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同步器结构。
背景技术:
变速箱二次冲击是整车换挡性能中的关键指标,二次冲击过大,换挡舒适性和噪音指标将受到较大影响,同时还会缩短同步器的使用寿命。二次冲击主要受同步器结构影响,齿套在经过同步环完成同步后自由滑行至接合齿圈的距离称为自由行程,自由行程越大,齿套和接合齿圈的转速差就越大,而转速差是产生二次冲击的根本原因。目前市场上传统同步器的齿套和接合齿圈均设计成统一长度的对称齿结构,这种结构虽然加工制造简单,但齿套在完成同步后,拨开同步环,移动至接合齿圈的自由行程过大,从而增大转速差,导致换挡二次冲击加大,严重影响到整车换挡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二次冲击的同步器结构,克服原同步器结构自由行程大、换挡二次冲击大的缺点。
一种减小二次冲击的同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套、接合齿圈、同步环,齿套设计成长齿和短齿两种不同齿型,其中长齿又叫拨正齿,用于入档拨正接合齿圈,长齿与原结构齿型高度一致,在齿套周向均布三处,每处3~5个齿,其余齿均为短齿,短齿又叫同步齿,用于与同步环正常齿同步,短齿较原结构齿型向齿套中心缩进,缩进量为0.5~1mm;同步环在对应齿套长齿的位置处缺齿设计,避免齿套长齿与同步环正常齿发生同步作用,直接通过同步环缺齿位置运动至接合齿圈。
更进一步地,齿套长齿和接合齿圈所有齿设计成偏齿结构,齿套长齿偏移量和接合齿圈偏齿偏移量均为0.3~0.6mm,二者偏移方向相反,且齿套长齿和接合齿圈偏齿在冲击较大接触一侧的锁止角较原结构齿型的锁止角γ减小,减小量为10°~2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同步器结构相比,通过将齿套设计成长短齿和偏齿结构,接合齿圈设计成偏齿结构,在保证啮合强度和有效啮合长度的前提下,减小了齿套在实现同步后,拨开同步环,移动至接合齿圈的自由行程,且减小齿套长齿和接合齿圈所有齿在冲击较大接触一侧的锁止角,在这一侧齿套更容易与接合齿圈啮合,有效减小二次冲击出现的几率,提升换挡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同步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齿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接合齿圈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换挡过程中一种工作状态结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换挡过程中另一种工作状态结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中:齿套1,长齿11,短齿12,接合齿圈2,偏齿21,同步环3,正常齿31,缺齿32,缩进量l,原自由行程a1,自由行程a2,齿套长齿偏移量h1,接合齿圈齿偏移量h2,长齿在冲击较大接触一侧的锁止角α,偏齿在冲击较大接触一侧的锁止角β,原结构齿型的锁止角γ。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实施方式:
一种减小二次冲击的同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套1、接合齿圈2、同步环3,齿套1设计成长齿11和短齿12两种不同齿型,其中长齿11又叫拨正齿,用于入档拨正接合齿圈2,长齿11与原结构齿型高度一致,在齿套1周向均布三处,每处3~5个齿,其余齿均为短齿12,短齿12又叫同步齿,用于与同步环3正常齿31同步,短齿12较原结构齿型向齿套1中心缩进,缩进量l通常为0.5~1mm,同步环3在对应齿套长齿11的位置处缺齿32设计,避免齿套长齿11与同步环正常齿31发生同步作用,直接通过同步环缺齿32位置运动至接合齿圈2,齿套短齿12与同步环3正常齿31发生接触实现同步,此时齿套长齿11与接合齿圈2间的自由行程a2较原同步器结构的自由行程a1小,可有效减小二者间的转速差,从而减小换挡过程中的二次冲击。同时齿套长齿11和接合齿圈2所有齿设计成偏齿结构,较原结构齿型中心偏移,齿套长齿偏移量h1和接合齿圈偏齿21偏移量h2通常为0.3~0.6mm,二者偏移方向相反,在保证啮合齿强度和有效啮合长度的前提下,将齿套长齿11在冲击较大接触一侧的锁止角α和接合齿圈偏齿21在冲击较大接触一侧的锁止角β较原结构齿型的锁止角γ减小,减小量通常10°~20°。使在这一侧齿套1更容易与接合齿圈2啮合,有效减小二次冲击出现的几率,提升换挡舒适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则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