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辅助阀芯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9485发布日期:2020-04-03 15:1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带辅助阀芯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辅助阀芯电磁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通电磁阀都是二位通断型结构,内部仅有一个金属动阀芯+橡胶垫所组成的密封付。在不少的使用环境中电磁阀需满足大流量需求,因此设计时会将阀体内的通孔加大,这就使得气隙长度(定阀芯与动阀芯之间的距离)增长,而电磁阀中所产生的电磁力大小与气隙长度的平方成反比,当气隙长度增长后电磁力会相应下降。大流量电磁阀在工作时内部有大量介质流动,对动阀芯所产生的压力较大,这就使得打开动阀芯所需的电磁力大大增加,但在实际中因为基于电磁阀的应用环境、安装要求及规格等因素的考虑,电磁阀所产生的电磁力是一定的而不能随着流量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而相应增大,因此则会导致动阀芯无法打开而使得电磁阀一直处于闭合状态的问题出现。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大流量工作条件下能够正常打开的电磁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大流量工作条件下能够正常打开的电磁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辅助阀芯电磁阀,包括定阀芯、动阀芯、辅助阀芯、大弹性件、小弹性件以及内部具有空腔的阀体。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且所述阀体中还设有连通至所述出气口的内流道,所述定阀芯上绕设有线圈并位于所述阀体的一侧,所述动阀芯滑动容纳于所述阀体与定阀芯之间,所述大弹性件设于所述阀体内并推动所述动阀芯抵顶于所述内流道的入口,所述动阀芯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动阀芯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内流道连通的辅助阀口,所述辅助阀芯为中空结构并滑动容纳于所述动阀芯内,所述辅助阀芯的一端穿过所述动阀芯并相对所述动阀芯更靠近所述定阀芯,所述小弹性件设于所述动阀芯中并推动所述辅助阀芯抵顶封闭所述辅助阀口,所述动阀芯与辅助阀芯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带辅助阀芯电磁阀包括有动阀芯与辅助阀芯这两个密封付,两者分别在大小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密封于内流道入口与辅助阀口。当本带辅助阀芯电磁阀通电工作时,假如内部流体压力小于动阀芯所受电磁力,则动阀芯作动使内流道入口被打开;假如内部流体压力大于动阀芯电磁力,动阀芯无法作动,则受电磁力更大且受流体压力更小的辅助阀芯作动将辅助阀口打开,流体经由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从辅助阀口进入到内流道后从出气口排出实现泄压,当流体压力下降到低于动阀芯所受电磁力时动阀芯便可作动打开实现更快速通流。可见,本带辅助阀芯电磁阀通过设置一大一小两个密封阀芯,可以在阀体大通孔设计的前提下使电磁阀的工作流量更大,可靠性更高。

较佳地,所述带辅助阀芯电磁阀还包括连接件,所述阀体与所述定阀芯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动阀芯于所述连接件中滑动,所述大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动阀芯。

具体地,所述带辅助阀芯电磁阀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定阀芯的一端,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所述动阀芯滑动容纳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套管中。

具体地,所述线圈被收纳于一线圈壳中,所述线圈壳安装在一支架上,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定阀芯的一端穿出于所述支架的另一侧并通过一紧固件固定。

较佳地,所述阀体中具有l形的缓压部,所述缓压部具有朝向所述进气口的缓压面,所述内流道开设于所述缓压部中,所述内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缓压部背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

较佳地,所述动阀芯包括第一主体与设于所述第一主体一端并抵顶于所述内流道入口的主橡胶垫,所述辅助阀口设于所述主橡胶垫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具有一容纳槽,所述主橡胶垫的厚度略小于所述容纳槽的宽度并置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动阀芯还包括第一内置弹簧,所述第一内置弹簧的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一主体与主橡胶垫。

具体地,所述主橡胶垫上贯穿地嵌设有一金属的辅助阀头,所述辅助阀口贯穿地设于所述辅助阀头中,所述辅助阀芯抵顶于所述辅助阀头。

较佳地,所述辅助阀芯包括第二主体与设于所述第二主体一端并抵顶于所述辅助阀口的辅助橡胶垫,所述辅助阀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主体中的第二内置弹簧,所述第二内置弹簧向所述辅助阀口弹性顶推所述辅助橡胶垫。

具体地,所述辅助阀芯还包括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二主体中的不导磁的弹钉,所述第二内置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于所述辅助橡胶垫与所述弹钉,所述弹钉背离所述第二内置弹簧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二主体之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辅助阀芯电磁阀的立体图。

图2是带辅助阀芯电磁阀的俯视图。

图3是带辅助阀芯电磁阀的剖视图。

图4是带辅助阀芯电磁阀的爆炸图。

图5是图3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动阀芯的立体图。

图7是辅助阀芯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带辅助阀芯电磁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辅助阀芯电磁阀(以下简称电磁阀),包括定阀芯11、动阀芯2、辅助阀芯3、大弹性件41、小弹性件42、线圈50、线圈壳51、支架52、套管12、连接件13以及阀体6。

阀体6是内部具有空腔的中空结构,阀体6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61,与进气口61相对的一端为设有内螺纹并用于与连接件13对接的连接口,阀体6上还开设有位于进气口61与连接口之间的出气口62。液体、气体等介质从进气口61进入本电磁阀并从出气口62离开。阀体6的空腔中设有一l形的缓压部63,缓压部63具有朝向进气口61的缓压面64,缓压部63中开设有l形的内流道65,内流道65的入口位于缓压部63背离进气口61的一侧,内流道65连通至出气口62。

线圈50绕设在定阀芯11上并收纳在线圈壳51中,线圈壳51置于支架52上。套管12的一端固定于定阀芯11的一端,连接件13固定于套管12的另一端并位于支架52的一外侧,定阀芯11的一端穿出于支架52的另一侧外并通过一紧固件55固定。具体的,定阀芯11穿出支架52的一端设有外螺纹,紧固件55为与定阀芯11螺纹段螺纹连接的螺母,紧固件55拧紧时与连接件13提供夹持力,使定阀芯11、线圈壳51以及连接件13均被固定在支架52上。定阀芯11、套管12以及连接件13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支架52是本电磁阀安装于某些装置或装置时的固定基座,并非是实现本电磁阀功能的必要元件。

连接件13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并拧入到阀体6上的连接口中从而与阀体6螺纹连接,使图3中所示的左右两部分结构,即阀体6与已经通过支架52固定为一体的两部分结构,能够可分离的固定在一起。在连接件13与阀体6之间设有密封圈9。

结合图3至图7所示,动阀芯2滑动容纳于连接件13与套管12中,且动阀芯2是中空结构,大弹性件41位于连接件13内并弹性抵顶于连接件13与动阀芯2之间,大弹性件41提供的弹性力顶推动阀芯2抵顶在缓压部63设置内流道65入口一端的端面上从而将内流道65的入口封闭。在动阀芯2抵顶内流道65入口的这一端还设有一与内流道65连通的辅助阀口70,辅助阀芯3为中空结构并滑动容纳于动阀芯2内,小弹性件42设于动阀芯2中并弹性抵顶于动阀芯2与辅助阀芯3之间,小弹性件42提供的弹性力顶推辅助阀芯3使辅助阀芯3抵顶并封闭辅助阀口70。大弹性件41与小弹性件42均为压缩弹簧。

以图5中方向为参考,动阀芯2的右侧与定阀芯11之间形成第一气隙长度h1,辅助阀芯3的一端穿过动阀芯2并相对动阀芯2更靠近定阀芯11,辅助阀芯3的右侧与定阀芯11之间形成有第二气隙长度h2,第一气隙长度h1大于第二气隙长度h2,具体的,第一气隙长度h1可以是第二气隙长度h2的两倍。

参照图6、7,在动阀芯2与辅助阀芯3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20与第二通孔30,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0、第二通孔30的数量分别为两个。通过设置第一通孔20与第二通孔30,能够使阀体6的内部与辅助阀芯3的内部连通。

较佳地,动阀芯2包括第一主体21、主橡胶垫22以及第一内置弹簧23。第一主体21背离定阀芯11的一端开设有一容纳槽211,主橡胶垫22的厚度略小于容纳槽211的宽度并置于容纳槽211中,第一内置弹簧23位于第一主体21中并抵顶在第一主体21与主橡胶垫22之间。当动阀芯2抵顶封闭内流道65入口时,是主橡胶垫22与缓压部63端面接触。由于主橡胶垫22是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因此抵顶是弹性抵顶,避免刚性碰撞同时确保密封性。在主橡胶垫22上贯穿地嵌设有一金属的辅助阀头7,辅助阀口70贯穿地设于辅助阀头7中。

辅助阀芯3包括第二主体31、辅助橡胶垫32以及第二内置弹簧33。第二主体31背离定阀芯11的一端开设有一容纳腔311,图5方向中第二主体31左侧端壁开孔,辅助橡胶垫32位于容纳腔311中,第二内置弹簧33也位于容纳腔311中并弹性抵顶于第二主体31与辅助橡胶垫32之间。辅助橡胶垫32抵顶在辅助阀头7上以封闭辅助阀口7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动阀芯2不由主体与主橡胶垫组成而设计为单一整体结构,同时辅助阀芯3也同样设计为单一整体结构,这种设计下本电磁阀的功能依然能够实现。

以下对本电磁阀的工作过程做简单说明:

电磁阀在没通电的状态下,动阀芯2在大弹性件41的弹力推动下密封内流道65入口,同时辅助阀芯3在小弹性件42的弹力推动下密封辅助阀口70,此时整个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

当电磁阀通电时,如果阀体6内介质压力比较小时,即动阀芯2所受到的压力小于动阀芯2所受到的电磁力,动阀芯2则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打开内流道65,电磁阀开启;

如果介质压力比较大时,即动阀芯2所受到的压力大于动阀芯2所受到的电磁力,辅助阀芯3开始起作用。因为电磁力的大小与气隙长度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在通电时辅助阀芯3受到的磁力相对较大,同时由于辅助阀芯3的尺寸小于动磁芯,因此辅助阀芯3受到的介质压力也远小于动阀芯2受到的压力,因而此时辅助阀芯3能够向后运动而使得辅助阀口70被打开以泄压。介质压力下降,当压力小到一定程度时,动阀芯2就可以被吸开,从而使内流道65被打开。

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辅助阀芯3还包括了弹钉35,弹钉35由不导磁的材料制成因此在电磁阀中不受定阀芯11驱动。

根据上述对工作过程的介绍可知,当电磁阀通电而处于打开状态时,动阀芯2与辅助阀芯3均受到电磁力作用而紧密贴合于定阀芯11。当需要关闭电磁阀时电源断开,理想状态下动阀芯2与辅助阀芯3应当即时响应作动并封闭阀口,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电路的残留效应等问题,电磁阀断电后其电压不会马上降低为0而是为一大于0的值v1。又已知电磁阀中大弹性件41与小弹性件42所提供的弹性合力仅能克服电压值为v2时产生的电磁力,但残留电压v1却大于v2,因此会造成断电后动阀芯2与辅助阀芯3不能马上作动,电磁阀无法即刻关闭的问题。

本实施例便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进行的优化设计。弹钉35滑动穿设在辅助阀芯3的第二主体31中,以图8中的方向作为参考,弹钉35的左端具有一径向扩张的限位结构使弹钉35仅能相对第二主体31单向滑动,弹钉35的右端穿出在第二主体31之外,第二内置弹簧33的两端分别抵顶于辅助橡胶垫32与弹钉35。

当电磁阀打开时动阀芯2与辅助阀芯3受磁力作用往右移动,此时弹钉35不受磁力影响,因此弹钉35在第二主体31是相对第二主体31往左移动的,并且由于弹钉35凸出第二主体31之外,因此弹钉35抵顶定阀芯11后也能确保其是相对第二主体31往左移动的。在第二主体31与弹钉35的这种相对移动关系下,第二内置弹簧33会被进一步压缩而蓄能。在欲关闭电磁阀时,第二内置弹簧33通过辅助橡胶垫32为辅助阀芯3提供脱离定阀芯11的弹力,大弹性件41、小弹性件42以及第二内置弹簧33的合力就能够克服电压值为v1时产生的电磁力,使得动阀芯2与辅助阀芯3的响应速度显著提高,能够实现对阀口的即时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磁阀通过设置一大一小两个密封阀芯,可以在阀体6大通孔设计的前提下使电磁阀的工作流量更大,可靠性更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