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2111发布日期:2020-04-24 21:0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用的枢纽器,具体是涉及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



背景技术:

枢纽器也称为铰链或转轴,是一种能够提供相互转动功能的连接元件,主要应用于转动的部件和其基体之间,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数码产品和电子设备中,比如笔记本电脑,利用枢纽器的相互转动功能可实现笔记本电脑的基体与显示屏之间的开合功能,以调整笔记本电脑相对人体所需的角度。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种电子设备终端,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显示屏幕变得越来越大,这是由于更大的显示屏幕能给使用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提高人机交流的效率,并且能够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是,随着屏幕的增大,电子设备终端基体的外形尺寸也会相应地增大;电子设备基体尺寸的增大,会带来携带、存放不方便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显示屏幕的扩大。目前,折叠屏技术很好的找到了电子设备基体的小型化发展与显示屏幕的大屏化发展的折中点,比如折叠屏电子设备在折叠后跟常规电子设备大小一样,可以很方便的携带;而当把屏幕展开,则可以获得一块显示面积超大的屏幕。折叠屏电子产品不同于翻盖电子产品,因为它的折叠是在一块屏幕上所完成的,即显示屏幕需要折弯180度,并在折弯处具有一定的弧度。目前,折叠屏电子产品通过枢纽器连接在两部分壳体之间,再将柔性屏组装在两部分壳体上,形成折叠屏电子产品,然而,枢纽器连接在两部分壳体之间,仅能实现对两个壳体进行转动连接的功能,无法折叠后避让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并在打开后支撑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为此,一些技术方案采用内部铰链设计,创造出一个半圆的空间,不过这样折叠虽然简单方便,但产品的厚度肯定会大大增加,且用户在对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进行触摸时,手感不佳,降低用户体验。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设计一种折叠后能够避让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并在打开后支撑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的枢纽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实现了折叠后能够避让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并在打开后支撑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的功能,且在折弯或打开过程中带有阻尼,可补偿因弯曲带来的位置偏移,从而避免折弯或打开过程对柔性屏产生拉扯力,保证柔性屏的稳定性,且结构十分简单,产品厚度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包覆承架、第二包覆承架、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和第五轴,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底座底部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包覆承架一端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轴的两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底座转动,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且所述第四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包覆承架转动,所述第四轴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包覆承架一端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所述第五轴的两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五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底座转动,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且所述第二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包覆承架转动,所述第二轴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包覆承架中部与所述第二包覆承架中部以错开对插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并同时转动设于所述第三轴上,且使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内侧,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内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下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中部及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中部相对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向外凸伸形成一个顶角。

进一步的,还包括扭力弹片和扭力压片,所述扭力弹片包括中部套筒、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上弹片与所述下弹片上下相对设置,且所述上弹片和所述下弹片连接于所述中部套筒的一侧,所述中部套筒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且所述第五轴能够相对所述中部套筒转动,所述上弹片和所述下弹片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扭力压片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所述扭力压片抵压在所述下弹片上,且所述扭力弹片在所述第五轴的驱动下,能够相对所述扭力压片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包覆承架包括第一宽体部和第一窄体部,所述第一窄体部自所述第一宽体部一侧中部延伸再折弯后形成,所述第一宽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一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上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窄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一用于包覆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的第一包覆套筒;所述第二包覆承架包括第二宽体部和两个第二窄体部,两个所述第二窄体部自所述第二宽体部一侧两端延伸再折弯后形成,两个所述第二窄体部之间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宽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两个间隔设置的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的第二套筒,两个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形成第二插槽,所述第二窄体部的自由端形成用于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包覆套筒,两个第二包覆套筒之间形成第三插槽;所述第一宽体部的内侧形成有避让所述第二包覆套筒的第一避空槽,所述第二宽体部的内侧形成有避让所述第一包覆套筒的第二避空槽;所述第一窄体部插置于所述第一插槽内,并使所述第一包覆套筒容置于所述第二避空槽内,所述第二包覆套筒容置于所述第一避空槽内;所述中部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二插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包括底板和形成于所述底板顶部的三个第一立板,三个所述第一立板首尾相接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底板的前侧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有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一轴套和两个第二立板,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至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一立板,另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至另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一轴套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相距设定距离,形成两个第一收纳槽,两个所述第二套筒与两个所述第一收纳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套筒容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收纳槽内;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上均形成有第一腰形导槽,所述第一轴能够沿所述第一腰形导槽滑动并转动,所述。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周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凸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座包括顶板和形成于所述顶板底部的三个第三立板,三个所述第三立板首尾相接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所述顶板的前侧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形成有两个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的第二轴套,一个所述第二轴套连接至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三立板,另一个所述第二轴套板连接至另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三立板,两个所述第二轴套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包覆套筒容置于所述第二收纳槽内;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三立板上均形成有第二腰形导槽,所述第五轴能够沿所述第二腰形导槽滑动并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周侧形成有第二安装凸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通过将第一轴滑动设于第一底座的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并将第五轴滑动设于第二底座的第二凹槽的侧壁上,实现了第一轴相对于第一底座的伸缩功能,第五轴相对于第二底座的伸缩功能,这样,在将第一底座相对于第二底座打开的过程中,安装在第一轴上的第一包覆承架可以缩回至第一凹槽内,而安装在第五轴上的第二包覆承架可以缩回至第二凹槽内;通过将第一包覆承架与第二包覆承架以错开对插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并同时转动设于所述第三轴上,再通过将第二轴周向止动安装于第一底座上,将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在第二轴上,将第四轴周向止动安装于第二底座上,将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在第四轴上,实现了第一包覆承架与第二包覆承架的铰接联动功能,即形成了一种连杆式的联动结构,这样,在第一底座带动第二轴绕第三轴转动时,第二底座也同时带动第四轴绕第三轴转动,从而使第一包覆承架的中部及第二包覆承架的中部相对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向外凸伸的顶角向内缩,最终使第一包覆承架及第二包覆承架全部收纳进入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内。同样,在闭合的过程中,第一包覆承架的中部及第二包覆承架的中部将同时向外凸伸,形成一个顶角,而在内侧形成用于避让折叠屏的弯折弧度部分的避让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折叠后能够避让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并在打开后可以支撑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的功能。通过将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第四轴上,为第二底座相对第第一包覆承架之间的转动提供了旋转扭力,再通过将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第二轴上,为第一底座相对第二包覆承架之间的转动提供了旋转扭力,这样,实现了折弯或打开过程中带有阻尼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补偿因弯曲带来的位置偏移,从而避免折弯或打开过程对柔性屏产生拉扯力,保证柔性屏的稳定性,且结构十分简单,产品厚度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闭合状态(0度)顶部视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闭合状态(0度)底部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打开状态(180度)顶部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打开状态(180度)底部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一视角的第一包覆承架与第二包覆承架的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视角的第一包覆承架与第二包覆承架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闭合状态(0度)顶部视角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闭合状态(0度)底部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打开状态(180度)顶部视角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打开状态(180度)底部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一视角的第一包覆承架与第二包覆承架的装配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视角的第一包覆承架与第二包覆承架的装配图。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包括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一包覆承架3、第二包覆承架4、第一轴5、第二轴6、第三轴7、第四轴8和第五轴9,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形成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二底座底部形成有第二凹槽201,所述第一包覆承架一端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轴的两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底座转动,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且所述第四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包覆承架转动,所述第四轴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包覆承架一端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所述第五轴的两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五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底座转动,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且所述第二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包覆承架转动,所述第二轴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包覆承架中部与所述第二包覆承架中部以错开对插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并同时转动设于所述第三轴上,且使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内侧,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内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下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中部及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中部相对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向外凸伸形成一个顶角100。

上述结构中,通过将第一轴滑动设于第一底座的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并将第五轴滑动设于第二底座的第二凹槽的侧壁上,实现了第一轴相对于第一底座的伸缩功能,第五轴相对于第二底座的伸缩功能,这样,在将第一底座相对于第二底座打开的过程中,安装在第一轴上的第一包覆承架可以缩回至第一凹槽内,而安装在第五轴上的第二包覆承架可以缩回至第二凹槽内;通过将第一包覆承架与第二包覆承架以错开对插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并同时转动设于所述第三轴上,再通过将第二轴周向止动安装于第一底座上,将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在第二轴上,将第四轴周向止动安装于第二底座上,将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在第四轴上,实现了第一包覆承架与第二包覆承架的铰接联动功能,即形成了一种连杆式的联动结构,这样,在第一底座带动第二轴绕第三轴转动时,第二底座也同时带动第四轴绕第三轴转动,从而使第一包覆承架的中部及第二包覆承架的中部相对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向外凸伸的顶角向内缩,最终使第一包覆承架及第二包覆承架全部收纳进入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内。同样,在闭合的过程中,第一包覆承架的中部及第二包覆承架的中部将同时向外凸伸,形成一个顶角,而在内侧形成用于避让折叠屏的弯折弧度部分的避让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折叠后能够避让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并在打开后可以支撑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的功能。通过将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第四轴上,为第二底座相对第第一包覆承架之间的转动提供了旋转扭力,再通过将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第二轴上,为第一底座相对第二包覆承架之间的转动提供了旋转扭力,这样,实现了折弯或打开过程中带有阻尼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补偿因弯曲带来的位置偏移,从而避免折弯或打开过程对柔性屏产生拉扯力,保证柔性屏的稳定性,且结构十分简单,产品厚度大大降低。

优选的,参见图2,还包括扭力弹片10和扭力压片11,所述扭力弹片包括中部套筒1001、上弹片1002和下弹片1003,所述上弹片与所述下弹片上下相对设置,且所述上弹片和所述下弹片连接于所述中部套筒的一侧,所述中部套筒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且所述第五轴能够相对所述中部套筒转动,所述上弹片和所述下弹片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扭力压片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所述扭力压片抵压在所述下弹片上,且所述扭力弹片在所述第五轴的驱动下,能够相对所述扭力压片滑动。这样,通过将扭力弹片的中部套筒包覆套设于第五轴上,并通过扭力压片将扭力弹片的上弹片及下弹片压紧在第二凹槽内,实现了增加并调节旋转扭力的功能,即在第二包覆承架带动第五轴相对第二底座转动时,中部套筒与第五轴之间的包覆力可提供一部分旋转扭力,在上、下弹片相对第二底座及扭力压片滑动时,上弹片与第二底座之间的摩擦力及下弹片与扭力压片之间摩擦力提供了另一部分旋转扭力,由于该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扭力压片提供给的正压力,因此,通过锁紧扭力压片的程度,可以实现调节扭力的功能。

优选的,参见图7和图8,所述第一包覆承架包括第一宽体部301和第一窄体部302,所述第一窄体部自所述第一宽体部一侧中部延伸再折弯后形成,所述第一宽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一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上的第一套筒303,所述第一窄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一用于包覆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的第一包覆套筒304;所述第二包覆承架包括第二宽体部401和两个第二窄体部402,两个所述第二窄体部自所述第二宽体部一侧两端延伸再折弯后形成,两个所述第二窄体部之间形成第一插槽403,所述第二宽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两个间隔设置的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的第二套筒404,两个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形成第二插槽405,所述第二窄体部的自由端形成用于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包覆套筒406,两个第二包覆套筒之间形成第三插槽407;所述第一宽体部的内侧形成有避让所述第二包覆套筒的第一避空槽305,所述第二宽体部的内侧形成有避让所述第一包覆套筒的第二避空槽408;所述第一窄体部插置于所述第一插槽内,并使所述第一包覆套筒容置于所述第二避空槽内,所述第二包覆套筒容置于所述第一避空槽内;所述中部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二插槽内。这样,第一包覆承架主要由一个第一宽体部和一个第一窄体部组成,而第二包覆承架主要由一个第二宽体部和两个第二窄体部组成,第一包覆承架的第一窄体部可错开对插在第二包覆承架的两个第二窄体部之间的第一插槽内,实现了第一包覆承架与第二包覆承架错开对叉装配的功能。通过第一宽体部的自由端形成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可与第一轴之间装配成周向止动的结构,比如将第一轴设计成非圆轴,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同样,通过在第二宽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两个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可与第五轴之间装配成周向止动的结构。两个第二套筒之间形成的第二插槽用于安装扭力弹片的中部套筒。通过在第一窄体部的自由端形成第一包覆套筒,第一包覆套筒可与第四轴之间装配成带有阻尼的转动结构,即借助第一包覆套筒与第四轴之间的包覆力提供旋转扭力,实现转动带阻尼的功能。同样,通过在第二窄体部的自由端形成第二包覆套筒,第二包覆套筒可与第二轴之间装配成带有阻尼的转动结构,即借助第二包覆套筒与第二轴之间的包覆力提供旋转扭力,实现转动带阻尼的功能。第一包覆套筒、第二包覆套筒可以设计成c型环状,以实现弹性包覆的功能,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两个第二包覆套筒之间形成的第三插槽用于装配第一底座与第二轴之间的连接。

为了实现第一包覆套筒与第二包覆承架之间的装配,在第二包覆承架的内侧形成了第二避空槽,同样,为了实现第二包覆套筒与第一包覆承架之间的装配,在第一包覆承架的内侧形成了第一避空槽。

优选的,参见图5,所述第一底座包括底板102和形成于所述底板顶部的三个第一立板103,三个所述第一立板首尾相接形成所述第一凹槽101,所述底板的前侧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侧板104,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有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一轴套105和两个第二立板106,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至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一立板,另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至另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一轴套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相距设定距离,形成两个第一收纳槽107,两个所述第二套筒与两个所述第一收纳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套筒容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收纳槽内。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上均形成有第一腰形导槽108,所述第一轴能够沿所述第一腰形导槽滑动并转动。这样,通过在底板上形成三个第一立板,可以围成用于收纳第一包覆承架的第一凹槽,通过在底板的前侧形成第一侧板,可以实现在打开状态对柔性屏进行支撑的功能,通过在第一侧板上形成第一轴套,借助第一轴套与第二轴之间的装配,可以实现第二轴相对第一底座周向止动的功能,通过在第一侧板上形成两个第二立板,并在第二立板与第一轴套之间形成第一收纳槽,可以用于安装第二包覆承架的第二包覆套筒。通过在两端的两个第一立板上均形成第一腰形导槽,可以实现第一轴相对第一底座滑动并转动的功能。

优选的,参见图5,所述底板周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凸耳109。比如,可以在底板周侧形成三个第一安装凸耳,通过第一安装凸耳可以将第一底座安装在电子设备的一个转动部分上,比如安装在显示屏的部分上。

优选的,参见图6,所述第二底座包括顶板202和形成于所述顶板底部的三个第三立板203,三个所述第三立板首尾相接形成所述第二凹槽201,所述顶板的前侧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二侧板204,所述第二侧板上形成有两个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的第二轴套205,一个所述第二轴套连接至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三立板,另一个所述第二轴套板连接至另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三立板,两个所述第二轴套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收纳槽206,所述第一包覆套筒容置于所述第二收纳槽内;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三立板上均形成有第二腰形导槽207,所述第五轴能够沿所述第二腰形导槽滑动并转动。这样,通过在顶板上形成三个第三立板,可以围成用于收纳第二包覆承架的第二凹槽,通过在顶板的前侧形成第二侧板,可以实现在打开状态对柔性屏进行支撑的功能,通过在第二侧板上形成两个第二轴套,借助第二轴套与第四轴之间的装配,可以实现第四轴相对第二底座周向止动的功能。两个第二轴套之间形成的第二收纳槽,可以用于安装第一包覆承架的第一包覆套筒。通过在两端的两个第三立板上均形成第二腰形导槽,可以实现第五轴相对第二底座滑动并转动的功能。

优选的,参见图6,所述顶板周侧形成有第二安装凸耳208。比如,可以在顶板周侧形成三个第二安装凸耳,通过第二安装凸耳可以将第二底座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另一个转动部分上,比如安装在基体的部分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