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旋向式两轴输出专用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4641发布日期:2020-04-21 17:3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相对旋向式两轴输出专用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变速箱技术领域,是一种相对旋向式两轴输出专用变速箱。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农用机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通过两个输出轴同时输出动力,并且两个输出轴的旋向相对,例如残膜回收机等农用机械的两个工作部件实现相对旋转、共同实现物料的抛送作业。但是现有变速箱无法直接通过两个输出轴同时输出动力且旋向相对,只能够通过多个变速箱或一个变速箱附加其他传动部件实现动力输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机构复杂、制造维护成本高、体型较大、拆卸检修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相对旋向式两轴输出专用变速箱,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变速箱无法直接通过两个输出轴同时输出动力且旋向相对,仅能通过多个变速箱或一个变速箱附加其他传动部件实现动力输出,存在机构复杂、制造维护成本高、体型较大、拆卸检修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相对旋向式两轴输出专用变速箱,包括包括输入转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主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输入转轴前部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下方自上而下依序设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第一输出轴位于第三传动齿轮下方,第一输出轴前部固定安装有下从动齿轮,第二输出轴位于第二传动齿轮左方,第二输出轴前部固定安装有上从动齿轮,主动齿轮的下部轮齿与第一传动齿轮的上部轮齿相啮合,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下从动齿轮依次啮合,第二传动齿轮的左部轮齿与上从动齿轮的右部轮齿相啮合,下从动齿轮能够带动第一输出轴与输入转轴保持同向转动,上从动齿轮能够带动第二输出轴与输入转轴保持反向转动。

进一步的,主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外部设有变速箱体,变速箱体的内部有开口朝向后方的变速箱内腔,变速箱体后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变速箱盖,主动齿轮及输入转轴的前部位于变速箱体上部内腔内,对应主动齿轮前后两边的输入转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体、变速箱盖上,输入转轴的后部位于变速箱盖后方并设有输入传动部,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分别通过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安装在变速箱体的中部内腔内,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的前后两边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体、变速箱盖上,下从动齿轮及第一输出轴的前部位于变速箱体下部内腔内,对应下从动齿轮前后两边的第一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体、变速箱盖上,第一输出轴的后部位于变速箱盖后方并设有第一输出传动部,输入转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一输出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上从动齿轮及第二输出轴的前部位于变速箱体左部内腔内,对应上从动齿轮前后两边的第二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体、变速箱盖上,第二输出轴的后部位于变速箱盖后方并设有第二输出传动部。

进一步的,变速箱体的后端向外延伸并形成箱体外缘,箱体外缘上等距设有箱体安装孔,对应各箱体安装孔位置的变速箱盖上分别设有箱盖安装孔,变速箱盖通过箱盖安装孔、箱体安装孔和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外缘上。

进一步的,输入传动部为驱动外花键,第一输出传动部为第一从动外花键,第二输出传动部为第二从动外花键。

进一步的,对应输入转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位置的变速箱体前端分别设有箱体座孔并安装有前轴承盖,前轴承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变速箱体前端,前轴承盖的后部套装在箱体座孔内,前轴承盖的后端设有前盖座孔并安装有轴承,对应各箱体座孔位置的变速箱盖上分别设有箱盖座孔并安装有后轴承盖,后轴承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变速箱盖后端,后轴承盖的前部套装在箱盖座孔内,后轴承盖的前端设有后盖座孔并安装有轴承,对应输入转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的后轴承盖上分别设有轴盖通孔。

进一步的,各轴盖通孔的前部设有油封槽并安装有轴盖油封。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能够实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同时输出动力,并且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的旋向相对,有利于残膜回收机等农用机械的两个工作部件实现相对旋转、共同完成作业,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附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1、输入转轴,2、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主动齿轮,5、第一传动齿轮,6、第二传动齿轮,7、第三传动齿轮,8、上从动齿轮,9、下从动齿轮,10、变速箱体,11、变速箱盖,12、输入传动部,13、第一传动轴,14、第二传动轴,15、第三传动轴,16、第一输出传动部,17、第二输出传动部,18、箱体座孔,19、前轴承盖,20、前盖座孔,21、箱盖座孔,22、后轴承盖,23、后盖座孔,24、轴盖通孔,25、轴盖油封,26、箱体外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相对旋向式两轴输出专用变速箱包括输入转轴1、第一输出轴2、第二输出轴3、主动齿轮4、第一传动齿轮5、第二传动齿轮6、第三传动齿轮7、上从动齿轮8、下从动齿轮9,输入转轴1前部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4,主动齿轮4下方自上而下依序设有第一传动齿轮5、第二传动齿轮6、第三传动齿轮7,第一输出轴2位于第三传动齿轮7下方,第一输出轴2前部固定安装有下从动齿轮9,第二输出轴3位于第二传动齿轮6左方,第二输出轴3前部固定安装有上从动齿轮8,主动齿轮4的下部轮齿与第一传动齿轮5的上部轮齿相啮合,第一传动齿轮5、第二传动齿轮6、第三传动齿轮7、下从动齿轮9依次啮合,第二传动齿轮6的左部轮齿与上从动齿轮8的右部轮齿相啮合,下从动齿轮9能够带动第一输出轴2与输入转轴1保持同向转动,上从动齿轮8能够带动第二输出轴3与输入转轴1保持反向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第一输出轴2、第二输出轴3同时输出动力,并且第一输出轴2、第二输出轴3的旋向相对,有利于残膜回收机等农用机械的两个工作部件实现相对旋转、共同完成作业,当第一输出轴2、第二输出轴3连接工作部件后,可形成合力将物料向一个方向抛送,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简便、高效的特点。

如图1—2所示,主动齿轮4、第一传动齿轮5、第二传动齿轮6、第三传动齿轮7、上从动齿轮8、下从动齿轮9外部设有变速箱体10,变速箱体10的内部有开口朝向后方的变速箱内腔,变速箱体10后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变速箱盖11,主动齿轮4及输入转轴1的前部位于变速箱体10上部内腔内,对应主动齿轮4前后两边的输入转轴1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体10、变速箱盖11上,输入转轴1的后部位于变速箱盖11后方并设有输入传动部12,第一传动齿轮5、第二传动齿轮6、第三传动齿轮7分别通过第一传动轴13、第二传动轴14、第三传动轴15安装在变速箱体10的中部内腔内,第一传动轴13、第二传动轴14、第三传动轴15的前后两边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体10、变速箱盖11上,下从动齿轮9及第一输出轴2的前部位于变速箱体10下部内腔内,对应下从动齿轮9前后两边的第一输出轴2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体10、变速箱盖11上,第一输出轴2的后部位于变速箱盖11后方并设有第一输出传动部16,输入转轴1、第一传动轴13、第二传动轴14、第三传动轴15、第一输出轴2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上从动齿轮8及第二输出轴3的前部位于变速箱体10左部内腔内,对应上从动齿轮8前后两边的第二输出轴3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体10、变速箱盖11上,第二输出轴3的后部位于变速箱盖11后方并设有第二输出传动部17。

如图1—2所示,变速箱体10的后端向外延伸并形成箱体外缘26,箱体外缘26上等距设有箱体安装孔,对应各箱体安装孔位置的变速箱盖11上分别设有箱盖安装孔,变速箱盖11通过箱盖安装孔、箱体安装孔和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外缘26上。通过箱体外缘26固定变速箱盖11简单方便,变速箱盖11与箱体外缘26接触面之间最好安装密封垫片,以保证可靠的密封性。

如图1—2所示,输入传动部12为驱动外花键,第一输出传动部16为第一从动外花键,第二输出传动部17为第二从动外花键。此外输入传动部12、第一输出传动部16、第二输出传动部17还可以为普通平键或半圆键或楔键或切向键或柱销或紧定螺钉等其他现有公知的连接件,或者通过型面联接、过盈共同联接等现有公知的连接方式来连接相应工作部件。

如图1—2所示,对应输入转轴1、第一传动轴13、第二传动轴14、第三传动轴15、第一输出轴2、第二输出轴3位置的变速箱体10前端分别设有箱体座孔18并安装有前轴承盖19,前轴承盖19通过螺钉固定在变速箱体10前端,前轴承盖19的后部套装在箱体座孔18内,前轴承盖19的后端设有前盖座孔20并安装有轴承,对应各箱体座孔18位置的变速箱盖11上分别设有箱盖座孔21并安装有后轴承盖22,后轴承盖22通过螺钉固定在变速箱盖11后端,后轴承盖22的前部套装在箱盖座孔21内,后轴承盖22的前端设有后盖座孔23并安装有轴承,对应输入转轴1、第一输出轴2、第二输出轴3的后轴承盖22上分别设有轴盖通孔24。通过前轴承盖19、后轴承盖22安装轴承,不但便于制造加工,而且组装、拆卸较为方便,便于维修及更换零部件。

如图1—2所示,各轴盖通孔24的前部设有油封槽并安装有轴盖油封25。通过轴盖油封25能够保持输入转轴1、第一输出轴2、第二输出轴3与相应后轴承盖22接触位置保持密封,便于变速箱体10内通过润滑油进行润滑和降温,使用效果更好。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