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三通阀,尤其适用于泵用一次性输液器。
背景技术:
三通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主要用于改变介质流向。但是传统三通阀一般不能适用于泵用一次性输液器,并且其芯体上设置有一通孔,使用时进液口和出液口由该通孔连接,此时出液口和进液口的压力相等,则出液口压力较大,输注精度较差。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通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结构上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通阀,包括:外壳和与之装配使用的芯体,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出液口、定位肩、凹槽、空腔、两个进液口,其中在所述外壳本体的中部设置有所述空腔,在所述外壳本体的上端部设置有一出液口,所述出液口经由所述凹槽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定位肩固定在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外壳本体上,两个进液口并排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的下端部并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芯体包括芯体本体、流道和两个驱动肩,其中所述流道设置在所述芯体本体的下端处,两个驱动肩对称设置在所述芯体本体的上端面处;所述空腔的内径与所述芯体本体的外径大小相匹配,通过二者的过盈配合实现所述外壳与所述芯体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芯体还包括一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固定设置在所述芯体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芯体还包括一固定筋,其设置在所述密封套的上部并与所述芯体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本体上还设置有限位槽和密封槽,二者均与所述空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壳本体上还设置有固定槽。
优选地,所述外壳本体与所述出液口、所述定位肩、所述凹槽、所述空腔和两个进液口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芯体本体与流道和两个驱动肩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外壳为pc材质外壳。
优选地,所述芯体为pom材质芯体。
优选地,所述密封套为tpu材质密封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通阀,适用于泵用一次性输液器。其进液口的液体通过芯体上的流道进入到外壳,由凹槽进入到出液口,这个引流过程减弱了进液口的压力,从而减少出液口压力,提高输注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芯体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芯体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芯体的仰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芯体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通阀的应用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通阀在零位的工作原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通阀在工作位1的工作原理图;
图16为图15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通阀在工作位2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1.出液口,2.定位肩,3.固定槽,4.凹槽,5.空腔,6.限位槽,7.密封槽,8.进液口,81.第一进液口,82.第二进液口,9.外壳,10.芯体,11.密封套,12.固定筋,13.芯体本体,14.流道,15.驱动肩,16.泵用一次性输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2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阀,包括:外壳9和与之装配使用的芯体10,其中所述外壳9包括外壳9本体、出液口1、定位肩2、凹槽4、空腔5、两个进液口8,其中在所述外壳9本体的中部设置有所述空腔5,在所述外壳9本体的上端部设置有一出液口1,所述出液口1经由所述凹槽4与所述空腔5连通;所述定位肩2固定在所述出液口1和所述外壳9本体上,两个进液口8并排设置在所述外壳9本体的下端部并与所述空腔5连通;所述芯体10包括芯体本体13、流道14和两个驱动肩15,其中所述流道14设置在所述芯体本体13的下端处,两个驱动肩15对称设置在所述芯体本体13的上端面处;所述空腔5的内径与所述芯体本体13的外径大小相匹配,通过二者的过盈配合实现所述外壳9与所述芯体10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芯体10还包括一密封套11,所述密封套11固定设置在所述芯体本体13上。
优选地,所述芯体10还包括一固定筋12,其设置在所述密封套11的上部并与所述芯体本体13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9本体上还设置有限位槽6和密封槽7,二者均与所述空腔5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壳9本体上还设置有两个固定槽3,两个固定槽3关于所述空腔5对称设置,用于与泵的固定肩配合安装。
优选地,所述外壳9本体与所述出液口1、所述定位肩2、所述凹槽4、所述空腔5和两个进液口8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芯体本体13与流道14和两个驱动肩15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外壳9为pc材质外壳9。
优选地,所述芯体10为pom材质芯体10。
优选地,所述密封套11为tpu材质密封套11。
优选地,所述芯体10包括两条流道14,并且两条流道14呈180°布置,贯通所述芯体本体13的下端部。
本实施例的三通阀为泵用一次性营养输注器的关键零部件。输注器的上端与三通转换阀的出液口1连接,三通阀的两个进液口8分别与药液管和冲洗液管连接。当需要给病患输注营养液时,三通阀的芯体10旋转,使营养液管路与下端管路接通;当需要冲洗营养液时,三通阀的芯体10旋转,使冲洗液管路与下端管路接通。三通阀的应用实现了在自动喂养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冲洗管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具体地,出液口1与空腔5通过外壳9本体连通,出液口1与凹槽4(可流通的流道14)相连通,凹槽4与空腔5连通,进液口8与空腔5通过外壳9本体连通,定位肩2固定在出液口1和外壳9本体上,限位槽6和密封槽7为外壳9本体上的凹槽4且都与空腔5连通。
密封套11是在芯体本体13上二次注塑成型的,固定筋12与芯体本体13注塑为一体,两条流道14在芯体本体13上呈180°布置且与芯体本体13注塑为一体,两个驱动肩15对称布置与芯体本体13注塑为一体。
装配时,用相关工装将三通阀芯体10垂直压入三通阀外壳9中,三通阀芯体10外径与三通阀外壳9内径为过盈配合,使出液口1和进液口8不能互通,使两个进液口8不能互通。并且正确装入后,三通阀外壳9的凹槽4与三通阀芯体10的固定筋12配合,进而限制了三通阀轴向及侧向自由度,从而使三通阀只能绕轴向旋转。三通阀外壳9的空腔5与三通阀芯体10的密封套11(材质:tpu)形成过盈配合,保证液体在轴向不会发生泄漏。
装配到位后,当第一进液口81与出液口1互通时,则第二进液口82与出液口1截止,第二进液口82与进液口8截止;当第二进液口82与出液口1互通时,则第一进液口81与出液口1截止,进液口8与第二进液口82截止。
如图13所示,三通阀应用到泵用一次性输注器16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泵未工作时,如图14所示,三通阀外壳9的固定槽3与泵的固定肩配合安装后,三通阀的芯体10处在“零位”,此时三通阀将输注的液体截止(第一进液口81和出液口1、第二进液口82和出液口1、第一进液口81和第二进液口82互不导通)。
当需要输注工作时,如图15、图16所示,泵驱动芯体10上的驱动肩15旋转到“工作位1”的位置,此时液体通过第一进液口81及芯体10上的流道14将液体输送到外壳9底部,并通过外壳9上的凹槽4(流道14),进而与出液口1连通(此时,第一进液口81和第二进液口82截止),进行输注。
当需要冲洗工作时,如图17所示,泵驱动芯体10上的驱动肩15旋转到“工作位2”的位置,此时液体通过第二进液口82及芯体10上的流道14将液体输送到外壳9底部,并通过外壳9上的凹槽4(流道14),进而与出液口1连通(此时,第一进液口81和第二进液口82截止),进行冲洗。
与传统的三通阀比较:
1.传统的三通阀一般非自动切换,因此切换力矩较大,故外壳9和芯体10的过盈量范围较宽泛,注塑精度相对不太高。本实施例三通阀为自动驱动切换,驱动力矩要求精准,故外壳9和芯体10的过盈量范围较小,注塑精度较高。
2.传统三通阀芯体10上有一通孔,使用时进液口8和出液口1由该通孔连接,此时出液口1和进液口8的压力相等,则出液口1压力较大。本实施例三通阀使用时,进液口8的液体通过芯体10上的流道14进入到外壳9,由凹槽4进入到出液口1,这个引流过程减弱了进液口8的压力,从而减少出液口1压力,提高输注精度。
3.传统的三通阀芯体10进出液口1相互成90°布置。本实施例三通阀两个进液口8并排布置,这样与相关配合的管路易于安装,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时易与泵配合,便于安装。
4.传统的三通阀为了便于旋转在芯体10的端部有手柄,为便于布置,一般的壳体和芯体10高度较高。本实施例三通阀为自动切换,芯体10上只有驱动肩15,为了配合泵使用,壳体和芯体10高度较低,美观且易于操作。
5.本实施例三通阀芯体10的密封套11为二次注塑成型,材料为tpu,耐磨且使用寿命高。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