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5772发布日期:2020-01-21 22:2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支架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工具,其可以把一些需要倾斜放置使用的产品支撑起来,以便使用者的使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折叠支架,但是这些折叠支架的支撑角度是单一固定的,无法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其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沿着第一支撑板长度方向设于第一支撑板的至少两个支撑点和两个滑道;两个滑道分别位于至少两个支撑点的两侧;支撑点具有连接端以及翘起端;

第二支撑件,其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一端铰接;以及

第三支撑件,其一端与第二支撑件铰接,其另一端滑动连接于两个滑道内,并与支撑点的翘起端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一收容槽;第一收容槽设于第一支撑板,并围绕支撑点和滑道;第一收容槽具有槽顶端以及槽底端;滑道的顶端与第一收容槽的槽顶端相邻,第二支撑件铰接于第一收容槽的槽底端;第三支撑件的抵接端与翘起端的抵接状态消失,并向着滑道的顶端滑动时,第三支撑件带动第二支撑件转动,当第三支撑件的抵接端滑动至滑道的顶端时,第三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一同收容于第一收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二收容槽;第二收容槽设于第二支撑板面向第一收容槽的一面;第三支撑件铰接于第二收容槽的内壁;第三支撑件收容于第二收容槽内,再与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二收容槽一同收容于第一收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二收容槽的外壁铰接于第一收容槽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收容槽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铰接孔;第二收容槽的外壁对应两个第一铰接孔的位置设有两个第一铰接柱;两个第一铰接柱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铰接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三支撑件包括第三支撑板以及支撑头;第三支撑板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收容槽内壁,支撑头设于第三支撑板的另一端;支撑头与滑道滑动连接,并与支撑点的翘起端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二收容槽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二铰接孔;第三支撑板的端部设有两个第二铰接柱;两个第二铰接柱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铰接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三支撑件还包括第一开合位;第一开合位位于第三支撑板以及支撑头之间;第二收容槽远离第一支撑板的铰接端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合位;第一开合位与第二开合位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二收容槽的外壁设有扣合点;第二收容槽收容于第一收容槽内时,扣合点与第一收容槽的内壁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支撑点的数量为三个。

本申请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的配合设置,形成稳固的三角支撑结构,且通过至少两个支撑点和滑道的设置,使得三角支撑结构的支撑角度可调,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多级调节支撑。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时,还可以折叠收起,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支撑件;11、第一支撑板;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3、支撑口;12、支撑点;13、滑道;131、凸起;14、第一收容槽;141、槽顶端;142、槽底端;2、第二支撑件;21、第二支撑板;211、第一缺口;22、第二收容槽;221、第一铰接柱;222、第二开合位;223、扣合点;224、加强筋;3、第三支撑件;31、第三支撑板;311、第二铰接柱;312、第二缺口;32、支撑头;321、滑块;33、第一开合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1、第二支撑件2以及第三支撑件3。第一支撑件1包括第一支撑板11、至少两个支撑点12和两个滑道13。至少两个支撑点12沿着第一支撑板1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于第一支撑板11的表面,每一支撑点12具有连接端121以及翘起端122。两个滑道13沿着第一支撑板11的长度方向设于第一支撑板11的表面,且两个滑道13分别位于至少两个支撑点12的两侧,两个滑道13相互平行。第二支撑件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1的一端铰接。第三支撑件3一端与第二支撑件2铰接,其另一端滑动连接于两个滑道13内,并与支撑点12的翘起端122抵接。

通过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件2和第三支撑件3的配合设置,形成稳固的三角支撑结构,且通过至少两个支撑点12和滑道13的设置,使得三角支撑结构的支撑角度可调,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多级调节支撑。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时,还可以折叠收起,方便快捷。

复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第一支撑件1还包括第一收容槽14。第一收容槽14设于第一支撑板11,并围绕支撑点12和滑道13。第一收容槽14具有槽顶端141以及槽底端142。滑道13的顶端与第一收容槽14的槽顶端141相邻,第二支撑件2铰接于第一收容槽14的槽底端142。所述第三支撑件3与翘起端122抵接的一端为抵接端,其与第二支撑件2铰接的一端为铰接端。第三支撑件3的抵接端与翘起端122的抵接状态消失,并向着滑道13的顶端滑动时,第三支撑件3带动第二支撑件2转动,当第三支撑件3的抵接端滑动至滑道13的顶端时,第三支撑件3以及第二支撑件2一同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4内。如此,在不需要使用支架时,第二支撑件2和第三支撑件3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4内,占用空间小,而且便于存放和移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板11为长方形板,优选的,在长方形的四角分别设有r型角结构,在第一支撑板11的长度方向具有两个端部,分别为第一端111以及第二端112。至少两个支撑点12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1的表面,是由第一端111向着第二端112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且相邻两个支撑点12的间隔相同。第一收容槽14是沿着第一支撑板11的周缘进行设置,其为四角具有r型角结构的长方形凹槽,优选的,第一收容槽14的长方形截面的大小略小于第一支撑板11。第一收容槽14的槽顶端141靠近于第一端111,第一收容槽14的槽底部142靠近于第二端112。

优选的支撑点12的数量可为二至五个,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优选的,支撑点1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支撑点12中外侧的两个,分别靠近于槽顶端141的位置以及第一收容槽14中部的位置。支撑板11对应支撑点12的位置开设有支撑口113,支撑点12的连接端121与支撑口113的边缘连接,支撑点12的翘起端122向着第一收容槽14的槽口方向翘起,且翘起端122的翘起高度小于第一收容槽14的槽深度,支撑点12可进行弹性形变,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翘起端122可被压入支撑口113内,本实施例中的每一支撑点12近似为板状,支撑口113的形状与支撑点12一致,支撑口113的大小大于支撑点12。第三支撑件3的端部与翘起端122抵接,而当压下支撑点12的翘起端122后,第三支撑件3的抵接端可越过翘起端122并于滑道13内滑动。如此,可根据所要产品的角度大小,使得第三支撑件3的抵接端分别与三个支撑点12形成抵接状态,进而形成三个角度的支撑结构,实现三级支撑调节。当不需要支撑时,第三支撑件3的抵接端滑动至滑道13的顶端,也即滑动至槽顶端141时,使得第三支撑件3以及第二支撑件2一同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4内,整个支架就折叠成一个整体,便于携带移动。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第二支撑件2包括第二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收容槽22。第二收容槽22设于第二支撑板21面向第一收容槽14的一面。第三支撑件3的铰接端铰接于第二收容槽22的内壁。第三支撑件3的抵接端于滑道13内滑动至槽顶端141的位置时,第三支撑件3收容于第二收容槽22内,再与第二支撑板21和第二收容槽22一同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4内。如此,通过合理的厚度设置,例如,第二支撑件2和第三支撑件3的厚度均小于第一收容槽14的槽深度,使得第二支撑件2和第三支撑件3均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4内,如此收容后的支架即可折叠成一个近似块状。

具体的,第二支撑板21为长方形板,第二收容槽22围绕第二支撑板21的两个长边设置,使得第二收容槽22只有两个长侧壁。

第二收容槽22的外壁铰接于第一收容槽14的槽底端142的内壁。具体而言,第一收容槽14的槽底端142的位置,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铰接孔(图中未显示),两个第一铰接孔正对,两个第一铰接孔靠近第二端112。第二收容槽22的两个长侧壁的外壁对应两个第一铰接孔的位置设有两个第一铰接柱221,两个第一铰接柱221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铰接孔内,使得第二支撑板21可围绕第一铰接柱221进行转动。优选的,两个第一铰接柱221之间具有间隙,分别从两个方向压合两个第一铰接柱221时,第一铰接柱221可从第一铰接孔内退出,如此,可实现第二支撑件2的拆卸,在具体设置时,第二支撑板21靠近第一铰接柱221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缺口211,通过第一缺口211使得两个第一铰接柱221之间形成间隙。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第三支撑件3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收容槽22的内壁。第三支撑件3包括第三支撑板31以及支撑头32。第三支撑板3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收容槽22内壁的中间部位,支撑头32设于第三支撑板31的另一端,支撑头32与滑道13滑动连接,并与支撑点12的翘起端122抵接。当第三支撑板31收容于第二收容槽22内时,支撑头32与第二支撑板21的端部相邻。

具体的,第二收容槽22的两个长侧壁的内壁开设有第二铰接孔(图中未显示),两个第二铰接孔位于第二收容槽22的长侧壁的中间位置,且两个第二铰接孔正对。第三支撑板31的端部设有两个第二铰接柱311,具体而言,两个铰接柱311分别位于第三支撑板31长侧边的外壁上,两个第二铰接柱311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铰接孔内,使得第三支撑板31与第二收容槽22形成铰接关系。两个第二铰接柱311之间具有间隙,分别从两个方向压合两个第二铰接柱311时,第二铰接柱311可从第二铰接孔内退出,如此,可实现第三支撑件3的拆卸,具体设置时,第三支撑板31靠近第二铰接柱311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二缺口312,通过第二缺口312使得两个第二铰接柱311之间形成间隙。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第三支撑件3还包括第一开合位33。第一开合位33位于第三支撑板31以及支撑头32之间。第二收容槽22远离第一支撑板11铰接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合位222。第一开合位33与第二开合位222相适配。第一开合位33为凹槽状,第二开合位222为弧形缺口,折叠状态的支架需要开打时,需要拨开第三支撑板31,通过第一开合位33和第二开合位222的设置,便于折叠支架的打开,例如,手指头放置到凹槽状的第一开合位33内,而后对着弧形缺口状的第二开合位222向外用力,即可使得第三支撑板31拨开,进而打开折叠支架,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复参照图1和图2,第二收容槽22的外壁设有扣合点223。第二收容槽22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4内时,扣合点223与第一收容槽14的内壁抵接。本实施例中的扣合点2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扣合点223分别位于第二容置槽22两个长侧壁的外壁。通过扣合点223的设置,使得支架的折叠状态更为稳固,避免第二收容槽22从第一收容槽14内轻易滑出。

优选的,第二收容槽22远离第二收容卡位222的一端设置有加强筋224,通过加强筋224的设置以增加第二收容槽22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第三支撑板31先收容于第二收容槽22内,再与第二收容槽22以及第二支撑板21一同被收容至第一收容槽14内,又不会对支撑点12的翘起端122形成挤压,在具体应用时,可设置第二支撑板21的厚度、第二收容槽22的槽深度以及翘起端122的翘起高度之和,等于第一收容槽14的槽深度;或者,在第三支撑板31面向支撑点12的一面,对应支撑点12的位置凹陷形成支撑点12的放置凹槽(图中未显示),给收容状态下的支撑点12的翘起端122提供一个放置位置,避免了对支撑点12的翘起端122的长时间压迫,导致其翘起形状的变形。为了收容方便,第三支撑板31的宽度小于第二收容槽22的槽宽,支撑头32的宽度小于第一收容槽14的槽宽。第三支撑板31的厚度小于第二收容槽22的厚度,支撑头32的厚度小于第一收容槽14的厚度。

复参照图1至图3,更进一步,为了使得支撑头32与滑道13的滑动关系更为稳固,支撑头3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滑块321,滑道13具体是由第一收容槽14的长侧壁的内壁凹陷后与第一支撑板21的表面配合形成,其纵截面近似为“u”型结构,支撑头32的滑块321于滑道13内滑动时,会更加的平稳,而且,滑块321也不会漏于第一支撑板21外,保证了支撑板21的另一表面光滑。优选的,滑道13对应支撑点12的翘起端122的位置设置有凸起131,使得支撑头32于滑道13内滑动时,先经过凸起131进行滑动缓冲,再与翘起端122抵接,避免滑动用力过大,对翘起端122造成损坏。

在实际应用时,本实施例中的各个部件均可采用注塑成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的收容折叠过程如下:初始状态时,支撑头32与支撑点12的翘起端122抵接,先通过手指头压下支撑点12的翘起端122,使得支撑头32与支撑点12的抵接状态消失,再拨动第三支撑板31,使得支撑头32于滑道13内滑动,直至支撑头32与滑道13的顶端相邻,再按压第二支撑板21,使得扣合点223与第一收容槽14相抵接,如此使得整个支架折叠成一个整体。

本实施例中多节调节的折叠支架的支撑过程如下:手指头放置在第一开合位33内,反向拨动第二开合位222,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板21转动,带动第三支撑板31移动,进而带动支撑头32于滑道13内滑动,根据实际需要,使得支撑头32越过某一个支撑点12的翘起端122后,再与之相抵,形成稳固三角支撑状态,当需要更换支撑角度时,按压下翘起端122在移动支撑头32至相对应的支撑点12即可。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多级调节的折叠支架,可实现多级支撑角度的调节,且支撑状态稳定,通过合理的二级收容设置,使得收容后的折叠支架为为一个完整的块状,携带方便。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