存了应变能量并随机释出。弹簧种类中的拉伸弹簧是承受轴向拉力的螺旋弹簧,该弹簧设有内孔,弹簧本体一般都由圆截面材料制成,拉伸弹簧空载时,各圈绕成相互紧贴的螺旋圈或节距圈,受外力时向外伸长,保持有向中间收缩之力,为了便于联接、固定与加载,拉伸弹簧两端设有簧钩。

目前市场上的拉簧,不管是单簧还是双簧,连接方便,使用范围领域广,现有的大多数拉簧的拉钩过短,在晃动的情况下,容易脱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物体脱落的连接弹簧,其有效解决了现有之弹簧挂物体容易脱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防物体脱落的连接弹簧,包括有连接臂以及一体成型连接于连接臂两端的弹簧体;每一弹簧体的末端向下延伸并折弯形成有一挂钩,该挂钩包括有弧形部和防脱部,该弧形部于弹簧体的末端折弯形成;该防脱部于弧形部的延伸方向上一体延伸出,且防脱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防脱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外套设有套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套管为橡胶套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弹簧体于连接臂的两端向外螺旋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为u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脱块焊接于防脱部的内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脱块的内侧面根部上凹设有弧形缺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在弧形部的延伸方向上一体延伸出有防脱部,防脱部有效防止物体于挂钩中脱钩;且防脱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防脱块,防脱块形成阻挡作用,从而进一步防止挂钩上的物体脱钩。

二、通过在防脱块的内侧面根部上凹设有弧形缺口,有效将挂物体嵌于弧形缺口内,形成固定定位作用,从而更好的固定物体。

三、通过将连接臂设计成u形,u形连接臂底部较光滑,受磨损影响较小,且与器件连接受力面较大,使用寿命较长。

四、通过在连接臂外套设有套管,其避免连接臂直接硬性接触,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连接臂,提高了本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识说明:

11、连接臂12、弹簧体

13、挂钩131、弧形部

132、防脱部20、套管

30、防脱块301、弧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连接臂11以及一体成型连接于连接臂11两端的弹簧体12。

该连接臂11外套设有套管20,在本实施例中,套管20为橡胶套管,套管20的设置,避免连接臂11直接硬性接触,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连接臂11,提高了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11为u形状,当然,连接臂11的形状也可以选w形或v形,与w形或v形相比,u形连接臂11底部较光滑,受磨损影响较小,且与器件连接受力面较大,使用寿命较长。

在本实施例中,两弹簧体12于连接臂11的两端向外螺旋而成。每一弹簧体12的末端向下延伸并折弯形成有一挂钩13,该挂钩13包括有弧形部131和防脱部132,该弧形部131于弹簧体12的末端折弯形成;该防脱部132于弧形部131的延伸方向上一体延伸出,传统的挂钩13是无防脱部132的,而本实用新型防脱部132的设置防止挂钩13上的物体脱钩。

且防脱部13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防脱块30,防脱块30形成阻挡作用,从而进一步防止挂钩13上的物体脱钩。防脱块30焊接于防脱部132的内侧面上,且防脱块30的内侧面根部上凹设有弧形缺口301,从而有效将挂钩物嵌于弧形缺口301内,形成定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在弧形部的延伸方向上一体延伸出有防脱部,防脱部有效防止物体于挂钩中脱钩;且防脱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防脱块,防脱块形成阻挡作用,从而进一步防止挂钩上的物体脱钩。其次,通过在防脱块的内侧面根部上凹设有弧形缺口,有效将挂物体嵌于弧形缺口内,形成固定定位作用,从而更好的固定物体。接着,通过将连接臂设计成u形,u形连接臂底部较光滑,受磨损影响较小,且与器件连接受力面较大,使用寿命较长。最后,通过在连接臂外套设有套管,其避免连接臂直接硬性接触,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连接臂,提高了本产品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