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联接组件及其防脱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0221发布日期:2020-02-08 00:0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螺纹联接组件及其防脱螺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纹联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纹联接组件及其防脱螺母。



背景技术:

各种机器及部件在连接装配中离不开联接件。联接件的数量大约占机械零件总数量的60%,其中螺纹联接是机械联接中使用最常见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给机械工业带来了方便。但是,它应用在经常震动的物体上时,螺纹联接有可能松动,甚至完全脱开。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螺纹联接松动产生的产品故障、机器失效、解体,甚至造成机毁人亡的事例屡见不鲜。

因此如何保证螺纹联接的可靠性,防止螺纹联接松动,是有效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方面,螺纹防松问题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实际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一种防脱螺母,该防脱螺母能够更有效地锁紧在螺栓上,即使长时间使用在震动的物体上也不会松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脱螺母,其包括:

与螺栓螺纹连接的第一子螺母,其远离螺栓头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凸缘;

与螺栓螺纹连接的第二子螺母,其靠近螺栓头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

当所述所述第一、二子螺母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压住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使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向内侧变形且压紧螺栓。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子螺母和第二子螺母上分别设置第一环形凸缘和第二环形凸缘,第一子螺母先旋入螺栓上并固定,进而第二子螺母再旋入螺栓并直到紧贴住第一子螺母;在第二子螺母向第一子螺母靠近时,其上的第二环形凸缘压住第一子螺母上的第一环形凸缘,使第一环形凸缘逐渐向内侧变形并压紧螺栓,从而起到对螺栓制动的作用,避免螺母从螺栓上松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内侧沿螺纹方向切开以形成锁紧凸齿;

当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压紧螺栓时,所述锁紧凸齿切开螺栓的螺牙且嵌入螺栓的螺牙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环形凸缘的内侧沿螺纹方向切开形成锁紧凸齿,并且锁紧凸齿在随第一环形凸缘逐渐压向螺栓时,锁紧凸齿会逐渐切开并嵌设在螺栓的螺牙内,从而使螺栓与第一子螺母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即使在长时间的震动下,第一子螺母也不会从螺栓上松脱。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联接组件,其包括螺栓,还包括上述的防脱螺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脱螺母中的第一子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脱螺母中的第二子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子螺母、第二子螺母连接在螺栓,且未完全紧配时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一子螺母、第二子螺母连接在螺栓,且完全紧配时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一子螺母与螺栓在第一子螺母、第二子螺母完全紧配时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脱螺母中的第一子螺母的正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螺纹联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防脱螺母,其包括:

如图1所示,与螺栓3螺纹连接的第一子螺母1,其远离螺栓3头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凸缘110;

如图2所示,与螺栓3螺纹连接的第二子螺母2,其靠近螺栓3头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220;

如图3、4所示,当所述所述第一、二子螺母1和2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二环形凸缘220压住所述第一环形凸缘110,使所述第一环形凸缘110向内侧变形且压紧螺栓3。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子螺母和第二子螺母上分别设置第一环形凸缘和第二环形凸缘,第一子螺母先旋入螺栓上并固定,进而第二子螺母再旋入螺栓并直到紧贴住第一子螺母;在第二子螺母向第一子螺母靠近时,其上的第二环形凸缘压住第一子螺母上的第一环形凸缘,使第一环形凸缘逐渐向内侧变形并压紧螺栓,从而起到对螺栓制动的作用,避免螺母从螺栓上松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子螺母1远离螺栓3头部的一端切开以形成第一环形凹槽120,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20的内侧形成第一环形凸缘110,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20的外侧形成第三环形凸缘130;

如图4所示,当所述所述第一、二子螺母1和2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三环形凸缘130压住所述第二环形凸缘220,防止所述第二环形凸缘220在所述第一环形凸缘110的反作用力下向外侧变形。

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一子螺母的端面上开设第一环形凹槽,使第一环形凸缘、第三环形凸缘与第一子螺母一体化成形,使其强度更大;而且当第二环形凸缘插入第一环形凹槽,从而将第一环形凸缘压向内侧变形时,第一环形凸缘也会由于其自身的变形因素以及螺栓的挤压而对第二环形凸缘施加一个反作用力,此时第三环形凸缘压住第二环形凸缘的外侧,从而起到防止第二环形凸缘受力过大而向外侧变形,即使是螺栓受到强烈震动而对第一环形凸缘产生巨大作用力的时候,也能使第一环形凸缘被更加牢固地压紧在螺栓上。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环形凸缘110沿螺纹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开口111,以形成若干个弧形压块140。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环形凸缘开设至少两个开口,以形成至少两个弧形压块,从而使第二环形凸缘将第一环形凸缘压向内侧变形时,弧形压块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使弧形压块的变形量足够大,从而使弧形压块能够紧紧压住螺栓。

需要说明的是,开口的数量根据螺栓的尺寸而定,螺栓的尺寸越大,从而螺母的尺寸也相应地变大,则弧形压块需要压紧螺栓,其变形量也变大;因此,尺寸较大的螺母,其第一环形凸缘上的开口越多,弧形压块的数量也越多。

优选地,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环形凸缘110的内侧面上还设有第二环形凹槽112;

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12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凸缘110靠近螺栓3头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12使所述第一环形凸缘110靠近螺栓3头部一端的厚度,小于其远离螺栓3头部一端的厚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环形凸缘110靠近螺栓3头部一端的厚度d不小于0.2mm(即d≥0.2mm)。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一环形凸缘靠近螺栓头部一端的内侧面上设置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使所述第一环形凸缘靠近螺栓头部一端的厚度,小于其远离螺栓头部一端的厚度,从而使第一环形凸缘在第二环形凸缘的挤压下更容易变形、变形量也更大;而且在螺栓受到强烈震动时,第二环形凹槽还能减轻第一环形凸缘对第二环形凸缘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其更好地锁紧螺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其主要区别在于: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环形凸缘110的内侧沿螺纹方向切开以形成锁紧凸齿120;

如图4、5所示,当所述第一环形凸缘110压紧螺栓时,所述锁紧凸齿150切开螺栓3的螺牙310且嵌入螺栓3的螺牙310内。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环形凸缘的内侧沿螺纹方向切开形成锁紧凸齿,并且锁紧凸齿在随第一环形凸缘逐渐压向螺栓时,锁紧凸齿会逐渐切开并嵌设在螺栓的螺牙内,从而使螺栓与第一子螺母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即使在长时间的震动下,第一子螺母也不会从螺栓上松脱。

具体地,所述锁紧凸齿150呈锯齿状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将锁紧凸齿设置为呈锯齿状,从而使锁紧凸齿压紧在螺栓的螺牙上时,能更加容易切开螺栓的螺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螺纹联接组件,如图7所示,其包括螺栓,还包括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防脱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螺纹联接组件及其防脱螺母,其螺栓和防脱螺母能够更有效地锁紧在一起,即使长时间使用在震动的物体上也不会松脱。

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