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滤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1369发布日期:2020-03-10 08:50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滤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头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用滤水龙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水的质量越来越注重,为了解决人们的需求市面上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滤水龙头,这些滤水龙头大多数是在龙头的出水通道上安装滤芯,这样会导致不管出来的水是用来食用的还是用来清洗物品都会经过滤芯,而滤芯属于消耗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被消耗,随着过滤量的增加,滤芯对水的净化过滤效果也会越来越差,这样不分使用情况的过滤水体会缩短滤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易的一种两用滤水龙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两用滤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所述龙头本体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所述龙头本体上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的交汇处设置有阀芯安装管,所述阀芯安装管内设置有阀芯,所述龙头本体与所述阀芯安装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阀芯安装板,所述阀芯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阀芯相配合的两个进水孔、第一出水孔,所述龙头本体内设置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与所述第一出水孔相连通,所述过滤腔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之间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滤芯、壳体、端盖,所述滤芯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端盖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龙头本体,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滤芯侧壁之间具有流水间隙,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过滤腔及流水间隙相连通,所述龙头本体内设置有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阀芯安装管侧壁开设有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龙头本体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包括出水内管、出水外管,所述出水内管与出水外管之间具有出水间隙,所述出水内管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出水间隙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龙头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出水内管、出水外管单独出水的转动手轮,所述转动手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阀芯安装管上。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外管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出水管螺纹连接设置于所述龙头本体上。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龙头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简便,使用一个阀芯可以分别控制过滤水体和未过滤水体单独出水,降低了制造成本,可以根据水体的使用目来选择使用过滤水体或未过滤水体,例如:煮饭、烧水、清洗直接食用的物品时可以使用过滤水体;清洗蔬菜、碗筷时可以先使用未过滤水体清洗,然后再使用过滤水体清洗;清洁卫生时可以使用未过滤水体;这样可以在保证过滤水体的质量的同时降低滤芯的消耗,增加滤芯的使用寿命,延长滤芯的更换时间,降低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水体和未过滤水体分别从不同的管道出水,可以避免过滤水体在使用过程中和未过滤水体相互中和,可以更好的保证过滤水体的水体质量,有益用户的身体健康;同时滤芯的更换十分简易,只需要将过滤器的壳体从龙头本体上旋转拆卸下来,再将端盖从壳体上旋转拆卸下来,将需要替换的滤芯从端盖拔下来,将新的滤芯插合在端盖上,再将端盖旋转安装在壳体上,将壳体旋转安装在龙头本体上即可完成更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没有复杂的连接管道,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大大便利了使用者,给用户一种整洁大方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用滤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用滤水龙头的龙头本体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用滤水龙头的龙头本体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用滤水龙头的龙头本体的俯视图;

图5是图2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用滤水龙头的龙头本体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4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用滤水龙头的龙头本体沿b-b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4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用滤水龙头的龙头本体沿c-c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用滤水龙头的过滤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一种两用滤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1,所述龙头本体1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11,所述龙头本体1上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11的交汇处固定连接有阀芯安装管2,所述阀芯安装管2内设置有阀芯21,本实施例中使用的阀芯21是从广东汉特科技有限公司购买的专利号为201220207781.8公开的阀芯,所述龙头本体1与所述阀芯安装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阀芯安装板22,所述阀芯安装板22上开设有与所述阀芯相配合的两个进水孔23、第一出水孔24以及两个安装孔25,所述进水孔23上分别设置有冷水进水通道241、热水进水通道242,所述冷水进水通道241、热水进水通道241上分别连接有冷水供水管(图中未示出)、热水供水管(图中未示出),所述龙头本体内设置有过滤腔26,所述过滤腔26与所述第一出水孔24相连通,所述过滤腔26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11之间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滤芯、壳体32、端盖33,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滤芯为活性炭过滤筒31,所述活性炭过滤筒31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端盖33上,所述端盖33上开设有供所述活性炭过滤筒31插入的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活性炭过滤筒31插合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端盖33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壳体32上,所述端盖33外壁设置有第四外螺纹331,所述壳体32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外螺纹331相配合的第四内螺纹(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3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龙头本体1,所述壳体32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321,所述龙头本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321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322,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活性炭过滤筒31侧壁之间具有流水间隙(图中未示出),所述端盖33上设置有四个进水口34、出水口35,所述进水口34与所述过滤腔26及流水间隙相连通,所述龙头本体1内设置有第二出水通道13,所述第二出水通道13与所述出水口35相连通,水体流进过滤腔26并通过进水口流入流水间隙,然后穿过所述活性炭过滤筒31侧壁从出水口流出完成过滤,最后流向第二出水通道13,所述阀芯安装管2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阀芯侧出水口相配合的第二出水孔27,所述第二出水孔27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11相连通,所述龙头本体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包括出水内管14、出水外管12,所述出水内管14固定设置于所述出水外管12内部,所述出水内管14与出水外管12之间具有出水间隙15,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外管12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21,所述第一出水通道1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21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122,所述出水管螺纹连接设置于所述龙头本体1上,所述出水内管14、出水外管12与所述龙头本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圈(图中未示出),所述出水内管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13相连通,所述出水间隙15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11相连通,所述龙头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出水内管、出水外管单独出水的转动手轮,所述转动手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阀芯安装管上,所述转动手轮4与所述阀芯21的操作杆固定连接,所述阀芯21与所述转动手轮4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阀芯21的固定环41,所述固定环4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411,所述阀芯安装管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外螺纹411相配合的第三内螺纹412,所述固定环将所述阀芯21固定在阀芯安装管2内。

一种两用滤水龙头的使用方法:使用过滤水时,顺时针转动转动手轮,转动手轮带动阀芯操作杆顺时针转动,此时水体从阀芯安装板上的第一出水孔出水,水体沿着过滤腔流向过滤器,水体从过滤器端盖上的进水口进入到壳体内壁与活性炭过滤筒侧壁的流水间隙并流进活性炭过滤筒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体从端盖上的出水口流出并流向第二出水通道,最后从出水管的出水内管流出,随着转动手轮的转动角度的增加,出水管先出冷水,随后出混水也就是温水,最后出热水,根据需要调节适宜的水温,关闭水体时将手轮逆时针转动到原始位置即可;使用未过滤水时,逆时针转动转动手轮,转动手轮带动阀芯操作杆逆时针转动,此时水体从阀芯安装管上的第二出水孔出水,水体沿着第一出水通道流向出水管的出水外管,随着转动手轮的转动角度的增加,出水管先出冷水,随后出混水也就是温水,最后出热水,根据需要调节适宜的水温,关闭水体时将手轮顺时针转动到原始位置即可。

基于前述技术方案,所述滤芯还可以是超滤膜筒或过滤纤维膜筒,还可以是活性炭过滤筒、超滤膜筒、过滤纤维膜筒之间的组合。

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