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转结构以及支架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4248发布日期:2020-05-08 13:1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转结构以及支架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止转结构以及支架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也成为人们的必备工具。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等各种场所都需要使用这些科技产品。尤其是在车上或者床上,在使用手机时,直接手持操作不方便,因此急需各种支架用于放置手机。而目前市面上的支架大多是可以任意弯曲的柔韧性较好的支撑杆。而这种柔性支撑杆作为支架虽然可以自由弯曲,但是整体的刚度不足,将电子产品固定于支架上使用时,稳定性不够,影响电子产品的使用,并且柔性支撑杆为了能够角度调节,整体的长度较大,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收纳。而通过支点转动折叠式的伸缩杆由于其不便于调整角度,而很少应用于支架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采用转动式的伸缩杆其转动角度不便于调节的缺点,提供一种止转结构,可以用于调节两个转动件之间的转动角度,并且相对固定两个转动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止转结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置有顶推件及通孔,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置有止转组件,所述顶推件和所述止转组件均可进入所述通孔,按压所述顶推件可将所述止转组件由所述通孔内顶出,所述顶推件包括环形基板。

进一步地,所述顶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环形基板上的凸起,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在所述环形基板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插入所述通孔后可与所述止转组件抵接,所述环形基板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环形基板与所述第一转动件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止转组件包括弹性件和止转杆,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有可供所述止转组件设置的安装孔,所述止转组件的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止转杆的一端可由所述安装孔伸出并插入所述通孔内,所述止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止转杆的一端设置有圆形端部,所述圆形端部可插入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连接处环绕所述转轴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支架底座,包括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上可与电子产品固定连接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通过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转动连接,还包括前述的止转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所述第二杆体可折叠收纳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基座或者所述第二杆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孔。

进一步地,包括两个所述止转结构,两个所述止转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包括四个所述止转结构,四个所述止转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有贯穿所述基座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端部均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环形基板将所述顶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电子产品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端部均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顶推件的环形基板将所述顶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片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支架底座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可折叠,方便收纳,通过在第一杆体上设置止转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以及第一杆体和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还可以用于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以及第一杆体和基座之间的相对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止转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收纳状态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收纳状态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止转结构中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转动轴等技术特征的部件标号,与本实用新型专利支架底座相关技术特征的标号进行了区分,仅仅为方便理解,但不对本专利进行限制。

参见图1-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止转结构50,包括第一转动件61、第二转动件62及转动轴63,所述第一转动件61和第二转动件62套设在所述转动轴63上,所述第一转动件61和第二转动件62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61上设置有顶推件52及通孔51,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置有止转组件53,所述顶推件52和所述止转组件53可进入所述通孔51,按压所述顶推件52可将所述止转组件53由所述通孔51内顶出。

本实用新型的止转结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套设有旋转轴,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呈抵接转动状,两者可以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相对旋转。目前现有技术实现止转基本上是通过阻尼片进行,虽然阻尼片能够起到一定的止转作用,但是对于需要将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防止转动的场景来说(例如用于车载支架,由于支架上需要安装电子产品,具有一定重量,因此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调整位置后需要将两者固定),阻尼片的止转效果较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设置顶推件、通孔及止转组件,止转组件设置于第二转动件上,止转组件进入至第一转动件的通孔中,由此实现止转。按压顶推件后,顶推件进入通孔中与止转组件抵顶,将止转组件从通孔中退出,从而止转效果消除。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专利中所述的,止转组件进入通孔中并不是指止转组件全部或顶推件的全部进入至通孔中,也可以是部分进入通孔中。

具体的,通孔51的数量为1个以上,多个通孔呈圆环状分布在第一转动件的侧表面。具体来说,顶推件进入通孔中,止转组件也进入通孔中,并且顶推件与止转组件相对设置并且抵接,因此按压顶推件后顶推件会将止转组件从通孔中推出。

进一步地,所述顶推件52包括环形基板521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基板521上的凸起522,所述第一转动件61设置在所述环形基板521与所述第二转动件62之间。

具体的,基板上凸起522相对通孔51设置,具体来说两者的的数量与位置都相对应。安装好后,环形基板521上的凸起522进入至通孔51中。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522插入所述通孔51后可与所述止转组件53抵接,所述环形基板521与所述第一转动件61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环形基板521与所述第一转动件61活动连接。具体来说,环形基板通过定位件如螺丝等,设置于第一转动件61上,环形基板与第一转动件61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环形基板与第一转动件之间活动链接,环形基板可朝向第一转动件移动,使得环形基板可以被按压。

进一步地,所述止转组件53包括弹性件531和止转杆532,所述第二转动件62上设有可供所述止转组件53设置的安装孔64,所述止转组件53的弹性件531设置于所述安装孔64内,所述止转杆532的一端可由所述安装孔伸出并插入所述通孔51内,所述止转杆532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531抵接。

具体的,第二转动件62上设置有1个安装孔63,安装孔63与通孔对应设置,当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转动,安装孔63能够与不同的通孔51相对应。当安装孔63与一个通孔51转动到相对应的位置时,止转杆532在弹性件531的顶推下进入通孔51中,止转杆起到卡止作用,由此实现止转。

进一步地,所述止转杆532的一端设置有圆形端部5321,所述圆形端部5321可插入所述通孔内。通过将止转杆的端部设置为圆形,圆形端部进入通孔内,在被顶推件的凸起顶推后,由于设置为圆形端部非常容易就可以从通孔中被旋转脱离,方便了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转动。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通孔51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连接处环绕所述转轴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止转结构50可适用于各种利用转轴所连接的两个转动件之间,用于调节和控制两个转动件之间的转动。通过该止转结构50即可实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的相对固定,又可实现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并且通过该止转结构还可以调节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的转动角度,非常适用于两个转动件上使用,用于调节和固定两个转动件。

接着,参见图1-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100,通过在该支架底座100上设置止转结构50可以有效地调节该支架底座100上的各个转动部件之间的转动角度。该支架底座100可以设于各种平面(例如:桌面、地面、墙面、玻璃面等)上使用,用于支撑和连接各种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等),起到固定电子产品于平面上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将该电子产品任意转动角度和方向,实现多角度的转换使用。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100,该支架底座100包括基座20,还包括设于基座20底部的固定座10,基座20通过固定座10可以固定于各种不同的平面上。具体地,该固定座10具有与基座20连接的第三安装孔11,该基座20上设有与固定座10连接的固定端24,在固定端24的中央设有第四连接孔241,通过第三连接件12,将固定座10转动连接于基座20的第四连接孔241内。该固定座10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将固定座10固定于平面上的粘贴片14。该固定座10可是将基座20以及与基座20连接的所有部件一并固定于各种平面上。同时该第三连接件12为铆钉,这使得该基座20可以相对于固定座10在平面上实现围绕第三连接件12水平旋转360°。在固定座10的第三连接件12与基座20的第四连接孔241的连接处还设有阻尼圈13,使得基座20和固定座10需要通过外力的施加才能实现相对转动,而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实现两者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100,包括固定座10、设于固定座10上转动连接的基座20,还包括设于基座20上可与电子产品固定连接的第二杆体40,第二杆体40通过第一杆体30与基座20活动连接,第一杆体30的一端与基座20转动连接,第一杆体30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40转动连接。该支架底座100上的第一杆体30和第二杆体40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使得该第一杆体30和第二杆体40可以相互折叠,使得整个支架底座100的占用面积较小,便于收纳,不占用空间,适用于各种不同场所中使用,尤其是车内空间作为车载支架使用。该第一杆体30和第二杆体40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以起到伸长和收缩的效果,并且该第一杆体30与基座20之间也可相对转动,从而实现该第二杆体40端部的连接部41的各种位置变化。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该第一杆体30与基座20在转动之后能够相对固定或者第一杆体30与第二杆体40在转动之后能够相对固定,避免在连接电子产品后,第一杆体30、第二杆体40再发生不必要的转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100还包括前述的止转结构50。通过在支架底座100中的转动部分对应的设置上述的止转结构50可以有效地限制第一杆体30与基座20或者第二杆体40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该支架底座100在使用过程中,仅有在需要调节支架底座100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时,通过调节止转结构50才能够使得第一杆体30与基座20或者第二杆体40之间发生转动,而在不需要调节支架底座100的相对位置时,该第一杆体30与基座20或者第二杆体40之间均通过该止转结构50实现相对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该止转结构50可以保证该支架底座100在连接电子产品使用过程中,即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角度和位置,也可在调整好之后,稳固连接,并且不会因为电子产品的自重而造成第一杆体30与第二杆体40或者基座20之间的相对移动,保证支架底座100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10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架底座100中的第一杆体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基座20设置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之间,第二杆体40可折叠收纳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之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均为片状杆体结构,分别设置于基座20的两侧。同时,该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之间形成了可供该第二杆体40在其中转动的空间,使得该支架底座100在收纳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二杆体40固定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之间形成一个杆体,从而缩小了支架底座100收纳时的体积。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该支架底座100包括两个止转结构50,两个止转结构50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片31与基座20的连接处以及第一连接片31与第二杆体40的连接处。即该两个止转结构50均设置于该第一杆体30的一侧面,通过这两个止转结构50即可实现第一杆体20两端连接处的稳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止转结构50均是固定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一侧,并且与第一连接片31活动连接。

具体地,位于第一杆体30与基座20连接一侧的止转结构50,具体包括设于第一杆体30靠近基座20一侧的端部上的多个通孔51和设于通孔51处的顶推件52以及设于基座20上可插入任意通孔51内的止转组件53,通过按压顶推件52可以将止转组件53由通孔51内顶出,从而实现第一杆体30与基座20之间的相对转动。

具体地,位于第一杆体30与第二杆体40连接一侧的止转结构50包括设于第一杆体30端部上的多个通孔51和设于该通孔51处的顶推件52以及设于第二杆体40上可插入任意通孔51内的止转组件53,通过按压顶推件52可以将止转组件53由通孔51内顶出,从而实现第一杆体30与第二杆体40之间的相对转动。

如图3所示,在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的端部均设有用于连接基座20和第二杆体40的第一连接孔33。而支架底座100上的止转结构50中的通孔51设置于该第一连接片31的两端部,并且多个该通孔51均是围绕该第一连接孔33设置于第一连接片31的端部。该通孔51可以完全围绕设置于第一连接孔33的外圆周边上,使得止转结构50可以实现0-360°转动的调整。而该通孔51也可以仅分布于该第一连接孔33的外圆周边的一段角度内,使得该止转机构50仅能实现在这一段设置有通孔51的角度内的角度调节。该通孔51的分布范围决定了该止转结构50所能调节的角度范围。

对应的,在基座20上设有基贯穿基座20的第二连接孔21,在第二连接孔21内设有第一转轴23,在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的端部均设有第一连接件34,通过第一连接件34与第一转轴23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杆体30与基座20之间的转动连接。该第一连接件34为铆钉。通过铆钉固定于基座20的第一转轴23上,使得该第一杆体31的一端可以围绕基座20的第一转轴23相对转动。

同时,在第二杆体40的一端设有可与电子产品固定连接的连接部4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杆体40的连接部41为具有螺纹的螺纹柱,通过螺纹柱可以固定连接具有螺纹孔的手机或平板支架等其他不同的支架配件,从而实现支架底座100与电子产品的固定连接。而该第二杆体40的另一端设有贯穿第二杆体40的第三连接孔42,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的端部均设有第二连接件35。在第二杆体40的第三连接孔42内设有第二转轴44,通过第二连接件35与第二转轴44的连接,实现第一杆体30与第二杆体40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连接片31一侧的第一连接件34和第二连接件35不仅可以件第一连接片31活动连接于基座20和第二杆体40上,同时还可以将止转结构50的顶推件52固定于第一连接片31上。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架底座100中的止转结构50中该顶推件52包括环形基板521以及设于环形基板521上的多个可插入通孔51内与止转组件53抵接的凸起522,凸起522与通孔51一一对应设置。该顶推件52的环形基板521中心设有可供该第一连接件34或者第二连接件35穿过的孔位,位于第一连接片31靠近基座20一侧的第一连接件34穿过顶推件52的环形基板521将顶推件52固定于第一连接片31上。位于第一连接片31靠近第二杆体40一侧的第二连接件35穿过顶推件52的环形基板521将顶推件52固定于第一连接片31上。同时,该顶推件52上的凸起522始终插设于第一连接片31上的通孔51内,实现该顶推件52与第一连接片31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架底座100中的止转结构50中该止转组件53包括弹性件531和止转杆532,该止转杆532在弹性件531的推动下,可以伸入第一连接片31上所设置的任意一个通孔51内,实现限制第一连接片31的转动作用。在本实施例中,该基座20在第二连接孔21的靠近第一连接片31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放置止转组件53的第一安装孔22,止转组件53的弹性件531设置于第一安装孔22内,止转杆532的一端可由第一安装孔22内伸出插入通孔51内,止转杆532的另一端与弹性件531抵接。该第二杆体40在第三连接孔42靠近第一连接片31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放置止转组件53的第二安装孔43,止转组件53的弹性件531设置于第二安装孔43内,止转杆532的一端可由第二安装孔43内伸出插入通孔51内,止转杆532的另一端与弹性件531抵接。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底座100的工作过程:

首先,将电子产品通过支架固定于第二杆体40的连接部41上,实现电子产品与支架底座100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根据该电子产品所需的展示角度来调节支架底座100,在调节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基座20施加旋转力,从而使得基座20与固定座10之间的水平转动。还可以通过按压位于基座20一侧的止转结构50上的顶推件52,从而将插入第一连接片31内止转组件53由通孔51内顶出,实现基座20与第一杆体30之间的相对转动。还可以通过按压位于第二杆体20一侧的止转结构50上的顶推件52,从而将插入第一连接片31内的止转组件53由通孔51内顶出,实现第二杆体40与第一杆体30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以通过对于支架底座100上三处不同位置的调节,实现第二杆体40的连接部41上的电子产品的固定角度以及固定位置的调整,使其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展示角度。

实施例二:

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200。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该支架底座200包括四个止转结构50,四个止转结构50分别设置于第一杆体30的两端部的两侧。具体地,该四个止转结构50分半设置于第一连接片31与基座20的连接处、第一连接片31与第二杆体40的连接处,第二连接片32与基座20的连接处以及第二连接片32与第二杆体40的连接处。该支架底座100上设置有四个止转结构50,四个止转结构50两两相对设置,并且分布于第一杆体30的两端部,即在第一杆体30的每个端部均设有两个止转结构50,并且设置于第一杆体30一端的两个止转结构50相对设置于第一杆体30的两侧,从第一杆体30的两侧分别控制第一杆体30端部的转动,相较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支架底座40所增加的两个止转结构50可以更为稳定的支撑第一杆体30的两端部,并且分别设置于第一杆体30两侧的止转结构50可以更好的控制第一杆体30两端部的转动,使得整个支架底座200在调节角度或者固定连接时都更为稳定。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四个止转结构50中,两个止转结构50固定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一侧,并且固定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两端,两个止转结构50固定于第二连接片32的一侧,并且固定于第二连接片32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该基座20上所设置的用于放置止转组件53的第一安装孔22位于基座20的两侧,从而形成贯穿基座20的通孔,进而该第一安装孔22内仅需设置一个弹性件531即可抵接两侧的止转杆532。对应的,该第二杆体40上所设置的用于放置止转组件53的第二安装孔43位于第二杆体40的两侧,从而形成贯穿第二杆体40的通孔,进而该第二安装孔53内仅需设置一个弹性件531即可抵接两侧的止转杆532。

在本实施例中,设于第一连接片51和第二连接片52上的多个通孔51仅仅设置于围绕第一连接孔33的外圆周边上的一段角度范围内,从而限制了基座20与第一杆体30以及第一杆体30与第二杆体40之间的转动角度。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止转结构50中的顶推件52上的凸起522与通孔51的设置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均是一一对应设置的。并且,在该顶推件52上还设置了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的定位柱523,在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的两端也均设置了与该定位柱523一一对应设置的定位孔511,该顶推件52的定位柱523出入该定位孔511内,使得顶推件52始终可以随着第一连接片31或者第二连接片32转动。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底座200的工作过程:

首先,将电子产品通过支架固定于第二杆体40的连接部41上,实现电子产品与支架底座100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根据该电子产品所需的展示角度来调节支架底座200,在调节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基座20施加旋转力,从而使得基座20与固定座10之间的水平转动。还可以通过同时按压靠近基座20一端的第一杆体30两侧的止转结构50上的顶推件52,从而将插入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内两个止转组件53由通孔51内顶出,实现基座20与第一杆体30之间的相对转动。还可以通过同时按压靠近第二杆体20一端的第一杆体30两侧的止转结构50上的顶推件52,从而将插入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内的止转组件53由通孔51内顶出,实现第二杆体40与第一杆体30之间的相对转动。同时按压两个止转结构50,一是可以方便操作,而是对于第一杆体30的控制性更为稳定和有效。可以通过对于支架底座100上三处不同位置的调节,实现第二杆体40的连接部41上的电子产品的固定角度以及固定位置的调整,使其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展示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支架底座100(200)中具有的第一杆体30和第二杆体40之间可折叠,方便收纳,通过在第一杆体30的两端部设置止转结构50,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第一杆体30和基座20之间以及第一杆体30和第二杆体40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还可以用于第一杆体30和基座20之间和第一杆体30和第二杆体40之间的固定,从而实现支架底座100(200)在固定连接电子产品时支架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