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3818发布日期:2020-02-21 18:25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流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稳流阀。



背景技术:

在液体通道中,往往设置有阀门。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的管路附件。稳流阀是阀门的一种,其可根据液体的液压变化自动调节出液流量以提供稳定流量的液体阀。现有的稳流阀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稳流阀,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稳流阀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稳流阀,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备容纳腔、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及

滑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内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所述入口、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开口依次连通形成供液体流动的流动通道,所述开口用于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内套筒用于在从所述入口输入的液体的压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阀体滑动,以改变所述开口与所述出口的连通面积。

可选的,上述阀体包括阀本体以及外套筒;所述入口、所述出口和所述容纳腔均开设于所述阀本体,所述外套筒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套筒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套筒内,所述外套筒上开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用于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内套筒用于从所述入口输入的所述液体的压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外套筒滑动,以改变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连通面积。

可选的,上述稳流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套筒与所述阀本体之间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防止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通过所述外套筒与所述阀本体之间的间隙连通。

可选的,上述稳流阀还包括与所述内套筒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内套筒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的运动趋势,以增大所述连通面积;所述液体的压力用于使所述内套筒具有沿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滑动的运动趋势,以减小所述连通面积。

可选的,上述稳流阀还包括与所述阀体可活动地连接的调节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套筒和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内套筒的预紧力。

可选的,上述调节件与所述阀体螺接。

可选的,上述稳流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件与所述阀体之间的第二密封件。

可选的,上述弹性件为镍钛合金记忆弹簧。

可选的,上述内套筒的材质为陶瓷。

可选的,上述稳流阀还包括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内套筒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流阀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稳流阀,包括阀体以及内套筒。阀体具备容纳腔、入口和出口,入口和出口均于容纳腔连通。内套筒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其一端开设有开口,另一端开设有与开口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入口、第一连通孔和开口依次连通形成供液体流动的流动通道,开口与出口连通。内套筒能够在从入口进入的液体的压力的作用下相对阀体滑动,改变开口与出口的连通面积,进而达到稳定从出口流出的液体的流量的目的。该稳流阀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稳流阀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稳流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稳流阀中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稳流阀中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10-稳流阀;100-阀体;110-阀本体;111-入口;112-容纳腔;113-出口;114-定位凸起;120-外套筒;121-第二连通孔;122-第一密封件;130-阀盖;200-内套筒;210-第一连通孔;220-开口;230-底壁;310-弹性件;320-调节件;321-第二密封件;400-电磁组件;410-壳体;420-阀芯弹簧;430-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稳流阀010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流阀010,其包括阀体100以及内套筒200。阀体100具备容纳腔112、入口111和出口113,入口111和出口113均于容纳腔112连通。内套筒200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112内,其一端开设有开口220,另一端开设有与开口220连通的第一连通孔210,入口111、第一连通孔210和开口220依次连通形成供液体流动的流动通道,开口220与出口113连通。内套筒200能够在从入口111进入的液体的压力的作用下相对阀体100滑动,改变开口220与出口113的连通面积,进而达到稳定从出口113流出的液体的流量的目的。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稳流阀010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00内设置有容纳腔112,以及与容纳腔112连通的入口111和出口113,从入口111进入阀体100的容纳腔112内的流体通过出口113流出。内套筒200设置在容纳腔112内,且与阀体100可滑动地配合。在内套筒200的两端相对开设有开口220和第一连通孔210,第一连通孔210与入口111连通,开口220与出口113连通,从入口111进入稳流阀010的流体依次通过第一连通孔210和开口220后,从出口113离开。内套筒200能够在从入口111输入的液体的压力的作用下相对阀体100滑动,改变开口220与出口113的连通面积,从而在液压变化的情况下,稳定从出口113流出的液体流量。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面积指开口220与出口113之间形成的通道的最小截面积。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稳流阀0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00包括阀本体110以及外套筒120。阀体100的容纳腔112、入口111和出口113均开设在阀本体110内,外套筒120设置在阀本体110的容纳腔112内。具体的,阀本体110包括圆管状的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两端侧面的入口部和出口部。容纳腔112开设在主体内;入口111开设入口部内,且与容纳腔112连通;出口113开设在出口部内,且与容纳腔112连通。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稳流阀010中外套筒12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外套筒120为圆管状,其内具有内腔,且内腔沿外套筒120的轴向的两端均敞开设置。进一步的,稳流阀010还包括设置在外套筒120与阀本体110之间的第一密封件122,从而将外套筒120与阀本体110之间的间隙分割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子间隙和第二子间隙。入口111与第一子间隙连通,出口113与第二子间隙连通,从而防止入口111和出口113通过外套筒120与阀本体110之间的间隙连通,有助于提高稳流阀010的稳流效果。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稳流阀010中内套筒20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至图4,内套筒200可滑动地设置在外套筒120的内腔中。内套筒200为圆管状,其一端为敞开设置的开口220,其另一端的底壁230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10,第一连通孔210位于靠近入口111的一端,开口220位于靠近出口113的一端。阀本体11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起114,内套筒200的底壁230的部分与定位凸起114抵接时,内套筒200的底壁230的剩余部分与阀本体110之间形成间隙,从入口111进入容纳腔112的液体通过该间隙进入第一连通孔210内,并穿过内套筒200的开口220进入外套筒120的内腔。外套筒120靠近出口113一端的周壁上开设有将外套筒120的内腔与第二子间隙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21,进入外套筒120内腔中的流体穿过第二连通孔121进入出口113进而离开稳流阀010,此时第二连通孔121用于供流体流动的面积为内套筒200的开口220与出口113的连通面积。

由于内套筒200与外套筒120可滑动地配合,进入内套筒200底壁230与阀本体110之间的间隙内的液体的至少部分作用在内套筒200的底壁230上,从而使内套筒200在液压的作用下相对外套筒120滑动,以改变内套筒200遮挡的第二连通孔121的面积,第二连通孔121处于敞开状态的部分面积为开口220与第二连通孔121的连通面积。如此,当液压变大时第二连通孔121被内套筒200遮挡的面积变大,连通面积减小;当液压变小时第二连通孔121被内套筒200遮挡的面积变小,连通面积增大;从而达到稳定流体流量的效果。优选的,内套筒200和外套筒120分别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00还包括阀盖130,阀盖130固定连接在阀本体110设置远离入口111的一端,从而将阀本体110的容纳腔112封闭,外套筒12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阀本体110的定位台阶以及阀盖130上,从而使外套筒120固定设置在容纳腔112中。在阀盖130与内套筒200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310,弹性件310的一端与内套筒200连接,具体的,弹性件310的一端抵接在内套筒200上,使内套筒200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的运动趋势,从而使第二连通孔121被内套筒200遮挡的面积有减小的趋势,进而增大连通面积;液体的压力作用在内套筒200的底壁230上,使内套筒200具有沿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的运动趋势,从而使第二连通孔121被内套筒200遮挡的面积有增大的趋势,进而减小连通面积。

进一步的,稳流阀010还包括可活动地连接在阀盖130上的调节件320,弹性件310远离内套筒200的一端连接在调节件320上,具体的,弹性件310远离内套筒200的一端与调节件320抵接。由于调节件320与阀盖130可活动地连接,通过驱动调节件320活动,调节调节件320与内套筒20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弹性件310的压缩量,进而调节弹性件310作用在内套筒200上的预紧力,从而可根据需求调节稳流阀010的流量。优选的,调节件320为穿设在阀盖130上的螺杆,与阀盖130通过螺纹连通,使用时,通过旋拧螺杆,即可调节螺杆与内套筒200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稳流阀010还包括设置在调节件320与阀盖130之间的第二密封件321,从而防止容纳腔112中的液体通过调节件320与阀盖130连接处的间隙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10为镍钛合金记忆弹簧。镍钛合金记忆弹簧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温变弹簧,其弹性系数能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具体的,当其采用正温度系数的温变弹簧时,其弹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使用过程中,当液体的温度升高时,弹簧的弹性力增大,从而使内套筒200沿第一预设方向运动,连通面积增大,从而通过第二连通孔121进入出口113的流体增多,反之则使流量减小。该种稳流阀010可做小型水冷冷凝器的水流调节阀用,例如用于水冷冰箱、饮料机、制冰机、空调等制冷设备之中。当其采用负温度系数的温变弹簧时,其弹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使用过程中,当液体的温度升高时,弹簧的弹性力减小,内套筒200在液压的作用下沿第一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滑动,连通面积减小,从而通过第二连通孔121进入出口113的流体减小,反之则使流量增大。该种稳流阀010可用于恒温供暖设备及沐浴设备上。

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稳流阀010还包括电磁组件400,从而通过电磁组件400控制稳流阀010的通断。电磁组件400包括壳体410以及设置在壳体410内的阀芯430。壳体410固定连接在阀本体110远离阀盖130的一端,阀芯430用于封闭或开启内套筒200的开口220。具体的,阀芯430与壳体410之间设置有阀芯弹簧420,当电磁组件400通电时,阀芯430在电磁组件400的线圈的作用下克服弹性力向远离内套筒200的方向滑动,此时阀芯弹簧420被压缩,从而使阀芯430与内套筒200分离,内套筒200的开口220开启,从入口111进入阀体100的液体能够通过出口113流出;当电磁组件400断电时,阀芯430在阀芯弹簧420的作用下向靠近内套筒200的方向运动,并将内套筒200的开口220封闭,从而经入口111与出口113之间的通路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稳流阀010,通过在外套筒120内设置能够相对外套筒120滑动的内套筒200,当液体压力增大时,内套筒200克服弹性件310的弹性力沿第一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滑动,从而减小外套筒120上第二连通孔121的流通面积,直至弹性力与液压平衡;当液体压力减小时,内套筒20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从而增大第二连通孔121的流通面积,直至弹性力与液压平衡;从而达到稳定液体流量的效果,且该稳流阀010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过设置与阀盖130螺接的调节件320,从而调节弹性件310作用于内套筒200的预紧力,进而调节稳流阀010的稳流流量。弹性件310采用镍钛合金制成的温变弹簧,从而能够根据温度调节稳流阀010的流量,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